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血型与属相(古代文化集粹)
31952300000020

第20章 属相的传说(1)

星宿说——天象

许多人都知道十二属相,但人们却很难说出十二属相的由来。同时,人们还常常会发出疑问:动物有那么多种,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十二种?而且打头的既不是腾云驾雾的龙,也不是号称“百兽之王”的虎,却偏偏选中这小小的鼠?

有人认为,十二属相源于二十八宿文化。

二十八星宿,也称“二十八舍”、“二十八次”。它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天象和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运行,在黄道(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从地球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依此,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作“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附近先后选择的作为观测点的28个星宿。

二十八星宿按东、西、南、北四方,等分为四组;每组与想象中的“动物”相配,称为“四象”,又称“四维”、“四兽”、“四方神”。分别为:苍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东方苍龙七宿为:角、亢、氏、房、心、尾、箕。其组成的形象好像一条苍龙。

北方玄武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其组成的形象如同金龟。

西方白虎七宿为:奎、娄、胃、昂、毕、觜、参。其组成的形象好似一只斑斓猛虎。

南方朱雀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其组成的形象有如一只展翅的朱雀。

四象或四方神,在古代曾被用于军队列阵;战国时代,便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说。道教兴起之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道教的护法神。在道教胜地——四川青城山,便有这些人格化了的护法神傲然而立。

我国古代认为,二十八宿各代表一种动物,即:角为蛟、亢为龙、氐为貉、房为兔、心为狐、尾为虎、箕为豹;斗为獬、牛为牛,女为蝙、虚为鼠、危为燕、室为猪、壁为;奎为狼、娄为狗、胃为雉、昂为鸡、毕为鸟、觜为猴、参为猿;井为犴、鬼为羊、柳为獐、星为马、张为鹿、翼为蛇、轸为蚓。

道教将二十八宿列为尊神,即: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女士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昂日鸡、毕月鸟、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道教二十八宿尊神的名字,实际上是星宿、动物名称与五行(金、木、水、火、土)加日、月合璧。是我国的生肖文化、二十八宿(星宿)文化与阴阳五行文化的融合。

由于二十八宿中的二十八种动物,包含着十二属相中的动物,因此有人认为十二属相源于二十八宿。也就是此说认为,十二属相源于星宿学。这是极有可能的。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将天上的星辰分为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始于战国,属相可能始于东汉。既然十二属相与人的年龄(年,与天体星球的运转有关。阴历,月球绕地球一周的平均时间为29.5306天;阳历,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24219天,阳历定一年365天,分为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为大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为小月,每月30天;二月为28天)密切相关,且与计时的地支相配合,那么,它与天体星宿学肯定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

十二属相与天体星宿、时辰相联系,不仅在汉族中流行,在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行。比如生活在大西南(云南、贵州、四川)一带的彝族,即用十二属相纪日。彝族占星术以十二天为一周期,十二天分别为:鼠日、牛日、虎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鸡日、狗日、猪日。一年十二个月,分别为:鼠月(子)、牛月(丑)、虎月(寅)、兔月(卯)、龙月(辰)、蛇月(巳)、马月(午)、羊月(未)、猴月(申)、鸡月(酉)、狗月(戌)、猪月(亥)。

帝说——道教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二属相源于道教二十八宿尊神,民间则有玉帝选定的传说。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秦汉时代,神仙方术与“神道设教”的祭祀鬼神相结合,产生了道教。东汉时,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其后,道教发展,道教神明、故事日趋丰富。道教的最高神只为居于三清天、天清境的“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其中的道德天尊即老子,又称太上老君。此外,道教的神}氏有玉皇大帝(也称玉帝、玉皇、吴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其全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及王母娘娘、南极仙翁、真武(玄武)大帝、九天玄女、六丁六甲、二十八宿、四值功曹、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龙王、雷公、电母、风伯、雨师,还有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八仙”——李铁拐、钟离汉、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等。

十二属相与道教颇有渊源。在民间传说中,是道教神}氏玉皇大帝选定了人间的十二属相(生肖)。

玉帝总管三界、四生、六道、十方。所谓“三界”,便是人界、神界、鬼界。这就是说,玉帝不仅统管神鬼,还要插手人间。所以有一天,他忽然操心起人间的生肖问题,于是传下旨意。要召开一次选生肖动物的大会。

凡界的动物——猫、狗、鸡、鸭、鹅、牛、羊、马、猪、鼠、兔、虎、猴、蛇、狼、熊、豹、鹰、驴、鹿、雀、狐狸、乌龟等得到此讯,个个欢腾雀跃,都想赴会争得一个“金榜题名”,甚至连超凡脱俗的“龙”也动了心,也要和众禽兽争个高低。

龙本生得威风凛凛:浑身鳞甲,一把胡须,双目如灯,四爪坚利。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头顶光秃秃的,似乎缺少点什么。那天,当它从水潭中钻出来的时候,一眼发现了大公鸡。

大公鸡不仅羽毛漂亮,而且头上还有一对美丽的角。龙一见那角,便怦然心动,于是上前借角。

“这可不行。”大公鸡摇摇头,说:“我明天还要去参加生肖大会呢。”

“你还用得着那角么?”龙说:“就凭你那一身彩衣,你就能入选。”

大公鸡很爱听奉承话,听了龙的话,有心借角,但又有点舍不得。正在这时候,爬来一条大蜈蚣。

“鸡公公,你就把角借给龙大哥吧。”蜈蚣说:“你要是不放心,由我来做保,怎么样?”

大公鸡见蜈蚣做保,便答应了。龙万分欢喜,应许生肖大会后便将角还给大公鸡。

准备参加生肖大会的还有一对好朋友——猫和老鼠。

猫知道自己贪睡,所以临赴会前一天晚上便对老鼠说:

“喂,明天一早你叫我一声好么?”

“好。”老鼠满口答应,说:“你睡吧,到时候我叫你,咱们一起去。”

就这样,猫放心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老鼠醒来了,见猫睡得正酣,它想:多去一种动物,就多一个竞争对手,不如不叫猫。于是,它独自去了天庭。

生肖大会,很是热闹。玉帝从百禽百兽中,挑选了牛、马、猪、羊、狗、龙、虎、鸡、蛇、兔、猴、鼠为生肖。

确定了生肖,还要排次序。玉帝想了想,决定以牛打头,因为牛体大健壮。但是如果以此顺序排列,老鼠肯定排在最后。老鼠灵机一动,对玉帝说:

“要说大,还得数我。不信,请您让人判定一下。”

玉帝听了老鼠的话,本觉可笑。但又一想,既然是为人选生肖,自然由人判定为好。于是玉帝传旨。叫牛和鼠到人间去走一趟。

牛来到人间的街市上,人对它很友好,有的拍拍它,有的夸赞几句,却没有一个说它大。突然,老鼠蹿上牛背,吓了众人一跳,只听人群中喊:“哎呀。大老鼠!这只老鼠真大!”

这个,玉帝不曾料到。但既有前言,玉帝便排定老鼠为十二生肖的第一名,牛次之,以下为: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不仅入选生肖,而且被排在首位,自是十分得意。回到凡界,它见猫刚刚睡醒,便说:“我说老兄,你还在睡大觉哇?

生肖大会都开完了,我被玉帝排在十二生肖的首位。”

“什么?”猫揉揉惺忪的睡眼,问:“生肖大会已经开完了,你怎么没叫我?”

“我忘了。”老鼠毫不在意地说。

“你!”猫翘起胡子。愤愤地叫起来:“你真不够朋友!”

“这你怪谁?”老鼠撇撇嘴说:“谁叫你自己贪睡呢。”

“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猫气极了,跳起来就要抓老鼠。老鼠见猫翻了脸,慌忙逃走。

从此以后,猫成了老鼠的死对头。

再说大公鸡。它在生肖大会上虽然榜上有名,却被排在龙的后边,心里很不服气。它想,这肯定与那一对角有关系。吃后悔药也没有用,现在它想立即将那对角要回来。

大公鸡来到水潭旁,见龙正以水为镜,照着自己头上的角自我欣赏。

“龙哥哥,把角还给我吧。”大公鸡二话没说上来就要角。

“嗯……啊……”龙一见大公鸡,有些慌张,忙说:“既然生肖大会开完了。你要角干什么?”

“怎么,你借东西不还!”大公鸡生气了,说:“要不是这对角,你能排在我前边?哼,快把角还我!”

龙见大公鸡发了火,自知理亏,但它又不想还角,便急忙转身跳进水潭,躲了起来。

大公鸡不会游水。龙一入水,它只能干生气、干瞪眼。忽然想起了借角时作保的蜈蚣,它便唤蜈蚣讨公道。

蜈蚣听说龙不还角,便说:“你还是找龙去要角吧,它不还,我也没办法。”说罢,蜈蚣也躲了起来。

从此以后,大公鸡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大叫:“龙哥哥,角还我!”同时它还到处寻觅蜈蚣,见到蜈蚣,它就追着啄……这一民间故事,是依据猫是鼠的天敌、鸡吃蜈蚣及公鸡每天早晨啼叫而编传下来的,并且“合乎逻辑”,也解释了为什么鼠要排在生肖的首位。但民间的故事毕竟是一种传说,不能真正说明十二生肖的由来和如此排列顺序的来历。不过其中“玉帝”的出现,倒是说明十二生肖可能与道教有关联。

道教成于东汉,十二属相大约也是在东汉时期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二者相继先后出现、形成,可能不是偶然巧合。也许是当时的人们从道教二十八宿尊神中选择了与之关系密切的十二种动物(神灵),来做为十二种生肖;也许是道教依据当时流传于民间的不统一也不成体系的生肖习俗,加以改造、调整、补充,然后推行出这与时辰、年龄相关联的十二属相。

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说十二属相与天体星宿文化无关。因为道教文化本身就吸收了天体星宿文化中的许多成分,道教不仅把天体二十八宿化为道教二十八宿尊神,还创造出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道教说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每星中有一神,合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在小说《水浒全传>中,提到的三十六天罡为:天魁星、天罡星、天机星、天闲星、天勇星、天雄星、天猛星、天威星、天英星、天贵星、天富星、天满星、天孤星、天伤星、天立星、天捷星、天暗星、天佑星、天空星、天速星、天异星、天杀星、天微星、天究星、天退星、天寿星、天剑星、天平星、天罪星、天损星、天败星、天牢星、天慧星、天暴星、天哭星、天巧星。其间的七十二地煞为:地魁星、地煞星、地勇星、地杰星、地雄星、地威星、地英星、地奇星、地猛星、地文星、地正星、地阔星、地阖星、地强星、地暗星、地轴星、地会星、地佐星、地佑星、地灵星、地兽星、地微星、地慧星、地暴星、地然星、地猖星、地狂星、地飞星、地走星、地巧星、地明星、地进星、地退星、地满星、地遂星、地周星、地隐星、地异星、地理星、地俊星、地乐星、地捷星、地速星、地镇星、地稽星、地魔星、地妖星、地幽星、地伏星、地空星、地僻星、地全星、地孤星、地角星、地短星、地藏星、地囚星、地平星、地损星、地奴星、地察星、地恶星、地丑星、地数星、地阴星、地刑星、地壮星、地劣星、地健星、地耗星、地贼星、地狗星。

以上天罡、地煞星君共一百零八位,本被镇锁在江西信州龙虎山上道家上清宫的“伏魔元殿”中,后被钦差洪太尉放出。这一百单八个魔君放入凡界,便成为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

与此同时,道教所创造的尊神中,还有一组不大引人注目,没有建树什么着名功业,却不能不引起我们格外注意的神只,即:“十二元辰”,或叫“十二宫辰”者。《水浒全传》第七十一回中,宋公明在忠义堂内做祈祷,自有一番布置:“堂内铺没七宝三清圣像,两班设二十八宿十二宫辰,一切主醮星宫真宰。堂外乃设监坛崔、卢、邓、窦神将。”《西游记》中,多次提到的神将为:二十八宿、九曜星宫、十二元辰、五方揭帝、四值功曹等。第五回中。是这样描绘十二元辰的:“元辰星子午卯酉,一个个都是大力天丁。”这里的“十二元辰”,是不是与十二属相有更直接的联系呢?《西游记》中称“十二元辰”为“子午卯酉”,这“子午卯酉”大概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略称。再看“元辰”二字:元.为开始的。辰,为时光、日子,也是日、月、星的统称;此外,古代人又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这十二时辰便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元、辰合一,可以视为“开始的日子”。人们的开始的日子是什么时候呢?当然是诞生的日子。而人诞生的这个特定的肖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这一年的生肖(动物)便是此人属相。这自然是后话。

据说。“本命”之说原本在民间流行;后来,道家依此提出了“本命星”、“本命年”等,这一提法已经非常接近十二属相的内容。如果再结合二十八宿的二十八种动物、十二元辰的十二个名号,来对照十二属相的十二种动物及其所代表的十二地支,我们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一种十分密切的联系。由此。我们也就很难说十二属相不是被道教创造或推兴出来的。

这大约也是民间传说玉帝安排了十二生肖的由来。

如来说——佛教

十二属相由来的另一种说法,是佛教祖如来的指派。

传说,如来佛委托“大势至”菩萨选定十二种动物为天宫的守卫。这个“大势至”,是阿弥陀佛的右协侍,与阿弥陀佛及其左协侍观音合称为“西方三圣”。

大势至传达了佛旨之后,各种动物纷纷赶来。首先到达的动物是猫,其下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大势至以先到者为入选守卫,并请它们静候如来驾临。等了一会儿,猫不耐烦了,便溜出去玩耍。如来佛祖来了,猫还没有回来。正在这时,猪赶来了,便站在前十一位入选者的后边。这样,猫被弃在十二属相之外,鼠被排在首位,猪列在末位。

这一说法,可以说是纯属传说。十二属相与佛教关系不大,是显而易见的。据记载,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是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的事情,在魏、晋、南北朝时得以发展,直到隋、唐时期才达到鼎盛。在十二属相开始流行的东汉时代,佛教显然还未盛行;佛祖如来和菩萨大势至选定十二属相的传说,显然是后人附会而成,且有佛、道争锋之意味。既然“佛法无边”,这人人有分的属相,怎可让道家“独自垄断”、“独占鳌头”呢?于是,有人附会出如来和大势至选定十二属相的故事。

佛教是在西汉时才传到内地的,这么短的时间,佛教不可能渗透到民间,因此不可能与十二生肖发生关联。同时。从佛教的教义来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为“无常”、“无我”和“苦”。“苦”的原因既不在超现实的梵天,也不在社会环境,而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惑”、“业”所致。“惑”,指贪、嗔、痴等烦恼;“业”,指身、口、意等活动。“惑”、“业”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轮回报应。所以摆脱痛苦之路,唯有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转变自身的世俗欲望,才可超出生死轮回范围,达到这种转变的最高目标,即“涅盘”或“解脱”。依此基本教义,佛教参与十二属相这一民间习俗的可能性极小。

黄帝说——先祖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即黄帝选定了十二属相。黄帝,传说为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史记》中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据说黄帝(黄帝族的首领)原居于我国西北地区,因生长于姬水流域,便以“姬”为姓;后率部驻在“有熊”(地名),所以又称“有熊氏”。黄帝族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其首领为黄帝。炎帝族与黄帝族妥协,并合而为一。

于是,后来中国人又将自己称为“炎黄子孙”。黄帝族向东南部发展,又与九黎族发生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