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习惯是孩子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保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父母的重要职责。
——铃木镇一
习惯可以决定孩子的命运
习惯是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惯性反射下的意识行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命运。
铃木镇一认为:习惯可以决定孩子的命运。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生活得更好、更精彩,促使孩子成才直至成功。
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也可以是有意识去养成的。坏习惯可以经过努力而改掉,好习惯也同样可以经过努力而养成。
如果我们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有更好的认知和了解,然后又能让孩子清楚地选择自己所要的好习惯,那么孩子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会让自己在生命的海洋里随波逐流。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说话、行动、生活等方式。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对习惯往往习以为常,根本意识不到某些反复的动作或事情是习惯。它们是自动起作用的。
某些是好习惯,例如:定期锻炼;事先做计划;尊敬他人。
某些是坏习惯,例如:遇事总往坏处想;自卑感;总是怪罪别人。
某些习惯无所谓好坏,例如:晚上淋浴;用叉子喝酸奶;浏览杂志时从后向前看。
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孩子怎么做,孩子就会变成怎么样的人。正如美国学者萨穆尔·斯迈尔所说: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良好的习惯意味着成功
大自然利用惯性定律,维持宇宙万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小至原子的排列组合,大至星球的运行;一年四季、疾病与健康、生和死,形成井然有序的系统。
常常做一件事就会成为习惯,而习惯的力量是很可怕的。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习惯的束缚。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和行为所形成的。因此,只要能够掌握思想,养成正确的习惯,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我们既然有能力养成习惯,当然也有能力去除我们认为不好的习惯。铃木镇一以萧伯纳为例说:
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作家、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正是由于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他的一生才过得成功并快乐。萧伯纳享年94岁,他不仅才思敏锐,有“当代人中最清楚的头脑”,还有着可与著名运动员相媲美的强健体质。
萧伯纳少年时代,其父就对他说:“孩子,要以我为前车之鉴,我干的事你都不要效仿!”原来,他的父亲喜欢乱吃东西,一顿饭吃很多的肉,喝很多的酒,并且整天抽烟,又不爱活动。他听从了父亲的教导,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萧伯纳成名之后,财富如潮水般地涌来,但他却毫不奢侈。在服装方面,萧伯纳讲究的是整洁、舒适、方便,从不追求华丽,不赶时髦,而且总喜欢穿棉织物品。
萧伯纳一生都坚持锻炼。每天很早起床,天天坚持洗冷水浴、游泳、长跑、散步,他还喜欢骑自行车、打拳。在七十多岁时,他曾与当时世界著名的运动家、美国人丹尼同住在波欧尼岛上的一家旅馆里,两人每天过着一样的生活:起床后洗冷水澡,接着游泳,然后躺在海边沙滩上进行日光浴。午后,他们还一块去长途散步。
萧伯纳在谈到良好的生活习惯时说:“卫生并不能治疗疾病,但能防止疾病,如果一个人过着合理的生活,安排适当的食物,就不至于生病。如果能够数十年孜孜不倦地坚持身心锻炼,保持乐观的态度,就一定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并且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铃木镇一告诫父母们说:“我们想要孩子将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和生活的乐趣,就必须让孩子明白习惯的力量是如何的强大。他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应时时警惕,除掉那些不良的坏习惯。”
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
孩子在幼年时,不能区分什么样的行为是好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良行为。一个孩子每天都要重复许多行为,而一个行为重复多次就有可能形成一种习惯。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有一句至理名言每个父母都应该随时记住:“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们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绝不可轻视。
一个儿童的行为往往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形成的:一是生活模型,即生活示范,是对父母和同伴言行的模仿;二是通过象征性模型示范作用,即通过模仿戏剧、图书和各种媒体的人物行为来习得。因此铃木镇一指出:对于儿童的行为品德发展来说,父母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同时要注意孩子身边的伙伴,引导孩子与品行良好的伙伴交住,拒绝同伴不良行为的诱惑和影响。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不注重孩子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这是非常错误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有其特征性的行为学习内容,也就是说,某些行为的学习和发展适合在孩子生长的某个时期完成,如果在相应的关键期错过学习机会,以后该行为就不容易建立,甚至一生难以弥补。
中国有一句古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这句话来形容儿童行为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贴切的。
有一位享有盛名的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被问到“您在哪所大学、哪间实验室学到了对您的成功最重要的东西”时,这位年过半百的科学家出人意料地回答:“幼儿园。”那位记者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就问他:“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他这样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与将来的成功有着重要的联系。
发展心理学家大平真二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称为他律道德期,以5~8岁的学前和学龄儿童为主。这个时期的儿童行为道德发展的任务是知道行为后果的好坏,学习遵守规范,服从权威。第二个时期称为自律道德期,始于八九岁以后。此时的儿童,不仅要考虑行为结果的好坏,而且要学会考虑行为动机的好坏;不仅要服从父母和老师等权威的要求,还应该学会用道德观念进行自我判断和约束。也就是说,行为要有一定的自觉性。
东京大学的渡边更森教授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非常著名,该理论也可称为心理社会期理论,是有关人生全程发展的经典理论。他把人生全程分为八个阶段,并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任何一个时期的身心发展顺利与否,均与前一时期的发展有关,前一时期发展顺利者,将发挥良好的基础作用,促进后期的发展。另外,他认为人生的每一个时期,都是一个危机与转机的关键点,即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问题或困难,在问题或困难没有解决之前,心理危机将持续存在;困难解决,危机化解,危机就可能变为转机,个体就能顺利地发展。由于这些危机都是因为发展而产生的,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又称为发展危机。如果各个发展危机不能适时地化解,相继累积,就会使个人的适应能力受到阻碍甚至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