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倍。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看起来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似乎沉浸在思考的痛苦纠结之中。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生理的,心灵是精神的;人的心脏不过拳头般大小,是一团跳动着的肌肉,而心灵中蕴藏着的精神却可涵盖天宇,无岸无涯。当然,天地间的芸芸众生,能成为罗丹《思想者》般的人,或者只能寥寥。但是,这个成熟的老人,似能启迪我们今日生活在立体交叉桥下的行者——无论是从事各行各业南行北去的行者(特别是当代青年),要追求生活充实,而不要流于平庸,或疏懒于轻飘。
有哲学家说思维才是唯一的存在,你唯一可以确信存在的,就是在你自己心灵之内的东西。你所相信的任何东西,无论是太阳、月亮、星星、你住的房子和周围邻居、历史、科学和他人,还是你自己的身体,都是建立在你的经验和思想、感觉和感官印象的基础上。这就是我们可以直接依赖的一切,无论是我看手上这本书时,感觉到脚下的地板时,除了我的内在体验和思想之外,其他一切都离你很远,并且只有通过我内在体验和思想,它们才可能为我所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者》所表达的存在意义,其实就是思维角度上去理解的,只有思考、思维,才是真正的存在。实际上,大多数的人甚至不会去思考,是什么心理状态使得你意识到这些东西,大多数人似乎就直接意识到了这些东西,但不会去追问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确实存在。
或许我们可以思考罗丹《思想者》的无声旁白。如果你只有心脏跳动带动的呼吸,而不对人生意义认真地叩访,则坠落之门将对你敞开,即使你不想踏进地狱之门,果戈里的《死魂灵》,亦迟早把你列入只具有行尸走肉功能黑色幽灵的名单之中。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关于存在的问题,即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否存在,但这个问题是由人提出来的,并由人来回答的,于是,这个看上去只有傻瓜才提出来的,却成了一个十分难懂的问题:我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精神的、主观的,一类是物质的、客观的,尽管客观与主观有区别,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就产生了如下的一系列问题:世界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物质产生意识还是意识产生物质?用哲学的话说,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正是由于哲学家对这类问题的不同“表态”,自然而然地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从《思想者》这座雕塑中,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作品中的人正是在思考,通往地狱之门的人,到底是由于思维而存在,还是由于客观存在而被思维着。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含着深刻而永恒的哲学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