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弱点全集
31951500000010

第10章 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3)

林肯没有足够的钱买书读,但他并没因此而放弃他喜爱的书籍,反而使他比原来更加勤奋。没钱买书,林肯就想方设法向别人借阅,这也提高了林肯的阅读速度。一次,他向一位农夫借阅《华盛顿传记》,每天傍晚都借微弱的日光看到不能再看为止,然后再把书放到枕边。第二天,太阳一升起,他立即爬起来借着晨光继续阅读。一天,由于他不小心将那本书淋湿了,物主看后大为不满,要他赔偿,由于贫困,林肯只好到农夫家做了三天农活来弥补那本书的损失。

由于家庭贫困,林肯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学习,他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下地干活时,他常随身带一本书到地里,当人们休息时,他就坐在树下,掏出书来细细口味,一点不像干过繁重农活的人。

林肯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培养自己的阅读和学习习惯的。在每次的阅读中都积累自己的知识。尽管他面对生活带给他的许多困难,但他丝毫没有退缩,而是以实际行动面对不公平的人生,最终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有些人不敢直面困难,而有些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向困难挑战,从不幸中寻求成功。

一次,我访问芝加哥大学,与校长讨论如何面对苦难与不幸,他向我举例说:“假如有一个柠檬,就把它变成柠檬汁吧!”这就是成功人士所采取的方法,例子简单却一语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当自暴自弃的人将柠檬作为他人生中的负担时,成功的人就会问自己:“我要从中学到什么教训?我将怎么把它转化成对我有利的因素?该如何使手中的酸柠檬变成甜柠檬汁?”

海伦·凯勒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女孩,她在1岁多的时候,由于患猩红热而丧失了听力和视力,并且讲不出话来,命运对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简直太残忍了。由于父母的要求,一位来自盲人学校的老师苏利文帮助海伦学习,使她能够受到与正常人同等教育。

在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盲文,苏利文让海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直接感悟学习。因为海伦对具体事物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她可以在苏利文老师的帮助下触摸具体事物,这更容易使她识字。但是,当遇到抽象的词汇时,老师无法用具体的事物来让她感知,她花了很多功夫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她一度沮丧地想放弃学习,但在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下,她终于攻克了学习上的难关。

海伦凭着惊人的毅力和信念学会了点字阅读,并且学会了用特殊打印机进行写作,海伦在每天勤奋地学习中不断成长、充实自己。

海伦不满足自己的这点知识,还希望自己能受到更高一级的教育。她申请大学的入学考试,以出乎常人的力量,全力以赴地准备大学的入学考试。在学习上,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的念头。她顽强地克服了重重阻碍,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哈佛大学的雷德克利学院,成为哈佛大学第一位身患三重残疾的大学生,最后,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学士学位。

此后,海伦不断地在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尽自己的所能为残疾人谋福利。她终身致力于残疾事业,给残疾人带去了福音和光明。实现了自身的最高价值。海伦·凯勒虽然身受三重残疾,但凭着她自身的努力与高尚的精神力量,赢得了“光明天使”的美誉。

萧伯纳常常对那些抱怨现状的人说:“人们常抱怨自己的境遇不佳,因此导致他们一事无成,但我就不相信这种说法。假如你得不到你所需要的环境,那你完全可以自己创造一个,让坏事变成好事。”事实上,如果你成天抱怨某件事,认为是环境所带来的不公平,那你就很难获得成功。

我年轻时,总是因为自己个子比别人矮而失落。过了多年以后,我才懂得,身高与许多我们身体与生俱来的东西一样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但这并不重要,它并不能阻碍我们的意志,与我们的成功与否也并没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因而,自身条件如何,完全看我们自己的态度而定。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利用你所拥有的,只有愚蠢的人才会那样做。我们要做的是从失败和困难中收取教训,努力去克服,并逾越困难的鸿沟,获得最终的成功,与此同时还少不了智慧的帮助。

倘若你希望自己具有良好的人生心态,那就请将自己的不利因素尽可能转化为克服困难的动力,让酸柠檬变成可口的甜柠檬汁吧!

合作竞争的魅力

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在社会中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有句老话说得好,“驼负千斤,蚁负一粒。”说的就是骆驼虽然力量大,能担负起千斤,但是蚂蚁虽然力量小,但是由于众多蚂蚁的协作,也能完成任务。即使是在艰难的条件下,凭着智慧和团结的力量,最终也可以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亚里斯多德说过:“人类是天生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个人的力量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因此必须加入集体,发挥了团队精神才会显见成效。让我们看看下面那个例子吧。

有一次,查尔斯·史考伯手下的一名工厂经理来向他讨教,因为他的员工一直无法完成他们份内的工作。

“像你这样能干的人,”史考伯问,“怎么会无法使工厂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呢?”

“我不知道,”那人回答,“我向那些人说尽好话,我说我会在后面推他们一把,我又发誓又诅咒的,我也曾威胁要把他们开除,但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还是无法达到预定的生产效率。”当时日班已经结束,夜班正要开始。

“给我一根粉笔,”史考伯说。然后,他转身面对最靠近他的一名工人,问道:“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暖气机?”

“六部。”工人回答说。史考伯不说一句话,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走开。夜班工人进来时,他们看到了那个“6”字,就问这是什么意思。“大老板今天到这儿来了,”那位日班工人说,“他问我们制造了几部暖气机,我们说六部。他就把它写在地板上。”

第二天早上,史考伯又来到工厂,夜班工人已把“6”擦掉,写上一个更大的“7”。日班工人早上来上班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很大的“7”字。原来夜班工人认为他们比日班工人强,他们当然要向夜班工人挑战,他们加紧工作,那晚他们下班之后,留下一个颇具威胁性的大“10”字,情况显然逐渐好转。不久之后,这家产量一直落后的工厂,终于比其他工厂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原因何在?

让史考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明。“要使工作能圆满完成,”史考伯说,“就必须激起竞争。我指的并非是赚钱的卑鄙手段,而是激起超越他人的欲望。”

超越他人的欲望!挑战!是振奋人们精神的一项绝对可靠的方法。如果没有人向他挑战,提奥多·罗斯福可能就不会成为美国总统。当时,这位在义勇骑兵队中的战士刚从古巴回来,并被推选竞选纽约州州长。结果,反对党发现他不再是该州的合法居民,罗斯福被吓坏了,想退出。但就在这时,托马斯·科力尔·普列特提出了挑战,他突然转身面对罗斯福,大声叫起来:“圣璜山的这位英雄,难道只是一名懦夫?”于是罗斯福留下来接受挑战——其余的全是历史了。这项挑战不仅改变了他一生,而且对美国历史也有极大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所畏惧,但是勇敢的人把他们的畏惧放在一边而勇往直前,可能结果会通往死亡,但最终总是通向胜利。”这是古代希腊帝王的言论。还有什么东西比克服困难的机会更具挑战性?查尔斯·史考伯深知挑战的效力,所以能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而普列特和艾尔·史密斯也懂得这一点。艾尔·史密斯在担任纽约州州长的时候,就应用过这个方法。

辛辛监狱,魔鬼岛是西方恶名昭着的一座监狱,丑闻以及一些恶毒的谣言满天飞。史密斯需要一个强人来管理这里,但是,找谁呢?他派人把新汉普顿的刘易士·路易斯请来。当看到刘易士时,他诚恳地说:“你去主管辛辛监狱,如何?他们那儿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刘易士·路易斯非常为难,他深知辛辛的危险。这是一个具有政治性的职位,是政治奇想中的攻击目标。而且监狱长来了又走,其中有一个只干了三个星期就无法坚持。他必须考虑他的前途,这是否值得冒险?

史密斯看到他犹豫不决,于是往椅背一靠,露出笑容,说:“我不怪你吓成这样子,这的确不是个容易应付的地方,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到那边坐镇。”史密斯提出了挑战,刘易士很喜欢去担任一个需要大人物坐镇的职位。于是他去了,并且坚持下去,成了当时最着名的监狱长。他曾接受电台的采访,他的监狱生活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十几部电影。而他的罪犯“人性化”在监狱改革中带来了奇迹式的改变。

哈维·怀尔史东,伟大的火石轮胎及橡胶公司的创始人。他说:“我发现,光用薪水是留不住好员工的,我认为,是工作本身的竞争……”伟大的行为科学家之一佛瑞德瑞克·侯兹柏也同意这种说法。他深入研究了好几千名从工厂员工到高级经理的工作态度,那么他发现的激励工作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呢,是工作具有刺激性?是钞票?是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福利?都不是。激励人们工作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本身。如果工作令人兴奋和有趣,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就会渴望去做,而且努力把它做好。这就是每个成功的人所喜爱的:竞争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证明他自己价值的、并超越了而获胜的机会。所以,如果你想使那些有精神、有勇气的人接受你的想法,请向他们提出挑战。

下面的分析或许对你理解合作与竞争有些帮助。为什么人要自立就要合群?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从客观方面说,人生的生存状态就是以群体的方式实现的,绝对孤立的个体不可能实现人生。因为,人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不可能完全由个人的活动来取得和满足,而个人的体力、智力有限,所以只能在群体的活动和交往中得到发展。不仅如此,个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也不可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得以解决,有时得靠他人或集体的协助、支持才能解决。所以,人必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才能生存。人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这就是人生的生存状态。

其次,从主观方面说,人是能够意识到群体之间的联系的,因此应当在理智和情感上,自觉而主动地去适应和促成必要的、有益的群体关系。所谓“合群”,正是强调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群体关系的基础上,自觉地、主动地去维护和促进群体的正常关系,使人生得到健康顺利地发展。如果客观方面所揭示的是人生的“生存”,主观方面所要求的就是“应该”。这就是说,人生不仅是群体的,而且应该是自觉去过群体生活,应该能够合群,并且善于合群。人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维护和促进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才能使个体更好地自立。这就是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得到发展的道理。

自立与合群,是人生得以全面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普遍发展的条件下,要使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就必须把自立与合群结合起来,在竞争与协作中,全面发展自立与合群的能力。人的自立与合群,蕴含着积极的竞争与协作。竞争与协作,都是人类进取与事业成功的机制。积极的竞争,也可以称作良性的竞争,是人类生长完善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不过在专制的社会制度下,这种竞争机制却得不到正常地、良性地施展,常常酿成嫉妒诡计,甚至撕杀;而在比较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下,竞争能够得到正常的、良性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发生作用。

其实,最早普遍施展竞争的是英国,它也是与竞赛作同义理解的,而且作这种理解的就是讲出“人对人是狼”的霍布斯。在他看来,“奋力自强以图与对方相匹敌或超过对方,就谓之竞赛”。但这种竞赛如果加进自私的目的和手段,就会变为互相敌对和损人利己的争斗。由此,他提出保证个人生存权利的契约论和自然法,以约束个人的为所欲为。这就要求有为达到利己目的的履行契约的协作。

十九世纪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威廉·汤普逊,曾经从功利主义观点对历史上的竞争作过比较分析。他首先肯定谋求利益的动机,对劳动者来说是一时也不可缺少的推动力。要充分发挥这种动力的作用,就要使劳动者有条件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就是要使劳动者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因努力劳动而得到奖励。如果用强迫劳动和专制统治的办法压抑劳动者,那么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道德上,都将是对社会的危害和损失。因此,他肯定个人竞争制度比起强制制度与非自愿制度来,具有很多的优越性。但是,鉴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中的利己主义支配使竞争成为贪得无厌、损人利己、损公益私的手段,因此他试图寻求一种既能保持竞争的优越性,又能避免竞争所带来的流弊的制度。按照他的理想,实行这种竞争加合作的制度,就能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

他的思想具有永久的魅力。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应当肯定的。所谓竞争,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并力求超过他人,成为先进者。这种竞争就是自立、自强、敢为天下先。在正当的行为下竞争,能使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实现理想。

只有具有竞争力的自立自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才能有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没有竞争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此,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但是,个人的竞争性要能够正常发挥,同时必须发展群体意识,积极与他人协作、互助。

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强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事实也应该如此,竞争本身就需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鼓励和支持,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正是竞争激发着人们强烈的协作愿望和行动,所以竞争与协作才是人生的真谛。如果你想事业有成,就请你从现在开始试着去竞争和协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