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经商三论
31976400000002

第2章 做生意就是做人

没有好的做人品行,就不可能做成大生意。“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遵守道德规范是经商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为人处世的基础。要知道,德高才能望众,望众才能生财。”这是李嘉诚的感悟,也是经商者想要成功必须具备的素养。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生意,这是成就事业的铁律。有些老板只知道盲目地赚钱,而忽视自己做人处世之道,结果表面上看赚了一些钱,实际上赚的却是一些小钱,只有把做人处事摆在第一位的老板,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合作,生意才能做得越来越大。

纵观李嘉诚的商业人生,礼义为先,诚信为本;儒商共济,共享利润,这可谓是李嘉诚先生的人生写照。他总是把做人放在求财的前面,奉行以和为贵、广结善缘的处世哲学。这一切,让每一个人都愿意和他合作,使他在商海中要人得人,要势得势,游刃有余。以做人的方式做生意,让李嘉诚立于不败之地。

商道即人道

所谓商道,简单地说就是经商的规律和规则;而人道,同样也就是做人的规矩和道理。商道与人道表面上看似有差异,实际上二者却是息息相关,潜移默化相互影响着的。因为经商做生意,是与人打交道,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故而,商业即人业,商品即人品,商道即人道,即仁道,“商道”与“人道”是相互贯通的。

司马迁认为成功的商人不但要有才,而且更要有德。他说:“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神。”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曾经说过:“最聪明的商人不是只看到手中的钱,而是想尽办法以做人为头等大事。”经商做生意的主要对象是人,所以: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李嘉诚的成功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是一位极富才能的商人,更是一位有德的商人,虽身为总裁、董事长,却不居高临下傲视部下,而是谦恭礼貌平等待人,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勤勉诚实以信服人,在企业中培养成了和气团结、助人为乐、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

李嘉诚既注重股东权益,又体贴员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制定出较为公平合理的劳资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惊人的业绩。既重商道,又重人道的李嘉诚不但成就了事业和他本人,也成就了他人。正所谓“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是也。

如果一个人凭着自己良好的品性,能让人在心里认可、信任,那么他就有了一笔成功的资本。讲人品为经商的第一要务,这是绝大部分成功者的经商法则。故而,注重人品,视人品为经商的生命,这将成为你获得巨大财富的生命之源。所以,身为商人,为人处世厚道一点,没什么坏处;相反,还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更多的生意。谙熟商业智慧,洞悉人生真谛,以仁义为本,定能遇事呈祥、直取财富,享受成功人生。

好人品是经商处世之本

人品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志,是别人对你的一个评价标准,好的人品不仅会让你可以得到周围人善意的对待,还能让你在做事的时候事半功倍。李嘉诚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精明能干,还来自于他诚实坦荡的为人。

也许很多人会说,人品不能当饭吃,又何必太过计较,但人品是立身之本,对事业的成败影响颇大。一个人品欠佳的人,谁也不愿与其合作共事。

世间的人,人品各个不同,用单一的道德标准品评人,分出好人、坏人,并不一定公平和正确。人或诚实或虚伪,一时之间,很难分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两者分界逐渐明显,一个人是诚实还是虚伪,其日常的言行举止,总会有所表现。

李嘉诚很重视人品的高下,一个人仅仅才华出众是不够的,还要有上等人品。他喜欢诚实的人,对那些做事自私、不够诚实的人,尽管他们十分聪明,也会请他走人。

李嘉诚的这种态度来自于童年时代的一件往事。

那是1943年的冬天,这个冬天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深处,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当时,父亲的去世使年幼的李嘉诚不堪忍受,更使他觉得整个世界像一座巨大且黑暗的冰窖,似乎人世间的最后一丝热气也被父亲带走了。然而,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咬紧牙关、鼓足勇气,希望自己能够带领全家平安地度过这个肃杀凄凉的冬天。

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买坟地。按照当时的交易规矩,买地人必须付钱给卖地人之后才可以跟随卖地人去看地。卖给李嘉诚地的,是两个客家人。他将买地钱交给他们之后,便半步都不肯离开,坚持要看地。山路出奇的泥泞,不时夹带着雨点,寒意逼人的北风迎面而来……仍旧沉浸在失去父亲巨大悲痛中的李嘉诚,想着这连日来和舅父、母亲一起东奔西走,总算凑足了这笔安葬父亲的费用;想着自己能够亲自替父亲买下这块坟地,心里总算有了一丝慰藉。这两个卖地人走得很快,他一步接着一步地紧跟不舍。然而,卖地人见李嘉诚是一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且用客家话商量着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他震惊地想,世界上居然有人如此黑心、如此挣钱,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肯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是绝对得不到安眠的。而且,他也深知这两个人绝不会退钱给他,但他还是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自己再另找卖主。

这次买地葬父的几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使他不仅受到了一课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而且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他来说,这是第一次付出沉重的代价所吸取的相当痛苦的教训,也是他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所面临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助人。

李嘉诚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也不在于他做了多大的官,而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修炼。品德是心灵之根本,品德构成你的良知,使你明白事理,而并非只根据法律或行为守则去判断是非。正直、诚实、勇敢、公正、慷慨等品德,在我们面临重要抉择之时便成为我们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

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人品好,才能成就伟大的企业

有时一个人能够走上发财之路,也许并不在于他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人们有感于他人格的魅力,而给予了他更大的帮助和机会。如果人品上存在着缺陷,即使取得了一时的成功,最后也会走向痛苦的深渊。

老人常说,做人要讲良心。赚钱当然也要讲良心。如果经商者只想着赚不正当的钱,当然也可以富,但这样的富只是一时的,不会一世。

某地方曾出现过一个机构健全的“乞讨公司”。公司设有老板、业务经理、会计、员工,俨然是一个正规私企。日前,大连市收容遣送站收容了这个“乞讨公司”。原来,“乞讨公司”的老板与亲戚外出打工,可是没赚到钱,当听人说乞讨来钱快时,他们就回老家找了两个孩子外出乞讨,在山东烟台和威海一带“实践”了半个月,除掉开支,每人还分得500元钱。老板认为再找两个孩子来钱更快,就又在老乡中发展了两人,可对孩子的父母谎称外出打工贴广告。公司成立,老板统管全局,“业务经理”负责踩点、检查工作,老板之妻做会计负责财务、生活和照顾自己4岁的儿子。先来的两个小孩按“业绩”与老板五五分成,新来的两个小孩月薪500元,一个月后“转正”。老板为“业务”配了手机和信用卡,还为一小孩配了传呼机。“乞讨公司”后被识破,财产全部没收,一个赚黑心钱的所谓公司就此消失。

这种利用人性中的善良、美好大做文章,以满足一己私欲的人,真是可恶至极。上文提到的“老板”,骗人不说,利用失学少年来乞讨可以说是没有人性。

赚钱一定要光明正大,如果仅靠小聪明去赚黑心钱的话,总有一天会被识破。而且,钱可能有花完的时候,人品却是要跟随一辈子的,只要有一个好人品,再穷也是富有的,何况人品还真的能助你发大财呢?

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人品。经商做人不讲人品,周围的朋友、生意上的伙伴就难免会觉得这个人不值得交往,事业也不可能做得长久。而做人公道,讲求德行,就会产生一种吸引力,让下属乐意为你工作,让生意上的伙伴乐意相信,事业也会越做越大,就像华人首富李嘉诚一样。

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在中国企业家眼中是一颗常青树,他的经商智慧、高尚品格都是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可以说他是近30年以来自始至终最广泛影响中国企业家的商业领袖。李嘉诚追求“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人生信条,将信誉与诚实视若第二生命。他说:“有时候信誉比自己的第一生命还重要。”

李嘉诚巨大成就的背后透视着他高尚的为人处事的品格。可以这么说,一个伟大的企业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人,反过来也就是说,只有领导者人品伟大才可以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这种现象不只体现在李嘉诚身上,更是不限国界、无分种族和信仰。

所以,阿里巴巴CEO马云也说:“商业才能很多企业家都具备,但只有像李嘉诚一样,具有好的人品,才有可能做大。毫无疑问,李嘉诚是华人世界最受尊敬的企业家,要成为李嘉诚很难,因为他的时代具有独特性,但是我们有可能学习和超越他。”

在年轻人的身上,没有什么比人品这颗灿烂的宝珠更灿烂,在赚取钱财的时候,不要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是不能不想到结局,一定不要用那些坑蒙拐骗的手段,而应该讲求人品。所以李嘉诚一直都是在金钱面前约束自己的得失之心,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能自律的人,这样,在人生道路上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不会为金钱而越轨翻车。

从不害人,乐于助人

有句俗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看似简单的话实际做起来却难度不小。

人都是自私的,因为生命本身具有排他性。这种排他性并不是说我们都要视他人为敌人,甚至不允许别人生存,这种排他性主要是指资源有限,他人先天与你共同消耗、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竞争。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时,我们无法独自生存,必须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破除自身的排他性,学会与他人互帮互助。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不同的,各有各的资质与技巧、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你今天在某个问题上帮助了别人,而在另一个问题上,你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你今天看似在助人,实际上是在自助。

而且当别人求助一个你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或事情时,在你为别人解决了问题,做了事情的时候,也会给你以启迪,使你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你原来所学的知识和你原来积累的经验。这样,不仅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在此任上,李嘉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至今为香港商界传作佳话。

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年初的每磅塑胶原料每磅是6角5分港币,秋后竟暴涨到4~5港元。不少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不过,李嘉诚其时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然而,李嘉诚却毫不犹豫地挂帅救业。在他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直接交易,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其实并不高,只是被进口商炒高了)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求量大的厂家。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李嘉诚因此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在商场上许多人孜孜不倦,却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与李嘉诚的助人为乐精神大相径庭。他们花上所有的时间,所想的却只是怎样击倒商场上的敌人,怎样打垮对手,赢得财富,赢得名誉地位,怎样扶摇直上,甚至害人也在所不惜。有时,他们也可能会从事一些公益事业,为的却只是沽名钓誉,从来没有以一种真诚的心态去帮助他人。助人是他们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以善心作为出发点。他们心中可能有很多计谋,目的都是为名为利,甚至不择手段,将自己的快乐建筑于他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人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得到叫人艳羡的暴利,但是他们的成功往往很难持久。

有不少富有的人,从他们的言行之中,能够感觉到这些人只以个人利益为重,以不断积聚财富为人生目标。他们虽不去坑害别人,但也从来没有想过帮助别人;他们虽然也是成功人物,但却欠缺了一种令人敬佩的情操。在李嘉诚的心目中,这些人并不算成功,因为成功并不是单以有多少钱财作为衡量的准则。成功的人,应该有良好的品德,诸如乐于助人。欠缺这种美德,即使财富再多,也不能算做成功,他们也不会快乐。

李嘉诚的人生哲学中的一点就是,从不害人,乐于助人。他不知道是否因此会有一些人乘机在自己身上捞油水,但不去害人、乐于助人,却一定会使自己赚钱赚得安心,活得开心、快乐,这是多少钱财都不能买到的。

钱能买来财产,但买不到好名声;财富虽使人显贵,但买不来受尊重。

善待老员工,结交善缘

李嘉诚对老员工的照顾,在商界一直传为佳话。

北角的长江大厦是李嘉诚拥有的第一幢工业大厦,是他赢得“塑胶花大王”的老根据地,他在地产与股市两行玩得顺风顺水后,人们都以为他早放弃了塑胶业。一次,香江才女林燕妮准备开办广告公司,四处寻找办公地点,跑到长江大厦看楼时,发现李嘉诚竟然还在生产塑胶花,不禁暗暗惊讶,且大惑不解。

众所周知,这时的塑胶花早就过了黄金时代,根本无钱可赚。长江实业此时的盈利已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增之不见多,减之不见少,并没什么大的关系。

尽管这样,长江实业仍在继续小额的塑胶花生产。对此,林燕妮思之再三,终于明白了李嘉诚的用心,“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

为此,林燕妮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长江大厦租出后,塑胶花厂停工了。不过,老员工仍得以被安排在大厦里干管理事宜。对老员工,李嘉诚先生是很念旧的。”林燕妮的说法很有道理,李嘉诚的确很念旧,对那些曾经帮助他打过天下的老员工们感恩不尽。

一次,有人问李嘉诚为什么还背着老员工这个包袱。李嘉诚说:“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我们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那人连连赞叹道:“李先生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在当今香港,不少老板待员工老了便一脚踢开,你却不同。这批员工,过去靠你的厂生活,现在厂没有了,你仍把他们包下来。”

李嘉诚急忙解释道:“话不能这么说,老板养活员工,是以前旧式老板的观点。现代企业的观念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

商人皆为利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赚钱。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都说商场是无情的,但李嘉诚却能化无情为有情,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人情戏。李嘉诚“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的观念符合现代人的管理思想,值得现在大多的民营企业家深思,相信能给他们许多启迪。

确实,如果没有企业员工的卖力苦干,无论多么有本事的老板也是孤掌难鸣,成不了气候。相反,企业富有凝聚力,员工精诚团结,愿意为老板奋斗出力,这个企业就必定大有前途,再小的企业也可以做得很大。

李嘉诚先生一直认为,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已经多出员工很多,所以他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也许有人会用“冠冕堂皇”一词来形容李嘉诚这番话,并认为他这么说其实是在收买人心,但是,我们可以不必管他怎么说,只看他怎么做。他为老员工安排出路,总是实实在在的事。不管他这么做是真心实意,还是收买人心,员工确实真心实意地跟着他干,这对李嘉诚的事业确大有助益。一般的老板,只想利用员工,并不愿为员工利益着想,一有不利,就把员工当包袱甩。这样,员工就不敢将日后的前途托付给老板,心心念念想为自己谋出路,有力也不愿使出来。这样对谁有利呢?不过是一损俱损罢了!

所以要想由小做大,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人合作,而按现代经营理念:利益一致才有真诚的合作,首先要了解合作的利益问题,这包括下属的利益与外来合作伙伴的利益。李嘉诚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解决得很好。

商人在商言商,皆为利来。李嘉诚懂得体恤下属,及时让下属分享利益,从而使集团形成了更强的凝聚力。这与那些口号喊得响亮、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的公司有天壤之别。例如,日本的一些企业,在新员工报到的第一天,通常要作“埋骨公司”之类的宣誓,可是不几年,公司员工就早已轮换了数遍。李嘉诚从不苛求员工做出终身效力的保证,他是通过做一些对员工有益的事,让员工觉得值得为公司效力终身。所以,在长江实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并非没有跳槽的,但公司行政人员十分稳定,流失率极低,可以说微乎其微。

要吸引及维持好的员工,就要给他们足够好的待遇及前途,让他们有受重视的感觉,这样,员工自然干劲十足,努力创造更多效益,当然,还要有良好的监督和制度的保障。

作为一个老板,与下属形成什么样的关系是经营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体恤下属、及时让下属分享利益,员工自然感觉温暖,企业经营就顺畅、生意也更好做。李嘉诚广结善缘,首先结的就是这种与下属的缘分。

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我们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勿以善小而不为

作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深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处事之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界任何事都是由小到大,积沙成塔,讲人品,做善事也是如此。

在李嘉诚的公司里,曾经有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中级会计,因为患了青光眼,而没有办法继续工作,此时公司规定限度的医疗费用都已用完了,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李嘉诚知道后,说了两句话,“第一,我还支持你去看病;第二,不知道你太太的工作是否稳定,如果她不稳定的话,可以来这里工作,我可以担保她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太太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你就不用担心收入和生活了。”

后来,那位患病的会计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到新西兰退休。事情本来应该过去了,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每当李嘉诚在报章上看到关于治疗青光眼方面的文章,就会叫下属把那些文章寄往新西兰,寄给那位患有青光眼的会计,看看他知道不知道这个消息,知不知道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那个会计的全家都很感动,他的孩子们都很小,可能还不到10岁,但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画了一个祝福卡,送给李嘉诚。一张薄薄的卡片,浓缩的岂止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感激之情!

李嘉诚在一次面对记者的访谈时袒露胸怀:“我们都痛恨世界上现存的不正义和不公平现象,但我们可带来改变的能力却有局限;然而我深信,忠诚、正直、公正无私及同情心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如果有人对你说这些人生观已不合时宜及不适用,这不令我感到惊奇。对于某些人来说,为了追求商业上的成就,就要牺牲以上的价值观。当然现实中的商业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求变,但我深信在获取更多盈利及更多效率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下,也不应牺牲了我们维护公平及减除疾苦的决心。如果我们选择只为追求金钱及权力,而牺牲人类高尚情操的话,则一切进步及财富的创造都变得没有意义。”李嘉诚呼吁:“我们要同心协力,建立一个新的大同世界,协助舒缓痛苦,知识贫乏贫困等问题,以我们的技术及资金,参与建立一个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

我们都知道,交通的畅通需要每个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可是为了一时便宜,我们却自己破坏了和谐秩序;我们都可怜孤苦的社会弱势群体,可是有时我们却不愿意自己捐献一点;我们都知道想要世界变得更美好,需要我们都献出一点爱心,可是有时我们却吝啬一点点的温情。如果我们都有一些“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遵守,相信我们的周围会更加美好温馨。

我深信忠诚、正直、公正无私及同情心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

做生意就是做人

都说商场如战场,恨不得拼个你死我活,有我没你,垄断市场,尔虞我诈,种种手段数不胜数!可是,李嘉诚却坚持以做人的方式做生意,和气生财,而且事业做得比那些不讲品德的人更好。

李嘉诚谋事决策的成功,得益于多位顶尖智囊、高参、谋士的长期忠贞不渝的合作。杜辉廉是一位精通证券业务的专家,被业界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倍受李嘉诚青睐和赏识。李嘉诚多次请其出任董事均被谢绝,他是李嘉诚众多“客卿”中唯一不支干薪的人。但杜辉廉绝不因为未支干薪而拒绝参与长实系股权结构、股市集资、股票投资的决策。我们无法知道杜辉廉这样做是怎样想的,但我们起码可以从这样的现象中,能够感觉到李嘉诚人格魅力在其中产生的巨大力量。为了回报杜辉廉的效力之恩,当杜辉廉与梁伯韬合伙创办百富勤融资公司时,李嘉诚发动连同自己在内的18路商界巨头参股,为其助威。在百富勤集团成为商界小巨人后,李嘉诚等又主动摊分所持的股份,好让杜梁二人的持股量达到绝对的“安全”线。李嘉诚的投桃报李,知恩图报,善结人缘,更使得杜辉廉极力回报李嘉诚,甘愿为李嘉诚服务,心悦诚服地充当李嘉诚的“客卿”和“幕僚”。所以,即使杜辉廉身兼两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情况下,仍忠诚不渝地充当李嘉诚的股市高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嘉诚得到“客卿”的大力相助,也是“善有善报”的延伸,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假若自己品质不良,没有“梧桐树”,又如何引得“凤凰”来栖呢?可见,做生意一定要注重人品,因为从商首先是人与人打交道,只有把人的关系做好了,才能把生意做好,也就是要有好人品,能够对人真心诚意,而不是想着占人便宜,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才能被别人认同。所谓,仁义是经商大道也。

以做人的方式做生意,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做人与做生意是互为因果的。做人与做生意,看似两码事,其实两者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虽说做人的过程未必全是做生意的过程,但做生意的过程定然是做人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以其做人的信念、做人的道德、做人的准则在默默地耕耘着。所以,以做人的方式做生意,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