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一般人都是依据爱好去想,依据学识及吸收的见解去说,但通常都依据习俗去做。
——培根
习惯十倍于自然。
——威灵顿
起初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正当的习惯,大都系以自制和自己的训练而养成。坏习惯却如同野草一般,每在我们疏忽它的时候蓬勃地蔓延着。
——卓明尼
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是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
——高尔基
认识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认知习惯是观察习惯、记忆习惯、思维习惯、创造习惯等的总称,是学习习惯的主体。需要指出的是,学习习惯除了认知习惯以外,还包括作息习惯、时间管理、价值取向等非智力素质和其他一些要素。在这里,我们只对学习习惯的主要成份进行探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l896~1980)通过研究,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儿童从0岁至2岁被称为“感知运动阶段”,他们在这一时期只有动作活动,智力操作处于感知运动水平,即凭借应答式的“刺激——反应”活动来应对周围环境。儿童从2岁至7岁已经开始具有信号功能,语言长足发展,产生了“表象”(即事物或概念在大脑中浮现的形象),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这一时期被称为“前运算阶段”。有人更为具体地指出,2岁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
从7岁到12岁,儿童已经形成守恒概念,掌握了事物的可逆关系,并能进行具体运算,被称为“具体运算阶段”。从12岁到15岁,儿童能逐渐凭借演绎、推理、归纳与分析来进行抽象的逻辑运算,这个时期被称为“形式运算阶段”。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有一些急于求成的家长出于一片良苦用心,在孩子的婴儿期就开始了所谓“双语喂养”,是很徒劳的。一般来说,儿童从3岁开始接触外语比较适宜,因为儿童从3岁到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基于发展关键期理论,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认知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正是相应的心智能力从萌芽到成熟的这段时期。
观察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为儿童的4岁到6岁左右的这段时间。日本非常重视儿童观察习惯的训练,他们的小学一至六年级规定要做180个观察、200多个实验。
记忆习惯培养的关键期要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后10个月左右至2岁,是儿童的感觉记忆阶段,他们储存各种刺激片断的能力逐渐增强,这一时期是培养记忆的一般能力的最佳阶段。形象记忆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则是从2岁至8岁这段时期,这是他们表象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意义记忆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则是从12岁到15岁,这时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达到顶峰,而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思维策略和思维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分为两个阶段。形象思维习惯(特别是想象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是从3岁到7岁;抽象思维习惯(特别是推理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是从13岁到15岁。
创造习惯却有些特殊。它的形成离不开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的感知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的强化,但创造习惯最终养成却在14岁到16岁左右。
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行为习惯所含的范围很广,我们日常所说的好习惯、坏习惯、生活习惯、为人处事的习惯、待人接物的习惯等等,皆在此中。与其他种类的习惯相比,行为习惯的形成更具有可控性,是自然强化或人为强化的产物。儿童的行为极具可塑性,儿童期是行为习惯塑造的关键时期。生活习惯可能因为模仿而养成,但为人处事与待人接物的习惯却较为复杂,除诱导儿童模仿正确的行为外,行为强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已经知道,所谓模仿,不过是一种自我强化。
一般行为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从0岁至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尚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基本上通过动作和动作反馈来发展智力,各种感官能力开始发展。此阶段是培养儿童行为的目的性、敏捷性等一般能力品质的最佳时期。
从4岁至6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情绪、动机、社会交往需要开始发展,行为呈现出程序化的特点,一种行为操作一旦获得,便以之为模式。此时是培养生活习惯(如做家务、爱整洁、待人接物等)的最佳阶段。
社会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从6岁至14岁。这里所说的社会行为习惯是指与个体同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相联系的各种行为习惯的总称,包括为人处事的习惯、社交习惯、品德习惯等等。
品德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品德习惯的形成依赖于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6周岁以下的小孩子能做到拾金不昧,不是因为他理解这种行为的道德意义,而是他下意识地、或模糊地觉得应该这样做,其行为的道德评价是旁观者给予的。儿童的品德习惯最终定型于12岁至14岁,因为这个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方能支持其道德判断,使他们能依据自我道德评价的尺度来选择行为。但是,如果空有道德认知,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基础,当然也是不够的。有个别中学生动辄辱骂他人,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却总是要重蹈覆辙,原因恰恰在于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了。
科学点击
习惯的培养
要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抓幼儿期的行为习惯,其次是抓少年期的道德认知,两个环节同等重要。
建议
1.习惯教育要抓住孩子自身习惯发展的关键期。
2.错过了关键期,要使孩子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
3.改变养成不良习惯的方法是:一是靠科学的行为强化训练,二是个体主观对某一行为的需要和意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