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从发现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人类认为病毒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的新致病因子,后来才认识其本质。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有机体。各种病毒具不同大小、结构和形态,只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才能增殖。
人类早就记载和描述过天花、狂犬病、郁金香花叶病等病毒病,探索过防治措施,如中国古代人痘术、英国琴纳牛痘术。19世纪末,烟草种植业发展,人们对严重危害烟草生长的花叶病病因进行大量研究,导致病毒的发现。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农艺化学家迈尔首先发现并命名了烟草花叶病。病毒增殖通过其核酸复制完成,故又称复制。从病毒粒子侵入寄主细胞到子代病毒粒子释放为一复制周期,包括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等连续阶段。
病毒是一种比细菌更小的病原体,它小得用普通的显微镜根本看不见,而是要用高级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一般情况下,一粒病毒的直径仅用几十纳米,这么小的东西质量究竟有多少呢?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居然花了科学家几十年的时间才得以解决。美国普度大学医学工程系的雷士德·巴西尔博士最近测得了一粒天花疫苗里的牛痘病毒的质量,是9.5飞克。也就是说,至少要堆积1万亿个牛痘病毒的质量,才与一粒米相当。
并且,巴西尔认为所有的病毒质量在几飞克到几十飞克之间。那么,科学家是怎么测量出病毒这么轻的质量的呢?这是因为他们研制成功了一种微型秤,它能测量出单个病毒的质量。这种称病毒的秤叫做“毫微秤”,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秤。毫微秤是一种纳电子机械系统,通过观察物体质量增减时的共振频率的变化来进行称重。技术专家经过4个步骤的蚀刻,可制成用于制作毫微秤的纳米级的硅绝缘芯片。
随着禽流感、SARS、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病毒的出现,毫微秤可以用于检测空气、土壤、水和生物体内的病毒含量,及时准确地预报某地区是否有流行性病毒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预防成本。毫微秤可以称出不同病毒的质量,从而区分病毒的种类,发现新的病毒,以便对症下药。毫微秤还可以用于未来的生物战中,用于监控空气中病毒的含量,及时测定敌人是否对我方发射病毒武器,及时制止对方的生物恐怖活动。
迄今发现的大多数病毒都能引起人或动植物发生流行性疾病。估计人类传染病80%由病毒引起,以致人们长期只看到病毒致病的一面。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病毒在生物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不断取得新进展。如用逆转录病毒作载体,对人类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已用于人的体细胞。总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病毒认识的深入,在控制病毒危害和利用病毒方面必将取得新的成就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