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生三种病不能喝奶
(1)苯丙酮尿症:这是由于婴儿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而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严重的可干扰脑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以致这类患儿生后常表现为智能障碍,毛发和皮肤色素的减退,临床出现头发发黄,尿及汗液有霉臭或鼠尿味。该病患儿只能进食含量很低的苯丙酸代乳品。
(2)半乳糖血症:这是因为婴儿体内缺少半乳糖-磷酸尿苷转化酶,进食含有乳糖的母乳,可引起半乳糖代谢异常。乳糖代谢不完全的产物是一些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聚集在体内,引起婴儿神经系统病变而发生智力低下、白内障、黄疸、低血糖等病。此种情况,应以不含乳糖的代乳品喂养,母乳、牛乳均不可,大豆制品是最佳选择。
(3)砚糖浆脲症:这是因为婴儿缺乏支酮酸脱羧酶,进食母乳易引起氨基酸代谢异常,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该病婴儿只能选用分支氨基酸含量最低的合成氨基酸食物,进食母乳也只能是少量。
2.开奶前不要喂糖水
有许多母亲在开奶之前给新生儿用奶瓶喂些糖水,用来防止新生儿饥饿和脱水。其实,专家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新生儿出生前体内已储存了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可以维持到母亲来奶,而且只要尽早让新生儿吸吮乳房,少量的初乳就能满足刚出生的正常新生儿的需要。
如果开奶前就用奶瓶给新生儿喂糖水,新生儿用过橡皮奶头后,就不愿再吸吮母亲的乳头了。而且,由于糖水比母乳甜,也会影响新生儿吃母乳的兴趣。新生儿不吸吮母亲的乳汁就得不到初乳内丰富的免疫物质,易发生感染或疾病,母亲也容易发生奶胀或乳腺炎。如果确定需要喂水,用小勺喂少量的白开水即可。
3.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不宜喂水
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只要母乳充足,一般情况下是不必要另外喂水的。因为母乳里的水分很多,营养成分也很均衡,所以不必另外加水。当然,如果气候炎热、干燥,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少量的喂一些温开水,喂水的时间建议选择在两次喂奶之间。注意:新生儿的饮水量一天不超过50毫升。
其实不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喂水是有原因的,如果过早、过多的喂水,可抑制新生儿的吸吮能力,使他们从母亲乳房吸取乳汁量减少,致使母乳分泌越来越少。偶尔给他们喂水时,切忌使用奶瓶和橡胶奶头,应用小勺或滴管喂,以免新生儿对乳头产生错觉,以致拒绝吸吮妈妈的乳头,导致母乳喂养困难。
4.防止宝宝溢奶的方法
溢奶是宝宝最常发生的一种现象,这是因为他们的贲门比较松弛,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同时,他们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存放食物少,容易返回到贲门处而导致溢奶。父母第一次看到宝宝吐奶时可能会很担心,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防止宝宝溢奶。
(1)选合适的喂奶姿势:有的妈妈喜欢面对面侧卧哺乳的姿态喂奶,其实这增大了宝宝溢奶的可能性。我们提倡抱起宝宝喂奶,让他们的身体处于45°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溢奶的机会。
(2)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每次喂完奶以后,要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同时用手轻轻拍其背部,这样,可将吃奶时吞下去的空气赶出来,不致引起溢奶。
(3)喂奶不宜立即平卧:喂完奶以后,不要逗引宝宝嬉笑或运动过甚,并且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用右侧卧位,以避免压迫胃部而引起溢奶,无溢奶现象后再仰卧。
(4)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一般说来,乳汁在胃内排空时间为2~3小时,所以每隔3小时左右喂1次奶比较合理。如果喂的量过多或两次喂奶时间太近,胃因过度膨胀而容易将奶溢出。
宝宝溢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太在意,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到生长发育。若溢出的奶呈豆腐渣状,那是胃酸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但如果呕吐频繁,且吐出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5.注意喂奶后的三步曲
(1)抱:哺乳后,新生儿得到了满足与母爱,吸吮时又费了气力,喂奶后常常想入睡。这时父母不要急于让他们卧倒睡觉,应该将头部略抬高,抱3~5分钟。因为新生儿未发育完善的胃与食管极易将刚吃过的奶溢出,不但有造成窒息的危险,还可因溢奶被压至短而宽的耳咽管内,而造成中耳炎。
(2)拍:每次喂完奶后,母亲都要抱起新生儿,母子面部相对,新生儿头部靠在母亲肩上。母亲前臂托住新生儿臀部,手托背部,另一手轻拍他们的背部,使新生儿将哺乳时吞入的空气排出,一般打嗝后,再放倒安睡。这样可防止胃中的空气将奶“推”出而溢奶,还可以防止气在腹中造成的腹胀与不适。
(3)右侧卧位:母亲在放下新生儿时,最好使其右侧卧位,这样被胃酸消化了的奶可顺利地流向十二指肠,较少吐奶、溢奶。
6.注意区别新生儿溢奶与呕吐
溢奶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每天可溢奶一次或多次,一般不影响生长,也无其他不适或异常情况。新生儿溢奶一般不需要治疗,随着不断成长,溢奶逐渐减少,6~8个月时可完全消失。
病理性呕吐与生理性溢奶则不一样,它是新生儿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因此,要正确区别新生儿生理性溢奶和病理性呕吐。
(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一般来说,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的病理性呕吐情况较严重,次数频繁,呕吐量大,常呈喷射状,呕吐物中除进食的奶汁外,还会含有胆汁,或呕吐物为粪样液。如果新生儿唾液较多,初次进食,吞1~2口奶后即有呕吐、呛咳、青紫,甚至窒息,多为食管闭锁所致;出生后不排胎粪或量少,12日后会出现肠梗阻症状:频繁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胆汁或呕吐物为粪样液,腹胀明显,腹壁发亮,有扩张静脉,经直肠指检或灌肠后排出大量大便,多为先天性巨结肠;出生后无症状,吃奶及大小便均正常,23周后出现呕吐,逐渐加重,直至每次喂奶后立即呕吐或不久即呕吐、常呈喷射状,则多为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
(2)内科病:小儿内科性疾病所致的呕吐常常发病症状明显,呕吐一般不甚严重或间歇性发作,如新生儿窒息所致的脑水肿和颅内出血除呕吐症状外,常有呻吟、发绀、抽搐等症状;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常有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败血症和脑膜炎常有反应差、精神委靡、拒食、不动、黄疸等症状;肺炎常有发热、呼吸急促、口吐泡沫、发绀等症状。
总之,新生儿出现了吐奶症状,如果呕吐严重或除了呕吐症状外还有上述的其他症状,则要考虑并非正常的生理性溢奶,而是病理性呕吐,要及时去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或错过手术机会。
7.宝宝不能含着乳头睡觉
许多宝宝睡觉都有一个习惯,就是需要一个固定的安慰物,只有在这个安慰物的陪伴下才能安然入睡,如小奶嘴、手绢、枕巾、玩具等都可以让宝宝入睡。但是,还有一些宝宝只有含着妈妈的乳头才能睡觉。
其实,宝宝含着乳头睡觉是十分不好的。首先,这会对宝宝牙齿的正常发育有不良影响,会使上下颌骨变形,导致上下牙不能正常咬合;其次妈妈的乳房容易堵住宝宝的口鼻,容易使宝宝发生窒息,这些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妈妈们要注意,不能让宝宝养成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如果已经形成习惯,也应该改正。
妈妈们在哺乳结束后,不要强行用力拉出乳头,因为在口腔负压下拉出乳头,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皮损,也容易造成宝宝的牙齿向外突出。应让宝宝自己张开口,乳头自然地从口中脱出。当宝宝仍含住乳头不松时,可用手指头从他们的口角伸入口腔内,或用食指轻轻按压宝宝的下颌,温柔地中断吸吮。
8.防止宝宝吃奶时睡着的方法
新生儿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皮质和神经细胞兴奋性低,耐劳力差,容易疲劳,所以决定了新生儿总的睡眠时间较长,而睡眠时间和次数又与宝宝的年龄呈正比,年龄越小睡眠的时间和次数就越多,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新生儿一天中除了喂奶、换尿布、洗澡时间外,基本上有20~22个小时都在睡眠中。
吃奶对宝宝来说是一项劳动,加上喂奶时宝宝都依偎在妈妈的怀中,既温暖又舒适还安全,宝宝确实会享受良好的睡眠环境,但这时的睡眠通常不是完全的安静睡眠,当你把乳头或奶嘴拔出,宝宝就醒了。
一个有经验的妈妈在喂奶时会不断刺激宝宝的吸吮,当感觉到宝宝停止吸吮了,就轻轻动一下乳头或转动一下奶嘴,宝宝又会继续吸吮了,必要时还可以把他们扶起,坐在你的大腿上,用一手撑住他们的下巴,另一只手扶着他们的背,让宝宝自腰部慢慢往前倾斜。一旦他们醒来,就可以恢复喂奶姿势。你也可以试着捏捏他们的耳垂,轻搔他们下巴周围,弹弹足底,给他们一些觉醒刺激,延长兴奋时间,使宝宝吃够奶,只在宝宝吃饱后才让他们好好睡一觉,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如果各种办法都不奏效,就让他们多睡一会儿,等他们真的饿了,会专心吃的。
总之,喂奶对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有个学习到熟悉和默契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人而异,相信每位妈妈都能通过学习和摸索找到喂养自己宝宝最适宜的方法。
9.别在宝宝睡觉时喂奶
为了让宝宝睡得更好些,有些妈妈在临睡时给宝宝吃奶、让他们边吃边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对宝宝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宝宝睡觉时喂奶的环处有以下几种:
(1)容易造成乳牙龋齿:睡眠时唾液的分泌量对口腔清洗的功能原本就会减少,加上奶水长时间在口腔内发酵,会破坏乳齿的结构。要避免此后遗症可在吸完奶水后再塞一瓶温开水给宝宝吸两口,清洗口腔内剩余的奶。
(2)容易引起吸呛:宝宝意识不清时,口咽肌肉的协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护气管口,容易因奶水渗入而造成宝宝吸呛。
(3)降低食欲:这时宝宝胃内的奶都是在昏昏沉沉的时候被灌进去的,宝宝清醒时脑海里没有饥饿的感觉,逐渐会造成宝宝看到食物就降低食欲。
(4)养成被动的心理行为:人类有需求才会去谋取,因为饿所以要吃,因为冷所以要穿衣,心理行为模式就是这样逐步发展而成的。如果从小一切都是被动地由大人准备妥当,那对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
10.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方法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婴儿,由于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如足月新生儿,并且吸吮和吞咽能力也差,常常无力吃奶或不会吃奶,所以早产儿的正常喂养是十分重要的。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初乳中的抗体含量高,是增加早产儿免疫力的最好食物,一定要让早产儿将初乳全部吃进去。一般在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奶,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喂奶的次数。对于吸吮能力差的早产儿,可把母乳挤到奶瓶里,蒸煮后用奶瓶、小勺或滴管喂奶。而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使用套有橡胶管的滴管喂奶。早产儿吃完奶后不宜平躺,而应采取侧卧位,左右两侧交替侧卧,这样可以使两侧肺部都能很好地扩张,还可以通过变换体位改善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侧卧吐奶时不容易呛咳,能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11.早产儿的人工喂养方法
一般要根据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吸吮、吞咽能力来确定,合理选择喂养方式也是保证营养的重要环节。
(1)经口喂养:体重2000~2500克,吸吮、吞咽不协调的早产儿,应尽量选择经口喂养,如用小勺、量杯、奶瓶或滴管进行喂养。
(2)间歇胃管喂养:体重少于1500~2000克,吸吮、吞咽功能尚不成熟,不协调的早产儿,可以经口腔或鼻腔插入胃管。但经过鼻子喂养,常会影响新生儿通气,增加其气道阻力,易导致周期性呼吸和呼吸暂停的发生,因而通常选择经口胃管喂养。当吸吮和吞咽能力成熟后,应尽早改为经口喂养,拔管前可先经口试喂1~2次。
(3)持续胃管喂养:这种喂养方式适用于1500克以下,反应能力较差,无吞咽、吸吮能力,胃中容易有奶残留的早产儿,或间歇喂养易出现呼吸困难或有缺氧表现的早产儿。
(4)肠内微量喂养:这种喂养方法有助于促进新生儿肠动力成熟,并能改善对喂养的耐受。
(5)胃肠道外营养:也称静脉高营养,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体重在1000克以下的极低体重儿。
12.足月小样儿的喂养方法
胎龄在38~42周,出生时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新生儿,称为足月小样儿。通常是由于母亲怀孕期间营养不良、贫血或患有各种感染性疾病等,造成胎儿营养不良,使其发育受阻。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消瘦。因此,足月小样儿应按照营养不良儿的原则喂养。
小样儿在初生3~6小时即可喂乳,乳液的配制与新生儿相同。一般在出生的头几天不宜过量喂哺,以后可渐渐增加。如果母乳不足,要正确计算添加牛乳或豆浆,每日每千克体重可以供给蛋白质3~4克,热能100~120千卡。在没有胃纳差和腹泻等情况下,热能可以逐渐加到每日每千克体重140千卡。至于维生素和铁、钙等的补充,与正常婴儿相同。
由于小样儿消化功能比早产儿成熟,消化不良现象很少发生,只要喂养得当,并保证供给各种足够的营养,体重增长很快。但若喂养不足,婴儿会发生低血糖和组织损坏,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13.巨大儿的喂养方法
出生时体重在4.5千克以上的新生儿在医学上称为巨大儿,巨大儿并不一定都是病态。
这种新生儿的喂养应该以体重与正常儿体重的折中数计算。如正常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千克,该新生儿的体重为5千克,则按4千克体重的喂养量给予喂养。当然这也不是绝对标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医生的意见确定喂养方案。
如果新生儿吃得多,身体长得也结实均称,身高与体重同步增长,那么就应该给予足够的喂养量,充分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只长体重不长个,肌肉松弛不结实,那就要考虑是否喂养不当。因为不合理的喂养可以引起新生儿虚胖,一般肌肉不结实,有贫血症状。并且,这种虚胖的新生儿消化功能不正常,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也不强,易患疾病,时间长了有可能发展成营养不良性水肿。对虚胖的新生儿应多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丰富的食品,同时适当减少淀粉类、鱼类和肉类食品的喂养量。
14.不要把新生儿喂的太胖
俗话说:“身体胖,长得壮”,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喂得胖乎乎的,人见人爱。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小时候胖一点没有关系,长大了就不胖了,这种想法往往使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肥胖或轻度肥胖得不到控制,而一旦发展成青春期肥胖或重度肥胖时再想减就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在希望宝宝白白胖胖的同时,更要健康。
新生儿体重超过4千克的为巨大儿,比起正常体重的新生儿来说,他们更加脆弱。体重明显超标后,还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体态臃肿、行动迟缓、不爱运动,长大以后,容易患上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症。
那么,怎样才能使新生儿健康地来到人世间呢?首先,母亲怀孕的最后3个月不要超量进食,否则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过高,容易发展为肥胖。出生后,提倡母乳喂养,不要过早添加固体食物。即使需要人工喂养,在添加辅食时,避免加入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1岁以内的孩子如果体重已经偏胖,要适当减少奶和主、副食的摄入量,用蔬菜、水果代替,这样可以补充维生素、无机盐,还能减少饥饿感。孩子的身高每增长1厘米,体重大约增加0.3千克,均衡生长是健康的象征,不要认为孩子越胖越好。
15.判断新生儿已吃饱的方法
(1)听新生儿吃奶时下咽的声音:新生儿平均每吸吮2~3次就可以听到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大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是他们吃饱了。如果光吸不咽或咽得少,说明母亲奶量不足。
(2)观察新生儿吃奶后是否有满足感:如果吃奶后还哭,或者咬着奶头不放,或者睡不到2小时就醒,都说明他们没有吃饱。
(3)注意大小便的次数: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黄色稠便;喂牛奶的新生儿其大便是淡黄色稠便,干燥,3~4次。这些都可以说明他们平时吃得很饱。如果吃不饱的时候,尿量不多,大便少,呈绿稀便。
(4)看体重的增减:足月新生儿在第1个月时体重大约每天增长25克,即第1个月体重增加720~750克,第2个月大约增加600克。如果新生儿的体重增加正常,则说明他们喂养得当。如果体重增加不明显甚至减轻了,那就要找原因了,要么喂养不当,要么生病了。
16.新生儿不吃奶的原因
母亲看到自己的宝宝不吃奶时,总是很着急,找不到对策。其实,只要找到宝宝拒哺的原因,情况就会有所转机了。
新生儿不吃奶的原因很多,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母亲乳房胀奶后,比较硬,新生儿不会吸,这时可以用热毛巾敷一敷,把奶挤出来一些,使乳房变软,这样就会吸了;若是人工喂养,奶瓶上的奶嘴太硬,或上面的吸孔太小,吮吸费力,都会使他们厌吮。
第二,新生儿患一些疾病时,如消化道疾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吮。
第三,新生儿鼻塞后,就得用嘴呼吸,如果吮乳,必然妨碍呼吸,往往刚含住奶头就放弃了。
第四,一些生理缺陷也会影响新生儿吃奶,如唇裂、腭裂等,其吮吸困难,亦会出现拒吮现象。
第五,当新生儿口腔感染了,他们会因疼痛而害怕吮乳。新生儿口腔黏膜柔嫩,分泌液少,口腔比较干燥,再加上不适当的擦拭口腔,常常引起感染。
第六,若是早产儿,则因为身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吸吮能力低下,甚至吞咽困难,常常是口含奶头而不吸吮或者稍吮即止。
17.新生儿需要加辅食的情况
一些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宝宝更加健康地成长,在新生儿期早早地就给他们添加各种辅食了。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给足新生儿营养了,但是真正被新生儿吸收利用的微乎其微。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很弱。
专家认为母乳充足的情况下,不要过早添加辅食。尤其是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会影响新生儿肠胃功能的发育。专家还指出,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蛋黄,并且在宝宝3个月才宜添加,早产儿可以略早添加。
如果母亲奶水实在不足,那也不要彻底放弃母乳喂养,可以采取母乳和奶粉是混合喂养。母乳是最天然的营养品,与任何一种配方奶粉都不起冲突,甚至可以把配方奶粉冲在挤出的母乳里。
当然,也有些情况不宜母乳单独喂养,需要添加辅食。
(1)极低体重儿或早产儿。
(2)严重未成熟、有潜在性低血糖或低血糖的新生儿。
(3)患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新生儿,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病、半乳糖血症。
(4)当新生儿脱水而母乳不能满足需要时。
18.不要用高浓度糖水喂新生儿
许多父母都觉得给宝宝的水越甜,宝宝喝的就会越多。这种高浓度的糖水是吸引了宝宝,但是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伤害。
研究发现,经常服用高浓度糖水的婴儿容易腹泻、消化不良、食欲缺乏,以致发生营养不良。而新生儿吃高糖的乳类和水,还会增加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病率。因为高浓度的糖会损伤肠黏膜,糖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肠腔充气,肠壁不同程度积气,产生肠黏膜与肌肉层出血坏死,重者还会引起肠穿孔,临床可见腹胀、呕吐,大便先为水样便,后出现血便。
19.“袢舌”的原因是舌系带过短
舌头是人体中最灵活的肌肉组织,可完成任何方向的运动,在舌下正中有条系带,使舌和口底相连,如果舌系带过短,俗称“袢舌”,就会发生吸吮困难、语言障碍等。
如果喂奶时发现宝宝吃奶裹不住奶头而出现漏奶现象就应考虑有舌系带过短的可能,但父母往往忽略了这种情况。多数舌系带过短的宝宝是在接受体格检查时被医生偶然发现的。有些粗心的父母直到宝宝学讲话时,看到他们发音不准,特别是说不准翘舌音如“十”、“是”等,才去医院检查而被发现。
专家提醒:当发现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是否有舌系带过短:
(1)宝宝吃奶裹不住奶头而出现漏奶现象。
(2)宝宝伸舌时,舌头像被什么东西牵住似的。
(3)宝宝舌头伸出时舌尖呈“V”形凹入。
(4)宝宝舌系带短而厚。
若宝宝在6个月以前就发现舌系带过短,可立即进行手术。舌系带过短的手术时间最好是在6岁以前完成,这样既不影响宝宝身心健康,又不影响学习。
20.白天吃奶频繁的宝宝夜间更容易醒
白天频繁给宝宝喂奶的妈妈可能会在夜里为此付出“代价”。研究发现,宝宝白天喂得太勤会影响其夜间的睡眠质量,宝宝更容易“醒夜”。
有研究表明,出生头1周里“24小时内喂食多于11次”的宝宝,3个月后夜间睡眠出现紊乱的可能性要比喂食次数少的宝宝增加3倍。对此,专家提出了一套简单的“三步睡眠法则”,可帮助父母使宝宝享受到优质的夜间睡眠。
首先,必须使宝宝白天和夜间所处的环境有“显著区别”,到了晚上房间光线要暗下来,尽量少吵闹,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这样宝宝就会把这种环境和“睡觉”联系起来,“到时就睡”。
其次,晚上宝宝有困意的时候,应直接把他们放到床上或摇篮里,让其自然入睡。而不要把宝宝抱在怀里轻轻拍打或让其叼着奶头。
最后,当宝宝夜里醒来时,妈妈不要马上喂奶,而是要“有意”地用换尿布或其他事情分散宝宝进食注意力,这样宝宝就不会认为“醒了马上就能吃奶”,慢慢地即使夜里醒了,也能比较容易地重新回到睡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