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别让孩子输在品格上
32057200000010

第10章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喜欢求知的品格

(一)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

前不久,我到一家幼儿园讲课,课讲完了很快就被一群妈妈围住,她们叽叽喳喳嚷个不停,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于老师,我的孩子为什么那么不喜欢学习?”

我问那几位妈妈她们的孩子有几岁,一位妈妈说她的儿子二岁,另一位妈妈说她的女儿三岁,还有一位妈妈说她的孩子五岁,这么小的孩子就不喜欢学习,我听得有点儿半信半疑,可是,妈妈们跟我说这是真的。

佳佳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每天早晨他都是在妈妈的千呼万唤下才钻出被窝,洗漱完毕,吃了早餐,被妈妈送去学校,佳佳在班级里学习中等,每次考试都是刚刚及格,老师发现他对学习没兴趣,做作业也是应付,厌学的情绪日益严重,老师找了佳佳妈妈,可佳佳妈妈也对佳佳不喜欢学习的态度挺无奈的。

实际上,孩子不喜欢学习是一件特别可以理解的事情,尤其是低龄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很差,活泼、好动、贪玩,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意坐在那儿看书学习的原因。

但是从孩子大脑的成长来看,孩子又是特别喜欢学习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的,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很陌生,他们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就必须通过学习,因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实际上是求知欲最强的。

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才只有二岁,就变成了不爱学习的宝宝了呢?我跟那位责怪自己二岁的儿子不爱学习的妈妈有过一番交流,在交流中这位妈妈告诉我,她正在教孩子学写字,孩子一开始还挺有兴趣,但是,他写得很慢,还总把纸划得乱七八糟的,有时候把铅笔放进嘴里咬,有时候把纸撕掉,妈妈很生气,他却乐得哈哈笑,为此妈妈曾经打过他几次,从那以后,孩子再也不喜欢写字了,一听妈妈要他学写字,他就跟妈妈捉迷藏,死活也不愿意坐在书桌前。妈妈由此断定他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并对此有些失望。

听完这位妈妈的描述,我有些哑然失笑,我说,两岁的孩子正是爱玩游戏,爱动爱闹的年龄,小手基本上还不会握笔,你就让他趴在书桌上一动不动地学写字,孩子当然不会喜欢了。

而且,当孩子不喜欢时,妈妈表现得如此没有耐心,还会动手打他,这更加深了他对写字的反感,他会认为是写字让他挨了妈妈的打,因而,他会更加抵触这对他来说没什么概念的学习。

正是这位妈妈不讲科学不讲理智的做法,生生把这个两岁的男孩,变成了我所知道的最小的厌学儿童。

对小学生佳佳妈妈的来访,我建议她先到学校去找到老师,跟老师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刚上小学二年级就对学习没兴趣的佳佳一定遇上了什么学习上的困难,或者对哪门功课产生了畏难情绪,孩子不喜欢上学只是他外在的行为表现,他一定有他内在的心理问题才会使他有这样的行为表现。

果然,佳佳妈妈在与老师深度沟通后了解到,原来佳佳喜欢的英语老师夏老师最近请假回家生产,一直对英语特别有兴趣的佳佳不喜欢新来的这个年纪大的英语老师,因而,英语成绩直线下降,从班里第一名降到了倒数几名,佳佳妈妈对儿子英语成绩的下滑非常不满意,几次拒绝在儿子拿回的考试卷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搞得佳佳非常沮丧,从此对学习的劲头儿一下子降了下来。

不久,佳佳的数学、语文的成绩也开始差了起来,老师开始批评佳佳,几次让他请家长到学校里来,这让佳佳感到很没面子,渐渐地开始不喜欢到学校里了,或者,即使到学校里来也不爱理人,老一个人闷闷不乐的。

了解到佳佳学习成绩下降的真正原因,佳佳妈妈开始意识到自己做得有些粗暴,正是她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失去自尊心的孩子也常常成为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的孩子。

前不久,接到一位来自外地的父亲的电话,说他的儿子读高三了,是班里的上等生,学习成绩不错,家长对他的期望很高,可是,马上就面临高考了,孩子突然不想读了,已经十几天没去上课,把他的父母给急坏了,可怎么劝孩子都不听。

在电话里,我跟这孩子聊了一会儿,我发现这个高三生心理已经完全超负荷,思想里满是对高考的恐惧,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供他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不容易,他怕考不好对不起他们,所以,就想到要放弃。

而且,他还说,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考进名校,或者最次也是个一类本科,可是他的成绩并不稳定,几类模拟考试下来,成绩忽高忽低的,让他失去了信心。

我想这可能才是导致他想要放弃高考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每年高考前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读了十几年书,却在高考前一刻放弃高考的孩子也并不在少数,而且,通常这些孩子还是那些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成绩不错的孩子。

这其中有孩子的心理素质的问题,更多的还有父母给孩子设置的目标的问题,我常常建议父母们不要给孩子设置过高的目标,有时候过高的期望值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所谓的学习好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孩子常常很在乎父母和他人的评价,常常会从他人的评价中来判断自己的价值,一旦他感觉自己有可能达不到那个更高的目标,就会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而过重的心理负荷会反过来影响他的学习和情绪,毁掉他的自信。

而一个失去自信的孩子自然很难应对各种挑战,尤其是像高考这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挑战,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拼得并不完全是知识,而是信心、毅力和意志。

所以,想让孩子爱上学习,自有让孩子喜欢学习的窍门和方法,这需要父母用自己的智慧来引导孩子乐于求知的天性。

(二)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让孩子爱上学习是一门系统的科学,首先了解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是很重要的,孩子的大脑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发育需求,培养孩子喜欢学习的习惯,需要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着手。

许多父母以为孩子小的时候给他吃饱喝足就可以了,实际上孩子的大脑活跃程度超过我们想象,所以,建议父母们给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平时多读一些儿歌,讲一些小故事,对增加孩子脑细胞的信息量有很大作用。

对于稍微大一点儿的孩子,想要孩子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父母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保护和启发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在3—5岁时兴趣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由只关注自己,扩展到关注外界的一切事物,这时他对一切现象都很好奇,因此,他的问题开始多了起来,他会经常问父母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有时他的问题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的确,让知识面匮乏的父母有些难以招架。

有的父母会因此对孩子失去耐心,不喜欢孩子老问问题,有的父母会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无暇顾及孩子的这些好奇心,还有的父母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就随便敷衍、搪塞孩子一番。

这些做法都是特别不科学的,会影响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破坏孩子那可贵的求知欲,更可怕的是现在有太多的父母,为了自己有时间做点儿别的事,宁愿把孩子扔给电视和电脑游戏,导致现在的孩子迷恋电视机和游戏机远远超过迷恋大自然。

长期看电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曾经有专家建议3—5岁的儿童一天看电视不要超15分钟,6—8岁的儿童每天看电视不要超过30分钟,可现在的孩子星期天的主要娱乐就是看电视,这真的不是一个好现象。

父母有责任引导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如果你的孩子问题特别多,说明他是一个特别爱动脑子思考的孩子,父母要尽量地去耐心为他解答每一个问题,如果父母解答不了,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去翻书查找答案,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有一个朋友他们的儿子才刚刚三岁,就已经认识一千多个汉字,简单的报纸都能够读下来,这个孩子能够认识这么多字的动力就是来源于他对于书的好奇心。

因为从小妈妈就经常读书给他听,他对那些童话故事特别入迷,可有时妈妈忙不能总陪他,妈妈开始教他学拼音、认字,告诉他这样他就可以自己去读书了。

在妈妈的帮助下,孩子通过读书认识了很多字,渐渐地他能够自己进行简单的阅读了。这小小的成功让孩子很受鼓励,他开始要求妈妈教给他更多不认识的字,并且,拿起了笔自己主动学写字。

我见过这个男孩,发现他也并非是传说中的“神童”,而他的父母也没有把他当做“神童”来培养的打算,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只是由于从小就喜欢读书显得比较文静而已。

男孩的妈妈在很好的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的同时,也引导了孩子乐于学习的行为,实际上没有不一样的孩子,只有不一样的父母,孩子都是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来到我们身边的。父母要做的就是要懂得把孩子的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爱学习的动力。

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千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父母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被孩子的问题给难住了也是正常现象,用不着为此而感到没面子或对孩子发脾气,你应该为此高兴才对,说明你的孩子的确很聪明。

有一句话叫做父母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你完全可以为此而跟孩子一起去学习很多东西,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的知识更渊博,在某种意义上孩子的求知欲还会促进父母的成长。

建议经常把孩子扔给电视或电脑游戏的父母,抽出一些时间来,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间去,世界上最美的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也是大自然,让孩子在玩耍中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这是书本和电视所无法带来的收获。

如果孩子不经常问问题,父母也要给予孩子启发式的引导,主动给孩子讲解一些问题,不要怕孩子听不懂,孩子的理解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有很多存在于孩子的潜意识里的求知欲就是这样被激活的。

因此,事实证明想要孩子聪明、爱学习,关键在父母的引导,现在有许多父母提起孩子不爱学习的事儿来就头疼,认为孩子天生不爱学习,实际上这个结论是完全错误的,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用不当的方式没有把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好的父母。

②孩子小的时候每天学习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的方式是边玩边学,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尤其是低龄的孩子,想让他长时间坐在书桌边学习这几乎是不现实的事情,因而,父母要学会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安排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低龄阶段的孩子主要是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父母对孩子不要期望值太高,每天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完成学习计划后,要放手让孩子去玩儿,千万不要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喜欢他学习,不喜欢他去玩耍。一旦孩子有这种情绪,他就会把学习跟玩耍对立起来,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儿,如果父母一味地坚持要他学习,他就会因此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拒绝学习。

日本的专家认为孩子的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习兴趣,甚至有的日本的老师认为小学生的每节课的时间应当是年级×10分钟,不强调孩子都学到了什么,而是要看重孩子是否喜欢学。

据我了解中国的小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每天在学校里要学习一天,回到家里还要继续做功课最起码二—三个小时,也难怪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是厌学行为,本来是蹦蹦跳跳、快快乐乐的年龄,却偏偏要每天趴在书桌前学十几个小时,从心理到生理都是孩子所难以承受的。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讲究方法,只喜欢看着孩子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也不管其效率如何,这样长期下去,只会让孩子养成磨磨蹭蹭,学习不讲究质量,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光强调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如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仔细观察一下孩子喜欢什么,对哪些领域更感兴趣,上学的孩子父母可以跟他讨论一下他的功课,看看他最喜欢哪门功课,最不喜欢哪门功课。

不过,低龄的孩子常常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不够丰富,因而,稳定性差,他的兴趣经常随着他的生活而改变,父母只要懂得这个道理,随时去接纳孩子的变化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在这件事上对孩子不理解,训斥孩子,怎么变来变去的,要告诉孩子有所变化,这才是顺应孩子成长规律的选择。

由于孩子的特点是喜欢玩儿,喜欢自由,因而,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可以不要求孩子一定待在书桌前才算学习,孩子可以任意选择让他舒服的姿势或位置学习,只要保证学习质量就可以了。

在美国的小学里,小学生都不必正襟危坐在课桌旁,老师也不要求大家都老老实实坐着,因此,你会看到在上课时,美国的小学生有的坐在桌子上,有的躺在地毯上,有的坐在窗台上,大家都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待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美国的老师讲课也不是照本宣科,他们常常会做很多模型与图片和孩子分享,启发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美国的小学生通常很快乐,也很乐意到学校来学习,每个孩子来上学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像是参加Party,在美国学习很长时间,我从来没听说哪个美国小学生不想到学校去,而厌学的孩子就更没见过。

虽然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还不可能像美国的小学校那样设置课程,但父母们可以给孩子这样宽松的学习氛围,只要有利于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的方式就可以尝试。

当然,孩子喜欢学习的品格绝对不是一种天然的行为,它需要父母和老师后天的引导与启迪。

在孩子学习兴趣的引导与保护上,老师的责任和水平也很重要。好的老师一定会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出发,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而不是填鸭式地让孩子被动学习。

③对孩子不提过高要求,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想要孩子对学习一直保持兴趣,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要给孩子设置过高目标,孩子本身就比较脆弱,如果父母总是给孩子设置过高目标,孩子一旦达不到就会心理受挫,受挫之后产生的沮丧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他会觉得学习太难了,根本就不能学得好。

这种情绪会影响他的行为,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本来学习不错的孩子,经历了几次挫折以后变得消极、倦怠,开始以各种借口逃避学习,长期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从此,打不起精神来。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懂得给孩子设置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孩子就会在达到目标后特别高兴,对成功的体验使孩子充满了信心,而目标的达成也使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会因此而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④对孩子多一些倾听,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学习生活

刚刚入学的孩子常常对学校的生活有一些陌生和新鲜感,学校的一切都使他们好奇,也使他们不安,他们会因此而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譬如突然喜欢学校了,突然又不喜欢上学了,比如和同学的相处有问题了,老师讲的听不懂了等等,父母在这个时候再忙也要记得放下手里的工作,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

最好每天在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时,与孩子交流一下他在学校的生活,讨论一下他的学习,谈论一下他的老师和同学,这一方面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经历,另一方面也可以察觉出孩子对学校以及学习的态度。

如果孩子在学校一天都很愉快,他会很乐意与父母分享他在学校的生活,如果他感觉到了不舒服,他也会跟父母聊聊这些事情。在这种时候,父母一定要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不要轻易下结论,说自己的孩子不好,或者,说老师和同学有问题。

父母的态度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上学这件事的态度,要告诉孩子在学校里上学是一种集体生活,与同学之间要宽容、大度,学习上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问老师,每个老师都喜欢有问题的孩子。

孩子在学校的感觉直接决定了他对学习的态度,如果他喜欢自己的学校,喜欢老师和同学们,那他一定会努力学习,因为他不想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学校会给他一种正能量,让他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而如果他在学校里体验的都是不愉快,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得比较困难,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弃学习,或者,没兴趣学习,这种不愉快给他带来的是负面能量,而负面能量则是他消极、逃避学习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果是刚入学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特别地关注他,因为,学校对他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与在幼儿园里的感觉完全不同,在这里孩子要完全变成一个独立的人,独立地面对许多事情,这对许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孩子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来过这个坎儿。

一般来说,孩子在学校的受接纳程度与他的学习兴趣成正比,被老师和同学接纳程度越高的孩子,就越喜欢学校,学习态度也就越积极。

而那些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有些抗拒或抵触学校生活的孩子,则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消失。

所以,关注刚入学的孩子,是一个很重要的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⑤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

我每到一个地方做亲子教育讲座的时候,都要被许多父母团团围住,他们焦急地问:“于老师,我的孩子才上小学就不爱学校咋办?”有的说:“于老师,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自己也不知道努力咋办?”

每当这时候,我就会问这些父母,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有的父母说,在看电视,有的父母说在忙家务,也有一些父母说在打麻将、聊天儿。

我发现这些对孩子的学习特别焦虑、担心的父母,很少有与孩子一起学习的习惯,更别说孩子学习他们给予一些指导的过程了。

在我对很多学习好的孩子的采访中我发现,学习好的孩子大多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氛围,那就是父母通常也爱学习。我曾经采访过一个高考状元的父亲,他说他的儿子在上初中时数学不太好,孩子因此对数学也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让孩子重拾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位只有小学毕业的父亲买来了初中的数学课本开始学习,有不懂的地方他就问儿子,把儿子当做老师。

父亲的这种做法让儿子很受触动,尤其是父亲问他,他不太懂的时候,儿子感觉很惭愧,在父亲的要求下,他开始重新拿起了数学课本,白天虚心地向老师请教,晚上回到家里就与父亲一起钻研,没多长时间,这个男孩的数学成绩就开始好转。

因为成绩好了,男孩对自己的数学天赋有了自信,他开始对数学有了学习兴趣,不再逃避数学课,而他的父亲也在儿子的指教下,掌握了初中的数学课程,儿子把他考过的数学卷子拿回来给父亲做,父亲居然也能考个90多分,儿子直夸父亲进步大,爷儿俩别提有多开心了。

孩子中考发挥得很好,数学几乎得了满分,被当地的一家重点高中录取,后来,这个孩子成了当地的理工科状元,成功地考上了北大数学系,成为他们那个县唯一考进北大的学生。

给父亲做老师鼓励了孩子的学习精神,而与父亲一起学习成长,也增强了他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父母不能是一味地责怪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你们要看看,孩子在学习时,你们在干什么?

我不相信电视节目纷杂的环境中能培养出学习好的孩子来,我也不相信麻将桌旁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想要让孩子爱上学习,父母首先要懂得自我牺牲,电视少看一点儿,麻将少搓一些,与孩子多讨论一下学习,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气氛。

想要你的孩子爱学习,父母一定要爱学习,你甚至可以让孩子做你的老师,孩子会为此而努力学习,成为父母的老师会让他提高学习的兴趣,对学习产生一种责任感。

现在有太多父母只是抱怨孩子不喜欢学习,却从来不耐心细致地去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如果做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懂得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能够给孩子一个适合学习的氛围,我相信大多数孩子还是会爱上学习的。

⑥在孩子的学习中引入竞争

父母可以给孩子找几个小伙伴,让他们一起来学习。比起一个人的努力,和对手竞争可以激发自身更大的潜力,竞争是支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动力。父母可以让孩子们在一起画画儿,看他们谁画得更漂亮,更有创意。

也可以让孩子们在一起写作业,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也可以给孩子找一个学习成绩比自己孩子好的同学,让孩子暗暗地追赶他,让孩子因为有竞争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品格。

⑦跟孩子憧憬一下未来,用他的理想来激发他学习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憧憬自己的未来,都会有自己的理想,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谈谈他的理想,讨论一下他的未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十五岁的时候就对妈妈宣布,将来他希望成为美国总统,对于这个贫寒少年有些不太切合实际的想法,只是一个普通的护士的克林顿妈妈,并没有发出嘲笑,她很认真地考虑了一下,然后,告诉儿子,妈妈很支持他的想法,妈妈确定他将来可以成为美国总统,但前提是必须把他的学业完成好。

克林顿的梦想在得到妈妈的支持与赞赏后,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以后,他用功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出了很多政治家的美国耶鲁大学,并在1999年真的成为了美国总统,那一年他44岁。为了他的梦想他奋斗了30年,终于梦想成真,让人不由得感叹梦想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现在很多的孩子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习没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梦想,对未来缺乏憧憬。建议父母们多与孩子交流一些这方面的话题,问问你的孩子,他未来的理想是什么?他对人生有一些什么样憧憬,他希望他将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这些问题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不管孩子的回答有多么不切实际,父母都不应该嘲笑或不信任他,告诉孩子,你支持他的梦想,你相信他的憧憬一定会实现。

同时,也建议孩子,想要实现梦想,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他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够更加接近梦想,但这意味着必须努力学习,好好读书是必需的。

这样的话题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流,对孩子心目中朦胧的理想进行一种强化作用,多给孩子讲一些成功人物传记故事,这有助于孩子了解别人是如何实现梦想,走向成功的。

很多孩子爱学习的品格就是在这种对理想的憧憬中养成的,人活着都有梦想,不管你的孩子的梦想是什么,你都要帮助孩子点燃它,让它成为引导孩子自立的力量。

在孩子的学习当中适当用一下“奖赏效应”

人是喜欢获得奖赏的动物,我们工作、学习当中如果奖赏体制健全,那么效率就会特别的高,而且,人的心情也很愉快。

那么,父母在孩子的学习当中,也可以适当应用一些“奖赏效应”的方法,比如说在孩子完成了某个学习的目标,或通过努力达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赏,比如送他一个礼物、吃一顿大餐,或给他一个拥抱,这些都是可以做为奖赏条件满足孩子的。

这种“奖赏”会带来积极的效应,孩子会为了得到奖赏而快乐地努力,而在快乐的状态中,孩子的记忆力会更加主动,更加牢靠,孩子会为了尽快得到“奖赏”而提高效率,缩短学习时间,这对孩子的学习效果来说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奖赏效应”有利也有弊,它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当会对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起积极作用,运用得过于频繁或不得当,也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有的孩子只为奖赏而学,而失去奖赏,他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种后果是要避免的。

孩子的学习品格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度,它需要父母和孩子的一起配合才能实现理想的状态。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爱学习、喜欢求知的品格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品格之一,这种品格的养成,是需要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努力的,让孩子爱上学习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