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金融运行研究
32282800000030

第30章 关于社区银行的几个重要问题

王爱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高速增长离不开一个健全高效的金融体系。我们认为设立以社区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完善中国金融体系的层次和深度,从而有效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

一、社区银行——新时期中国金融改革切入点

金融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农村金融体制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以社区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型银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健全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发展社区银行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设立社区银行是我国新时期金融业改革切入点之一。

(一)推动社区银行发展将有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凸显。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困难。这不仅表现在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占全部资金比例小,而且表现在它们从外源性融资中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差,申请贷款遭到拒绝的比例较高等。这样,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资金约束;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社区银行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保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融资难导致了中小企业为寻求自身发展而转向民间借贷、高息借贷等其他途径、形成所谓的“灰色金融”,严重干扰正常金融秩序。我国的民间金融主要发源于农村,而且沿海地区的农村民间借贷规模已经超过正规借贷规模,以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例,自1986年以来每年增长速度为19%。而温州全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有76%来源于民间金融,以温州苍南市为例,2001年该县工业企业流动资金构成中民间借贷占45%,自有资金占35%,而银行贷款仅占20%。整个浙江省的民间资本超过8000亿元。 (三)推动社区银行的发展有助于规范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解决“三农问题”

社区银行是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机构,资金所有权、管理营运权与剩余索取权是高度统一的。所以,社区银行的制度明显优于民间小额信贷制度。这不仅给了民间借贷这种“草根金融”一个合法身份,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开辟了一个重要渠道,也为有组织的民间借贷提供了“阳光化”的可能,而且还带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创新。它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一种新的组织资源,是我国农村金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实现真正开放的第一步。

(四)社区银行将为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目前农村金融需求升温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逐步回升,成长加快,金融需求增加;二是农村个体和私营经济逐渐活跃;三是农户家庭消费升温,主要表现为教育消费、住房消费的升温。2003年国务院制定、印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决定分阶段、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在8个省、市进行改革试点之后将经验推向全国。国际经验表明,社区银行在推动社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无疑社区银行也可以作为我国农信社改革的思路之一。

(五)社区银行发展经验将为我国中小银行提升效率和竞争力提供参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股银行业的并购浪潮席卷国际银行界,并不断掀起新的高潮。以取消利率管制、金融经营混业化、金融运行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为核心内容的金融革命不断走向深入,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制度不断变革、金融服务日新月异、金融机构重新整合、金融业经营理念分化重塑。银行业的竞争在更高层次上愈演愈烈,就整个世界而言,中小银行都面临着合并成大银行,甚至“超大银行”的强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中小银行如何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经营与发展经验,与在资金来源、资产配置以及信用保证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的国有大型银行竞争,与熟悉WTO游戏规则的外资银行竞争成为我国中小银行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了,积极发展社区银行将会对此提供有益参考。

(六)健全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差异化服务

通过引入社区银行,第一,可以便于民间资本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因为社区银行的设立所需资本不高,另外如果社区银行经营不善,其他民间资本可以以不高的成本对其收购,这无疑对社区银行的经营形成一个市场约束;第二,可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提供顺畅的融资通道;第三,可以解决我国当前资金运行中的“虹吸”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社区银行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于当地社区;第四,可以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发展。目前,由于我国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市场定位都大同小异,社区银行以其独特的信息优势,可以根据企业和居民的个性化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对于推进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有积极意义。

由此可见,推动社区银行的发展,不仅是中小型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保持金融秩序稳定等诸多重大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形势极其紧迫。结合我国现实经济环境提出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合理设想和具体实施步骤,无疑是非常适时和必要的。

二、国内外社区银行研究成果及特点

(一)国外对社区银行的研究成果概述

由于国外对社区银行大都仅仅从规模上(例如资产少于1亿美元)进行界定(如ScottE。Hein等,2005;RoberTDeyoung等,2004;AllenN。Berger等,2004),因此国外社区银行的研究和中小银行的研究密不可分。

综观国外文献,对社区银行的研究大致从三个方面加以展开:①社区银行(中小型银行)效率和竞争力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中小银行的竞争优势和效率测度等方面(如Berger和Hunter,1995;Timmer,1993等);②社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银行规模与中小企业贷款、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贷款、关系融资等方面(如 Bergerand Udell1995);③社区银行与宏观经济、金融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包括金融结构与金融及其经济增长的关系(戈德史密斯,1963)、中小银行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系(Holland,1998)等。

概括起来,国外对社区银行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对中小企业融资无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若干理论假说,这些理论假说分别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等方面对社区银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些无疑将为我国社区银行的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

(二)国内对社区银行的研究成果概述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出现了一些关于呼吁建立社区银行的声音(如徐滇庆、巴曙松等),但是具有较高理论性的深入研究非常匮乏,可以说,国内对社区银行的研究尚是一片空白。但是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中小银行行为的研究已经有了一段历史。①从银行竞争力视角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银行业并购浪潮中,我国部分学者针对主流的研究国有大型银行的倾向提出“规模并不能决定一切”(如姜瑶英,2000),主张银行能否生存取决于能否赢利、而能否赢利则取决于银行能否适应和满足客户的需要的新型银行经营理念,发展中小银行将提升我国银行业整体绩效(秦宛顺,2001;赵旭,2001);②从中小银行在宏观经济中作用视角的研究。如林毅夫(2002)从中小银行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发,提出“在特定时期应当发展中小银行”的观点。③从解除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视角的研究。我国学者们大都从信息不对称问题、所有制不同问题、国有银行经营机制、现有金融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揭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曹凤岐,2003;李志斌,2002;张铁良,2002),与前述两个研究视角殊途同归的是,学者们提出的一个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应对性措施就是大力发展中小型民营银行(如徐滇庆,2000)以及社区银行(钟伟,2004)。

(三)对国内外社区银行研究成果的评述

综观以上国内外对社区银行的理论研究,我们认为还是存在着诸多方面缺陷的。国外的研究主要存在;①部分假设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如社区银行涵义的界定、资产结构的划分等);②大多数的研究较少涉及产权问题,而这是我国发展社区银行关键课题之一;③金融环境的不同(如社区银行经营和监管方面的法规)将导致经营行为和特征的巨大差异,而国外的研究并没有涵盖这些内容。国内的研究则存在:①国内对社区银行的研究严重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②研究手段大多局限在定性分析,较少利用规范的理论架构来解释和说明问题;③部分简单的理论阐述并没有实证检验的结果作为支撑;④对中小银行的发展建议基于中小银行的宏观调控功能,并没有把中小银行的发展置于应有的地位,没有从中小银行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保证中小银行的成长。因此,从对社区银行涵义辨析与特征分析入手,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对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社区银行与经济增长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对其产权模式进行重点剖析,无疑将填补社区银行研究的理论空白。

(四)中国的社区银行的涵义界定

中国对“社区”这一概念的认识早在周朝就已经有文字记载,但是,“社区银行”在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却并无定论。我国的社区银行是从国外“communitybank”这一词意翻译而来,国外对“communitybank”的界定争论不休,同时,将其翻译为“社区银行”是否准确?二者内涵、外延有无不同?社区银行和我们目前呼声较高的民营银行有何不同?与合作金融关系如何?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区银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的服务于社区中小企业和客户的中小银行,目前社区银行已代替了民营银行的提法。我们对中国社区银行的界定是:我国的社区银行应当是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模式建立的,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经营范围局限于一定区域,服务于当地社区经济的现代商业银行。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社区银行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现代商业银行;二是草根金融,产生于社区、服务于社区;三是资产规模不宜过大。

由以上分析,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我们认为,我国社区银行的设立目前可以考虑的渠道主要有三:一是将现有的条件成熟的城市和农村信用社改制为社区银行;二是由民营企业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三是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在我国目前,社区银行建立较为合理的选择是由现有的条件成熟的城市和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成,产权模式可以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两种模式。我们认为,中国银监会近年来对浙江、江苏等省市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的大力推动,以及目前农信社改革方案的推行实践与我们的设想是一致的。

三、社区银行产权结构的特点及影响

社区银行选择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对其经营理念、经营方向、市场定位、业务管理等产生深刻地影响。社区银行的产权组织形式主要有:股份制社区银行、合作制社区银行和股份合作制社区银行。

(一)股份制社区银行

股份制社区银行是指在一个社区范围内(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区、街、村、镇等),主要以社区内投资者的货币资金投资入股,按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组建的银行。以资本为权利核心、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是股份制社区银行的根本特征。

1.股份制社区银行特点:一是资本权利的绝对性;二是利润分配实行按资分配;三是股份来源的开放性;四是资本规模易于扩大;五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六是经营目标的单一性。

2.股份制产权组织形式对社区银行发展的影响。

由于股份制社区银行以资本为权利核心,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其对经营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以资本为权利核心,易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二是股份制和利润最大化使资本具有内在的扩张冲动;三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社区银行在服务对象方面必然有所选择。

(二)合作制社区银行

合作制社区银行是指在一个社区范围内(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区、街、村、镇等),通过吸收本社区范围内社员股东(社员股东由社区银行的员工和与社区银行发生业务关系的客户构成)的货币资金,按合作制原则组建的银行。以劳动为权利核心、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是合作制社区银行的根本特征。

1.合作制社区银行特点:一是实行“一人一票”制;二是社员股东身份的双重性;三是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四是股份来源的相对封闭性;五是分配的二次性;六是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七是管理的民主性。

2.合作制产权组织形式对社区银行发展的影响。

由于合作制社区银行以劳动为权利核心,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其对经营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资本规模一般较小;二是民主管理本身具有天然的局限性;三是经营目标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冲突。

(三)股份合作制社区银行

股份合作制社区银行是指在一个社区范围内(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区、街、村、镇等),主要以社区内的投资者和社区银行员工的货币资金投资入股,按股份合作制原则组建的银行。以资和劳共同作为权利核心、以利润最大化兼顾为社区入股股东服务的经营目标是其根本特征。

1.股份合作制社区银行特点:一是股份构成既体现合作制原则又体现了股份制的要求;二是股东身份的双重性;三是股份来源具有相对开放性;四是分配实行按资分配;五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但兼顾一定的公益性;六是民主化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

2.股份合作制产权组织形式对社区银行发展的影响。

股份合作制社区银行对经营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不太清晰。②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③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影响。

(四)不同产权结构下的社区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虽然社区银行的产权组织形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法人治理结构,但社区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一般都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是股东(代表)大会。股东大会是社区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股份制社区银行的股东大会原则上应由全体股东组成,为提高决策效率也可由股东按一定规则选举出的代表组成股东代表大会。股东们按照“同股同权”的原则,以其所持股份的份额来确定其对社区银行的权利、义务和相应的责任。

合作制社区银行的社员股东大会原则上应由全体社员股东(全体社员股东划分为员工社员股东和非员工社员股东)组成,为提高决策效率也可由社员股东按一定规则选举出的代表组成社员股东代表大会。社员股东们按照“一人一票”的原则来行使其对社区银行的权利和义务,按照其入股资金的大小来承担社区银行债务的有限责任。

股份合作制社区银行的股东(代表)大会原则上应由全体股东(全体股东划分为员工股东和非员工股东)组成,为提高决策效率也可由股东按一定规则选举出的代表组成股东代表大会。股东们按照将其股份按一定规则折算成的投票权数与“一人一票”的投票权数之和来行使其对社区银行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其入股资金的大小来承担社区银行债务的有限责任。

2.第二层次是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是社区银行股东(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和社区银行的经营决策机构,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的人选及其排位由各股东所持社区银行股份的多少来决定,董事会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董事长是社区银行的法人代表。监事会是社区银行的监督机构,负责对社区银行的经营行为和财务监督,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人选一般由股东和社区银行员工组成,监事会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另外,根据需要,还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3.第三层次是高级经营管理层,由行长和若干名副行长组成。高级经营管理层要按照董事会制定的经营发展目标和战略来组织和筹划社区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他们由董事会招聘并向董事会负责。

四、中国社区银行的竞争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社区银行的竞争优势

社区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没有传统体制色彩,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设立,与国有银行甚至股份制银行相比,比较优势也十分鲜明,那就是:

1.产权结构优势。

社区银行股份制的产权结构形式,与大银行相比,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使它们具有内在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这是一个显著特征。它们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个体、私营、合作、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和居民群体,他们(需求者)也都是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主体。产权明晰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形成的信用关系,必然是一种硬约束信用,严格的效益、风险观念是这种信用关系的主要属性。这远远优于目前国有大银行与国有大企业的信用关系。

2.低交易成本优势。

社区银行具有科层结构少、机构精干、管理成本低,加上独立自主经营、激励机制强、办事效率高等制度优势,它们能为客户提供质优、价低的金融服务,能够有效克服“官僚机构”弊端,减少诸如客户“公关”和“寻租”费用。这些无疑也是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3.市场效率优势。

信息对称是有效率市场的基本条件。社区银行“土生土长”的区域性质明显,债权债务双方彼此都很了解,“人熟、地熟、事熟”,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它们资产质量高的潜在比较优势也是确实存在的。

4.经营灵活优势。

社区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明显存在小型化、个性化、特色化的特点,它们以经营灵活、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十分有利于给这种客户群提供优质服务。在这里,适应性强的小银行就必然比大银行更具优势,绝不是“大的吃掉小的”,而是“快的替代慢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金融机构林立的大都市,也不能缺少多样性小金融机构的根本原因。

5.产权制度优势。

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社区银行防范风险、保障其正常运作的基础。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与经营层的分工合作、股东权利的落实,这一系列制度安排避免了国有银行政企不分、股东、股权虚置等弊病,使得社区银行成为分工清楚,责、权、利统一的现代企业。社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产权制度安排,这种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产权安排,是决定社区银行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

6.企业文化优势。

社区银行的企业文化与国有银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商业化的服务理念与社区文化的内涵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银行与顾客、银行与员工、员工与顾客是在有偿服务的商业原则下,按照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则统一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国有银行企业文化空泛的通病,保证了企业文化与社区经济的一致性。

7.整合资源优势。

与一般银行机构不同的是,社区银行本身也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银行有效地整合了银行与社区业主以及社区内的各种组织的供给和需求,能够向社区内的客户提供全功能的银行业务并满足其在银行、证券及保险等方面的需求,如提供企业授信、结算、外汇业务及面向业主的储蓄存款、消费贷款、居家理财、代收代付等各项业务。

(二)中国社区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加入WTO后过渡期的来临,社区银行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环境在正发生重大变化。监管、股东和市场的约束日益强化,国有银行改革提速,外资银行将享受完全国民待遇,市场需求日新月异,整体金融环境正在日益国际化,使得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客户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对社区银行产品创新提出挑战。

从居民户来看,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财富增长对社区银行产品创新有更高要求。2005年,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已达13万亿元,居民总财富达33万亿元以上。居民财富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实物资产的房屋、汽车到金融资产的银行存款、保险、债券、基金、股票等,无所不包。据有关机构在京、津、沪、穗四地的调查,74%的居民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居民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巨额财富存量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对社区银行创新产品是一种巨大挑战。另外,从企业户来看,企业和机构客户也对社区银行产品创新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企业资金价值观念的提升,对资金管理、国际结算、投资银行、风险管理、行业分析、管理咨询等综合化、个性化产品需求上升,社区银行要在此方面与国有和外资银行同台竞争,还需付出更大努力。

2.在提高竞争手段方面,社区银行面临着挑战。

一方面,国有银行加速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特别是通过与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不仅提升资本实力,而且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社区银行所具有的体制优势在丧失。另一方面,大多数外资银行能向客户提供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理财等“一站式”金融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而社区银行受到国内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最后,外资银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配置优秀人才,能够通过全球化的交易网络,全天候地向全球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能够借助现代风险量化技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国内社区银行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

3.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改革将对社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同时,汇率制度改革也明显提速。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了有管理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些都使国内银行在面临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同时,又增加了市场风险。现在国外对市场风险的定义有一种说法叫“猝死”,有的国家按巴塞尔协议分类,市场风险占50%,信用风险才占40%,操作风险占10%。美国从1982~1986年,约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最严重问题是银行大量倒闭,其中大都是中小银行。这说明社区银行由于规模较小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挑战。

4.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对社区银行经营能力提出挑战。

社区银行是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但随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运行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升,社区银行的劣势日益显现。一方面,社区银行的市场实力不足。与国有和外资银行相比,一些社区银行在满足客户需求、品牌知名度创造等方面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社区银行客户基础薄弱,客户筛选面临更多困难,对高端、优质客户的吸引和控制能力较弱。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敬业队伍,提高经营能力是社区银行运行中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周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马九杰:《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与信贷约束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4.郭田勇、郭修瑞:《农村合作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5.刘国光:《中小企业融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年版。

6.罗正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李丽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张玉明:《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载于《金融研究》,2001(1)。

11.何广文、李莉莉:“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载于《银行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