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实用本草纲目
32057900000095

第95章 隰草类

白蒿

〖本草纲要〗

“释义”

《尔雅》称白蒿做皤蒿。到处都有。叶颇像细艾,上面错落生长有白毛,比青蒿粗,从初生到秋天,都比其他的蒿要白。刘禹锡说:蓬蒿可以吃,所以有诗写道:以豆荐蘩菹也。陆玑在《诗疏》中说:凡是白色的艾都是皤蒿,现今白蒿比其他的草要先发芽生长,香美可食,生吃、蒸食都可以。苏颂说:古人常把这种草做成酸菜来吃。但现在的人只吃蒌蒿,不再吃白蒿了。有人怀疑白蒿就是蒌蒿,而孟诜在《食疗》里的论述与这种说法却不同,认为是两种植物,于是才知道古今食品是有差异的。李时珍说:白蒿到处都有,分水、陆二种,形状相似,但长在陆地上的味道辛熏,比不上水中生长的芳香美味。《诗经》上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鹿所吃九种解毒的草,白蒿是其中之一。

“异名”

蘩、蒌蒿、由胡。

白蒿苗、根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生发鸟发,疗心虚。少食常饥,久服轻身,令人耳聪目明,不食老。孟诜说:将生白蒿用醋揉搓淹浸做成酸菜吃,是益人。捣汁服,可以消除黄疸和胸痛。晒干后碾成末,空腹用米汤送服一匙,治夏天的突发性水痢。烧成灰淋汁煎,治淋沥病。李时珍说:利膈开胃,可解河豚鱼的毒性。

白蒿子

“功效主治”孟诜说:用来治鬼气,捣为末,用酒服好。

茵陈蒿

〖本草纲要〗

“释义”

茵陈蒿到处都有。像蓬蒿但叶片要紧细些,秋后茎枯萎,经过冬天也不会死,到了春天又重新生长,以前的人多把它移植来当蔬菜种。洪舜俞的《老圃赋》说:“酣糟柴姜之掌,沐醯青陈之丝”说的就是茵陈蒿。现在淮扬人在二月初二仍要摘茵陈苗和以粉面,作成茵陈饼来吃。近代研究证明,以秋季采收的带果穗的茵陈蒿所含的有效成分最多,疗效比绵(嫩)茵陈更好。

“异名”

茵陈、山茵陈、绵茵陈。

茵陈蒿茎、叶

“性味”味苦,性平、微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长期食用可轻身益气耐老,令容颜白皙悦泽不易衰老。《名医别录》记载:可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之症,还可除头热,去暑疾。陈藏器曰:可通关节,去滞热伤寒。

石茵陈

“功效主治”大明曰:可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昏,瘴疟。女人下腹胀结块胀痛和闪损乏绝。

〖本草附方〗

“大热黄疸”把茵陈蒿切细,煮羹食用。

“胆囊炎,胆结石”茵陈蒿、玉米须15克,水煎服。

“高血压,肾炎,肝硬化”茵陈蒿、大蓟根各15克,水煎服。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茵陈蒿为植物菊科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

“药理成分”

茵陈蒿含有的主要成分有6,7-二甲氧基香豆素,还含绿原酸、咖啡酸、茵陈色原酮、对羟基苯乙酮及挥发油,油中含茵陈炔酮等。

“药用功效”

1.抗凝血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

3.解热。

4.降压。

5.利胆保肝。

“临床主治”

1.治疗急生肝昏迷。

2.治疗胆道蛔虫症。

3.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青蒿

〖本草纲要〗

“释义”

青蒿到处都有。高4尺左右,嫩时可以用醋淹成酸菜,味道很香美。《诗经》,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说的就是它。苏颂说:青蒿在春天长非常细小的苗叶,可以吃。到了夏天使长到4、5尺高。秋天开细小的淡黄花,花下结籽像粟米般大小。茎叶烤干后可以做饮品,香气尤佳。寇宗奭说:在春天,春蒿发芽得最早,人们采寻它来作蔬菜,味道极美。

“异名”

草蒿、方溃、狃蒿、香蒿。

青蒿叶、茎、根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疥瘙痂痒恶疮,杀病虫,祛积热在骨节间,明目。陈藏器曰:又治夏季持续高烧,妇人血虚下陷导致出血,腹胀,及冷热久痢。秋冬用籽,春夏用苗,捣成汁服用。也可以晒干制成末,将小便加入酒中和末服。大明曰:补中益气轻身,补疲劳驻颜色,长毛发令发黑亮不衰老,兼去蒜发,杀风毒。治胸痛黄疸,生青蒿捣成汁服用,并把渣贴在痛处。李时珍曰:还可治疟疾寒热。苏恭曰:把生青蒿捣烂敷贴在金疮上,可止血止疼。孟诜曰:把它烧成灰,隔纸淋汁,和石灰煎,可治恶疮、瘪肉、黑疤。

青蒿子

“性味”味甘,性冷,无毒。

“功效主治”主明目开胃,炒后食用。治劳瘦,用健壮人的小便浸润后服后。可治恶疮、疥癣、风疹,煎水洗患处。治鬼气,把它碾成末,用酒送服方寸匕。

〖本草附方〗

“治虚劳盗汗,阴虚内热”青蒿1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门冬末各1两,熬后制成梧子大的丸,每次饭后用米汤送服20丸,这种丸子叫青蒿丸。

“治鼻中息肉”青蒿灰、石灰等分,淋汁熬膏点之。

“治毒蜂螫人”嚼青蒿涂上即愈。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草或黄花蒿的全草,夏末秋初拔出洗净晒干供药用。清虚势用茎、熬膏用子与根。

“药理成分”

青蒿含有苦味质、挥发油、青蒿碱和维生素A。

“药用功效”

1.抑菌作用。

2.解热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肺结核。

2.治疗疟疾。

3.治疗小儿高热症。

4.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牡蒿

〖本草纲要〗

“释义”

牡蒿三四月生苗,它的叶扁,根狭长,茎下端细末梢分开有秃枝。长在田野中的牡蒿,嫩时人们采来当菜吃。鹿要吃九种草,它便是其中之一。秋天开细小的黄花,结的果如车前子大小,而里面的籽微小看不见,有的人就认为是没有籽。

“异名”

荠头蒿。

牡蒿苗

“性味”味苦、微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充肌肤,益气,令人速肥,不可久服,否则血脉满盛。李时珍曰:捣汁服,治阴肿。

〖本草附方〗

“疟疾寒热”齐头蒿根、滴滴金银根各1把,擂生酒1钟,未发前服。用剩下的渣滓涂寸口,男左女右。2日便止。

夏枯草

〖本草纲要〗

“释义”

这种草过了夏到就会枯萎,因它禀承了纯阳之气,得阴气便会枯萎,所以得此名。平原的沼泽地带到处都有生长。冬至过后便会长叶,像旋复。3、4月开花抽穗,为紫白色像丹参花,结籽也抽穗。到了5月便枯萎了,所以应在4月采收。李时珍说:原野间长有很多。苗高1、2尺左右,其茎微呈方形,中对节生,边缘有细齿。茎端抽穗,长1、2寸,穗中开淡紫色的小花,一穗有四粒小籽。把嫩苗煮后,浸去苦味,然后用油盐拌和做成酸菜吃,味道极佳。

“异名”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夏枯草茎、叶

“性味”味辛、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可能用来治寒热淋巴结核、瘘管及头疮,并能破腹部结块,散瘘管结气、脚肿湿痹,使身体轻灵。

〖本草附方〗

“治肝经虚,眼睛痛,流泪不止,怕亮光”夏枯草半两,香附l两碾成末,每次服1钱,用腊茶汤送服。

“治淋巴结核,不管溃烂与否或日久成瘘管”用夏枯草2两,水2盅,煎到七分,饭后温服。很虚弱的患者,可煎汁熬膏服,并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尤其好。此物生血,是治淋巴结核的良药。其草易得,功效甚多。

“治产后失血过多,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烂,绞汁服1大盏苏醒过来。

“治白癜风”夏枯草煎浓汁,日日洗。

“治女人阴内大量出血不止”把夏枯草晒干碾末,每次服1方寸匕,用米汤送服。

“治女人白带带血”在夏枯草开花时采摘,阴干后碾成末,每次服2钱,米汤送服。

“治刀伤”把夏枯草嚼烂,敷上即愈。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属多年生草本。生长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夏季当果穗半枯时采下,晒干供药用。

“药理成分”

夏枯草含三萜皂苷,其苷元是齐墩果酸,尚含游离的齐墩果酸、熊果酸、芸香苷、金丝桃苷、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树脂、苦味质、鞣质、挥发油及生物碱等。

“药用功效”

1.抗菌作用。夏枯草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抗菌谱亦较广。

2.降压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渗出性胸膜炎。

2.治疗肺结核。

3.治疗慢性肝炎。

4.治疗矽肺。

青葙

〖本草纲要〗

“释义”

青葙生长田野间。嫩苗像苋菜,可食用。高3、4尺,苗叶花与鸡冠花没有区别,但鸡冠花穗有的大而扁、团,青葙却在梢间开花,穗尖长4、5寸,形状似兔尾,水红色,也有黄白色。它的籽在穗中,与鸡冠籽和苋菜籽一样,难以辨认。李时珍说:名叫青葙的意义不清楚。胡麻叶也叫青蘘。这种草多生长在胡麻地中,与胡麻叶同名,是不是因为它们相似而这样命名呢?青蒿也叫草蒿,它们的功用相似,名字也相同,是什么原因呢?青葙子明目。与决明子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有草决明的名字。青葙的花、叶像鸡冠花,其嫩苗像苋,所以称它为鸡冠苋。郑樵《通志》说它的俗名叫牛尾蒿,错了。

“异名”

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青葙茎、叶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治邪气,祛皮肤中热,除身体瘙痒异常,杀三虫。《名医别录》记载:治恶疮、疥虱、痔蚀及阴蚀。苏恭曰:捣汁服用,能大疗温疬。大明曰:可止金疮血。

青葙子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唇口发青。大明曰:治五脏邪气,益脑髓,镇肝,明耳目,坚筋骨,去风寒湿痹。甄权曰:能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恶疮疥疮。

〖本草附方〗

“鼻衄不止眩冒欲死”青葙子汁三合,灌入鼻中。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

“药理成分”

青葙子含脂肪油和丰富的硝酸钾,还含有烟酸。

“临床主治”

1.治疗高血压病。

2.治疗红眼病。

红花

〖本草纲要〗

“释义”

红花生长在梁汉和西域。《博物志》记载:是张骞从西域带回的种子。现今魏地也有种植。苏颂说:红蓝花如今到处都有。老百姓在菜圃里种植,冬季撒籽,到了春天开始长苗,夏天才开花。花下结球猥,多刺,花就开在球上。种植的人乘着露水采摘花,采后又开,直到开尽为止。球中结籽,白色的颗粒像小豆子般大小。把它的花晒干,可以做成红色的颜料来染布,还可做胭脂。李时珍说:红花在2月、8月、12月都可以下种。像种麻一样在雨后播种。初生的嫩叶苗可以食用。它的叶如小蓟叶。到5月开花,像大蓟花,为红色。清晨采药捣熟,用水淘然后用布袋滤去黄汁又捣,把淘酸粟米的水澄清以后.再淘,又用布袋滤去汁,再用青蒿覆盖一夜,晒干,或者捏成薄饼阴干收用。在5月收采它的果实,淘净捣后煎汁,加入盐醋椒料拌成蔬菜吃,味道极美。

“异名”

红蓝花、黄蓝。

红花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开宝本草》记载:治产后失血过多饮食不进,腹内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红蓝花和酒煮服。也主治蛊毒腹大毒。朱震亨曰:多用破积血,少用养血。李时珍曰:活血润燥,能止痛散肿,通经。

〖本草附方〗

“治热病胎死”红花酒煮汁,饮2、3盏。

“治褥疮”红花适量,泡酒外搽。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红花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

“药理成分”

含有红花黄色素、红花苷、甾体化合物、红花油等。

“临床主治”

1.治疗冠心病。

2.治疗脑血栓。

番红花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番红花出产于西番回回国和天方国,即我们这个地方的红蓝花。元朝时候开始食用。按张华《博物志》说:张骞从西域得到的红蓝花种,其实即是番红花,只因区域地气不同而稍有差异。

“异名”

洎夫蓝、西红花、藏红花、撒法郎。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

〖本草附方〗

“治伤寒发狂”用番红花水煎,冷服。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番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

“药理成分”

番红花含藏红花素、藏红花酸二甲酯、藏红花苦素、挥发油、维生素B2等成分。

“药用功效”

1.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2.有降压作用。

3.能延长小鼠的动情期。

“临床主治”

1.降血压。

2.妇科疾病。

苦芙

〖本草纲要〗

“释义”

苦芙大如指拇,空心,茎头长有苔像蓟,初生的可食用。《说文》说江南人吃它以下气,现在浙东人清明节采其嫩苗来吃,说是这样就会一年不生疮疖等病。也可以捣汁和米粉做成饼吃,其颜色青翠,久留不坏。

“异名”

钩、芙、苦板。

苦芙苗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治面目通身漆疮,将苗烧灰敷贴,也可生吃。陶弘景曰:烧灰可以治疗金疮,效果很好。大明曰:还可治丹毒。汪颖曰:煎汤洗痔,非常灵验。李时珍曰:能下气解热。

恶实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因其其恶而多刺勾,所以得此名。古人在肥沃的土壤里栽培恶实。剪嫩苗淘洗干净当蔬菜吃,挖根煮后晒干作成果脯,说很营养人,现在的人已经很少吃了。3月长苗,长出来的茎高的有三四尺。四月成丛状开花,淡紫色,结的果实像枫球但要小些,花萼上的细刺百十根攒聚在一起,一个有几十颗籽。它的根粗的有手臂大,长的近1尺,为浅青灰色。在7月采籽,10月采根。

“异名”

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

根、茎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肿,口渴,尿多。久服会轻身耐老。苏恭说:根能治齿痛劳疟,各种风证引起的双脚无力,慢性湿疹,咳伤肺,肺脓疡和腹内积块,冷气积血。陈藏器说:根浸酒后服用可以去风和恶疮,和着叶子捣碎,敷贴在杖疮、金疮上,永不畏风。甄权谓:又治面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可常做菜吃,令人身体轻灵。孟诜又说:把根切细,拌上豆、面粉煮饭吃,可消胀壅。把茎叶煮汤,洗身体,可消除皮肤瘙痒。还可加入盐花生捣烂,消除一切肿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能明目补中,除风伤。陈藏器曰:治风毒肿,各种瘘管。甄权曰:研末浸酒服,每日服二三盏,除各种风证,去丹石毒,利腰部。在吃饭前揉捏三枚恶实子吞服,可散各种结节筋骨烦热毒。苏恭曰:吞一枚恶实子,能出痈疽根。孟诜曰:炒研煎饮,通利小便。张元素曰:润肺散气,利咽膈,去皮肤过敏,通十二经。李时珍曰:可消斑疹毒。

〖本草附方〗

“治风邪侵袭引起的全身浮肿皮肤欲裂”恶实2两,炒研为末,每次温水送服2钱,每日3次。

“治痰盛气闭头痛欲裂”恶实炒后和等分的旋覆花研为末,茶清下1钱,每日服2次。

“治头痛连睛”恶实、石膏等分研末,清茶调下。

“治咽喉悬痈症”恶实炒过,甘草生用,二味药等分,水煎笛咽,这种药叫启关散。

“治咽喉肿痛”恶实8分,马蔺子6分制成末,每次空腹用温水服方寸匕,隔日再服。用牛蒡子3两,盐2两,研匀炒热,频繁包熨咽喉部。

“治妇人乳房硬块”恶实2钱,麝香少许,温酒慢慢吞下。

“治急性中耳炎”鲜恶实根捣烂、榨汁,滴耳,1日数次。

“治水蛊腹如瓮大”恶实1两,微炒研末制成梧子大的面糊丸,每次用米汤送下10丸。

“治积年恶疮,反花疮,肛漏不愈”恶实根捣烂,和腊月猪油,每日封患处。

“治月经不通,胀痛欲死”恶实根蒸3遍,浸酒饮服。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恶实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根肉质肥大,可供食用。

“药理成分”

恶实含有牛蒡甙,水解后可产生牛蒡配质及葡萄糖。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少量生物碱与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等。

“药用功效”

恶实为解热、解毒药,有利尿排脓作用。根、叶有强壮、利尿,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通经、利大便的功效。

“临床主治”

恶实主要用于脑溢血、脚气等症,外用有消炎、镇痛效果。

枲耳

〖本草纲要〗

“释义”

枲耳的叶子青白色像胡荽,茎枝柔软蔓延生长,可煮来吃,滑溜味淡。在4月中旬长子,形状像妇人戴的耳环。接周定王《救荒本草》说:苍耳的叶为青白色,类似于粘糊菜叶。在秋天结果实,比桑椹短小且多刺。嫩苗可以炊熟食用,用水浸淘拌来吃,可以充饥。其籽炒去皮,研成面,可做成饼吃,也可熬油点灯。

“异名”

胡枲、苍耳、羊负来、卷耳、爵耳、常思、耳珰、猪耳、喝起草、野茄、道人头、进贤菜、缣丝草。

茎、叶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能除溪毒。孟诜曰:主治中风伤寒头痛。苏恭曰:治麻风癫痫,头痛湿痹,毒在骨髓,腰膝风毒。夏天采来晒干研末,用水送服1、2匕,冬天用酒送服。或者做成丸子,每次服20至30丸,每日服3次。服满100天,症状如疥疮,先发瘁,流脓汁,有的皮肤会斑驳错起,死皮脱完后则肌如凝脂。使人减少睡意,除各种毒螫,杀寄生虫毒。久服可耳聪目明,轻身强志。陈藏器曰:把叶子揉搓后放在舌下,出涎,去目黄,好睡。烧灰,和腊月猪脂敷贴在疔肿处,可出脓头,煮酒服用,主治狂犬咬毒。

“性味”味甘,性温,有小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能治风寒头痛,风湿麻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疼痛。久服益气。甄权曰:治肝热,明目。大明曰: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脚,治瘰疬疥疮。李时珍曰:把它炒香后浸在酒中,能去风补益。

〖本草附方〗

“治急性咽喉感染”苍耳根1把,老姜1块,研汁入酒服,立刻见效。

“治水肿小便不利”苍耳子灰,葶苈末各等分,每日用水下2钱。

“治脑漏,流出臭涕,名叫鼻渊”苍耳子炒研为末,每日用开水送服2钱。

“治毒蛇、沙虱、射工等所伤,口不能言,眼发黑,手足强直,毒攻入腹内,片刻即死”用苍耳嫩苗1把,取汁和酒温灌入,并将滓厚厚地敷贴在伤处。

“治麻风疠疾”用嫩苍耳、荷叶等分,研成末,每次服2钱,温酒送下。又方:将苍耳叶研为末,用大枫子油和成梧子大的丸,每次服30至40丸,以茶水下,每日服2次。又方:5月5日,或6月6日,在五更带露时采苍耳草,捣取汁,熬作锭子。取鳢鱼1尾(即黑鱼),须半斤重者,剖开不去肠,入药1锭,用线缝好,以酒2碗,慢火煮熟后吃,不过3、5条鱼就痊愈了。忌盐、酱100日。

“治一切麻风风毒,杀三虫”5月5日午时,割取附着地面的苍耳叶,洗净晒干后捣烂筛滤,每次服方寸匕,用酒下,白天2次晚上服3次(若恶心,制成桐子大的蜜丸,服50丸),病轻的人每日服2次。若肌体颜栗,或出麻豆,这是风毒被挤出来的缘故,可用针刺破,除去黄汁便好。七夕重九的时候,都可采用。

“万应膏”治一切背上毒疮,无名恶疔,臁疮杖疮,牙疼喉痹。在5月5日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晒干,细切,用5口大锅,加水煮烂,用筛滤去滓,用丝布再滤1次。然后倒入干净锅里,用武火煎滚,文火熬稠搅成膏,用新罐贮封,常常敷贴即愈。牙疼敷牙上,喉痹敷在舌上或噙化,2、3次即有效。每日用酒服1匙,非常有效。

“治一切严重疔疮恶疮”用苍耳草根、叶,捣烂和小儿尿绞汁,冷服1升,每日服3次,除疮根非常灵验。又方,用苍耳根、苗烧灰,和醋淀涂搽,干后再涂,不超出10次,即拔出疮根。又方,用苍耳根3两半,乌梅肉5个,连须葱3根,酒2盅,煎到1盅,热服取汗。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枲耳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药理成分”

枲耳全草含有苍耳甙、黄质宁、苍耳明、水溶性甙、葡萄糖、果糖、氨基酸、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硝酸钾消、硫酸钙、鼠李糖等。

“临床主治”

1.治疗慢性关节炎。

2.治疗急性痢疾。

3.治疗麻风。

4.治疗腰腿疼。

大蓟、小蓟

〖本草纲要〗

“释义”

苏颂说:大小蓟到处都有。2月生苗,长到2、3寸时,和根一起可以当菜吃,味道很美。4月长高到1尺多,多刺,花从蓟中心长出来,如红蓝花但颜色为青紫色。寇宗奭说:大小蓟都相似,花如发髻,但大蓟高3、4尺,叶皱;小蓟高1尺左右,叶不皱,用这个区别来辨别它们。做菜虽有尖毛,但对人体无害。

“异名”

虎蓟、猫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千针草、野红花。

大蓟根(叶同)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出血,可令人肥健。甄权曰:捣根绞汁服半升,治崩中下血,立愈。大明曰:叶能治肠痈,腹脏瘀血,则生研,用酒和小便随意服。另外,对恶疮疥癣,则同盐研敷。

小蓟根(苗同)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养精保血。陈藏器曰:破旧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都取汁温服。煎后和糖,可促进金疮愈合,服用也佳。大明曰:可退热补虚损。并且用苗生研后服汁,可去烦热。孟诜曰:做菜食,除风热。夏天热烦不止,捣汁服半升,立愈。

〖本草附方〗

“治金疮出血不止”小蓟苗捣烂涂患处,即止。

“治崩中下血”大小蓟根1升,酒1斗,浸5天后,随意饮用。也可以用酒煎服,或者生捣汁,温服。

“治妇人阴痒”用小蓟煮汤,每天洗3次。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大蓟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理成分”

大蓟全草含有生物碱、挥发油。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豆甾醇等;小蓟含有生物碱及皂甙等。

“药用功效”

1.大蓟可降压止血。

2.小蓟有止血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收缩。

3.大小蓟均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热病炎症性出血,黄疸,肝炎,热淋、尿血等。

“临床主治”

1.大蓟可治疗各种出血,肺结核,乳腺炎等。

2.小蓟可治疗外伤感染、疮疡、止血及预防菌痢等。

甘蕉

〖本草纲要〗

“释义”

《异物志》说:芭蕉结实,它的皮红艳如火,它的肉甘甜如蜜,四五枚即可使人吃饱,而滋味常常余留在牙齿和脸颊间,故名甘蕉。苏颂说:甘蕉,现在两广、闽中、川蜀都有,百闽广的最为甘美可口。其他地方虽多有种植,但能开花的却很少。近来河南省一带种甘蕉的很多,但都是芭蕉。芭蕉的种类也很多,有子的是甘蕉,它在卷心抽开作花。初生的大花萼,像是倒垂的菡萏,萼片有十几层,每层都呈瓣状,慢慢长大,花从萼片中长出,极其繁盛。红色的像火炬,叫做红蕉;白色的像蜡色,叫做水蕉;花大类似象牙的,叫做牙蕉。甘蕉的果实颜色有青黄之分,品种类别最多,味道也十分甘美可口,晒干后可以寄往远方。北方人得到芭蕉,认为是珍果。甘蕉的茎部散解如丝,闽人用灰汤练治,把它的丝与丝接续起来搓成线纺成布,叫做蕉麻。李时珍说:按《异物志》说,甘蕉,即芭蕉,是草类。看上去像树子,每株有一围多大。叶长有1丈多,宽有2尺多。它的茎部虚软如芋,都是重重叠叠的皮子互相包裹着。它的根像芋头,青色,大的如车轮的中轴一样大。花长在茎的末端,像酒杯那样大,形状和颜色像莲花。果子各有一个花房,果实随着花生长,每朵花都各自完整地闭合着,花中有6个果子,先后有序,但果子并非都能成熟,花自然也不是全都凋落。甘蕉的果子有三种,但未成熟时都苦涩,成熟时都甜而脆,味道像葡萄,可以充饥解渴。有一种果子大小如拇指,长六七寸,果子的前端锐利得像羊角,每两个果子抱在一起的,名叫羊角蕉。剥去它的皮呈黄白以,味道最甜美。有一种果子大小如同鸡蛋,味道类似牛乳的,名叫牛乳蕉,味道稍逊。有一种果子大小如莲子,长四五寸,形状成正方形的,味道最差。三种都可以用蜜制成果品。

“异名”

芭蕉、天苴、芭苴。

“性味”味甘,性大寒,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生吃止渴润肺,止金疮溃烂流脓,有解酒精中毒的作用。晒干的甘蕉,可解热闷口渴,去小孩咳嗽,发热、口渴、舌红、便秘等症,压丹石毒。孟诜曰:生食可止渴润肺,蒸熟晒裂,舂出果仁吃,可通血脉,长骨髓。苏恭说:甘蕉性冷不利人,常吃会动冷气。

甘蕉根

“性味”味甘,性大寒,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治痈肿结热。苏恭曰:捣烂后敷在溃烂处,可清热解毒。把根捣烂后服汁,主治产后出血、下腹胀闷。大明曰:治黄疸以及天行热狂,消渴烦闷,患痈疽热毒并金石发动,燥热口干,都把根绞烂服汁。又治游风头痛。

蕉油

用竹筒插入芭蕉皮中,取出,用瓶子盛装。

“性味”味甘,性冷,无毒。

“功效主治”大明曰:主治头中风热,解烦渴,以及烧伤。用蕉油梳头,使女人头发不落,又长又黑。苏颂曰:癫痫病发作时,流口涎,眩晕心闷要昏倒的。饮蕉油后取吐,效果很好。

甘蕉叶

“功效主治”李时珍出自《圣惠方》曰:治疮肿热毒初发,研成粉末和生姜汁涂在疮肿处。

甘蕉花

“功效主治”《日华诸家本草》记载:治胸闷心痛,则烧存性研成末,用盐汤小口服2钱。

〖本草附方〗

“治脊背毒疮”芭蕉根捣烂涂在患处,能愈合疮口。

“治伤寒发狂”用芭蕉根捣成汁饮服。

“治小便血淋涩痛”芭蕉根、旱莲根各等分,加水煎熬,口服,每天2次。

“治消渴饮水”用芭蕉根捣成汁,时常饮1、2合。

“治疮口不合”用芭蕉根取汁,抹在患处。

“治产后宫内血胀”捣烂芭蕉根,绞汁,温服2、3合。

“治小儿惊风”用芭蕉汁、薄荷汁煎熬混匀,涂在头顶,但要留囱门不涂,涂在四肢,但须留手心足心不涂。十分有效。

车前草

〖本草纲要〗

“释义”

此草爱长在路,故又叫当道草。现在四方各地、淮河流域及接近河南北部的地方都有生长。初春长出细苗,叶子分布在面上如同匙面。连年生长的有l尺多长,从中间长出几根茎,结长穗像鼠尾。穗上的花长得很细密,色青微红,结的果实如葶苈,红黑色。如今人们在5月采苗,7、8月采果实。有的也在园圃里种植车前草,蜀中一带尤其时兴。将它的嫩苗当做蔬菜吃,润肠。李时珍说:王旻的《山居录》载有一种车前草剪苗而食的方法,可见以前人们常将它做为蔬菜。现在山里人仍然采他的嫩叶,同水煮汤熟晒干后,用酱、油拌匀蒸来吃,味道很好。

“异名”

当道草、芣苡、马舄、牛遗、蛤蟆衣、牛舌草、车轮菜、地衣。

车前草子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下腹到阴囊胀痛、小便不畅或尿后疼痛,利尿,除湿痹。长期服用轻身耐老。《名医别录》记载:治男子伤中,女子尿急、尿频、尿痛不思饮食,养肺强阴益精,使人有子,明目,疗目赤肿痛。甄权曰: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赤痛眼浊,头痛,流泪。压丹石毒,除心胸烦热。陆玑曰:治妇人难产。萧炳曰:养肝。李时珍曰:清小肠热,止夏季因湿气伤脾引起的痢疾。

〖本草附方〗

“治小便血淋疼痛”车前子晒干研成末,每次服用2钱,用车前子叶煎汤冲服。

“孕妇热淋”车前子5两,葵根切1升,煎取1升半,分3次服,以利为度。

“湿气腰痛”车前草7棵,葱白连须7棵,枣7枚,煮酒1瓶,常服,终身不发。

“目赤作痛”车前草汁,调朴消末,睡时涂在眼泡上,次早洗去。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车前草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草。其种子称为车前子。

“药理成分”

车前草含桃叶珊瑚甙、车前甙、熊果酸、棕榈酸豆甾醇脂、维生素C等。车前子含多量黏液、琥珀酸、胆碱等。

“药用功效”

1.祛痰、镇咳、平喘。

2.利尿。

3.调节胃肠道分泌功能。

“临床主治”

1.治疗肠道感染。

2.治疗肝炎。

3.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4.治疗溃疡病、胃炎。

金盏草

〖本草纲要〗

“释义”

苏颂说:金盏草,生长在常州。藤蔓延生长在篱下,叶叶相对。秋后结果子如芡实,子中变生一虫,脱出后能爬行。中夏采花。周定王《救荒本草》载:金盏儿花,苗高4、5寸,叶像初生的莴苣叶,厚而狭窄,抱茎生长。茎柔脆,茎梢开花,大如指头,金黄色,形状如盏子,四季不谢。萼叶味酸,用刚烧的开水浸后放油盐拌食,可充饥。李时珍说:金盏草夏季结果实在萼内,宛如尺蠖虫多枚盘屈着的形状,因此苏颂说它化成虫,其实不是真正的虫。

“异名”

长春花、杏叶草。

“性味”味酸,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苏颂曰:治肠痔下血久不止。

益母草

〖本草纲要〗

“释义”

益母草原长在海滨、池塘及沼泽地带。现处处都有,园圃及田野最多。初春生苗,如嫩蒿,可浸泡清洗淘去苦水,煮来做菜食用。进入夏季后高3、4尺,茎呈方形如黄麻茎,它的叶如艾叶但背面是青色的。一梗有三叶,叶有尖细的分叉。一节长一寸左右,节节生穗,丛簇抱茎。4、5月间穗内开小花,红紫色,也有淡白色的。每片萼内有细子四粒,粒的大小如同蒿子,有三个棱,褐色。按《闺阁事宜》载:开白花的是益母草,治妇女产后血病;紫色花的叫野天麻,功效稍逊。

“异名”

益母、贞蔚、野天麻、猪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草。

茎(苗、叶根同功)

“性味”味苦、微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治荨麻疹,可作汤洗浴。苏恭曰:捣汁服用,主治浮肿下水。消恶毒疔肿,乳痈及丹毒等,都可用益母戏叶擦拭。另外,服汁,可下死胎治产后血胀闷。将汁滴入耳内,主治耳聋。捣碎可敷蛇虫毒。陈藏器曰:用来作驻颜的药,可令人容颜光泽,除粉刺。李时珍曰: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流产及难产,胎盘不下,产后大出血、血分湿热、复感风邪,血痛,非经期大出血或出血不断,尿血、泄血,泻血痢疾痔疮,跌打后内伤及瘀血,大小便不通。

“性味”味甘、辛,性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明目益精,除水肿。长期服用可以轻身。《名医别录》记载:治血逆高烧、头痛心烦。大明曰:可止产后血长。吴瑞曰:舂内仁生食,补中益气,通血脉,增精髓,止渴润肺。李时珍曰:治风解热,顺气活血养肝益心,安魂定魄,调妇女经脉,治非经期大出血或出血不断、产后胎前各种病。长期服用令妇女有孕。

〖本草附方〗

“治粉刺黑斑”《闺阁事宜》载:5月5日收带根的紫花野天麻,晒干烧灰,用商陆根捣汁后加醋,和入搜集来的灰做成饼,在炭火上烤。贮藏半年后才使用,可做养颜的药,极能润滑肌肤(野天麻就是益母草)。

“济阴返魂丹”治妇女孕前产后诸多疾病,及一切危难病症,在端午节采开紫花的益母草,连根茎花籽阴干;或用新鲜的,煎成膏,根据病症的差异,用汤调下;如前脐腹痛,用米汤送下。胎动不安,或流血不止,用当归汤送下。产后,用童便调下2、3服,能安魂定魄,调顺血气,百病不生。如死胎及胎盘不出,或横生难产,都可用炒盐汤送下。产后大出血,眼发黑,血热口渴,烦闷如见了鬼神,狂叫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化下。其中产后流血不止,积血成块刺疼,上冲心胸的,也用此法。产后大出血,用糯米汤送下。产后红白带多,煎阿胶艾草荡送下。产后大便频繁,用枣汤下。产后痢疾,用米汤下。产后中风,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失音不能说话,用童便调酒下。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生于山野荒地、田地等处。多在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供药用。

“药理成分”

益母草含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及苯甲酸、多量氯化钾等。

“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益母草能扩张冠状动脉,明显增加冠动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2.抗血栓形成作用。实验证明,本品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3.改善全身微循环。

“临床主治”

1.治疗急性肾小球性肾炎。

2.治疗狼疮性肾炎。

3.治疗宫颈炎。

〖本草纲要〗

“释义”

艾生长在田野间,到处都有,但以覆盖在道上及向阳的为最好。初春遍地生苗,茎似蒿,叶背呈白色,以苗短的为良。用来灸百病尤其好。近来以蕲州的艾为最好,成为当地的特产,人们极为看重它,称为蕲艾。相传其他地方的艾不能灸穿酒坛,而蕲艾一灸便直穿而过,非常奇妙。艾多在山上及平原地区生长。2月宿根重新生苗成丛状生长,它的茎直生,为白色,高4、5尺。叶向四面散开,形状似蒿,分为五个尖,桠上又有小尖,叶面青色背面为白色,有茸毛,柔软而厚实。7、8月,叶间长出穗如车前穗。开小花结果实,累累盈枝,内有细籽,霜降后开始枯萎。都是在5月5日收割茎,晒干后收叶。李月池赞道:产于山阴,采以端午。治病灸病,功非小补。《荆楚岁时记》载:在5月5日鸡未叫时,采集像人形的艾,收藏好以备灸病,非常灵验,当日采的艾作为门神,悬挂在门上,以避邪气,称作“艾虎”。

“异名”

艾蒿、医草、黄草、冰台。

艾叶

“性味”味苦,性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要用于灸百病。也可煎服。主吐血腹泻,阴部生疮,妇女阴道出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生育能力。煎时不要见风。陶弘景曰:捣汁服,可止伤血,杀蛔虫。李时珍曰:能温中逐冷除湿。苏恭曰:可止崩血、肠痔血,止腹痛,安胎。用苦酒煎,治癣好。捣汁饮,治心腹一切冷气鬼气。

艾实

“性味”味苦、辛,性暖,无毒。

“功效主治”甄权曰:主明目,疗一切鬼气。大明曰:助肾强腰膝,暖子宫。

〖本草附方〗

“治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开艾叶,用筷子将艾叶卷成筒,烧烟,左右熏鼻,吸烟满口,呵气,即疼止肿消。

“治鼻血不止”用艾灰吹入鼻中,也可将艾叶煎服。

“治盗汗不止”用熟艾2钱,白茯神3钱,乌梅3个,水1盅,煎八分,临睡前温服。

“治咽喉肿痛”用青艾和茎叶1小把,用醋捣烂,敷于喉上。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干叶片。每年农历5月取全草,干燥叶作药用。

“药理成分”

艾含挥发油,成分是水芹烯、毕澄茄烯、侧柏醇等,并含柔质、氯化钾和维生素以及胆碱等。

“药用功效”

1.抗菌。以野艾、艾叶等烟熏。配合苍术、雄黄、菖蒲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及伤寒、副伤寒杆菌,绿脓、枯草、产碱、结核等杆菌均有杀灭作用。

2.对支气管有舒张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先兆流产。

2.治疗肺结核喘息症。

3.治疗妇女白带。

4.治疗慢性盆腔炎。

鸡冠

〖本草纲要〗

“释义”

鸡冠到处都有。3月长苗,到了夏季就有5、6尺高,但矮的才几寸。它的叶青而柔,颇似白苋菜。可用油盐炒食,很爽口。6、7月茎梢间开花,有红、白、黄三色。它的穗圆长,花朵,宛如鸡冠,有围长达1、2尺的,层层卷出甚是可爱。穗中有籽,黑细光滑,与白菟籽一样。其穗如秕麦的形状,花期最长久,霜降后才开始凋谢。

鸡冠苗

“性味”味甘,性凉,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治疮痔及血病。

鸡冠子

“性味”味甘,性凉,无毒。

“功效主治”陈藏器曰:治便血,痢脓血、赤白相杂。大明曰:妇女非经期阴道出血,可入药炒用。

鸡冠花

“性味”味甘,性凉,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治痔疮出血,痢脓血、赤白相杂,非经期阴道出血。将红花和白花分开用。

〖本草附方〗

“治吐血”将白鸡冠花用醋泡后煮7次,研末,每服2钱,用热酒送下。

“治月经不止”红鸡冠花一味,晒干为末,每次取2钱,空腹用酒服下,同时,忌鱼腥猪肉。

“治妇人白带”白鸡冠晒干为末,每天早晨空腹酒服2钱。治赤带则用红鸡冠花。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鸡冠为苋科植物鸡冠花,其茎叶、花、种子均可入药。

“药理成分”

成分不详。

“药用功效”

1.有止血、凉血之功效。

2.鸡冠花煎剂对妇女阴道滴虫有良好作用。

“临床主治”

痢疾、痔血、便血、尿血等症。

苎麻

〖本草纲要〗

“释义”

苎麻原产于闽、蜀、江、浙,现在直隶池州府南陵县多有种植,其他州郡虽然也有,但却不多。它的苗高7、8尺,叶如楮叶但无分叉,叶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间开青花结细穗。根黄白而轻虚,适宜在2月8月采割。按陆玑《草本疏》记载:一棵苎麻有数十茎,宿根在土中,到春天便自生,不需栽种。荆州、扬州每隔一年收割三次,各处园内种植的一年可割两次,割来后剥掉皮,用竹刀刮其表皮,厚处自然脱落,得到里面如筋的部分,将其煮后搓捻成线用来织布。今江、浙、闽中的人们仍然采用此法。李时珍说:苎、即家苎;又有山苎、野苎。都可用来刮洗后煮食救荒;或和米粉做糕饼食,味道非常甘美。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安胎,敷丹毒热。苎麻沤汁可止消渴。大明曰:治胸膈发热,胎漏止产后大出血,产前产后心烦,邪热,大渴,大狂,服金石药的人。暗箭毒、蛇虫咬伤。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可治金疮伤折血出,瘀血。

〖本草附方〗

“治痰哮咳嗽”取苎根煅烧存性研为末,用生豆腐蘸3、5钱,食后效果甚佳。如末痊愈,可用猪肉2、3片,蘸末后食用,效果更好。

“治小便不通”用麻根、蛤粉半两为末,每次服2钱,空腹用新鲜水送下。

“治脱肛不收”苎根捣烂煎汤,倒入盆中坐浴,效果良好。

“治产后腹痛”将苎麻放在腹上,即止。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苎麻根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干燥根及根茎。

“药理成分”

苎麻根含有酚类、三萜(或甾醇)、绿原酸、原儿茶酸、漆叶甙。

“药用功效”

原儿茶酸是一种抗菌消炎成分并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提高冠状窦流量的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泌尿路结石。

2.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本草纲要〗

菊原产于雍州的沼泽地带和田野,现处处都有栽种,但以南阳菊潭的为佳。初春遍地生细苗,夏季茂盛,秋季开花,冬季结子,种类特别多。只有茎紫的气味芳香,叶厚而柔软,嫩时可食,花稍大,味很甜的为真菊。其茎青而大,叶细,气味浓烈,似蒿艾。花小味苦的,叫苦薏,即野菊。还有白菊,茎叶都相似。仙家的经验认为菊有妙用,宜常服。

李时珍说:菊的种类,共有一百多种,宿根自己生长,茎、叶、花、色,各不相同。宋朝刘蒙泉等人,虽然都有菊谱,也不能详尽记载。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花有千叶单叶、有蕊无蕊、有子无子、黄白红紫、杂色深浅、大小之别;味有甘、苦、辛之辨。还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概只有单叶的味甘的菊才能用来泡茶和入药。如《菊谱》中所记载的甘菊、邓州黄、邓州白、红菊。甘菊原产于山野,现在的人都栽种。它的花细碎,品位不大高,花蕊类似蜂窠,中间有细籽,也可将菊枝压在土中种植。嫩叶和花都可炸食。白菊花稍大,味不很甜,也在秋季采收。无种子的菊,称为壮菊。将它烧灰撒在土中,能杀死青蛙——这是物性相制的原因。

“异名”

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阴成、周盈、治蔷、金蕊。

菊花(叶、根、茎、实同)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治各种风症及头眩肿痛,流泪,死肌,恶风及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利血气,轻身延年益寿。《名医别录》记载:治腰痛无常,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甄权曰:还可治头目风热、晕眩倒地、脑颅疼痛,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并无所忌。张元素曰:能养目血去翳膜。张好古曰:可用于肝气不足。

白菊

“性味”味苦、辛,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陶弘景曰:治风眩,能使头发不白。陈藏器曰:可用来染胡须和头发。同巨胜、茯苓制成蜜丸服用,去风眩,延年,益面色。

〖本草附方〗

“《玉函方》载王子乔养颜延寿服食菊花方”用甘菊,在3月的前5天采它的苗,叫玉英;6月的前5天采它的叶,叫容成;9月的前5天采它的花,叫金精;12月前5日采它的根茎,叫长生。将上述四物一起阴干100天后,各取等分,捣杵千次后成末,每次用酒送服l钱。或者将末炼熟后做成梧子大的蜜丸,用酒送服7丸,每日3次。服百日后会身轻面润,服1年令白发变黑。服2年,落更生。服五年,80岁的可返老还童。

“《有灵宝方》载服食白菊方”9月9日采菊花2斤,茯苓1斤,一同捣碎后筛出末。每次服2钱,温酒调下,一日3次;或者用炼过的松脂,和末做成鸡蛋大的丸,每次服1丸。久服令人延年益寿。

“治痘疮人目生翳”用白菊花、谷精草、绿豆皮各等分捣成末,每次取1钱,用干柿饼1个,淘粟米水1盏一起煮,待水煮干时吃柿饼,每日3个。少则5、7日,多则半月见效。

“治饮酒过量,大醉不醒”将9月9日采的真菊研末,饮取1方寸匕。

“治妇女阴肿”用甘菊苗捣烂熬汤,先熏后洗。

“治疗肿恶疮垂死之症”用菊花1把,捣汁1升,入口中即活。这是神验方。冬月采根用。

“治风热头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3钱为末,每次服1钱半,用茶调下。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药理成分”

菊花含有菊甙、腺嘌呤、水苏碱、白胆碱、氨基酸、白菊酮和黄酮类维生素A和B及龙脑,樟脑等挥发油成分。

“药用功效”

1.镇定。

2.解热。

3.降压。

4.扩张血管。

“临床主治”

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2.治疗高血压。

地黄

〖本草纲要〗

“释义”

地黄原产在咸阳的山川及沼泽地带,以长在黄土地上的为佳。它的苗初生时贴地,叶如山白菜而有毛有光泽,叶面为深青色。又似小芥叶却要厚实些,不分丫叉。叶中撺茎,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花,红黄色。结的果实如小麦粒。根长4、5寸,细如手指,皮呈赤黄色,晒干后成黑色。生食有土气味,俗称它的苗为婆婆奶。

“异名”

苄、芑、地髓。

干地黄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元气受伤,气血虚弱,闭阻不通,填骨髓,长肌肉,除寒热积聚及风湿麻木。治跌打损伤。长期服用可轻身不老,服用生地黄疗效更好。《名医别录》记载:还治男子五劳七伤、妇女中气不足、子宫大出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补五脏内伤后引起的虚弱,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大明曰:助心胆气,强筋壮骨,提神,安魂定魄。治惊悸劳伤、心肺受损、吐血鼻出血、妇女阴道出血。甄权曰:产后血虚腹痛。久服变白延年。张好古曰:主心脏功能失调引起的手心发热疼痛,脾虚而卧床不起,足下发热疼痛。

生地黄

“性味”大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能治妇人非经期血量过多不止,及产后出血心闷。伤身胎动下出血,胎不落,堕坠踝折,瘀血流血,鼻衄吐血,都可以捣生地黄饮用。甄权说:能解诸热,通经血,利小便。捣烂贴心腹,能消瘀血。

熟地黄

“释义”

将净地黄经九蒸九晒,即为熟地黄。

“性味”味甘,性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主治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补血,滋补五脏。治内伤引起的虚弱,通血脉,利耳目,黑发须,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气、子宫出血、月经不调、产前产后百病。张元素曰:滋肾水,补阴,去脐腹急痛。病后胫股酸痛,不能久坐。

“功效主治”《千金药方》记载:叶能治像癞的恶疮,患此病十年的人,先用盐水清洗,然后将地黄捣烂,每天涂抹患处。

“功效主治”苏颂曰:四月份采集,阴干,捣成末,用水送服1方寸匕,每日3次,功效与地黄相当。

“功效主治”苏颂曰:研末食用,功同地黄。李时珍曰:如肾虚脊疼痛,将它的研为末,用酒送服1方寸匕,每日3次。

〖本草附方〗

“服食地黄法”将地黄根洗净,捣绞出汁,煎稠,然后加入白蜜再煎,直到可做成丸即可。丸如桐子大,每天早晨取30丸,温酒送下,服百日,则面色红润,有如桃花,身轻延年。《抱朴子》载:楚文子服地黄8年,夜间能看到东西。

“治口干舌燥、咽喉痛”地黄、玄参、麦冬、莲心、甘草、桔梗等配伍。

“地黄粥”能益血生精。将地黄切2合,与米一同放入罐中煮,待熟后用酥2合,蜜1合炒香,然后放入罐中再煮熟食用。

“治阴虚内热及虚劳发热”用生地黄1斤,捣3次,然后将汁绞尽,每日服1盏。

“治咳嗽吐血,肺病消瘦,早晚寒热”用生地黄捣汁,煮白粥快熟时,加汁搅匀,空服食用。

“治鼻腔出血不止”用生地黄、龙脑、薄荷晒干,各取等分为末,用冷水调下。

“治便血”酒浸生熟地黄,加入五味子等分,捣烂做成梧子大的蜜丸,每次用酒送服70丸。

“治尿血、吐血、鼻出血”用生地黄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1合,调匀服下。

“治月经不止”用生地黄汁、无灰酒各1盏,煎后服用,每日2次。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

“药理成分”

地黄含有樟醇地黄素、糖类、维生素A、甘露醇、氨基酸等成分。

“临床主治”

1.治疗肿瘤。

2.治疗高血压病。

3.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4.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天名精

〖本草纲要〗

“释义”

江湖河泽间都有天名精的生长。嫩苗呈绿色,类似皱叶菘荠,微有狐臭,淘洗浸泡焙熟后也可食用。一生长便抽茎,开小黄花,像野菊花。结的果实如同蒿子,最粘人的衣服。有很重的狐臭味道,炒熟后却很香。

“异名”

麦句姜、蛤蟆蓝、豕首、天蔓菁、天门精、埊松、玉门精、彘颅、地菘、活鹿草、蚵玻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根名杜牛膝。

叶(根同)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瘀血及经期腹胀腰痛欲死,下血,止血痢,利小便,久服轻身耐老。《名医别录》记载: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即止。《唐本草》记载:能生肌血,止鼻出血,杀寄生虫,除各种毒肿、疔疮、瘘痔,刀枪内伤。身体搔痒不止的人,用天名精叶和根擦拭,立即止痒。

“性味”味苦,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唐本草》记载:研为末,用肥肉汁调服1方寸匕,可杀蛔虫、蛲虫。

〖本草附方〗

“治男女吐血不止”用天名精,晒干研成末,每次服1、2钱,用茅花泡汤调下,1日2次。

“治咽喉堵塞,痰涎壅滞,饮水困难”用鹤虱草,即天名精,连同叶捣法,用鹅毛扫人咽喉,祛痰即愈,另一方法,用杜牛膝,春夏用茎,秋冬用根1把,与青矾半两一同研,点患处,令吐脓血痰沫即愈(杜牛膝就是天名精)。

“治急性咽喉炎”用皱面草,研细后,再用生蜜和成弹子大的丸,每次含化1、2丸,即愈。

“治骨鲠”用天名精、马鞭草各1把去根,同白梅肉1个,白矾1钱,捣碎做成弹子大的丸,用绵布包裹后在嘴里咽汁,骨刺便自软而脱下(白梅:就是用盐腌成的白霜梅)。

“治疗疮”用天名精叶、浮在表面的酒糟一同捣烂后敷患处,立刻见效。

治脊背痈疽:用天名精捣汁1升,每日服2次,即愈。

“治毒蛇咬伤”用天名精捣烂敷在患处。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天名精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茎叶,其干燥成熟果实名鹤虱。

“药理成分”

天名精含有天名精内酯、天名精酮、正已酸、油酸、右旋亚麻酸、卅一烷、豆甾醇等。

“临床主治”

1.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2.治疗菌痢。

牛膝

〖本草纲要〗

牛膝生长在河中川谷及临朐,2、8、10月采取根,阴干。李时珍说:到处都有牛膝,作用差,不能服用。只有北方及四川以家种的质量好,秋天收种子,春天种植。它的苗呈方茎,节粗大,叶对生,很像苋叶但较苋菜长且尖。秋天开花,长穗结子,开关像小老鼠背虫,有细毛,皆紧贴茎倒生。9月挖取根,在水中浸2夜,搓去皮,捆紧晒干。虽然色白而直的贵,但搓去皮仅白汁入药,不如留皮的使用好。嫩苗可做蔬菜。

“异名”

百倍、山苋菜、牛茎、对节菜。

“性味”味苦、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由寒湿引起的四肢无力、麻木,老年人阵发性寒战、高热、小便涩痛及各种疮、四肢痉挛、膝痛不能屈伸。可逐血气,疗伤热火烂,堕胎。长期服用轻身耐老。《名医别录》记载:疗伤中气虚、男子生殖器痿缩、老年人小便失禁。能补中气不足,益精而利阴气,实骨髓,止头发变白,除头痛和腰脊痛,妇女月经不调。甄权曰:可治阳痿,补肾,助十二经脉,逐恶血。大明曰:治腰膝无力,破腹部结块,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及流血不止,落死胎。张好古曰:还可强筋,补肝脏气血不足。寇宗奭曰:将牛膝的茎、叶同苁蓉泡酒,益肾。如竹木刺入肉中,可将它嚼烂敷盖在上面,刺即出。李时珍曰:治久疟、恶寒发热、五淋、尿血、阴茎痛,腹泻,咽喉肿痛及舌生疮、牙齿肿痛,恶疮折伤。

茎、叶

“功效主治”李时珍说:可以用来治寒湿痿痹,老疟淋秘和诸疮。功效与根机同,宜在春夏时用。

〖本草附方〗

“治胞衣不出”用牛膝8两,葵子1合,水9升,煎至3升,分3次服用。

“治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牛膝5两研为末,用牛地黄汁5升浸泡,日晒夜浸,以汁干为度,制成梧子大的蜜丸,每次空腹温酒送下30丸。

“治扁桃炎”新鲜牛膝根1把,艾叶七片,和人乳一起捣后取汁,灌入鼻内,一会儿痰涎从口鼻中流出,病即愈。没有艾叶也可以。另一方法是将牛膝捣汁,和陈醋灌入喉内。

“堕胎”用牛膝1把捣碎,以无灰酒1煎至7分,空腹服。然后将独根土牛膝涂麝香,插入玉户,即能堕胎。

“治妇人腹中血块作疼”牛膝焙后捣成末,用酒煎后温服,效果极好。福州人治此病只用此方。

“治女人阴部肿痛”牛膝5两,酒3升,煮取1升半,去掉滓后分3次服。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药理成分”

牛膝根含三萜皂甙,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并含多量钾盐。牛膝种子中也含三萜皂甙,与根所含的相同。另含有蜕皮甾酮,和因闹考甾酮等成分。

“临床主治”

1.治疗冠心病。

2.治疗腰腿痛。

紫菀

〖本草纲要〗

“释义”

紫菀生长在汉中、房陵山谷以及真定、邯郸。铺地生长,花呈紫色,根有白毛。根很柔细有白毛的,叫白菀。二三月采根,阴干用。或将它连根带叶取来浸泡在醋里,加入少许盐收藏做菜,味辛香,号称仙菜。盐不宜多,否则会腐烂。

李时珍说:根据陈自明介绍,紫菀又以牢山产的根像北细辛的作用好,沂兖等地以东都出产,现在有人用车前根、旋覆根加红土染过作假。紫菀是治肺病的要药,肺脏受损,伤津液,又服伤津液药,危害很大,应该慎重。

“异名”

青菀、紫蒨、返魂草、夜牵牛。

“性味”味苦,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咳嗽气喘,胸中寒热结气。能去腹内寄生虫及双足萎弱无力,安五脏。《名医别录》记载:可以用来治疗咳嗽吐脓血,止哮喘、心悸、五劳体虚,补中气不足、小儿惊痫。甄权曰:可治高烧休克,补虚顺气,劳气虚热,各种邪恶怪气。大明曰:能调中消痰止渴,润肌肤,填骨髓。王好古曰:益肺气,主治右肋下包块。

〖本草附方〗

“治吐血咳嗽”紫菀、五味子炒,研末,用蜂蜜做丸如芡实大小,每次含化1丸。

“久咳不愈”紫菀、款冬花各2两,百部半两,研末,每次用3钱,姜3片,乌梅1个,煎汤调下,每日2次,有特效。

“妇人小便卒不得出者”紫菀为末,井华水服3撮,即通。小便血者,服五撮立止。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紫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

“药理成分”

紫菀根含表无羁、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苷、槲皮素,挥发油中含毛叶醇、茴香醚、脂肪酸、芳香族酸等。

“药用功效”

1.祛痰、镇咳。

2.抗菌。

“临床主治”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2.治疗顽固性咳嗽。

3.治疗小儿肺淋巴结核。

淡竹叶

〖本草纲要〗

“释义”

原野处处都有淡竹叶。3、4月生苗,高数寸,茎细叶绿,很像竹米落地所生的细竹的茎叶。它的根一颗有几十条须,须上结有子,与麦门冬一样,只是更坚硬而已。淡竹叶随时都可采集,8、9月抽茎,结细小而长的穗。把它的根苗采来捣汁,和米作酒曲,有浓烈的芳香。

“异名”

根名碎骨子。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主治烦热,利小便,清心。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能堕胎催生。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干燥茎叶。

“药理成分”

淡竹叶的茎、根含有三萜化合物:芦竹素、印白茅素、蒲公英醇和无羁萜。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等成分。

“临床主治”

1.治疗白塞氏综合征。

2.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3.治疗小儿口疮。

〖本草纲要〗

“释义”

葵有紫茎和白茎二种,以白茎为佳。它的叶大而花小,花为紫黄色,其中花最小的叫鸭脚葵。它的果实大如指尖,皮薄而扁,果仁轻虚如检荚仁。正月复种的叫春葵,而宿根到3、4月也可再生。

“异名”

露葵、滑菜。

“性味”味苦,性寒、滑,无毒。为百菜主,其心伤人。

“功效主治”孙思邈曰:能利胃气,滑大肠。苏颂曰:疏通积滞。妊妇食它,使胎滑而容易生产。甄权曰:煮汁服,利小肠,治流行黄疸。干叶为末烧成灰,治金疮出血。汪颖曰:除客热,治恶疮,散脓血。妇女白带过多,小儿热毒下痢、丹毒,都宜食用它。孟诜曰:服丹石的人也宜食它。润燥利窍,功效与子相同。

葵根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治恶疮、淋症,利小便,解蜀椒毒。甄权曰:如小儿误吞铜钱没有法取出,煮汁饮下则奇效如神。李时珍曰:能利窍滑胎,止消渴,散恶毒气。孟诜曰:治身面长疳疮出黄水,用葵根烧灰,和猪油涂。

〖本草附方〗

“各种瘘管不愈合”先用澄清的淘米水温洗干净,擦干,将葵菜叶小火烘,微热外贴,只不过200片叶,排完脓,即长肉。其间忌食鱼、蒜、不能房事。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葵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叶或根。

“药理成分”

葵的种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质。花含花青素类。

菟葵

〖本草纲要〗

“释义”

菟葵苗如石龙芮,叶有光泽,花呈白色而像梅花,它的茎为紫黑色,煮来吃很爽口。生长在低凹的沼泽和田间。

“异名”

天葵、雷丸草。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唐本草》记载:主治尿中带石的各种淋症,止虎蛇毒。患各种疮,可捣汁饮用。涂在疮上,能解毒止痛。

龙葵

〖本草纲要〗

“释义”

龙葵、龙珠,为同一类的两个品种,到处都有。4月生苗,嫩时可食,柔软而润滑。5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开五谢,花蕊呈黄色。结的果实浑圆形,大如五味子,果上长有小蒂,数颗同缀。果实味酸,里面有细籽,也像茄子的子。但果实生青熟黑的是龙葵,生青熟赤的为龙朱,性味相差不多。

“异名”

苦菜、苦葵、天茄子、老鸦眼睛草、天泡草、老鸦酸浆草。

“性味”味苦、甘,性寒、滑,无毒。

“功效主治”《唐本草》记载:食用后能解除疲劳,减少睡眠,去虚热浮肿。苏颂曰:治风症,补益男子元气虚竭,女人败血。李时珍曰:能消热散血,压丹石毒。

“功效主治”《唐本草》记载:主治疔肿。甄权曰:可令人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轻身,治疗效果非常好。苏颂曰:还能治风疾,益男子元气,妇女败血。

茎、叶、根

“性味”味苦、甘,性寒、滑,无毒。

“功效主治”孟诜曰:将龙葵茎、叶、根捣烂,和土敷疔疮、火丹疮,效果良好。李时珍曰:主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能清肿散血。苏颂曰: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可通利小便。

〖本草附方〗

“治临产时产妇直肠脱出,肠出不收”用老鸦眼睛草1把,即龙葵煎水,先熏后洗,肠收而愈。

“治脊背疽”用龙葵1两为末,麝香1分,研匀涂。

“治火丹”用老鸦眼睛草,即龙葵的叶子,加入醋研细后敷。

“治跌打损伤,从高处坠下垂死的人”取老鸦眼睛草的茎叶,即龙葵,捣汁服,再用滓敷患处。

龙珠

〖本草纲要〗

“释义”龙珠生长在道路边。果子圆如龙葵。把它的叶揉搓去汁后可食用。

“异名”赤珠。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陈藏器曰:主治白发转黑,令人兴奋不睡。治各种热毒,石气发动,调中解烦。

“功效主治”陈藏器曰:主治疔肿。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龙葵为茄科属植物龙葵的全草,夏秋采收。

“药理成分”

龙葵全草含生物碱苷龙葵碱、澳洲茄碱与澳洲茄边碱,龙葵中生物碱苷的含量以未成熟果实中为多,澳洲茄碱与澳洲茄边碱水解后的苷元是澳洲茄胺,龙葵碱水解后的苷元是龙葵胺,龙葵中尚含少量阿托品及皂苷等。

“临床主治”

1.治疗荨麻疹。

2.治疗鼻咽癌。

3.治疗慢性气管炎。

4.治疗高血压。

酸浆

〖本草纲要〗

菜部苦耽,草部酸浆、灯笼草,俱并为一。

“释义”

酸浆生长在荆楚平川湿泽之地,从5月份到进入8、9月,都开小白花,五开五谢,花蕊呈黄色,花像杯子,没有瓣,但有五个尖。结有一个像铃的壳,壳上有五个棱,一枝一颗,如悬挂的灯笼,所以又称为灯笼草。它的叶子嫩时可食。

李时珍说:龙葵、酸浆,是同一类中的二种植物,龙葵与酸浆苗叶一样,但龙葵茎干沉没无毛,五月入秋时开小白花,有五个黄色的花蕊,结子无壳,一个枝上结子数颗。子有蒂盖,生时青色,熟后紫黑色。而酸浆同时开小花,黄白色,紫心白蕊,其花如同杯子的形状,无瓣,但有五个尖,结一个铃壳,壳有五道棱,一枝上仅一朵花,下悬垂如灯笼之状。壳中长一子,形状如龙葵子,生时青色,熟后变红。以这些特征来分辨自然就很清楚了。

“异名”

苦耽、苦葳、醋浆、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灯笼草。

苗、叶、茎、根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发热烦闷,定志益气,利水道。陶弘景曰:捣汁服,治各种黄病效果较好。

〖本草附方〗

“治肺热咳嗽”酸浆、桑叶、枇杷叶等配伍。

“治热咳咽痛”灯笼草为末,白汤服,名清心丸。仍以醋调涂喉外。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酸浆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干燥带宿萼的果实。

“药理成分”

酸浆含酸浆苦素A、B、C及木犀草素等。

“药用功效”

1.利尿。

2.抗菌。

“临床主治”

1.治疗细菌性痢疾。

2.治疗急性结膜炎。

3.治疗传染性肝炎。

败酱

〖本草纲要〗

“释义”

败酱初春生苗,直到深冬才开始凋谢。初生时,叶铺地而生,像菘菜叶而狭长,有锯齿,绿色,而深背浅。夏秋茎高二三尺而柔弱,数寸一节,节间长叶,四面散开如伞,顶端开成簇的白花。南方人采败酱嫩苗的急火蒸后当菜吃,颇有酱的气味。

“异名”

鹿肠、鹿首、马草、苦菜。

根(苗同)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癞、痔疮、马鞍热气。《名医别录》记载:除痈肿浮肿热结、风湿麻木、产后痛。甄权曰:治毒风所引起的痿缩麻木,破多年凝曲。化脓为水,治产后各种病症,止腹痛。大明曰:又可治血气胸腹痛,除腹内包块,催生落胎,治鼻出血吐血,白带夹血,红眼病和眼内息肉,耳流脓,疮疔疥癣丹毒,排脓补瘘。

〖本草附方〗

“治肠痈有脓”用米仁1两,败酱5钱,附子2钱,捣为末,每次用1方寸匕,水2升,煎取1升,立即服下,脓当从小便很快尿出,即愈。

“治产后腰痛,即血气流入腰腿,疼痛不能转动”败酱、当归各8苜,分2次服完,忌葱。

“治产后腹痛如锥刺的”败酱草5两:水4升,煎取2合,每服3次,效果良好。

“治产后子宫余血不止”败酱、当归各6分,续断、芍药各8分,芎劳、竹茹各4分,生地黄炒1钱2分,水2升,煎取8合,空腹服用。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败酱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根茎或带根全草。

“药理成分”

黄花败酱的根茎和根中含挥发油(也叫黄花龙芽精)及多种苷、水解后的配基为荠墩果酸。白花败酱的根和根茎含白花败酱苷、莫诺苷和马钱苷等。

“药用功效”

1.抗菌。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2.镇静作用。研究证明,黄花败酱的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口服,对小鼠都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且能增强戊巴妥钠的催眠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神经衰弱。

2.治疗化脓性腭扁桃体炎。

3.治疗慢性结肠炎。

4.治疗阑尾脓肿。

迎春花

〖本草纲要〗

“释义”

迎春花丛生,高的可长到二三尺,茎呈方形,叶厚。叶像初生的小椒叶但没有,叶色面青背淡。节节生小枝,每枝长三片叶。正月初开小花,形状像瑞香花,黄色,不结果实。叶子可食用。

“异名”

辛夷、木笔花、辛矧、房木、春花、姜朴花。

“性味”味苦、涩,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卫生易简方》记载:治疗肿毒恶疮,以它的叶阴干,研末,酒服2、3钱服后出汁即愈。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迎春花为木兰科植物辛夷之干燥花蕾。全国温暖地区,如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四川、江西、山东等省出产。

“药理成分”

含有柠檬醛、丁香油脂等挥发油及松脂素二甲醚、里立脂二甲醚林脂类。

“药用功效”

1.增强肠张力,使肠运动加强。

2.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

3.降压作用。

4.对趾间毛癣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临床主治”

1.急性鼻炎。

2.过敏性鼻炎。

3.鼻窦炎。

款冬花

〖本草纲要〗

“释义”

款冬花叶像葵而大,根呈紫色。在12月开黄花,有青紫色的花萼,离地一二寸,初出时像菊花的萼,通直而肥实,不结种子。各种草木中只有它不畏冰寒,3、4月一到就率先长出。虽被冰雪覆盖,到时也照样发芽生长。3、4月人们采集它来代替蔬菜,味道香美,很可口。

“异名”

冬花、款冻、虎须、氐冬、颗冻。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咳嗽气喘、哮喘、及咽喉肿痈,各种惊痫寒热邪气。《名医别录》记载:止消渴,治呼吸急促。甄权曰:又治肺气及心跳争促、热痨咳、咳声不断、涕唾稠粘,肺部疼痛、吐脓血。大明曰:能润心肺,益五脏,除烦消痰,清肝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中风等疾病。

〖本草附方〗

“治咳嗽痰中带血”将款冬花、百合花蒸后焙干,各取等分为末,用蜜制成龙眼大的丸,每天睡觉时嚼1丸,姜汤送下。

“治肺热风邪”款冬花、桑叶、麻黄、阿胶、杏仁、贝母、半夏、知母、甘草等配伍,名曰“款冬花散”。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

“药理成分”

含款冬二醇、蒲公英黄质、挥发油、三萜皂苷和植物固醇等。

“药用功效”

1.兴奋呼吸作用。

2.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临床主治”

1.感冒伤风之咳嗽。

2.支气管哮喘。

3.肺结核之痰中带血。

4.百日咳之久咳。

紫花地丁

〖本草纲要〗

“释义”

紫花地丁全草长9~15厘米。根圆锥形,淡黄色。叶自根丛生,箭头形,有长柄,茎叶均为绿色。开紫色五瓣花,结小角果,裂为3瓣,内含黄色圆形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切段,生用。鲜用随时可采。

“异名”

箭头草、羊角子、独行虎、地丁草、如意草。

“性味”味苦、辛,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恶疮。

〖本草附方〗

“瘰疬疔疮”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为末,用油调合后涂患处。

“喉痹肿痛”紫花地丁叶,入酱少许,研膏,占入取吐。

“治痈疽发背,无名诸肿”紫花地丁草,三伏时收,以白面和成,盐醋浸1夜贴之。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药理成分”

紫花地丁含甙类、黄酮类、蜡等成分。花中亦含蜡,蜡中含饱和酸(主要为蜡酸),不饱和酸醇类,烃等成分。

“临床主治”

1.治疗疔疮肿毒。

2.治疗前列腺炎。

3.治疗急性乳腺炎。

水蓼

〖本草纲要〗

“释义”

水蓼生长在低凹潮湿处和水边,叶子像马蓼,比家种的蓼大,茎呈赤色,用水洗净就可食,味道比蓼子好。采集加工]如今取它的叶来酿酒,用水浸汁,和入面做洒曲,也就是取它的辛味。

“异名”

虞蓼、泽蓼。

茎、叶

“性味”味辛,无毒。

“功效主治”《唐本草》记载:治蛇伤,把水蓼的茎、叶捣后敷在伤口上。绞汁服,可以治愈蛇毒入腹引起的胸闷。治脚气肿痛成疮,用水煮汁,搽患处,效果非常好。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水蓼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

“药理成分”

水蓼含辛辣挥发油,主为水蓼二醛、异水蓼二醛和一种酮类成分。黄酮类有水蓼素、槲皮甙、槲皮黄甙、金丝桃甙等。黄酮甙的含量在果实开始成熟时最,叶中含量可达9%,以后即逐渐下降。

“药用功效”

止血、抗炎。

“临床主治”

1.细菌性痢疾、肠炎。

2.治疗子宫出血。

荭草

〖本草纲要〗

“释义”

荭草生长在水边,像马蓼但略大些,现多长在低洼处。它的茎粗如拇指,有毛。叶大如商陆叶。花色浅红,成穗。深秋子成熟,形状扁如酸枣仁稍微小些,颜色赤黑而子仁白,微有辛味。熟后可食。

“异名”

大蓼子、天蓼、游龙、石龙。

“性味”味咸,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名医别录》记载:主治消渴,去热,令人耳聪明目,益气。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可散血,消积,止痛。

〖本草附方〗

“治慢性淋巴结炎”用水荭花子,不论多少,一半微炒,一半生用,一同研末,饭后用好酒调服2钱,一日3次。不管是否溃烂,坚持服,自然会见效。

“治疗胃脘血气作痛”水荭花1大撮,水2盏,煎取1盏服,这是百户毛菊庄屡经试验过的药方。

“治癖块坚硬如石”用水荭花子1升,再研30个去皮的独颗蒜,刚取的狗脑1个,皮硝4两,放在石臼内捣烂,摊在患处,盖上一层油纸,再用线捆好。在酉时贴上,次日辰时取。若不见效,再贴2、3次。如果化脓溃,不要见怪,再看虚实,每天兼服消积类的药,双管齐下。服到半月,最多1个月,没有不愈的。有喘满不止的为实,不喘的为虚。

木贼

〖本草纲要〗

“释义”

又叫木贼草。为木贼科多年生常绿草本隐花植物木贼的全草。一般夏季采收。除去须根,晒干和阴干,切段用。

“异名”

无心草、节节草、节骨草、笔筒草、锉草、擦草。

“性味”味苦、苦、平。

“功效主治”《嘉祐补注本草》记载:可退翳风热目赤、翳障;止妇人经血不止;治便血、痔疮出血。李时珍曰: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止疝痛,治大肠脱肛。

〖本草附方〗

“治目昏多泪”用木贼(去节)、苍术(泔浸)各1两,共研末,每次服2钱,用茶水调下,或制成蜜丸服用。

“治肠痔下血、多年不止”用木贼、枳壳各2两,干姜1两,大黄2钱半,都放入铫内炒黑存性,共研末,每次服2钱,用粟米饮调下,效果特别好。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木贼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理成分”

木贼含有犬问荆碱、二甲砜、胸腺嘧啶、阿魏酸、咖啡酸、香荚蓝醛、对羟基苯甲醛、磷酸、二氧化硅、硅酸、皂甙、树脂及葡萄糖、果糖。

“药用功效”

利尿。

“临床主治”

1.治疗急性结膜炎。

2.治疗疣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