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纯粹倾听
32021600000078

第78章 草木鱼虫之类

[中国]夏衍

草木鱼虫之类逛公园,背着手在看新出土的芍药。对面草地上,一群红领巾在听他们的老师讲蚯蚓的故事。这情景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也联想到另外一些事情。

在我小的时候,只知道蚯蚓是一种最好的钓饵,至于蚯蚓的生态,对土壤和农作物的作用,那是直到大学毕业,开始杂览的时候才知道的。我生在乡间,父亲懂一点医道,家里有本草之类的医书,所以对于草木鱼虫之属,自以为还不是没有常识,可是后来读到英国人吉尔勃·怀德所著的《色尔彭自然史》,才使我吃了一惊,原来过去深信不疑的知识,有些竟是十分荒诞的。不仅“腐草化为萤”没有科学根据,“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也不过是有趣的传说。

这位业余生物学家所写的《色尔彭自然史》,的确在一个不短的时期使我着了迷,由于读了这本书,所以后来再读法勃尔的是《昆虫记》,就觉得对这一类自然现象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不像初读《自然史》时那样的事事使我瞠目惊异了。

读《色尔彭自然史》和《昆虫记》,除了可以得到许多自然界、生物界的常识之外,对我最有启发的,还是这些书的作者们的那种不泥旧说、不逞臆想,事事都从实际观察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怀德生于一七二○年,他的职业是伦敦附近色尔彭教区的一个助理牧师,他凭自己的兴趣,穷年累月地对色尔彭地区的自然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他把观察所得准确地记录下来,偶有所得、或者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就向远方的两位生物学家报告和讨教,《色尔彭自然史》就是这些来往书信的汇编,由于他的文笔清新,内容引人人胜,所以两个世纪以来,这本书一直是为人传诵的英国散文名著。

我们中国并不是没有这种对自然现象有兴趣的热心家,记载这种自然现象的书籍,也着实不少。从《尔雅》、《花镜》、《百廿虫吟》、《南方草木状》一直到《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书着实不少,可是从科学的准确性来要求,有不少书就很难说了,由于此,“雀入大海为蛤”、“腐草化为萤”,就成了过去许多人的常识。应该肯定李时珍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他的《本草纲目》基本上都是经过实物观察的。可是就拿“腐草化为萤”为例,他还是深信而不疑的,他说:“萤有三种:一种小而宵飞,腹下光明,乃茅根所化也,吕氏月令所谓腐草化为萤者是也;一种长如蛆蠋,尾后有光,无翼不飞,乃竹根所化也;一名蠲,俗名萤蛆,明堂月令所谓腐草化为蠲者是也,其名宵行。”其实,读一读《昆虫记》就可以知道,萤是卵生的,所谓两种或者三种,有翼或无翼,只不过是雌雄形态有异而已。法勃尔为了观察一种昆虫的生态,常常穷年累月,或者忍饥受寒,彻夜不寐,他的那种认真细致、丝毫不苟的精神,读其书者无不深为感动,譬如他观察所得的萤吃蜗牛的故事,实在是一篇既生动又有趣的科学小品。

我不知道《色尔彭自然史》有没有中译本,《昆虫记》也只有一本一九三三年出版的、经过两道译述的中文本。为了让儿童和成人有一些自然科学的常识,我觉得这一类书的译述,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