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见过难看的人,那么赶紧把你脑海里的人定义为俊男靓女,下面要出场的人绝对改变你的审美观。如果你见过聪明的人,那么赶紧把你脑海里的人定义为碌碌之辈,下面要出场的人绝对会让你臣服于在他的智慧之下。
——题记
一、苏格拉底的生平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据说他长得很丑,他的最为有名的学生之一,古希腊将军色诺芬说苏格拉底比滑稽戏里最丑的丑汉还要丑。
据说苏格拉底个子不高,脑袋却不小,脸庞更是大得吓人。他有一个基本无毛的秃顶,眉毛像北京猿人的一样在额头高高突起,眼窝却又在眉毛下面深深地陷了进去,像两口井,双眼瞪得老大,呆呆地望着前面,就像现在的小青年发现一个绝色美女时的样子。往下是一个出众的酒糟鼻子,说它出众,因为它特别地大而且扁,听说鼻孔朝天。鼻孔下边则是一张宽阔的嘴巴,仿佛塞得下一整只鸡。再往下就是一大把又脏又乱的胡子,大概生下来就不曾看见过剪刀。两边是一对招风大耳,夸张地往左右远远伸出去。对于自己的尊容,苏格拉底曾经很自豪地说过这样一段话:说起五官来,没有人比我的更实用了。我的脑袋硕大,智慧就盛得多;眉骨高突像屋檐,就可以挡住雨水,不让它伤了眼睛;耳大招风,就利于听声;鼻孔朝天,鼻涕就不易流出来,弄脏了街道;至于嘴大,那更有好处了,一是吃得多,二是说话快。由于有这些好处,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相貌是颇为满意的。下面的衣服也与上边交相辉映。像那时所有的古希腊人一样,他们的衣服就像是一块整布,从脖子开始将整个身子包裹起来。但包苏格拉底的这块布与其说是一块布,不如说是一张渔网,因为它总是破破烂烂,露出许多洞洞来,他的衣服似乎从他生下来就没脱下来过,也没同水打过交道,脏得无以复加。最下面则是一双脚,从来不穿鞋子。尼采也说过,苏格拉底是“丑陋的希腊人”。
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苏格拉底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又曾师从女智者狄俄蒂玛。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后来他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自己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在辩论场上,雄辩的苏格拉底从未输过。有个屡辩屡败的家伙,非常恼火,跑到阿波罗神庙求谶,他想知道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以出一口恶气。结果神借祭司的口说:“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对此很淡然地说:“我只知道,我是一无所知的。”他解释说:“只有神才是有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经历了两次战争,即波斯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并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
然而,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他选择饮下毒酒而死,终年70岁。
“知识延伸”苏格拉底之死
有一天,苏格拉底被逮捕了。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捕?官方所说的他的罪状是这样的:“苏格拉底是一个作恶者,是一个怪异的人,他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坏的说成好的,并且以这一切去教导别人。”简而言之就是说他教坏了青年们。谁都知道这是莫须有的罪名。他被捕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他乃是雅典民主制的敌人,是与雅典民主制相对立的贵族造反派的精神领袖。因此,苏格拉底一天没死,民主制的当政者们就一天不安。因此,他们要找苏格拉底算账。
苏格拉底并不是拥护专制的坏蛋。要知道,那时雅典的民主制与我们现代的民主制压根儿不是一码事。那时所有的官员,尤其是将军与法官等大官,都不是经什么民主选举而产生,而是经过抽签抽出来,他们也随时随地可能被公民们提升、罢职甚至处决。一句话,在治国者与治国才能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古希腊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他的《骑士》一剧里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民主制的特色。剧情是这样的,一个将军试图劝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当时民主派的领袖克里昂的职位,下面是他们的对白:
卖香肠的人:请告诉我,像我,一个卖香肠的人,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大人物?
将军:这是世上最容易的事。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礼。卖香肠的人:我想我还不够格。
将军:不够格?看来你似乎有一个非常好的良心。你父亲是一位绅士吗?
卖香肠的人:老天爷作证,不是的!全家老小都是无赖。
将军:幸运儿!你要担任公职的话,已有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啊!
卖香肠的人:可我几乎不识字。
将军:唯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
这虽然有点儿夸张,但雅典民主制实际上也与这差不多,苏格拉底反对的就是这点:他认为像补鞋要找懂得补鞋的匠人一样,治国也要找懂得治国之道的智者,所以他公开地讽刺、反对这种民主制的治国方式。这就是他被捕的真实原因。
被捕之后,开始审讯了。法官与陪审团成员自不必说,都是当权的民主派,他们大多数人判他有罪。这时,按照雅典民主制的法律,有两种可能的方式:一是苏格拉底自认有罪,并可以要求较轻的处罚;二是由法官与陪审员们来定罪定罚。若这时苏格拉底提出一种法官们认为勉强合适的惩罚方式,他本来可以免于死刑的,但他提出的却是这样一种惩罚:30米尼罚金。这30米尼不知到底有多少,也许相当于我们的300来块钱吧,反正不是个大数目,这笔钱他的学生们,包括柏拉图,答应为他负担。但法庭不但没有同意,反而被大大激怒了,他们认为这是苏格拉底有意轻视他们。结果,按规矩,雅典的最高法院迪卡斯特里法院,参加审判的成员有1000名之多,绝大多数同意判决处苏格拉底以死刑——饮毒酒而死。
苏格拉底其实一开始就知道他被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也为自己做了出色的辩护,根本就不承认所指控的罪名,可惜的是,他的辩护太出色了,所以民主派就更要处死他了。即使在狱中的时候,苏格拉底也有机会轻易逃之夭夭,他的弟子们已经替他买通了所有可能阻挡他逃脱的人。但苏格拉底断然拒绝了——他不愿违反法律。他认为法律一旦制定,不管合理与否,作为一国之公民就必须遵守。
这一天终于来了。他的弟子,伟大的柏拉图,是这样记载的:他站起来,叫我们稍候,就和克里同一块儿走进浴室去了。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说着话,大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就像一位我们正在失去的父亲,而我们就要孤独地去度过自己的余生了……太阳落山的时刻临近了,他在里面已经待了很长时间。终于,他出来了,又和我们坐在一起——一大家只是相对无言。很快,狱卒走了进来,站在他身边,说道:“苏格拉底,在所有来过这里的人当中,您要算最高尚、最温和、最善良的一个了。我每次服从当局的命令,吩咐其他犯人服毒,他们就像发了疯似的把我骂个狗血淋头,您是不会和他们一般见识的。其实我明白您不会生我的气,因为您知道错在他人,不在我。我这就向您告别,死生有命,请您尽量想开点。我这份差事,您是知道的。”说罢,只见他眼泪夺眶而出,转身出去了。苏格拉底望着他说:“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听您的吩咐。”然后他转过身对我们说:“这个人多可爱呀,这些天来,他没少来看我……看看刚才他向我表示遗憾时是多么慷慨吧。我们必须按照他的吩咐去行事,克里同,看看鸩酒准备好了没有,如果准备就绪,就叫人端来。”“可太阳还在山头上呢,”克里同说,“许多人都是一拖再拖,就是宣布叫他们就死之后,他们也要大吃大喝,寻欢作乐一通才肯罢休。您又何必这么忙,还有的是时间呢。”苏格拉底回答说:“是的,克里同,你说的那些人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们认为通过拖延时间可以有所得。不过我不这样做,也是对的,因为我不认为晚死一会儿自己就能得到什么。我吝惜和挽救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了,要是那么做,我只能感到自己可笑。请按照我的话去做吧,不要拒绝我。”听见这话,克里同朝仆人做了个手势。仆人走进内室,过了一会儿,便和端着一杯鸩酒的狱卒出来了。苏格拉底说:“您,我的好朋友,是有经验的,就请教教我这事儿该怎么进行吧。”狱卒回答说:“您只要来回走动,等到走不动了,再躺下来,那时毒性就发作了。”说着,他把杯子递给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轻松自如、温文尔雅地接过杯子,毫无惧色地说:“您说我可以用这杯酒来祭奠神灵吗?能还是不能?”狱卒回答说:“我们就准备了这么多,苏格拉底,再也没有了。”“我明白了,”他说,“不过我可以而且必须祈求众神保佑我在去另一个世界的旅途中一路平安——但愿我的祈求能得到满足。”说完,他把杯子举到唇边,高高兴兴地将毒鸡一饮而尽。之前,我们尚能节制自己的悲哀。然而,当我们眼见他一口气把鸩酒喝完时,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了。我用双手捂住脸,泪水却像泉水般从指缝间涌流出来,我是在为我自己哭泣。因为我确实不是在为他而哭泣,而是一想到自己就要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便使我悲恸不已。不独我是这样,克里同也止不住泪如雨下,忙起身躲到一边去了。这时,一直在一旁悄然啜泣的阿波罗多罗斯突然失声痛哭起来,于是大家顿时都失去了勇气。只有苏格拉底泰然自若:“这么哭哭啼啼干什么?”他说,“我不让女人待在这里,就是怕她们来这一手。你们也许知道人应该在平静中死去这个道理吧。那就安静耐心一点儿吧。”听见这话,我们都感到羞愧,于是便忍住了眼泪。他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踱起步来,直到走不动了,才遵照指示,躺下身来。给他送来毒酒的狱卒不时地查看着他的双脚和双腿。少顷,他使劲在苏格拉底脚上捏了一把,问他有没有感觉。苏格拉底回答说:“没有。”就这样,狱卒顺着脚一路捏上来,向我们表明苏格拉底已经僵硬冰凉了。苏格拉底自己也感到了,他说:“鸩毒一到达心脏,一切就结束了。”他的下腹周围开始变凉了,这时他撩开盖在身上的被单,露出脸来说——这成了他的临终遗言:“克里同,我还欠阿斯克勒庇斯一只公鸡,你能记着替我还清这笔债吗?”“我一定替您还清,”克里同说,“您还有其他吩咐吗?”没有回音,一切又复寂静。过了一会儿,我们听见他动弹了一下,狱卒掀开被单,只见他的目光已经凝滞了。克里同替他合上了双眼和嘴巴。苏格拉底死了。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更以其灵魂转世与净化的基本思想,给柏拉图以极其深刻巨大的影响,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
二、最早的启发式教学——“产婆术”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知识延伸”“产婆术式”的启发式教学
(一)什么是善行
达(达·芬奇):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达:是恶行。
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达: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达:是善行。
苏: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达:这是善行。
(二)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
苏(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
失(失恋者):我失恋了。
苏: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失: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呢!
苏:丢了就是丢了,和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等待,等到海枯石烂,直到他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苏: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你最后会眼睁睁看着他和另一个人走了去的。
失:那我就用自杀来表示我的诚心。
苏:但如果这样,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你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
失:踩上他一脚如何?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苏:可这只能使你离他更远,而你本来是想与他更接近的。
失:您说我该怎么办?我可真的很爱他。
苏:真的很爱?
失:是的。
苏:那你当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
失:那是自然。
苏:如果他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失:不会的!他曾经跟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感觉到幸福!
苏:那是曾经,是过去,可他现在并不这么认为了。
失:这就是说,他一直在骗我?
苏:不,他一直对你很忠诚,当他爱你的时候,他和你在一起,现在他不爱你了,他就离去了,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了。如果他不再爱你,却还装作对你很有情谊,甚至跟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
失:可我为他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费了吗?谁来补偿我?
苏:不,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根本不存在补偿的问题,因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时,他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给他快乐的时候,他也给了你快乐。
失:可是,他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他,这多不公平啊!
苏:的确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他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则是他的权利,而你却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这是何等地不公平!
失:可是您看得明明白白,现在痛苦的是我而不是他,是我在为他痛苦。
苏:为他而痛苦?他的日子可能过得很好,不如说是你在为你自己而痛苦吧?明明为自己,却还打着别人的旗号,年轻人,德行可不能丢呀。
失:依您的说法,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
苏:是的,从一开始你就犯了错。如果你能给他带来幸福,他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
失:可他连机会都不给我,您说可恶不可恶?
苏:当然可恶。好在你现在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你应该感到高兴,孩子。
失:高兴?怎么可能呢?不管怎么说,我是被人给抛弃了,这总是叫人感到自卑的。
苏:不,年轻人的身上只能有自豪,不可自卑。要记住,被抛弃的并不是就是不好的。
失:此话怎讲?
苏:有一次,我在商店看到一套高贵的西服,可谓爱不释手,营业员问我要不要。你猜我怎么说?我说质地太差了,不要!其实,我口袋里没有钱。年轻人,也许你就是这件被遗弃的西服。
失:您真会安慰人,可惜您还是不能把我从失恋的痛苦中引出。
苏:是的,我很遗憾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但,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个有这个能力的朋友。
失:谁?
苏:时间,时间是人最伟大的导师。我见过无数被失恋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是时间帮助他们抚平了心灵的创伤,并重新为他们选择了梦中情人,最后他们都享受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人间之乐。
失:但愿我也有这一天,但我的第一步该从哪里做起呢?
苏: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他祝福。
失:为什么?
苏:因为他给了你一份忠诚,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
三、著名而又朦胧的哲学思想
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不大了解他的缘故则是因为我们见不到苏格拉底写过的任何东西,也有人说他根本不写东西,有关他的所有资料都来自于别人的记载,主要是他的两个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虽然记载的是同一个人,但他们两个人的记录却大不相同,要不是分明地冠着苏格拉底的大名,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他们所记的乃是同一个人。而且两人的记载都不大可信。色诺芬是军人,有强壮的体魄,头脑却多半不能完全理解苏格拉底深刻的思想,经他转述之后,苏格拉底的话是否是原来的意思大可怀疑。柏拉图则相反,他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具有超凡的想象力,他所记录的大量所谓“苏格拉底说”,众所周知只是用苏格拉底的名字说自己的话。因此,虽有大量有关苏格拉底的记叙,它们之中哪些讲的是真苏格拉底呢?谁也不能断定,这就是苏格拉底如此著名又如此朦胧的原因。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应该研究对拯救国家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