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职者的圣经.职场篇
31963400000035

第35章 管理之扶摇“职”上·开篇语

殷谦

做产品就得有一点混混的派头,会侃、能诌、善编……

如果你留心一点,你就会发现一个简单而有趣的事实:小时候身边的那些漂亮姑娘后来几乎都嫁给了原来的街头混混,而那些正经的社会栋梁虽说也都各有家室,可他们的媳妇却怎么看怎么不如混混哥们儿的媳妇漂亮。大家可以试着看看,是不是自己身边的混混通常都能娶到漂亮媳妇?也就是,鲜花总是插到牛粪上去了。

若以产品品质的一般价值尺度比照,他们显然处在了一个相对劣势的位置。但混混们生来嘴贫,会侃,能诌,善编,而且他们往往还特别殷勤,不但会鞍前马后为你服务,必要时还会为你两肋插刀。他们甚至打从少年时代起,就把自己当作一件商品不断地往外推销或传播给姑娘们并赢得了她们的欢心。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一部分人的社会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是非常强的,因为正是通过这种沟通与服务,才使他们最后迎得美人归。

很多产品的拥有者总是困惑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自己的核心产品不论品质还是价格都不次于甚至还优于市场上那些已经叫得响的畅销品牌,而且宣传推广也没少下功夫,为啥就老做不开市场?

这怨不得顾客,当然怨不得市场。因为即使不断抱他的商家,未必弄得清楚自己的产品,更不一定弄清楚了市场和消费者。

有这么一个例子:在德国,有人集中了50家啤酒厂的啤酒,再让那50家啤酒厂的老板从中喝出哪一杯是他们自己生产的啤酒,结果竟没有一个人能够品出自己的产品。当今市场产品同质化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但这些老板在推销各自产品的时候,却无一不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它们与众不同的产品个性来。

这又是为什么?这就是说,你的产品做到这个份上,就产品本身而言,已经没有多大的空间可供拓展它的创新想象了。到了这时候,你就得有一点混混的作派,你无论如何也得编着法儿把你那与别人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给说得与众不同。你得给你的产品附加上很多无形的精神,附加上文化的特质,附加上满足消费者心理享受、心理需求的诉求,附加上消费者感兴趣的噱头。

你想消费者之所想,急消费者之所急,你的噱头就成了消费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了消费者正努力追求的时尚。

做到了一点,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就会首先想到你的产品。因为你不仅把它摆到了货架上,你更把它摆到了顾客的心里去了。

产品永远只是一个有形的事物,文化的附加值才是它的灵魂。在商品与商品没有什么差异的市场,最终大家玩的就是品牌,就是让人心跳的东西。台湾著名品牌“石头记”,用石头打造了一个风靡全球的真石品牌。它出的是什么招?是文化和精神中“石头记”的每一块真石,都赋予了一个有关爱情、趣味和时尚的精美故事。它用“海枯石烂”来证明石头和爱情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用《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衔玉而生,构结一个“中国人割舍不掉的石头情结”。“石头记”为什么能在全球刮起一股“石头旋风”?就是它很好地构架了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一种蕴涵的内在文化,一种品质的理性延伸与提纯,甚至是一种缥缈的感觉。

市场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你得给自己的产品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概念,一个能够成为市场卖点的噱头,或许你所提出的概念有点玄,甚至还有点伪文化的味道,但就是你的“离经叛道”,让你的品牌成为了消费者的最爱。

你要在你的整个产品生产、营销和传播过程中,让你的顾客真正切身地体会到,你的产品和你的品牌确实具有这样一系列的文化或精神属性。因此,你对运作的每个环节都不能够轻易忽略,都得尽心去做,还务必做得尽善尽美。否则你忙活了半天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而且还有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话说回来,仅就一个具体的营销理念而言,在产品作为一个恒定不变的前提下,你所有工作的关键就是首先要找到自己产品中所含有的独一无二的内在文化精髓,然后再把它聪明巧妙地宣传出去,弄得满世界都知道,弄得市场上口口相传。

到那个时候,你即使是一堆牛粪,你不想要那鲜花也不成,因为那鲜花还非就要插到你这堆牛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