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31959600000049

第49章 乘势而起,事半功倍(1)

得人之力无敌于天下

有一句名言: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样样精通,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能完成之事。但是,天下什么样的人才都有,所有你自己不能完成之事,总有人能够完成。所以,如果你善于借人之力,就是超人,没有什么是你不能完成的,自可无敌于天下。

一个人即使是圣人,也不可能样样都懂。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智力所不能达到的地方。但是,任何你不知道的事情,总有人知道,如果你善于借人之智,即可比圣人高出不止一筹。

对任何人来说,要做成一份大事业,单凭一己的能力与智慧总是不够,若能懂得借力而行借智而谋,则无事不可成。

通用汽车总经理斯隆曾说:“把我的财产拿走,但只要把我的人才留下,5年以后,我将使被拿走的东西失而复得。”这句话极其深刻地表明了借用他人之力的重要性。

一个人是否有实力不要紧,只要他善于用人,照样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理查德·西尔斯原先是一个代客运送货物的小商人。后来他开起一家杂货店来,专做邮购业务,即顾客通过邮件订货,他通过邮寄的方式发货。由于资本太少,只能提供有限的几种商品中,他做了5年,生意仍无起色,每年只能做三四万美元的业务。他想,必须与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把生意做大。

说来凑巧,当他萌发出合作的念头后,过不久就遇到了一个理想的合伙人。那是一个月色皎洁的晚上,西尔斯到郊外散步,突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不一会儿,一个骑马赶夜路的人来到西尔斯跟前,向他问路。此人名叫罗拜克,想到圣·保罗去买东西,不料途中迷了路,此时已是人困马乏。

西尔斯将罗拜克请到他的小店中住宿。当晚,两人谈得很投机,遂决定合伙做生意,并成立一家以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即西尔斯·罗拜克公司。西尔斯有5年经验,罗拜克实力雄厚。两人联手,可谓相得益彰。合作第一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40万美元,比西尔斯搞单干时增长了10倍。

西尔斯和罗拜克都不懂经营管理,做点小生意还能凑合,生意大了就招架不住,两人都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他们决定寻找一个总经理,代替他们进行管理。

他们费心搜寻人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合格的总经理人选。此人名叫陆华德,在经营管理方面很有一套。他们把公司大权全部授予陆华德,自己则退居幕后。

陆华德接受任命后,果然不负重托,兢兢业业地为公司效劳。他发现,做邮购业务与传统生意不同,一旦顾客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调换很困难。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多顾客就会放弃邮购这种方式,公司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阻碍。为此,陆华德严把进货质量关,决不让劣质品混进公司的仓库,以保证卖给顾客的每一件商品都“货真价实”。

那些厂商认为陆华德对质量的要求过于苛刻,竟联合起来,拒绝向西尔斯·罗拜克公司供货。

这是一件决定公司前途的大事,陆华德拿不定主意,赶紧去找两位老板商量。西尔斯从内心深处赞赏陆华德的做法,给他打气说:“你这些日子太辛苦了,如果能少卖几样东西,不是可以轻松一下吗?”

陆华德受到鼓舞,更加坚定了严把质量关的决心。那些厂商见抵制无效,担心生意被别的供货商抢走,最终不得不接受陆华德的质量标准。

陆华德刻意追求质量的经营策略,使西尔斯·罗拜克公司因此声誉日隆,10年之中,它的营业额增长了600多倍,高达数亿美元。

西尔斯作为一个外行,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商人,变成一个全美国知名的大富豪,得益于他用人的成功。他的用人之法其实很简单: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然后授予全权。这正是用人的惟一诀窍。

一人之力只谓匹夫之勇

有的人自信过头,自以为悟性甚高,对别人的评价却过低,因此,他们在任何事情上都敢发表高见,好像他什么都懂似的。

这种过于自负的人无疑是让人讨厌的,他们也许真的很强大,却很难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欢,注定会过得很孤独。

自命不凡的人,把自己当成全能选手,一身兼有“先知”、“教练”、“裁判”、“批评家”等多种资格。

比如,当你出错正在懊恼不已的时候,他先知先觉地告诉你:“我早就告诉你不要这样做了,告诉你不要那样做了,你就是不听,现在傻了吧?”他以前对你发过这样那样的议论,其中有一句的确验证了你此时的失误。可在当时,由于他的议论太多,甚至自相矛盾,你根本分不清哪一句才是对的。

当你在埋头工作的时候,他自信地告诉你:你这样做是错的,你那样做是错的。然后他又自信告诉你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可是如果你真的按他的指点去做的话,十有八九是劳而无功。因为他教给你的方法往往不切实际,是想当然的结果。

比如,一位公社书记下乡检查工作。他不断对正在插秧的社员们说:“插密点,再插密点。”他以为秧插得越密,产量越高。

一位老农说:严再插密点,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插了。要不您来给我们示范一下。”

这位书记卷起裤管,很自信示范起来。谁知插太密了真的无法插。他把秧苗一扔,说:“我只能说,做还是只能你们做。”

这种人由于对他发表见解的大部分事情只是一知半解,他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主意有多愚蠢。“无知者无畏”这恰恰是他始终那么自信的根源。

假如你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合他的意,他就更是有话可说了:“你怎么搞的?这点小事你都做不好!”所以,跟这种人相处,若是自信心稍差一点,简直会怀疑自己可能是个傻瓜。

其实,谁都不傻,是这种人太自负了,别的人只是不能发现他的自负中藏着多少愚蠢而已。

自命不凡的人大多自信过度,让人望而生厌的人呢?如果你不想成为这种人,就有必要尽力回避以下列举的种种习惯。这些习惯会使人对你的智慧和人品产生怀疑,任何想要培养个人魅力的人,都应远离这些习惯:

不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经常以不悦而且对立的语气说话;

应该保持沉默时偏偏爱说话;

“我”字当头,而且经常毫无顾忌地打断别人的话;

以傲慢的态度提问题,给人一种只有他最重要的印象;

不请自来或在不适当时刻打电话,似乎他天生具有打扰别人的权利;

自吹自擂,总是试图表现得比别人高明;

不管自己是否了解,而任意对事情发表意见;

嘲笑社会上一切不合己意的新生事物:

公然质问他人意见的可靠性;

以傲慢的态度拒绝他人的要求:

指责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当着他人的面,批评部属和同事的错误;

措辞不当或具有攻击性;

当场表示不喜欢,缺乏应有的礼貌。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在原地就用干柴燃起了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味道,就在转瞬间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以后,他便饿死在了空空的鱼篓旁边。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的时候,他浑身最后的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海洋,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一位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但是他们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经过漫长而又遥远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他们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罗曼·罗兰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和‘友爱’是照明我们黑夜的惟一的光亮”。故事中后两个人之所以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能够生存下来,并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靠的不是别的,而是相互间的支持,靠的是相互交朋友。

“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革命友谊是人类历史上最光辉、最动人的友谊。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说,她父亲和恩格斯的友谊,像希腊神话中达蒙和芬蒂阿斯的友谊那样,成为了一种传奇。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从青年延续到老年,跨越了整整40年。他们情同手足、亲密无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两人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他们所取得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是共同的艰苦劳动和崇高友谊的结晶。这种友谊鼓舞他们克服一切悲痛和困难去为共同的事业努力奋斗。1885年4月6日,马克思的儿子埃德加因病去世。中年丧子,这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伤心的事。4月12日,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能够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好汉需要帮手,离开了桩子也就没有了篱笆。孔子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育弟子,法国用“人生没有朋友,恰似生命中没有太阳”的谚语警示世人。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想活出点味道,干出点名堂,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西汉刘邦出身低微,学无所长。文不能着书立说,武不能挥刀舞枪,但他天生豪爽,善于结交人,胆识无双。早年穷困莫名时,他身无分文,却敢独坐上宾。押送囚徒时,居然敢私违王法,纵囚逃散。斩白蛇起义后,因为能够善待能人,许多豪杰之士都投奔于他。像韩信、彭越、英布等威震天下的悍将,原先都是他的死敌项羽的人。而萧何、曹参、张良等也是他早先的友人。而正是这些人,帮助他成就了帝王之业。

帝王将相成就霸业需要借助他人之力,平民百姓更是如此。

那么,如何编织自己的关系网?

其一,不要拒绝真朋友。

其二,不断结交真朋友。

其三,接纳与你持不同观点的优秀朋友。

其四,与有进取心的人做朋友。

一个人在社会上打拼,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有大的成就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有限了,就算你浑身是铁,也打不成几个铁钉。这一点微薄之力甚至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又怎么能和别人竞争呢?而真正的友谊,能够产生巨大而神奇的力量。

用别人的力量成己事

借有几种方式:或明借或暗借,或正借或反借。借人之势,成己之事,是其中一法。

让我们来看一个借势成事的例子:如果一家后院起火,正好有风从背后来,结果可想而知。

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决战是在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与民主党候选人卡特之间进行,由于二人当时的实力旗鼓相当,因此他们二人展开了美国竞选史上最激烈的争夺战。

当时的卡特是已经当政4年的在职总统,但政绩并不突出,而且内政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猛增等等。人们对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十分不满,怨声载道。而这些正好成了里根手中的王牌,他集中火力攻击卡特经济政策失误,并耸人听闻地宣称他要消除“卡特大萧条”。

而这时的卡特也抓住广大民众关心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指责里根增加防务开支的主张是好战之举。

里根与卡特就是这样唇枪舌剑,拳来脚往,双方一时难决雌雄。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极为广泛。一个人的形象,在美国民众的心中往往占有重要位置,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了选民投谁一票。所以,总统选举,与其说是选民在选择候选人的政策纲领,不如说是在品味候选人的性格、智慧、精力、风度。在这方面,里根可以说是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里根当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他当年在好莱坞演过的电影,一下子成了热门,全国各地影剧院、电视台争相放映。这股里根影视热风,无疑替里根做了一次绝好的宣传。人们从影视中看到,当年的里根英俊潇洒、精明强干,而现在仍然生机勃勃、干劲十足,风度不减当年。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里根影视风兴起的同时,里根还借电视媒体极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与卡特的电视辩论中,里根表现得能言善辩、妙语连珠,而卡特则相形见绌,呆板迟钝,结结巴巴。因此在投票之前关键性的一场电视辩论后,民意测验的结果,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为30%。1980年11月4日大选结果,里根以绝对优势大获全胜。

卡特本身就因失业人数猛增等,引起后院起火。正赶上与里根争夺总统,好莱坞电影之火终于把他烧得遍体鳞伤,“无颜见人”,从而退出了政治舞台。

《孙子兵法》说,势强就像从高山上往下滚石头,无人可挡。所以,想成大事的人,无不是用势的高手。如何养成势力?最简便的方法莫过于借势而行。

得人之智无畏于圣人

一个人有无智慧,往往体现在做事的方法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然,借用别人的智慧,助己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

你应该明白:不嫉妒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够为之利用,能够诱导别人为自己做事,与合作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信誉,是成大事的基本法则。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培养某种你欠缺的才能,不妨主动去找具备这种特长的人,请他参与相关团体。三国中的刘备,文才不如诸葛亮,武功不如关羽、张飞、赵云,但他有一种别人不及的优点,那就是一种巨大的协调能力,他能够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多一样才华,等于锦上添花,而且通过这种渠道结识的人,也将成为你的伙伴、同业、同事、专业顾问,甚至变成朋友。能集合众人才智的公司,才有茁壮成长,迈向成功之路的可能。

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才能,并能为我所用的人,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支点。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己,从别人那里借用智慧,比从别人那里获得金钱更为划算。

用心去倾听每个人对你的构想计划的看法,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表现,我相信,他们的意见,你不见得各个都赞同,但有些看法和心得,一定是你不曾想过、考虑过的。广纳意见,将有助于你迈向成功之路。

如果你万一碰上向你浇冷水的人,就算你不打算与他们再有牵扯,还是不妨想想他们不赞同你的原因是否很有道理?他们是否看见了你看不见的盲点?他们的理由和观点是否与你相左?他们是不是以偏见审视你的构想?问他们深入一点的问题,请他们解释反对你的原因,请他们给你一点建议,并中肯地接受。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无论对谁的梦想都会大肆批评,认为天下所有人的智商都不及他们。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你想做什么,只是一味认为你的构想一文不值,注定失败,连试都不用试。这种人为了夸大自己的能力,不惜把别人打人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