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龙
在十二属相中排列:第五位。
所辖时辰:早7时至早9时(7点——9点)属龙人的出生年及年龄(到1998年):
农历:甲辰;阳历:1904年;94岁农历:丙辰;阳历:1916年;82岁农历:戊辰;阳历:1928年;70岁农历:庚辰;阳历:1940年;58岁农历:壬辰;阳历:1952年;46岁农历:甲辰;阳历:1964年;34岁农历:丙辰;阳历:1976年;22岁农历:戊辰;阳历:1988年;10岁神话传说中那巨大、神异的龙使人们产生无限遐想,所以龙那神奇的品质,不管虚幻与否,肯定也包含在那些出生在龙年人们的心中。为此,人们往往对属龙的人的性格加以龙化的遐想。人们说:
属龙人宽宏大量,充满生气和力量。对他来说,生活是五颜六色的火焰,跳跃不停。由于他骄傲、清高又非常直率,在一生中很早就树立了理想,并要求其他人也具有同样高的标准。
属龙人的能量很大。他那急躁、渴望和几乎是宗教性的热情,像寓言中所讲的龙口中喷出的火那样燃烧。他有作大事情的潜力,因为他喜欢大刀阔斧地干事情。他的性格易显得狂热,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大张旗鼓。
尽管他们脾气很坏,又武断,但对长辈还是孝顺的。无论他或她与家庭有什么分歧,只要家里需要他帮助时,他会把分歧丢到脑后,果断而慷慨地给家里人以帮助。有时他会感到那充满深情的甜言蜜语对他是一种极大的约束。当他愤怒的时候,特别粗暴、无礼,并完全不体谅人。但你以同样的方法回敬他是无效的。除非你是属龙人,并决定用武力来解决。那么我们就都可以坐下来观赏那壮丽的烟火了,他能把打架变得像过生日一样热闹。
尽管属龙人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爱爆发,但不能说他感情用事,也不能说他敏感或浪漫。他恼怒时很固执,不理智并很专横,但他发作之后就能原谅你,他也希望你能原谅他。有时他也许会忘记道歉,这似乎很迟钝,实际上他是真的没有时间为自己做解释,他只想开始工作。
他是强大的、果断的。他常常过于自信,被幻想所迷惑,因而对周围发生的倾覆或是密谋都无所察觉更不能及时寻找到对策。他非常傲慢,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拒绝撤退,由于他勇往直前,以至于忘记保护他的后方和侧翼。
属龙人生活是有目标的,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对他的健康不利。他必须有一个为之奋斗的事业。属龙的姑娘很少过分打扮自己,完全是自然美,没有任何修饰。她的自尊心很强,虽然有架子,但她并不希望人家像圣人一样待她。她只要你尊敬她并且她会竭尽全力地做到这一点。
不管怎样,他是一个坦率的人,你能像看书一样来了解他。他从不伪装自己的感情,也很少费心去尝试这一点。他不能守口如瓶、保守秘密,甚至当他发誓一个字也不说时,你也能肯定在他发怒的时候便会把秘密脱口而出,并且一字不漏。
他的感情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当他说爱你时,你可以肯定他是真心的。
说属龙人的性格,如同对龙的遐想一样,自然也属于云山雾罩。
我们且看“龙文化”:
在十二属相中,龙是一种特殊的“动物”。说它特殊,是因为其余的十一种都是大自然的所有物,唯独它是子虚乌有的“人造物”。它非禽非兽,非虫非鱼,能飞天潜海,可兴云作雨,所以又被称为“天龙”、“神龙”。
龙,是繁体字龙的简化字,其象形字为:《说文解字》
中,称其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鳞虫,泛指动物。鳞是动物的外骨,由角质、骨质等构成。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的身体表面,生有一种起保护作用的薄片状角质、骨质组织,这种组织被称为鳞。鳞虫之长,即动物之首,或说排在首位的。这排在动物之首的龙,能够隐去身形,令人看不见,也能明现在人们眼前;能变小,能变大,能缩短,能伸长。春分的时候,它飞上天;秋分的时候,它就潜入深潭之中。
让我们再看看龙的体貌。传说中的龙为:牛头(有说为扬子鳄头)、鹿角、马鬃、蛇躯、鱼尾、鹰爪。它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且是三栖动物,陆上能行,水中可游,空中可飞。
据说,龙分四种: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鹰龙,有角者为虬龙,无角者为螭龙。
我国民间传说中流行的话为:“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九子是:赑屃(bìxì)、螭吻(chīwěn)、椒图、蒲牢、望风、囚牛、睚眦(yázì)、狻猊(suānní)、扒夏(bāxiā)。
殒质好负重,因此人们就让它去驮石碑。在一些寺院或祠堂中,我们常会见到石碑下边有一乌龟状的动物,许多人误以为乌龟,于是民间传说一句话,为:“王八驮石碑”。其实,驮石碑的不是王八,也不是乌龟,而是龙的九子之一。由于好负重,所以汉语汇中的“赑屃”释为“形容用力”。不过这个词汇对大多数人是很陌生的,所以平常不大写用。
螭吻,也作“鸱吻”、“蛮吻”。由于它喜好东张西望,所以人们将它安放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古建筑物屋脊上的兽头,便是它的形象;有时候,它也被用来作工艺品上的装饰。
椒图,最反感他物进入其巢穴,所以人们将它的形象装饰在大门正中。它张着嘴,衔着门环,成为防卫的标志。
蒲牢,是最喜欢吼叫的龙子,人们投其所好,便将它放在大钟的提梁上。古钟提梁上的兽钮,便是蒲牢的形象。
望风,喜欢冒险,人们便将它安放在高悬之处。古建筑殿角上的走兽,便是它的形象。
囚牛,喜欢音乐,于是它成了古琴头上的刻兽。
睚眦,喜杀好斗。古代兵器宝剑刀柄上雕刻的便是它的形象。伏在刀柄上的兽头,不能不凶不狠不勇。睚眦在汉语词汇中为:发怒时瞪眼睛。有“睚眦必报”之语,是说人心胸狭窄,连一点点小的仇恨都要去报复,这不是喜杀好斗是什么!
狻猊,好坐又喜烟火。香炉和佛座上的兽,便是它的形象。有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也有说它是狮子的一种。
扒夏,喜欢水。古代石桥上的望柱及桥洞上的龙形兽,便是它的形象。
传说中,龙除以上九子外,还有“文龙”、“喜文”、“蟠螭”、“狴犴”等子。文龙、喜文为石碑两旁的雕龙;蟠螭为碑额的雕龙;“狴犴(biàn)有点特殊,它被安放在古代监狱的门楣上。后来,狴犴就成了监狱的代名词。
神通广大、不可一世的龙,却生了许多没多大出息、没多大作为的龙子。这些龙子虽形态各异,形貌威猛,却大多被固定在建筑物上,永远守候在那里,吓人是吓不住的,它们只可成为一种装饰物。当然啦,想吓唬人和摆威风的不是这些“龙子”们,而是建筑物的拥有者——封建社会的达官贵人。然而“龙子”们佑护不了他们,一旦人民觉醒,他们便会威风扫地。
龙,被描绘得神乎其神,又被列入十二属相,与牛、马、鸡、羊同伍。那么,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或者是什么动物演化而来的?
其说不一。
一种说法是:龙从鳄鼍而来。鼍,即扬子鳄,长约两米,背为角质鳞,暗褐色,有黄斑和黄纹;腹面为灰色,有黄斑和横条纹。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天蛰居穴中;主产于安徽南部的青弋江沿岸至太湖流域等沼泽地区。扬子鳄又被称为中华鼍龙、猪婆龙、夔牛等。
从外形上来看,扬子鳄的确与龙有点近似。例如,它身上有鳞甲,躯尾部像蛇,有“爪”,冬天蛰居(潜渊);能上陆,能入水,就差一个飞天了。
一种说法是:龙的主体为蛇,然后拼合了鹿的角、鱼的鳞和须等。这大约是由于龙、蛇躯体相似,且人们对蛇的畏惧更甚于龙。因为龙无处可见,蛇则到处都有。特别是蟒蛇,其巨大的身躯,足以使人以为它是龙的化身。
还有一种说法是:龙头的形象来源于猪,民间有“猪龙”
一说。此外,如果不知扬子鳄又被称为“猪婆龙”,“猪婆龙”
三个字本身就容易令人误解,因为它将“猪”与“龙”联系在一起。不过,猪与龙的形体、习性相差太远;因此,龙源于猪的说法不大为人所信,也就不大流行了。
另外还有闪电及云、虹说,认为龙是自然现象令人产生幻象,幻象又被神化而形成的。此说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难以成立的成分大。因为云固然可以幻化成龙形,好似飞龙在天,但是云还可以幻化成其它各种各样的动物及自然物。人们为什么不认定他们所能见到的一种动物,却偏偏要生造出一个子虚乌有的庞然大物呢?倒是龙从云更符合造龙的逻辑。古人一直认为,飞龙在天时,往往要伴随着风雨雷电;有风有雨,云就自不必说了。
此外,还有龙为恐龙说。此说道理似乎更多。很可能,在人类的原始社会初期,或者更早的时候,恐龙依旧生活在地球上。人,面对形形色色的恐龙,非常敬畏,视之为神。据考古学家研究,恐龙的种类很多,有的生活在陆地、沼泽中,有的生活在水中;还有的长有翅膀,可以飞上天空,被称为“翼龙”。这些令人恐惧和敬畏的动物,给早期的人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便经常将这些龙的故事讲述给年幼的、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们听。孩子们长大了,终于见到了龙,同样产生了恐惧和敬畏心理,像他们的父辈、祖辈一样。于是,他们又将自己对龙的认识讲给下一代。可是忽然有一天,“龙”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或者越来越少了,难以得见了。幼小的孩子们没见过“龙”,长大以后也没见过;但是他们从父亲或爷爷或爷爷的父亲那里听说了“龙”。他们好奇,多少也有些敬畏。到后来,“龙”是什么样的也没有人能说得清了。但还是有少数老人依稀记得更老一辈人所讲述的:龙嘛,大约就像湾鳄或扬子鳄那样吧,也有点像蟒蛇。于是,人们找到了“龙”的形象。
既然“龙”是神物,人们便将它引为氏族的符号、氏族的保护神——这便是龙图腾。不过,人们依旧不满足,将鳄鱼之类的形象视为保护神,毕竟还是差点意思,不足以壮自家威风,也不足以威吓其它氏族。于是,人们开始改造他们的图腾动物——鳄,加上他们畏惧的鹰爪,加上他们视之为美丽的鹿角,加上他们害怕的蛇的身躯,再加上他们认为是水族必有的鳞、须……一个威风凛凛的“人造动物”——“人造神物”,终于诞生了。
是不是这样呢?这也只是一种推想。
但无论如何,龙诞生了,并且在众多的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鳞虫之长”,又化为“天龙”、“神龙”。
由于龙是“人造物”,所以它对自然界的动物并不构成威胁,也没有什么影响。它影响的是人,是创造他的人。因为它在古代社会中,深入到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意识、观念,并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一威力,至今没有完全泯灭。
也许,龙从它一开始被创造出来,使与政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应该说,图腾是一种政治性的标记和符号——它是一种宣言,一种旗帜,一种号召,一种力量。虎、豹、熊、牛、羊、猪,都曾成为某一氏族的图腾标志,但它们本身不是人造出来的,而是大自然的产物。它们成为图腾标志,只是一种借用或属于人为的神化。龙则不然,因为世上根本没有这种动物;它是人有意创造的“神物”,用来威吓、影响人自身。
我们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但是黄帝族的图腾物似乎不是龙,却很可能是麒麟(鹿的衍生动物)或大鼋(大甲鱼或龟类)。从姓氏而言,黄帝为姬姓,称有熊氏、轩辕氏或缙云氏,炎帝为姜姓,称神农氏,也有说“神龙氏”
的。由于称“神龙氏”,有人认为炎帝为龙图腾氏族的首领。
然而炎帝更可能是古羌族的一支——姜氏族某一时期的首领。
羌——从羊从人;姜——从羊从女。姜(羌)氏族的图腾,很可能是羊。那么,炎、黄与龙又有什么联系呢?
黄帝和炎帝的联军打败率领九黎大军的蚩尤以后,不能不考虑战争以后的政治问题,即如何统领人数众多的九黎族(东夷集团)。黄帝,这个我国远古时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充分展示了他的政治气魄。考虑到蚩尤部族的蛇图腾,他便以各个部族都能接受的“龙”的旗帜,将各个图腾部族统领在“龙的家族”之内。可以设想,出于政治考虑,黄帝将麒麟或大鼋解释为龙种,将蛇的原型螭称为螭龙(龙为大龙、蛇为小龙);此外,鼍(扬子鳄)为鼍龙;炎帝族有一支号称“神龙氏”,自然代表黄帝族而归结为“龙族”。其它黄帝所率领的部族或从属的部族,自然也随黄帝而自认为是龙种了。如此,这样一个图腾动物被制造出来了:它有鹿的角(取自鹿图腾氏族)、鱼的鳞和须(取自水族动物图腾氏族)、马的鬃(取自马图腾氏族)、鹰的爪(取自鹰图腾氏族)……取自许多氏族,具有许多氏族图腾动物的某一特征,便使各氏族的人们获得了一种安慰和满足。这样,“龙”便统一了古中原。黄帝成为中原一带各个部族的首领,黄帝和炎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先祖,龙也由此而成了至高无上的“神兽”。后人传说,黄帝是乘龙而升天的;上古五帝之一颛顼也曾乘龙而巡游四海。
龙如此神圣,黄帝如此尊贵,黄帝和龙联系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事。但是有一天,后人忽然发现,黄帝族的图腾并不是龙,而是大甲鱼或龟,这就难免使人感到不雅、不快和尴尬。
于是,人们改大鼋为龙,又以黄帝原居黄土高原而称之为“黄龙”。后来,古代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以“真龙天子”
自居,穿龙袍、用龙杯,连居住和议事的殿堂也要配以龙柱、龙座。到了唐代,朝廷规定“黄”为皇室专用。皇帝自比黄龙、金龙,不是皇帝和皇后,其他的人一律不得使用黄龙造型的器物,否则便为大逆不道、犯上谋反。
黄帝既为“黄龙”,那么黄帝的子孙自然是“龙的传人”
了。然而,在封建专制时代,“龙的传人”也只能是皇家的“专利”;直到推翻了封建皇帝,自称“龙的传人”才不再犯忌。于是,龙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传人”也开始挂在中国人的嘴边上。特别是侨居海外的中国人,他们身在异国他乡,便更加以“龙的传人”为自豪。
龙与中国的文化有深厚的联系。我们可以先看看与龙有关的词语、成语、俗语和典故:
龙床。相传在唐代,有个叫韩志和的道士,给唐宪宗献上一张龙床。人躺坐上去,床上的龙角、龙爪、龙鳞都会动起来。以现代的技术设置这样的机关,不算太难;然而在唐代,恐怕只能是传说了。不过也难说,三国时代,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便曾发明、制做“木牛”、“流马”搬运粮米。大约为了证明真有其实,《三国演义》中还开了造“流马”方法的单子:“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或许唐代真有能造活动“龙床”的能工巧匠,也未可知。那就不是道术使然了。后来,人们称皇帝睡的床为“龙床”。
龙媒。古时,人们认为得到一匹好马,是龙的媒介;因为好马系“天马”,为“神龙之类”。后来,“龙媒”就成了好马的代称。
龙头人。三国时代,曹魏的华歆、邴原、管宁三个人友谊很深,时人称其三人为一条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后来人们以“龙头人”比喻突出的人物。旧时,黑社会中帮派组织首领也被称为“龙头”或“大龙头”。当代社会中,人们将自来水管的放水活门称为“龙头”
或“水龙头”,自行车的车把也叫“龙头”。
龙颜。《史记》中,描绘汉高祖刘邦为“隆而龙颜”。隆,即高鼻子;龙颜即面也像龙。这大约也是阿谀之辞。后来,人们便称皇帝的容貌为“龙颜”。皇帝动了怒,叫“龙颜大怒”。
龙吟。北齐时代有一个弹琴高手,名叫郑述祖。他曾作“龙吟十弄”之曲。后人以“龙吟”形容琴音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