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儿童医学宝典
32279600000015

第15章 常见症状与疾病的护理

1.常见症状的护理

□发热

发热,尤其是高热对小儿机体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使小儿心脏搏动加快,代谢增加,耗氧量也直线上升,还可使大脑过度兴奋,产生烦躁、惊厥,也可过度抑制引起昏睡、昏迷,还可使消化道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运动减慢,而致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现象出现。所以当小儿发热时,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与护理:

(1)定时测量体温。要定时测量发热小儿的体温,一般每4小时测一次。如40C以上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及其他特别情况时,须1~2小时测量一次。若给退热处理后应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可在1小时后测体温,以观察体温动态。如发现体温明显下降,又有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时,大多由于退热过度引起虚脱。此时,应注意给小儿保暖,多饮热开水,必要时需到医院静脉补液。如连续2周以上发热时,需定时(一般早、中、晚各测一次)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供医生参考。此外尚需仔细观察有无其他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

(2)注意居室环境。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避免穿堂风直接吹,也不要过多加被、穿衣,以免影响散热,引起体温再度升高而发生惊厥。

(3)注意调节饮食。发热期间尽量给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或尽量不吃油腻食品和含糖量较高的食品,尤其是婴幼儿……更不要轻易改变饮食,或者添加新的辅助食品,以免不适应而引起消化不良。但蔬菜汤、水果、水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应适当补充。

(4)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小儿发热,尤其是高热,体内消耗较大,所以要注意休息,酌情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5)多饮开水、避免失水。高热时因体内的水分随热而散发,尤其是服退热药后发汗过多,也会使体内水分损失。所以应多饮温开水并加少量食盐,既可补充水分,又使小便增多,促进体温下降。

(6)适时降温。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功能之一。因此,不必对所有发热都给予对症处理。当高热对机体可能有不良影响或曾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一般38℃左右的发热,小儿精神良好,无其他异常症状,可不必理会。但如超过380C,且持续不退热,须作降温处理。

物理降温:可将冷毛巾稍绞干,敷于前额部,定时更换,此法使用方便且安全有效;

用30%酒精涂擦腋下、腹股沟及额部、颈部,避免擦胸腹部。酒精擦浴对婴幼儿降温效果较好(但有时只能使皮肤表面降温,肛温仍较高)。

药物降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适合小儿服用的退热药。

服用退热药,如高热不退,6个小时后可重复使用退热药物。要注意剂量,以防过量后引起虚脱。

□啼哭

小儿啼哭的原因,大致可分为非疾病引起的(如饥饿、口渴、过冷、过热、尿布潮湿、衣服过紧、被子过重、蚊虫叮咬、断奶等),与疾病有关的(如腹痛、头痛、咽痛、鼻痒、皮肤瘙痒等局部或全身不适)两大类。故小儿哭吵时应分别作如下处理:

(1)必须耐心、细致地观察其表现,尤其当其他症状不明显而啼哭为主要表现时,除给予适当的护理外,要注意小儿的表情、动作与哭闹的声调、时间等特点。若哭闹持续不止或伴随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宜送医院尽早诊治。

(2)非疾病引起的哭闹一般持续时间短暂,哭声洪亮,时高时低。个别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和要求时的哭闹,常哭而无泪,双眼半睁半开,边哭边察看大人的举动。此时,若周围环境较安全时,大人可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一旦小儿发现对其要求没多大希望满足时,便自行停止。故大人平时应加强对小儿的教养,不应迁就和无原则地疼爱,以免使小儿养成要挟大人的不良习惯。

(3)若突然被某种东西刺痛或蚊虫叮咬时,呈突发性号啕大哭,一旦疼痛消失便恢复正常。必要时要检查伤痛部位,以便及时去除诱因。

(4)有的小儿由于白天过度兴奋或疲倦,常会在夜间发生啼哭,特点是清醒时哭声大,困倦时小,并双眼阖闭而哭。所以大人在小儿入睡之前不宜过分逗小儿开心,以免小儿难以入睡或易醒而哭闹。另外,晚餐不宜饱腹,饱腹易致胃肠不适,引发小儿哭闹。

□呕吐

小儿呕吐,若护理不当,使呕吐物吸入,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或吸人性肺炎等。急性严重的反复呕吐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长期呕吐可影响营养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症。故对小儿呕吐的护理要注意下列事项:

(1)注意呕吐物的颜色、性状、次数、气味、数量及呕吐与饮食的关系等。若发现颜色鲜红或暗红时,应留取标本送验,并应协助患儿坐起或侧卧,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内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严重呕吐需禁食4~6小时,吐止后可渐增流汁、半流质饮食,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2)呕吐停止后应及时给患儿清洁口腔,对被污染的床褥进行清洗整理。

(3)对长期反复呕吐的患儿要保证营养,少量多次喂哺,人工喂养者在配奶中稍加米粉以增加稠度,减少呕吐。

(4)呕吐严重的患儿(中度以上脱水者)要遵照医嘱给予补液治疗,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的紊乱。

□腹泻

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尤以感染性腹泻多见。严重者可引起重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腹泻患儿的护理有以下几点:

(1)防止交叉感染。对肠道感染性腹泻,尤其是菌痢、肠炎之类,要做好隔离,对衣物、尿布、用具及便盆应分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饮食安排。一般腹泻不需禁食,可继续平时饮食或配制略清淡食物。呕吐严重者可暂时禁食,一般禁食时间不超过6—8小时,待呕吐好转后再逐渐恢复饮食。恢复期可增加喂哺1次,以补充病中损失,促进康复。

(3)注意观察。首先要观察大便的形状、次数、性质以及颜色和量的多少。特别是对水样大便水分丢失量的估计,可采用以下方法约略估计:先以不同量的水使尿布湿润,对湿迹大小有一个初步印象,以后按比例印象估计。若水样大便量多次数多,或大便中夹有黏液、脓血样大便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其次要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及一般情况,如有无口渴,眼泪、尿量多少,皮肤、黏膜是否干燥以及眼窝和前囟的凹陷程度等。若发现呼吸深长,口唇樱红,伴有腹胀、惊厥及心律紊乱等表现时,提示有酸中毒、低钙血症或低钾血症的可能,应立即去医院救治。

(4)并发症的护理。为避免腹泻次数增多引起红臀的可能,应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擦干后扑上滑石粉。如臀部已发红,洗净擦干后可涂凡士林、清鱼肝油或液体石蜡油,以减少刺激,或者暴露其臂部使其干燥,但要注意其他部位的保温,以免着凉。如皮肤发生溃疡,可在患部涂抹3%的氧化锌软膏。

□便秘

小儿便秘是小儿常见病症之一,给小儿带来一定的麻烦和伤痛。小儿自幼就应养成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03个月以上的婴儿就应当开始训练,一般在清晨或傍晚喂哺食物之后,当婴幼儿突然停止活动,面孔涨得通红,欲排便时,可将小儿抱起,训练其按时排便。

如一旦发生便秘,可作如下处理:

(1)如人乳喂养者可另服些橘子汁、蜂蜜水等润肠的食品;如人工喂养者可在牛乳中增加糖量至10%,同时给予橘子汁、青菜汁等以刺激肠蠕动。大婴儿可加蔬菜汁、水果汁、米粉、粥类等辅食,同时增加粗纤维的食品,并鼓励进食粗粮(如红薯)做的食品及菜泥、碎菜等,有利通便。便秘的小儿应多饮开水,对通便有好处。

(2)-般情况下,不宜采用人工通便法,若必要时可用简易通便法(开塞露、小片肥皂条用水润湿后插入肛门)。

(3)若自幼便秘不愈,非经人工通便不能自行排便,并且便粗难解异臭者,怀疑有肠道先天性病变,可去医院作检查,以确诊治疗。

□便血

护理便血患儿,不仅要注意观察患儿血便的出血量、颜色,还要从以下4方面给予患儿关注。

(1)科学饮食。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确定食谱,总的饮食原则是松软、少渣或无渣食品,以流质、半流质为主,病情较重者需禁食几小时至几天。若恢复饮食时,也应从流质、半流质开始,避免食用粗纤维和不易消化的食品。

(2)注意休息。对出血严重的小孩,应绝对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保持安静,减少或避免情绪激动。

(3)防止感染。由于失血,可使抵抗力下降。因此,应注意小儿冷暖情况,防止因感染而加重原发疾病,造成出血量增多。做好清洁卫生,注意便后洗净臀部,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床单。护理小儿前后注意洗手,做好污物处理。

(4)关注精神。要关注小儿面色、神志状况,及早发现失血过多引起的休克,并进行及时抢救。

□腹胀

引起小儿腹胀的诱因多种多样,可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方法护理。

(1)寻找原因。当小儿烦躁不安,腹部又较膨隆时,大人应及时寻找原因。观察是否与哭吵、饮食过饱、吃易产气的食品等因素有关。一般单纯性腹胀能及时缓解,如腹胀持续,或伴有便秘、呕吐,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2)局部按摩。对功能性腹胀,可顺时针轻揉小儿腹部或用热敷法,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腹胀症状。如疾病本身引起腹胀,应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

(3)变换体位。如腹胀明显时,可使小儿取半卧位或侧卧位,以减少腹部积气或积液的压力,减轻腹胀症状。

□惊厥

惊厥多见于2岁以内小儿,属小儿急症,可作如下处理:

(1)立即松解患儿衣服,并取侧卧位,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或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而引起窒息。同时在口腔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家庭中可用牙刷柄裹以清洁手帕代之),防止抽搐时咬伤舌头,若牙关紧闭难以撬开时,不宜使用暴力,以免损伤牙齿。由于惊厥发生一般情况都很危急,故施救者一定要保持镇静,紧急情况下可刺激人中穴止痉,并应立即将发病小儿送往医院抢救。

(2)惊厥可分两类:一类是有热惊厥;

一类是无热惊厥。对有热惊厥,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散热,故衣被不宜太厚,并置患儿于通风阴凉处,采用各种物理降温的措施。尤其是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若发热达38.5.C以上,伴有精神萎靡,热度高而手足反冰冷者,常为高热惊厥的先兆:

必须注意及时散热降温。对无热惊厥,如癫病引起的惊厥,应时刻注意患儿的安全,防止惊厥突然发作而发生意外。

(3)当小儿突然发生动作异常,表情刻板,伴有意识障碍等情况时,都应想到惊厥发作的可能。有的仅表现为一侧肢体抽动,或短暂的口角或眼角抽动、惊跳等;也有的仅为面色苍白或一阵潮红,两眼上翻,颈项发硬;新生儿及小婴儿时期可为阵发性青紫等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惊厥现象。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以便及早诊治。

(4)若惊厥不止,出现四肢强直、角弓反张等严重症状时,应保持患儿处于功能位,不应用暴力牵拉,以免造成外伤,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昏迷

昏迷有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之分。对昏迷患儿应及时送医院,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肩部垫起,头转向一侧,用张口器压住舌根部,以防气管分泌物或舌头后倾而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

(2)定时翻身拍背。一般1~2小时翻身1次,用气垫保护臀部皮肤,以免发生褥疮。并辅助拍背,帮助肺部分泌物排出,有利于肺部通气功能,防止肺炎发生。

(3)保持清洁、卫生。用金霉素眼膏涂于眼,并用清洁纱布遮盖,以保护眼睛。每天3次用清洁棉签蘸冷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或湿润口唇。每次便后应及时清洗,并涂敷爽身粉以保持皮肤干燥。

(4)维持基本营养。昏迷患儿吞咽功能常受到影响,但轻者尚有一定的吞咽功能,故饮食宜流质为主,但须注意呛咳而引起的窒息。如长期昏迷的患儿宜应用鼻饲饮食,以半流质为主,可添加各种必需的营养品,以保证基本营养。但灌注鼻饲饮食时,动作应轻柔、缓慢,每次应适量,并注意不要将空气灌入,食后可适当灌注些温开水,保持鼻饲管的清洁卫生。

(5)对尿潴留的患儿,可热敷膀胱区或手法压迫膀胱底部,协助排尿;如膀胱胀满而不能排尿者,应在严格消毒下插入导尿管被动排尿。但要注意导尿管要消毒后才可使用,且不能长期使用,以防造成尿路感染。

□烧伤

(1)注意补充营养。严重烧伤的患儿,由于创面有蛋白质大量丢失和分解代谢亢进,发生贫血、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的情况尤为明显。因此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以利创面加速愈合。营养的补给以口服为主,主要为蛋白质、糖、脂肪及必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一般情况下可在每日的饮食中补充,或通过鼻饲补充,必要时由医生给予静脉营养。

对一般轻度烧伤的患儿,可以适当补充开水,或新鲜果汁、蔬菜汤、水果及富含蛋白质的牛奶、鱼、肉、蛋等食物,促进创面愈合。

(2)进行创面护理。无感染的创面隔天换药,创面渗液浸湿包扎纱布外层时,即应换药。有感染创面,应每日换药,且可用抗生素纱布贴在创面上。会阴部周围创面包扎纱布,易被尿液浸湿,应及时更换。采用暴露法治疗创面,一般经清创后置于灭菌被单上,创面每日应涂敷抗生素油膏。暴露时要求病室有消毒隔离和保暖措施。

□外伤

(1)保证丰富营养。同等程度外伤,小儿愈合的程度要相对成人快得多。而营养情况与伤口愈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伤后应给予小儿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利伤口愈合。

(2)防止伤口感染。伤口缝合后要注意避免污染,保持干燥,直至愈合。拆线期间需换药及查看伤口有无感染征象。

(3)防止骨折移位。骨折复位固定后,间隔2~3天或1周内应在门诊进行复查,了解骨折是否再移位。石膏要保持干燥,受潮后石膏易松散、折断,从而引起骨折移位。

(4)警惕脑外伤恶化。脑外伤在损伤后48~72小时内,有可能由轻转向严重。

所以应观察小儿呕吐是否逐渐加剧,若发生意识丧失、抽搐等脑外伤向严重转变的症状,必须及时就诊。

2.常见疾病的护理

□口腔炎

口角炎、舌炎、齿龈炎及口腔黏膜发炎均属口腔炎。对小儿口腔炎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口腔卫生,应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及口腔清洁。每次喂食前,大人应注意用肥皂流水洗手,以防将手上的病菌带入小儿口腔。

(2)保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患口腔炎时宜服松软的清淡食物,多吃水果。饮食的温度不能太热,严重者可喂流质或半流质,以减少咀嚼。同时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疼痛剧烈而不能进食者,可去医院适当补液,以保证基本的营养和水分。

(3)注意用具消毒。尤其是奶头、奶瓶、奶锅、杯、匙等器具的清洁消毒,一般清洗后煮沸消毒20分钟即可。

(4)清洗口腔。对能配合的年长儿可用1%过氧化氢(双氧水),用消毒棉签蘸浸后清洗口腔,或含漱。使口腔内的分泌物或腐败组织随清洗时泡沫流出口外,并对厌氧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通常每日清洗3—5次,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进行,以免引起恶心呕吐。清洗后用冷开水漱口后吐出。

(5)按时用药。对卡他性和溃疡性口腔炎,可在口腔黏膜局部涂药。每天2~3次。涂药前先用纱布或棉球放在颊黏膜的腮腺出口处,以阻断唾液,然后用于棉球将病变部黏膜表面吸干净,再予涂药。涂药后最好闭口10分钟,然后取出纱布(或棉球),要防止小儿吞入。注意不能立即饮水、进食或漱口。一般外涂药有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等。如溃疡严重者,可口服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或肌注青霉素(必须做皮试)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如鹅口疮),因白色念珠菌易在酸性环境中繁殖,故不宜使用硼酸溶液清洁口腔,而应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局部涂制霉菌素甘油、1%龙胆紫溶液(紫药水);口服制霉菌素,每次5~10万单位,一日3次。

(6)激光治疗。对于那些口腔炎严重,且经久不愈者,可行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口腔炎效果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可放心采用。

□肺炎

小儿肺炎以支气管肺炎居多。一般轻症肺炎可在家中进行治疗及护理。

(1)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儿休息。室内要经常定时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但应避免穿堂风,以有利于肺炎的恢复。

(2)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按时服药、打针。如伴有发热者,给予流质饮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蛋花汤、牛肉汤、菜汤、果汁等),退热后可加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蛋糕之类的食品),并注意适当补充营养。

(3)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尤其是汗多的病人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这对皮肤散热及抵抗病菌有好处。对痰多的患儿应慎用镇静剂及镇咳剂,特别是咳嗽时尽量让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畅而影响肺炎恢复。常将小儿抱起变换体位,轻轻拍打背部,可助小儿恢复健康。

(4)由于小儿抗病能力较差,尤其是小婴儿病情容易反复,患儿有下列症状如口唇四周发青、脸色苍白、眼神呆滞、呼吸困难及其他缺氧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将患儿送医院抢救。

□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畸形)及心肌疾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和某些心律失常为小儿心脏病中的常见病。护理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1)先天性心脏病。

①不少先天性心脏病常在新生儿时期表现呛奶,故对这类小儿要提高警惕,仔细检查原因,慢慢喂食。人工喂养者可将奶头孔稍微弄大些,以便吸吮时省力,不引起咳嗽为度。

②保证患儿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根据其体力制定适当的活动强度。对于青紫型心脏病,避免剧烈哭吵、活动。因为活动量过大会造成青紫加重,甚至头晕、昏厥等缺氧症状发作;若持续时间稍长,可神志不清,严重者会导致惊厥死亡。故应时刻注意患儿的活动量。一旦出现缺氧发作,轻者应立刻让患儿蹲下,居胸膝位,重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

③不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常合并贫血,贫血也会加重缺氧,故应及时纠正贫血,以防贫血引发缺氧,导致病情恶化。

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预防接种时要慎重,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预防接种。若拔牙、扁桃体切除等小手术的前后均需应用足量抗生素,防止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⑤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着小儿心胸外科技术的发展,均能通过手术治愈或部分矫治,预后大为改观。因此,早期诊断意义重大。一旦诊断明确应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在适当的时机接受治疗。同时应注意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对减缓心脏病的进展有好处。

⑥若患儿发生急性感染,如咳嗽、紫绀、气急明显时为病情加重,有可能并发心功能不全、肺炎等,必须及早送医院救治。

(2)心肌炎。

心肌炎有感染性(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等)、风湿性以及化学药品、电解质紊乱所致之分。小儿以感染性心肌炎多见,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较为常见。目前对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治疗,措施不外乎减轻心脏负荷,维持心脏功能,以利心肌修复。护理着重于:

①充分的休息以减轻心肌损害和并发症的产生。一般休息不少于3~6个月,早期需卧床休息,并应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②饮食宜给予易于消化,且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若心功能代偿不全的患儿,应限制钠盐(低盐饮食)及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心功能衰竭,有利于心肌恢复。同时应多吃新鲜水果,供给足量的维生素Bi和大剂量维生素C以及营养心肌的药物(能量合剂),改善心肌代谢功能。

③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用开塞露通便,患儿排便时应嘱其切勿过度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④对心肌炎诊断明确的患儿尽量留院正规治疗,重症患者必须住院治疗。对早搏、心律失常的患儿,家长要有耐心并要有心理准备,因为早搏的消失时间根据心肌病变的程度而长短不一。有些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早搏可持续多年,不少患者最终可自愈。故若偶有早搏,而无自觉症状者可不必用药。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焦虑。

□肾脏病

小儿肾脏病常见的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炎。其特点是浮肿、尿少、蛋白尿或血尿。护理肾脏病小儿要点如下:

(1)早期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随着症状和尿常规的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即使是病情轻的小儿也应如此。一般3~6个月内需控制活动量,学龄期儿童可暂免较剧烈的体育活动,以防活动量太大影响病情恢复。

(2)注意饮食。如水肿伴有高血压的患儿应暂时进少盐、无盐或低钠饮食。少盐饮食每日食盐量不超过1一2克。一般不严格限水,但在水肿明显、少尿或无尿时,既要严格限制进水量,又要避免食用含钾量高的食品,少食蔬菜、水果等。如出现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等氮质血症时,宜进低蛋白饮食,选用优质蛋白(如牛乳、鸡蛋等)。

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由于蛋白质大量从尿中丢失,血浆蛋白低,宜高蛋白膳食,如乳类、肉类、鱼类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

对限制食盐的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即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含盐饮食,以免引起低钠血症。

(3)预防感染。严重水肿的患儿,要经常翻身,清洁皮肤,每日数次按摩受压部位,预防感染,防止褥疮的发生。若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或吊带托起。应用激素的患儿易出汗,因此应勤换衣服,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尤其是虫咬或瘙痒时,应避免抓伤,1真防皮肤感染。同时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激素治疗期间,更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4)心理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95%以上可完全康复,只要早期正规治疗,恢复较快,且很少有复发。极少数如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者会致病情恶化。肾病综合征虽病况相对复杂,但80%以上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可望痊愈,且愈后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所以家长和小儿要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医生配合以早日恢复健康。

□肝炎

小儿肝炎中,以甲型病毒性肝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这里就介绍这两种肝炎的护理。

(1)急性期患儿应住院或在家中隔离,自发病日算起最少30天。慢性期患儿(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着)也应注意隔离,并应加强个人卫生,比如食具、药杯、毛巾、牙刷、便器等应与正常人分开使用,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对患儿用过的器具,包括排泄物,都应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消毒。

(2)肝炎早期应卧床休息,1~2周后若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好转,可每日活动1—2小时,避免过度疲劳。当症状完全消失,肝脏大小恢复正常,肝功能检查正常后,再观察1~2个月,然后可逐渐恢复学习等活动,但仍应定期随访1~2年。

(3)肝炎病人的饮食应以适合患儿口味的清淡饮食为宜,热量以能维持营养为度,特别要注意脂肪的摄入量不可过多,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造成脂肪的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4)小儿患了肝炎,家长不仅要在生活上加倍关心,在心理上也应给予疏导。因为肝炎病儿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有利于肝炎的恢复。所以家长应消除小儿恐惧心理,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5)若肝炎病儿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黄疸加重、发热症状时,则表明病有恶化的倾向,要及时送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