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学生家长必读
32105900000097

第97章 小孩子出现对抗行为怎么办

导致小孩出现对抗行为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主观方面的原因实质是正常的心理发展时期的表现。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指3—6岁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到了这一年龄阶段,他们的骨骼、肌肉、动作和活动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独立的愿望增强了,具体表现是什么事都想自己做。这时的父母总认为小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做,或怕小孩子做不好,遇事就不让小孩子去做。这样,小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心理冲突”。其实这时父母并不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有意无意地包办小孩子的一些事情,妨碍了儿童的独立活动,使小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对父母采取反抗态度,甚至发展为任性,一切都反着做。所以小孩子的独立愿望不属于对抗,是正常的心理现象。相反,父母对于小孩子的反抗过分地注意、控制、限制,反而导致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出现真正的对抗行为。人的心理发展还有“第二反抗期”。

这一反抗期是指12—15岁这一年龄阶段。这一年龄阶段由于小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以表现出“成人感”为其重要特征,因而强烈要求摆脱父母原来的管教方式,要求独立。当然,这一年龄阶段还有其他重要特征,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需要,仍采取过去对小孩子过分指责、过分关注、过分帮助的教育方式,小孩子就会用固执、粗暴、发脾气、执拗、孤僻等方式来表示对抗。处于“第二反抗期”的小孩子相对“第一反抗期”更易与家长对抗。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是深有体会的。

导致孩子出现对抗行为的客观原因主要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放任型家庭。父母放任、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不加约束,任其发展,所以导致小孩子形成了自我表现为中心、自由放任的性格特征,到处滋事,必然会引起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的反感。当有人出来指责时,小孩会出现对抗行为。

二是严格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长相信严格教育对小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因而对小孩态度严厉,过分的苛求,小孩稍有一点出格之处,轻则指责,重则大打出手。对某些小孩子而言,过于严格的家庭教育会令他们用赌气、发脾气、哭闹、不吃饭等行为反抗父母。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最大的后果可能是压抑了小孩子正常心理的需要。小孩也是人,有合理的需要。如果正常的需要被压抑,小孩子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对抗行为。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小孩子的对抗行为多表现为直接与父母产生冲突,如说谎、沉默、不做作业、赌气不干、发泄性破坏行为等。

三是父母本身的性格问题。某些父母的性格问题也易使小孩产生对抗行为,如过分挑剔指责,终日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训斥小孩。在这种父母眼前生活的小孩内心会产生逆反情心理,常常与父母对着干。

四是父母本身就表里不一。有些父母不注意自身的形象,整天跟领导、同事、家人等对着干,而口头上对小孩却满口大道理,空洞地说教。当这些父母对小孩说教时,小孩内心不服,会和父母争辩;或表面上服从,内心里用拖拉、不付诸行动来对抗。

据此,要防止孩子出现对抗行为,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保护小孩的自尊心。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还小,没有自尊心。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小孩都十分注意自己在小朋友面前的形象。因此当小孩产生对抗行为时切忌在众多小孩面前批评指责,否则小孩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会进一步与家长对抗,产生进一步的对抗行为。家长一定要在一个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在小孩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指出小孩的错误之处。

第二,允许小孩子讲出对抗的原因。这有助于你了解小孩与你对抗的真正原因。站在小孩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小孩有一种受到理解的感觉,避免进一步对抗的发生。同时这使小孩子有受到重视与尊重的感觉,这样会使孩子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对抗行为产生内疚心理,有助于小孩放弃对抗行为。

第三,不要对小孩的对抗行为进行威胁。父母面对小孩的对抗行为采取威胁的方式,是无效的。当小孩受到父母威胁会进一步对抗父母,或故意引起父母反感,变换对抗的方式。作为父母应该想一想:自己的决定是否真的正确?孩子的反对有无道理?孩子是否非要按你的决定去做不可?你的决定是否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检讨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弄清楚你的决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你自己。有很多时候,父母的决定表面上是为了孩子,而实际上千方百计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过去没有或无法实现的“理想”,或是想通过孩子来炫耀自己,借此求得自己心理的安慰和满足。

第四,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如果出现了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就要及时调整,尽量了解小孩的心理,平时多与小孩进行沟通,营造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促使小孩个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