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32245300000089

第89章 疑心切勿太重

一个人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会处处神经过敏,心事重重,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产生疑窦,破坏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名叫萨波达,他心地善良、为人慈悲,常济困扶贫、行善积德。天帝释知道这一情况后,很是担心。因为天帝释这一位置,并非终身制,无论是谁,只要坚持修善积德,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死后便能转生到天堂当天帝释。

天帝释害怕萨波达国王会来夺自己的帝位,就想试探一下萨波达国王已修行到什么程度,到底想干什么,便找来手下的一个侍从对他说:“下界的萨波达王正在修善积德,名气很大……德行很深。他大概是想夺我的帝位!现在我变做老鹰,你变做鸽子,我追捕你,你就逃到萨波达王那儿,向他求救。他既然心肠仁慈,就一定会救你,然后我去向他索求鸽子。他既然答应救你,就不能把你交给我,也许会买点肉来做交换,但我坚持不答应,他就会割自己的肉,来抵鸽子的命。到时候我耍点小法术,教他无论如何割肉,哪怕把全身的肉都割下来总抵不过鸽子的重量,那他一定会后悔,他以前行善积下的功德,就完全作废了,也就夺不走我的帝位了。”

于是,天帝释变成一只体态健壮的苍鹰,侍从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鸽子。苍鹰恶狠狠地扑向鸽子,鸽子便慌慌张张地一边呼救,一边向远处逃去。萨波达王正在王宫处理政事,突然听到空中传来呼救声,抬头看见一只苍鹰正在追逐一只可怜的白鸽。鸽子东躲西闪实在无路可逃一头扑到萨波达王脚下叫道:“大王!老鹰要吃我,请您救命!救命!”萨波达王说:“你别害怕,我一定救你。”

苍鹰随后扑了过来立在宫殿前,对萨波达王说:“这只鸽子,是我口中之食,现在逃到大王您这儿来了。请大王快把它还给我,我肚子饿极了。”

萨波达王说:“我曾发誓要救度一切众生,更何况这只鸽子向我求救,我已经答应它了。

人应当言而有信,我不能把这只鸽子交给你。”

苍鹰说:“大王!您说您要救度一切众生,但我今天如吃不到这只鸽子,就会饿死,难道我不是众生之一吗?难道您就眼睁睁地看着我饿死而不闻不问吗?”

萨波达王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再拿些肉给你,你就别吃这只可怜的鸽子了。”

苍鹰说:“那也行。但您拿来的必须是刚割下来的新鲜热肉,否则我不吃。”

苍鹰这么说,萨波达王心中暗感为难。他只想随便找点熟肉打发苍鹰了事,但没想到苍鹰只吃刚割的新鲜热肉。

萨波达王想:“到哪里去找刚割下的新鲜热肉呢?如果为此而宰杀其他动物,则我为了救一命,又害另一命,这样的事情不能做。”想来想去,他决定从自己身上割一块肉来喂苍鹰。主意已定,萨波达王便慨然地对苍鹰说:“既然你一定要吃刚割的热肉,那我就割一块肉给你吧!”

苍鹰见萨波达王中圈套了,心中暗暗发笑,却一本正经地说:“大王!您能这样做,足见您道德高尚。不过,既然您要普度众生,就应当平等地对待一切。我虽然只是一只鸟保证也不偏不倚。因此,只要您割下的肉,与刚才的那只鸽子一样重,那么,我保证不再找那只鸽子的麻烦。”

萨波达王说:“好吧!”便让左右取来一具天平。

萨波达王把鸽子放在天平的一端,然后忍着剧痛,手持利刃从自己左腿上,割下一块大致相等的肉,放在天平的另一端。由于天帝释搞了鬼,天平放鸽子的那一端,低低地向下沉着……而放肉的一端却高高地翘着。萨波达王见状,连忙又割下一块肉,但天平两端仍不平衡。

就这样,他两条腿上的肉全割完,鲜血淋漓,流了一地。天平放肉的那一端,仍高高地翘着……萨波达王无奈,只得继续割下自己的胸脯与手臂上的肉,一身可割的肉眼看就快割完了,天平还是不平衡。萨波达王急了,挣扎着使出全身仅有的一点力气,一下子扑到天平上,昏厥了过去。

这时,天地震动,天神们纷纷下凡,为萨波达王的高尚行为而感动不已。

天帝释这时也恢复了原形,他唤醒萨波达王,问道:“你之所以做出这种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善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想当转轮圣王?还是想当天帝释?在这三界之中,究竟什么是你所追求的呢?”

萨波达王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说:“对这三界中的一切我一无所求,我只希望普度众生。

天帝释又问:“今天你为了一只小鸽子割尽全身的肉吃了这么多苦,心里觉得后悔吗?”

萨波达王说:“我一点也不后悔。”

天帝释这才明白原来萨波达王不是要抢他的位子,但心中总有那么一点不放心,又追问……“你所说的全是真话吗?”“当然全是真话。”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说的全是真话呢?”

萨波达王挣扎着站起来指着天地发誓说:“天在上,地在下,如果我刚才说了一句谎话,请惩罚我!如果我说的全是真话,请让我的身体平复如故!”

说也奇怪,萨波达王的话音刚落,全身突然长出了新肉,与没割过之前一模一样,甚至连个伤疤刀痕也没留下。

天地诸神看到这种情形,个个合掌赞叹萨波达王的高尚品德,为他恢复健康而欢喜雀跃。

这只是一个神话,而现实中像天帝释这样猜疑心重的人大有人在。古代三国中的曹操就是一个典型多疑的人,我们就举他所做的一事为例: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与陈宫一起逃到吕伯奢家。曹吕两家世代相好,很有交往,吕伯奢见曹操来了,自然高兴,本想杀一头猪招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生疑起来,以为他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了他。吕伯奢死的可真无辜,本是一番好意,却落个悲哀的惨局。像曹操猜疑心很重这样的人,整天疑神疑鬼,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深交。这种人自然就不能洒脱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这种人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猜疑心理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为不自信而怀疑他人。

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互为牵连。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够。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愧不如别人,因而总认为别人在贬低自己,挑剔自己,算计自己。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第二,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点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原点去,就像画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神色仪态、言谈举止,越看越像偷斧头的样子,思考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推断贼非邻子莫属。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邻居那个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操纵了正常思维密切相联。

第三,对遇到的挫折的过度防卫。

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和感情挫折,结果心灰意冷,不再相信任何人。

猜疑的人往往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产生。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找到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揭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揭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优点,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环境融洽相处,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忧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三是学会自我安慰。个人在生活中,遭遇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磨擦,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忧。如果觉得别人猜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困扰,不要在乎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四是及时沟通,解除疑惑。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的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猜疑不能及时解除,就可能导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谈心,以便弄清事实……解除误会。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的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恰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真诚的交心。若是误会,可以及时消除;若是意见分歧……通过谈心,了解对方的想法,也很有好处;若真的证实了猜疑并非无故,那么,心平气和地与对方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发生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