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听后,觉得有必要再对小雨强调一次学校的要求:“现在是学校,不是在家里。老师要你和同学一样把桌子上的东西收起来,好吗?”
小雨低下头,从嘴里挤出几个字:“不好,一会儿还要拿出来,太麻烦了。”
小雨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成心和老师作对吗?不是,是习惯,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把家里的生活习惯带到学校。
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点对孩子成长很有好处,可以养成很多好品质,比如为了做好事情要思索,于是养成了思索的习惯,做错了事情要总结经验,于是养成总结经验的习惯;遇到困难也要坚持把事情做下去,培养了耐力和毅力……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小雨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什么事情都等着爷爷奶奶做。如果孩子不走出家庭,不用上学,依赖一点、懒惰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孩子一旦离开家长,依旧不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会发生像小雨这样的问题。
有些老人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让孙子吃好喝好,长高长大,不在品质教育上过多费心。老人有这样的想法,自然就不会把培养孩子好习惯、好品质等很多事情放在考虑范围之内。就说小雨,没有自己做事情的好习惯,也不听老师的话,这在学校是行不通的,小雨会因此遭受打击,例如:
打击一:犯错误请家长,打击自尊心。他座位周围的垃圾最多,铅笔盒经常掉落在上打破教室的宁静,乱拿同学的学习用具当成是自己的,做操的时候不能和同学合拍……老师自然要找家长,要求家长帮助孩子在家里做训练,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打击二:同学会嘲笑他,伤害自信心。因为他总是闹笑话。自己的东西掉了不知道捡,吃饭的时候到处是饭粒,不知道做值日要扫地等。同学们不喜欢他,嘲笑他,孩子的心里会很难受,孩子在学校会很不愉快。
打击三:落后的感觉,讲卫生得到小红花,守纪律得到小星星,不迟到得到表扬。别人进步,自己没有进步,反而落后了,孩子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