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影响孩子一生的十大教育方法
32110500000030

第30章 鼓励孩子敢于提问题

名人名言

要训练出一个活泼积极的孩子来,必须先培养其分辨善恶的能力,而教师的责任则在于指导孩童,不要将维持现状误以为是善良,而积极的作为误以为是邪恶……我们的目标是训练孩子们成为积极进取而善良的孩童,而不是成为停滞、被动、服从的木偶。

——蒙特梭利

当孩子开始问有答案的问题时,你便知道他们长大了。

——约翰·P·普隆姆

一个受了不良教育影响的孩童等于走失了方向。

——甘逎迪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著名电视主持人之一杨澜讲过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

教授从兜里掏出一张一美元的钞票,高高举起,涨红了脸大声说:“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任何问题,我就奖励他一美元。”

教授是美国人,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他讲的是历史与宗教,他讲完了,问大家有什么问题,谁也不吱声,他请求大家提问,因为不然的话他无法知道大家听懂了多少。但还是没人举手,教授有点儿不耐烦了,不,应该说,他愤怒了。他认为这是中国学生对他的不尊重。

“没有哪一种知识是提不出问题的,难道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无懈可击吗?是你们压根儿没听进去还是愚不可及?”他的另一只拳头敲打着桌面。

课堂的气氛紧张了,学生们吓坏了。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训练着双手背后,认真听讲,长大后开始记笔记。谁记得全,背得好,考试就能拿高分。提问的通常是老师。是的,中国的学生在十几年严格的教育中学会了如何对付老师的提问,可自己不习惯提问,更不被许可反问,那样是有悖于师生之道的,所以,在美国教授晃动的一美元下,我们不知所措。

不明白的,要问,以求明白;明白了,还明知故问,因为可以通过对方的准确复述,让自己掌握得更加准确,并且实现超越和突破。学问学问,勤学好问,好问别人,更要问自己,老师和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提出好问题,自己寻找答案。

这就涉及到了问题意识,问题起着定向作用,是问题将孩子的好奇心牵引到求知欲望上来。什么是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孩子在学习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孩子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可能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会不会提问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学问,学问,要学也要问。很多东西问了才能长进,有的问题自己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可有时经别人轻轻一点拨往往就豁然开朗了。因此,要培养孩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善于提问呢?

学校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记,课堂上对孩子们主动参与教学的要求不高,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对孩子们的发展是不利的,孩子们养成了不爱动脑筋的习惯,只要死记硬背,依葫芦画瓢就行了。在课堂上孩子们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能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开动脑筋。有的孩子不善于提问是因为学习没有系统性,没有打好基础,跟不上班级教学的进度。他们可能什么都不懂,不知从何问起,理不出头绪,想提问,又不知道问什么。还有些孩子是因为不求甚解,不爱动脑筋,心想这些问题反正别的同学都会问到,只要注意听就行了,懒得提问。还有的同学因为胆小,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深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老师和同学笑话,怕别人都懂就自己不明白,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笨。还有极少部分孩子讨厌学习,热情不高,干劲不足,上课如坐针毡,巴不得早点下课,根本没有考虑所提的问题。

科学点击

人生活中,一些孩子对父母的话,想说而不敢说,要说又不愿说,由此,孩子与父母产生隔阂,造成了孩子心理郁闷。并形成了孤言寡语或笨嘴拙舌。

建议

1.营造氛围,让孩子敢问

父母和孩子角色平等,要变学习辅导的单向为双向互动,允许孩子“出错”,父母对孩子的提问,哪怕是在自己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也都需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2.拓展渠道,让孩子会问

当孩子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然后由孩子提问题。另外,父母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孩子模仿提问。

3.精心组织,让孩子善问

为了提高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父母尤其要引导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他们在解决新问题中再提出实际问题,为孩子的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情境。

4.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学习辅导中,父母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