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孕产胎教育儿1000问
32170100000710

第710章 家长对孩子用药有哪些误区

误区之一:滥用抗菌药

现在孩子一感冒家长就给他们用抗菌药,觉得这样疗效快,滥用最多的抗菌药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等等。

其实感冒90%为病毒引起,抗菌药无效,如伴有发热、痰黄、白细胞增多等症状,才需要选用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抗菌药。6个月到两岁的婴儿在每年8~11月间,常因轮状病毒引起腹泻,这种病毒服用抗菌药根本无效,应该使用畅言停、口服补液盐、地衣芽孢杆菌等,但家长或医生往往给以庆大霉素、氟哌酸、氧氟沙星等。

误区之二:滥用退热药

除去感冒以外,现在孩子一发烧家长就给他们使用退热药,这样可能会掩盖孩子病情,降低抵抗力。婴儿发热不超过38℃,一般不用退烧药,可采取物理降温法或者用中成药。

其次,家长选用的退热品种也往往是错误的,如选用不良反应严重的安乃近或含有非那西丁及氨基比林的复方制剂。正确的做法是如果要用,应选择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药。

误区之三:滥用抗感冒药

现在的很多家长不根据感冒症状给孩子对症用药,而是把一两种药视为常备药,不管是什么症状的感冒都用它;要不就是重复用药,一次给孩子同服很多种药,剂量加大会给孩子带来一定伤害。

误区之四:滥用激素

现在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卫生院,以“三素一汤”(激素、抗生素、维生素,输液)作为治疗儿童发烧之“宝”,很多家长也认同这种观点,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激素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感染。一般来说,糖皮质激素会用时应有中毒症状且明显伴有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适应症,还需要与足量抗生素同用。

误区之五:滥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很多家长认为,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既然是营养品,就可以多多益善,其实此类药应用过多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误区之六:滥用中成药

很多家长都认为中药副作用小,愿意给孩子吃中药,比方说孩子一感冒,也不根据症状,不按中医辩证论治,千篇一律地用羚翘解毒丸、感冒清热冲剂等等。其实按中医理论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不同症候应用不同中成药。

误区之七:不适当配伍

很多家长不明白药理,自行在家给孩子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红霉素,红霉素和开瑞坦,吗丁啉和颠茄,乳酶生、整肠生与抗生素,而这些药物如果同时服用会发生不良反应。

误区之八:婴儿用成人药

很多家长在孩子得病时用成人药治疗,觉得只要剂量减少一些就可以了。其实大人与孩子不仅体重不一样,病理、生理也有差别,肝肾功能、排泄、代谢也都不同。像去痛片、感冒通、氧氟沙星、安乃近、复方甘草片均不能给婴儿服用,尤其是一些大人应用的缓释片、控释片,更不应分割开给婴儿应用。

误区之九:乱用饮料送药

喂孩子吃药确实是个麻烦事儿,尤其是很多中药气味苦涩,于是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喝饮料送药。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些饮料中可能含铁、钙等元素,会与中药发生沉淀,影响药效。

误区之十:剂量不准确

由于市场上药物缺乏儿童剂型,很多处方药说明书都写成“儿童酌减”或12岁以下儿童服1/6等,造成家长给孩子吃药时药量不准。临床常用的计量方法是,按千克体重计算药量,多数药物标出了每千克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只要知道患儿体重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药物用量。如果吃药时没条件测体重,可以参照这种办法:婴儿6个月前体重=月龄×0.6+3(千克),7~12个月体重=月龄×0.5+3.6(千克),1岁以上体重=年龄×2+8(千克)。如:某婴儿5岁,需服红霉素,其体重为:5×2+8=18千克。

温馨提示:

婴儿、儿童的生理、代谢等特点都与成人不同,家长用药时应考虑到这些特点,尤其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年用药必须按每日每次千克体重多少来计算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