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铃木镇一教育法
32130800000003

第3章 早期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绝不是盲目地指导,而应该科学地掌握教育的策略与方法,惟此才能达到教育之目的。

——铃木镇一

培养孩子的能力:从练习读写算开始

在是否应让幼儿学习读写算的问题上,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幼儿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生活经验,及通过活动、游戏等形式去发展各种能力,不应过早学习文化知识。

其实,3到6岁的儿童已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与具有吸收能力的儿童心理特点一致的。教育者应当利用这种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教具,并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以写字为例,简介教幼儿学习的有关方法。

第一阶段:练习执笔、用笔的机械动作,训练儿童的肌肉机制和握笔能力。属于手工作业的绘画练习可作为握笔能力训练的间接准备。

第二阶段:掌握字母的形体。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1)通过视、触、听觉相结合的练习,让幼儿了解字母形体。可以从砂纸上剪下大型的手工体字母,贴在方形的硬纸板上,让儿童把视、摸、描和发音结合起来。

(2)辨认字母的形体。即当儿童听到某个字母的发音时,能从教师所给出的一些字母中辨认出该字母的形状,并选出来交给教师。

(3)记住字母的形体。教师可将字母放在桌上,几分钟后,再问儿童:“这是什么?”以使儿童巩固记忆。

通过上述步骤,儿童可以掌握字母。当儿童熟悉字母后,就可以给儿童一支笔,临摹字母,开始练习写字。

第三阶段:练习组字和词。儿童由于通过多次的触摸等活动,知道了字母的形状,很快就能“爆发”出写字的欲望和能力来。这时他们会连续地写,到处去写(包括路上、门上、墙上乃至面包上)。儿童的这种举动不是为了执行任务,而是服从内部的冲动。在幼稚园中,通过这种训练的4岁儿童可以毫不费劲地就学会了写字。

掌握了文字书写的技能之后,儿童再转入阅读学习。阅读教学及算术教学也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有时可采用生活中的实例,但主要的途径仍然是各种感官教具。

儿童都具有学习读写算的能力,遗憾的是人们并未认识到6岁前的幼儿已进入学习的敏感期,并否认他们有学习读写算的可能,这就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发展。

——铃木镇一

用数学方法培养孩子的敏捷思维

数学是培养儿童思维敏捷性的最好材料。研究表明,超常儿童的运算速度都比普通儿童快2~3倍以上。

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方法是:要求儿童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以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例如:每次上课都带一块小黑板,上课第一件事是出示小黑板上的数学题,让儿童计时演算,检查正确率与计算速度。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儿童的数学成绩与思维敏捷性就会有显著提高。

一位专家曾利用扑克牌来训练儿童的思维敏捷性,方法是:4个儿童每人拿出一张牌,然后就任意说出1个在15到30之间的数,让他们利用牌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而且要求在1分钟内算出。通过不到1个月的训练,孩子们的运算敏捷性明显增强了,思考问题的速度也快多了,而且表现出急于解决新问题的趋向。另外,利用一种“接”话的方法,训练儿童思维的敏捷性。你说一句,然后儿童用你说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他要说的话的第一个字。比如说:“房间里有3个杯子。”儿童接上说:“子弹把敌人打死了。”你又说:“了却了一桩心事。”儿童接着说:“事情越来越难办。”……这样的训练都能提高儿童敏捷的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培养儿童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找出最佳解决方法的能力。孩子每学过一个数学公式后,往往喜欢模仿书本上或老师在课堂上所举的例题形式去解答问题。如果题目稍微一改变,灵活性差的儿童就不会解了。因此,家长要给儿童讲解他为什么解答不出的原因,帮助他从多方面去思考。利用数学题训练儿童的思维灵活性,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用玩具开发孩子的智力

在美国不少家庭中,孩子们的玩具已经摆得到处都是,然而,孩子们仍然不停地抱怨着:“这些玩具我早已玩腻了,真是感到厌烦。”他们之所以有这种抱怨,主要是因家长给他们买的玩具太多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家长所买的这些玩具,大多是一堆不能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玩具。

铃木镇一指出:真正可以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玩具能够鼓励孩子们用某些东西去代表另外一些东西。当孩子拿到一个制成松果式样的玩具时,他们可以任意摆放,然后联想出它到底像什么。

一件理想的玩具能够刺激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潜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正面的影响。近些年,益智玩具的发展对刺激孩子想像力和思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可增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下面这些有益的玩具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都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球、积木、串珠、风铃、飞碟等类玩具,可以促进幼儿肌肉的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

通过某些教育性玩具,能增加孩子对物件大小、多少的认识能力。

需要两人共同玩耍的玩具,可以训练孩子良好的社会性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医疗玩具,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扮演成人的角色。

拼图及组合类玩具,能在无形中培养儿童的毅力和自信心。

从教育观点来看,儿童玩具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家长应对这些玩具的性质有所了解。

一是认知类玩具。

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益智玩具,主要是能协助孩子学习及建立各种基本概念的玩具,如七巧板(认识形状、空间方位)、由小至大的套套杯(认识序列)、拼图(部分、整体、关系、位置)、时钟(时间概念),以及形状、颜色、关系为线索的配对玩具,有游戏规则的玩具等。

二是语音、文化类玩具。

指可让孩子听觉更敏锐、学习新字群、促进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学前练习的玩具,如故事录音带、故事图卡、鼓励涂涂画画的画板等。

三是科学类玩具。

可吸引孩子观察、比较、收集、分析的科学类玩具。除了引发孩子狂热的好奇心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养成对各种事物观察、分析、收集资料、动手做、实事求是的观念,如显微镜、万花筒、各种标本等。

四是动作类玩具。

锻炼孩子的大肌肉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如婴儿爬行玩具、各式推车、拉车、可骑乘的脚踏车、丢掷的飞镖等。

五是操作类玩具。

让孩子指头的小肌肉更灵活,促进眼睛与手协调的玩具,如黏土、穿线、串珠、堆叠组合积木等。

六是社会类玩具。

包括娃娃、填充玩具等,以及以生活周遭情境设计的玩具,如以超级市场、飞机场扮演玩具,让孩子在抒发情绪中体验大人的生活世界,同时认识自己身边的环境并吸收相关的生活经验。

在怎样为孩子选购玩具的问题上,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首先,选择玩具要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这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发育的年龄特点来确定。比如儿童在1岁前,感觉器官与活动能力都比较弱,因此,这个阶段所选购的玩具就应以有助于加强儿童对颜色、距离声音等的视觉和听觉能力发展为主,像彩色气球、小铃铛等。

其次,玩具的选择必须重视安全与卫生。所买的玩具应无毒无菌,便于清洗;玩具的边缘要整齐柔和,没有坚硬锋利的棱角。对于年幼的儿童,不要给他们玩玻璃球、塑料球等小玩艺儿,以免误入口中发生意外。有些玩具转速过快,或容易伤害他人,购买和使用时都应引起注意。

此外,一些父母往往容易片面追求高档化,以为玩具越高档越好。其实许多高档电子玩具,由于其“自动化”的程度太高,孩子往往成了一般观众,使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同时,高档玩具的功能也过于单一,容易束缚孩子的想像力。对于稍大的孩子,可多选购一些有利于开发智能的玩具。

幼儿后期要对孩子用“眼神进行教育”

幼儿后期,即从3岁前后到升入小学的阶段,是儿童大脑和身体成长最显著的时期。孩子从以母亲为中心的生活转向以孩子们为主的集体生活,他们开始向外部世界迈出第一步,活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此外,随着孩子身心的发育,要求父母具有与以前不同的对策。

一个人的大脑当中有140亿个大脑神经细胞,从那儿产生的纤维和许多树状突起互相联结的接合点,据说达100兆左右。这种联结形成后才开始产生大脑的功能。大脑细胞之间联结的多少取决于幼儿时期。而且造成最可能的大脑神经的联结就是家庭教育。

过了3岁以后,孩子有时会进入一段离开母亲、与母亲间隔一定的距离来观察母亲的时期。而且,运动神经伸展到终端肌肉,并发达到使其产生运动。尽管还不能随心所欲,但已经能够比较自由地活动了。由此,孩子2岁的时候,其内心蕴藏的反抗心的萌芽便会与行动一起出现。

3岁前后开始的家庭教育,希望母亲不是用命令,而是“对孩子用眼神实行教育”,即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只要用眼神表示就行了。同样,孩子在做什么时,他们只要用眼神来与父母接触,就会明白父母对这件事或行动的态度。

其实,孩子们始终在用眼神观察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即使父母不用语言进行教育,看到父母的态度后,孩子也可以认识到这是允许做的、那是不允许做的事。可见,父母应当有意识地采取能成为孩子榜样的生活态度。

孩子提出“为何”、“为什么”等疑问,可以说也是从3岁开始的,并且会产生“什么事都想试一下”的欲望,他老想帮助母亲干活。这意味着从今以后孩子“自我的萌芽”、“思考的萌芽”会层出不穷,并且开始朦胧地明白周围的事物都有因果关系和有条有理。

此外,身体的活动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他已经是一刻也不能静止下来了。昨天还不会做的事今天就学会了,并且想尝试新记住的事物。在一旁看着的母亲,她会心急火燎,真想说一声“不许干!”然而,孩子是在进行身体运动、手足用法的训练,即使在父母们眼中看上去有一些危险的样子,但也应让孩子干他想要干的事,应给孩子多创造机会。希望父母们用目光去守视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

只有严格地规定孩子的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才能培养他们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比如德国的卡尔·威特就是从小这样训练儿子小威特的。

平时在小威特学习功课时,老威特绝不允许有任何干扰。开始时,平均每天给他安排15分钟的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小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在学习中,即便妻子和女仆人有什么关于孩子的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绝:“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客人来访,老威特也不离开座位,并吩咐道:“请让他稍候片刻。”可见,老威特是如此用心良苦,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威特在学习时具备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卡尔·威特还培养孩子做事敏捷灵巧的习惯。如果小威特做一件事磨磨蹭蹭,即便做得再好,他也不满意。这对培养孩子雷厉风行的作风起了很好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老威特这样的教育方法一定会使孩子牺牲很多吸收其他知识及玩耍的时间。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每天只要求孩子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上。正是由于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专心致志,效率极高,才使小威特赢得了很多时间从事运动、休息和参加其他活动。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切忌急功近利

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切忌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很多人都认为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就是要将孩子训练成神童,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也恰恰是铃木镇一所极力反对的。铃木镇一说:

曾有一位家长找到我,因为他看到3岁的丰田根二能拉诙谐曲,7岁的江藤骏能拉协奏曲,感到很羡慕。因此就把3岁的儿子带到我那里,他说:“铃木先生,麻烦您给鉴定一下,看我这个孩子有没有音乐细胞?”

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才能,那就让他学习。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才能,那就拉倒吧。这位父亲的这种态度让我感到气愤,难道孩子没有所谓天才,就不该让他学习吗?在我看来,这样的家长就算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他是如此急功近利,这往往是使不少神童夭折的主要原因。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急功近利的父母竟不是少数,更不是绝无仅有。铃木镇一介绍说:

我有一个学生,是个很不错的孩子,颇具音乐素质,练习也很认真。可是有一天,这个学生的母亲在专程来拜访我时却对我说:“铃木老师,请问,我家的孩子到底能不能成器?”

这种问话,我早已听到过不下百次了。因此,我决定好好劝说她一下。

“不,你的孩子成不了器。”我笑着回答说。

“啊?什么?您——您是说……”

听了我这样的回答,那位母亲不由得大吃一惊,说话都变得结巴起来。

我深知,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望子成龙的,这本身没什么错,但在他们的这种想法里,往往深藏着功利主义的教育态度。这就是:能成器的就让他学下去,否则还是算了吧,免得又花精力又费钱,甚至干脆放任不管。正因为如此,我才开玩笑地这样回答这位家长。看到她吃惊得话也说不出来,脸色也变得苍白,一副着急样子,我才接下去继续对她说:

“不过,你的儿子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那样不是也很好吗?你不能因儿子成不了器就认为他没用,就产生不让他学下去的想法。能不能成器这种想法的背后,实际上就隐含着自己的孩子将来有用没用的意思。说得难听一点,实际上就是隐含着将来能不能指望靠他来光宗耀祖,以至赡养自己这样一种不健康的思想。要知道,他可是你的儿子,不是冰箱洗衣机之类的日常用品,要越有用才越有价值。你说是不是?”

“是,哎,话是不错的——可是……”看来她并没有彻底想通。

于是我进一步开导她:“我们做父母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美好心灵的人,这也就等于将他领上了一条幸福生活之路,这就足够了。再有其他要求就过分了。你想想,作为一个人,如果能健康成长,如果有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难道还不足够吗?相反,如果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高尚的人,那么孩子就只能走另一条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道路。如果孩子不能获得健康和幸福,我们做父母的能心安理得吗?”

这下子,她终于明白了,于是口服心服地对我说:“铃木老师,您教导得对。我真是个不称职的母亲,请原谅我。”

我笑了,说:“现在让我来回答你刚才的问题吧。你儿子的小提琴学得相当不错,如果以后我们共同努力地培养他,使他的境界能够不断地升华,他一定会成大器的。”

源自于这样的思想,铃木镇一认为:教育孩子不应先确定是要把他培养成音乐家还是画家,不能先入为主地有一个既定目标。最首要的一点,是以把孩子培养成为正直高尚的人作为目的。至于他将来到底是做学者,还是做政治家、企业家,这应该让孩子长大后自己选择。早期教育的先驱老卡尔·威特,就正是用这种方法培养他的儿子的。

与此相反,那些打小就指望孩子能成为音乐家或画家,把孩子培养得只会画画或只会音乐的家长,都是些急功近利的人。人既然有这样神奇的脑髓,在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无论是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都要使他的脑髓发育起来,同时还必须注意体育和德育。

正如老卡尔·威特所说的那样,人只有尽量全面地发展,保持人生的平衡,不然就不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别对4岁以前的婴幼儿说“不行”

对孩子进行家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孩子的成长分好几个阶段,所以家教应随之而行。如依赖母亲的0岁婴儿、出现自我之心的2岁婴儿、具有反抗行为的3岁幼儿、开始懂得为什么的4岁以后的孩子,他们大脑的发达程度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采用不同的家教方法。

目前,一些人不懂得这种根据年龄进行家教的方法。对刚开始会爬动的0岁婴儿,就使用应该在4岁以后方能使用的“不行”这一禁句。

从幼小时期一直听着“不行”一词而成长起来的婴儿,不久,母亲说的话就会成为孩子的耳边风。到了4岁以后,不管怎样严厉地说“不行”,也已经起不到什么效用了。不仅如此,孩子还会变得不认真地去听母亲对他所讲的一切话。因此,铃木镇一指出:在责备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不听话之前,请先反省一下迄今为止自己所采取的错误的教育方法。

为能培养出积极参加社会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首先,在家庭里,要为适合这种大脑的发育做出努力。这是作为父母应具备的教养。面对眼前的孩子,其时其境的家庭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希望这种家教只能是加强孩子自发性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且进行这种家教时,不能把0岁婴儿和5岁幼儿混同在一起。铃木镇一呼吁:务必请父母们反省一下自己容易忽视年龄的错误教育。

譬如,在4岁之前,当孩子开始提问“为什么?”“怎么样?”等等的时候,请把“不行”一词慎重地保留下来。我反复说过,对0岁到1岁左右婴儿的家庭教育,只要有母亲的温柔怀抱就足够了。即使有各种各样的使人担心的事,也只把它看做是从0岁到1岁半前后婴儿在发展过程中谁都要经历的过程,千万不必那么操之过急。

母亲温柔的眼神和脸色,以及肌体的接触,会使孩子从中吸收到人性。随之,母亲和孩子的心灵息息相通,由此建立起依赖关系。同时,通过眼睛、耳朵、皮肤的感觉,大脑受到刺激进而发达起来。只有在这些因素形成之后,对2岁婴儿开始进行自发性的自我控制的家庭教育才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