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冷,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适应能力减弱,往往导致旧病复发,所以有下列疾病者须特别注意。
防感冒:感冒是老年人冬季最常见病之一,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极易诱发肺心病、“老慢支”、肺炎、哮喘病。因此,要重视预防感冒,加强耐寒锻炼,入冬后应坚持户外活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这样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防御寒邪侵袭,防止感冒发生。
防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因此,首先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次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防心梗: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心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防胃病:患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的老年人,往往到了冬季都会旧病复发。这是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黏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防瘙痒:皮肤瘙痒症是冬季老年人的常见皮肤病,其原因在于老年人皮脂腺机能减退,皮肤干燥,肌肤护理能力减弱,同时出现皮肤退行性萎缩。入冬后,气温下降,空气干燥,致使老年人皮肤更加干燥,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而引起皮肤瘙痒症。因此,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禁食煎烤、油炸、咸辣、燥热等食品;还应选用些养血益胃、润肤止痒的天然中草药,如黑芝麻、六味地黄丸等。
防尿频:冬天,有很多老年人夜间尿频尿多,少则三五次,多则十余次。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机体衰老,脏腑功能减弱。祖国医学认为,肾气虚亏,膀胱气化无力。因为尿频,老人不但睡眠受到严重干扰,还常因频繁起身而受风寒,加重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可采取食补的方法调理,如常食虾、韭菜、羊肉、狗肉、核桃仁等,可起补肾的作用;常食桑葚、鳖鱼、猪骨髓等,能滋补肾阴。
防骨折:冬季,老年人易发骨折。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骨质疏松。气温下降,日照时间短,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帮助钙质吸收的活性维生素D转化减少,引起钙吸收不良,从而加重骨质疏松,使骨骼强度和韧度下降。二是跌倒摔伤机会增多。天气寒冷,人们穿衣多厚重臃肿,行动不便,加上雨雪天气多,路面积雪或结冰、融化,光滑难行,容易发生跌倒摔伤。骨折会给老年人造成很大痛苦,并可遗留功能障碍。下肢骨折,最常见的如髋关节股骨颈骨折,治疗上比较困难,相当比例的病人难以愈合,还可发生股骨头坏死。因此,天冷尤其要注意采取各种措施,预防老年人摔伤骨折。
加强营养和锻炼,延缓衰老进程,减轻衰老程度。老年人应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经常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内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协助钙质吸收。此外,注意不要吸烟,以防影响钙质吸收。
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年纪大的,外出活动时应有人陪伴。提高室内温度,穿衣不过厚,以防过于臃肿影响活动。穿鞋需有选择,硬塑料底鞋最好不穿。房间地面,尤其是厕所地面要保持干燥。可酌情使用拐杖。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及时治疗有关疾病。一旦跌倒,扶起后要认真检查有无损伤。如疼痛较重、局部肿胀,或有畸形,不能活动者,应考虑是否有骨折或脱位,宜先就近取材作简单固定,再送医院检查、确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