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32235500000114

第114章 卖百合的

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教授在他的名著《兰州植物通志》中写道:“蔬菜类如百合,在各地栽培者不少,但鳞茎皆形小且有苦味,惟兰州产者其鳞茎常重在400克以上,煮食、蒸食都很细甜,品质之佳,堪称世界第一。”早在明代,兰州南乡西果园一带就已种植百合,清代就有卖百合的。光绪时,名叫杨万贵的“杨百合”是百合的大批发商。其铺面在握桥东头路南,前店后院。店里摆满个头硕大、洁白如玉的百合。院内席棚下,一层一层码着百合,但个个根朝上,以免萌动发芽,消耗养分,外表覆盖一层厚厚的白土,以防受冻。过往商人、行旅、官员总爱买一些百合,带回家乡,馈赠亲友,杨获利甚多。于是握桥一带的山货铺、杂货铺也纷纷经营起百合来。冬至一过,西果园一带的农民挖出百合,拣出大个的,装在铺有麦草的木桶内,吆喝毛驴、骡子,驮往握桥,掌柜的用五百元法币,可收购一百斤。当时,清油一斤才卖十八元,盐一斤卖三元,每斤百合的价值相当于一斤六两盐或三两清油,可见百合之金贵。

20世纪20年代以来,兰州城里渐多卖百合的:有开干鲜货铺子卖的“张百合”,有在家中卖的西城巷“薛百合”,还有挑筐走街穿巷叫卖的官驿巷的“杜百合”。其中以“张百合”的经营手法最新颖。他的干鲜货铺子在南大城门(皋兰门,上悬“万里金汤”巨匾)内路东(今酒泉路南关十字至武都路段),两间铺面,门前立一块大木牌,糊着一整张黄纸,上面画两幅水墨画,五寸见方:上幅右面画一条鲤鱼,左面画一只山羊,都以朱砂点睛,十分醒目;下幅画一枚鳞茎紧包的大百合。两幅画结合起来,表达的信息是:本店出售新鲜大百合。这是一幅形象的广告,分外吸人眼球,加上地处兰州城内最热闹的地方,生意自然十分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