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
“我们完全应该而且能够把小土豆办成大产业。”
——******
西吉县,地处祖国西部,位于六盘山西麓。
西吉,是一片独具魅力的土地;西吉,是一块蕴藏着巨大潜力和充满希望的土地。
西吉吉祥!
西吉县先后获中国马铃薯之乡及全区扶贫开发、劳务产业、交通建设、农村组织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区第一,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连续两年蝉联全区前列,并受表彰奖励。
听说过西吉经济的“四张牌”吗?
——马铃薯产业“王牌”占农业龙头。
——劳务牌打响全国。
——种草养畜“扶贫牌”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红色旅游牌”前景看好。
在这篇文字里,将告诉你的是“西吉马铃薯”这张“王牌”的打法。
综述篇
你也许听说过或在报纸上、网上看到过这类的新闻:
——《县长买菜谱》
——《西吉“洋芋王”身价3000元》
——《“马铃薯礼品”受青睐》
——《西吉马铃薯卖出苹果价》……
前者讲的是西吉县长出差,买来了关于土豆的许多菜谱,交给县宾馆的厨师,让他们学习掌握,为八方来客多做些别致的土豆菜,让西吉土豆的美味永留远客舌齿,让西吉土豆的美名随客远扬,果然取得成功,在干部群众间被广为传颂。第二条讲的是西吉县每年要评选“洋芋王”,给予大额现金奖励。每年农民挖土豆时,挖出大的土豆都传看、比较,欢声笑语里流淌着丰收的喜悦。第三条讲的是西吉马铃薯鲜薯申请商标,装箱发售,节日里被作为新鲜、绿色礼品走进了各大小城市的亲友家庭……
西吉在马铃薯上倾注了真情,泼洒了汗水,也收获着喜悦!
“十五”期间,西吉县委、政府不断深化县情认识,把马铃薯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来抓。马铃薯种植面积由“十五”初的30多万亩上升到110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占居全区马铃薯种植“半壁江山”,成为中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建立优质专用薯和脱毒薯的种植基地61万亩,建立千亩以上优质专用型马铃薯生产示范点27个。全县马铃薯年加工转化能力达到40万吨,马铃薯市场和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农民人均马铃薯收入达700元以上,占西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6%;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粒,县内宁薯8号、宁薯9号、青薯168等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自治区无公害产地认定;注册了“西吉马铃薯”商标,形成了马铃薯销售“新营模式”,外销鲜薯达20万吨以上;同时成功承办了首届宁夏固原马铃薯节,使具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美誉的西吉马铃薯产业成为西吉新农村建设中的“黄金产业”,呈现出“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三轮驱动的良好发展势头。
2001年8月,******总理曾指出:“我国土豆种植面积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产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土豆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消费市场,我们完全应该而且能够把小土豆办成大产业。”
200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在接见全国老中青三代科学家时,嘱咐全国马铃薯专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冬玉,做好马铃薯科研攻关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04年,屈冬玉带着中央领导的重托,率领专家组来宁南山区开展马铃薯技术服务,研究合作事宜。此后,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向******副总理回良玉汇报了自治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方案。2005年2月16日,回良玉副总理对报告作出批示。根据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精神,农业部就促进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和科技支持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协调中国农科院为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农业部还根据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品种单一、种薯生产落后、商品薯品质较差等主要问题,在“948”计划中连续两年投入150万元,立项支持宁夏从法国、加拿大等国引进优良品种,引进国外专家和派出人员培训学习,推进该地区马铃薯种薯科技产业的形成和专用型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对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和科技支持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协调中国农科院为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003年9月,******副总理回良玉在西吉县视察时指出:“一定要把薯类当作产业来发展,把产品变成产业,而且要变成优势产业,通过你的产业,生产多的产品,包括系列加工。”
2003年,马铃薯产业被列入宁夏十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宁夏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
2004年2月,西吉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这标志着西吉县马铃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西吉马铃薯高新科技示范园区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单位”。
2005年10月,西吉县成功承办了首届宁夏固原马铃薯节。
2006年,西吉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13万亩,成为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第一县。
2006年8月,西吉县马铃薯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同月,西吉县马铃薯通过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
2006年9月9日,西吉县成功承办了中国西部(宁夏·固原)马铃薯节。
之一:认识马铃薯
——溯源
——营养
——经济价值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地蛋,原产于南美秘鲁,已有1800多年的栽培历史,16世纪由欧洲大陆兴起,明末清初引入我国,在我国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马铃薯因其适应性广、抗逆强、产量高、食用价值高而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总面积约3亿亩,全世界79%的国家种植。它既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又是世界十大营养保健食品之一,还是重要的轻工、化工的主要原料。世界各国的马铃薯制品有2000余种,作为重要的粘合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化工、造纸、纺织、铸造、橡胶、石油、建材等行业。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种植的第一大国,年种植面积7000万亩,占世界的23%,大部分作为粮食与蔬菜直接食用,加工转化率不足10%,且加工技术落后,产品档次较低,精深加工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世界马铃薯淀粉及制品市场绝大部分在发达中国家。进入90年代,西欧、美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市场趋于饱和。中国这个大市场已成为世界各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集团的重点进攻目标。近几年,随着国外各种马铃薯制品,特别是快餐食品进入中国,马铃薯制品逐步被国人所接受。根据有关预测分析,到目前为止,我国符合国家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只有20余家,年生产能力不到10万吨,而我国仅马铃薯精淀粉及变性淀粉的市场容量在30万吨左右,在今后几年内仍需进口;马铃薯全粉、雪花粉、变性淀粉及复合薯片、薯条等高档制品的需求以每年数万吨的速度增长,年需求量在50万吨以上,加工值在50亿元;据专家预测,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于21世纪的中国非常重要,解决人口高峰期的食物有效供给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潜力在马铃薯,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有20%的人口以马铃薯及其制品为主食,加之亚洲及其他地区将依赖于中国马铃薯原料及其制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马铃薯成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具有潜力和市场竞争的作物之一。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作为产品器官,每100克鲜薯中含有蛋白质1.85克,可利用价值高达71%,比其他粮食作物高21%。它含有人体内不能自身制造的8种氨基酸,在100克鲜薯中含有粗纤维0.8克、灰分1.05克、钙22毫克、磷50.75毫克、铁1.65毫克、维生素B10.0072毫克、维生素B20.475毫克、维生素B50.72毫克、维生素C9.28毫克、维生素A0.033毫克。马铃薯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都远远超过其他16种蔬菜,其中维生素A、C的含量更是其他蔬菜和粮食无以伦比的。马铃薯鲜薯制成的薯片、薯条、薯泥等是快餐业的主要原料。马铃薯全粉是重要的食品加工添加剂,马铃薯变性、糊化等淀粉是纺织、造纸、黏结剂合成、食品加工和降解塑料等轻工业重要的原料。由于马铃薯产量高,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为世界性重要的农业资源和多种工业加工原料。据1998年《中国农业年鉴》统计,我国的马铃薯栽培面积为382.273万公顷(合5734.095万亩),总产量为5270.75万吨,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在我国东北的南部、华北和华东地区,马铃薯作为早春蔬菜作物与棉花、玉米等作物间套作,提高了复种指数及产值,已成为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华东的南部和华南大部,马铃薯作为冬作作物与水稻轮作,鲜薯出口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光热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稻田的土壤耕作条件。在西北地区和西南山区,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及工业原料兼用作物。
之二:“土豆变金豆”
——西吉马铃薯的“心灵史”
●洋芋蛋
来过西吉的人曾说:西吉的小伙子之所以精壮,西吉的姑娘之所以漂亮,那是因为吃了洋芋蛋的缘故。虽是揶揄之词,但洋芋蛋之与西吉人的生活或说旱年的活命却是毋庸质疑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西吉乃至西海固人大都是洋芋蛋养大的。洋芋蛋是救命蛋。
西吉历来旱多雨少,其他粮食常常广种薄收,唯独种土豆却容易收获且个大、饱满、淀粉多、味道醇。每到仲秋洋芋收获季节,才是西吉农民心里最踏实的时候。地里、院子里一堆堆小山似的洋芋,堆起了农民的喜悦和憧憬。屋里屋外便是洋芋的世界;上顿下顿也是洋芋“唱主角”。早晚各蒸一锅洋芋,锅盖一揭,馨香便立即随着腾腾蒸气弥漫飘溢,个个洋芋绽开笑脸,把热情献给馋涎欲滴的人们。顿顿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可能会发腻生厌,但吃洋芋却不至于,吃上一个想一个,吃了早上想晚上,吃了今天想明天,百吃不厌。如果很忙又极想吃,可以在火炕洞里随便埋上几个,一边干活一边等待,十来分钟后就熟透了,那热扑扑黄鲜鲜的烤洋芋不用剥皮,只掸掸灰尘,就可以享用了。
进入80年代,这里的洋芋和这里的农民一样不甘寂寞,集合起来走南闯北,寻找自身的价值,它与城里人家上好的果肉蔬菜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道道有名有姓的菜肴,什么“土豆拉丝”、“油炸土豆片”等。讲究营养的城里人哪里舍得像乡下人一样把每公斤一两元钱的洋芋整锅整锅地蒸着浪费呢?
洋芋自我价值的飞跃,还是近些年的事。
●山里崛起了现代化淀粉厂
90年代初,在西吉山城崛起了一座现代化淀粉工厂,把满山满洼堆积如山的洋芋收进厂里,让它进入洋机器里进行脱胎换骨地改造,它经过清水沐浴从一头钻进轰鸣的机器,经过一番灵与肉的较量和封闭式旅行后,就从另一头出来,待重见天日时,已经完成了改造了变得面目全非。它笨重臃肿的身体变得轻巧洁净。它再也不是人们用来填饱肚皮改善生活的洋芋蛋,而成了工业和食品业不可或缺的添加剂,它浩浩荡荡趾高气扬地乘车南下,堂而皇之地占据了由原来日本等国淀粉把持的宝座,每吨两三千块,把外汇从外国人手中夺了回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洋芋的价值也水涨船高。西吉人发现精淀粉经过再度加工升值幅度很大,从这种机器中出来,转身进入另一种机器,摇身一变,就有了一个动听的洋气十足的名字“阿尔法淀粉”、“阳离子淀粉”……它的身价也提高了将近一倍,每吨四五千元。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竟是昔日土里刨食的西吉农民把维持生命的洋芋变着法儿摆弄成全国第一流的淀粉系列产品呢?
使西吉洋芋发生变迁不断增值的有几十万西吉农民,上到********、政府县长,下到回汉百姓,当然也有区、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于是西吉县委、政府果断决策,把马铃薯作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支柱产业提出并不断发展壮大。
自2003年区、市、县提出了发展马铃薯优势特色产业的决定以来,2006年3月,区党委政府又提出了《宁夏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依据《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坚持产业整体开发,着力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推动产业链条的对接和延伸,促进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努力培育特色品牌,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是坚持扩大规模、扶优扶强的原则。继续推进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及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性特色产业的发展,认真研究优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找准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发挥区域优势,扩大生产规模,突出产品特色,做大知名品牌,使潜在的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优势特色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坚持提高科技水平、转变增长方式的原则。努力提升产业的科技转化能力,通过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应用新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质量监控和安全保障能力,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促进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产品上档次、服务上水平、效益上台阶。三是坚持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介合作组织、经营大户等市场主体,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推进产业化步伐,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相关市场主体的关系,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四是坚持政策引导、以奖代补的原则。利用财政、税收、科技金融、服务等政策,对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合作中介组织、生产经营大户,以及产业发展快的市县进行重点倾斜,采取以奖代补等引导鼓励性的措施,对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农产品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同时,西吉县委、政府按照区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政策,提出了“扩大面积、推广良种、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原则,继续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第一大产业来抓。结合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开展马铃薯高产纪录奖和“洋芋王”评选活动,并设立种植大户奖,对全县前50名种植马铃薯大户每户奖励脱毒良种500公斤,对全县306个村的马铃薯种植大户每户奖励脱毒良种300公斤;对科技示范点实行良种补贴,在全县建立10个千亩良种繁育示范点,每亩补贴良种100公斤;鼓励发展“企业(协会)+农户”的订单种植,凡企业和协会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的,给企业和协会每亩补贴30元;扶持贮藏建设,鼓励企业或流通组织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按图纸统一设计建设,整村推进,新建5吨以上贮藏窖每座补助500元,新建10吨以上贮藏窖每座补助1000元,企业或合作组织新建60吨以上的贮藏窖,每座补助1万元;加大机播机收示范,建立有企业、专业组织或种植大户参与投资的千亩机械化示范点,由政府统一采购,每个示范点补助机播机收机具款15万元;进一步加强马铃薯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生产脱毒原原种1000万粒,建立原种繁育基地700亩,一级种繁育基地1万亩,完成3000吨种薯贮藏窖建设和宁夏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加大对41个整村推进贫困村马铃薯种植扶持,人均种植2亩以上的,每户以奖代补马铃薯良种100公斤;加大中介服务组织的扶持,建立马铃薯种销协会的村,政府每年以良种补贴的形式给予成员一定的支持,不成立协会的将不安排马铃薯项目;支持品牌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成“西吉马铃薯”、“三粉”等品牌的征集注册和产品包装,支持新营、兴隆、吉强等鲜薯、“三粉”、淀粉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马铃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县马铃薯信息中心为依托,向各乡镇、企业、市场、种植大户延伸;同时,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加快企业改制和联强靠大,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高度重视企业治理污染,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对企业治污的投入。
●走向舞台走向奖杯
随着马铃薯身价的抬高,声誉的升隆,在舞台上、在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了马铃薯的形象,赞美马铃薯的长诗大调抒发着人们对马铃薯的热望和信念。最为突出的是西吉文工团创排的《土豆变金豆》舞出了宁夏,唱响京都,捧回了一个个奖牌,大大提高了西吉马铃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吉文联的负责人曾对记者说过:“西吉文联以文艺方式积极配合我县马铃薯产业化建设,经过研究,发现了西吉马铃薯的三部曲,这就是——‘生命与马铃薯、经济与马铃薯、文化与马铃薯’。事实证明,文艺的宣传对马铃薯起了形象而深入人心的作用。进一步打好‘文化马铃薯’这张牌,就是为‘经济马铃薯’作贡献。”
发展篇
之一:两个全国最大
——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全国最大的马铃薯加工基地
●数字
一方天地,一方水土。西吉县具有种植、生产优质马铃薯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历年来,西吉县委、政府加快推进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支持农民种植马铃薯,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以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为突破口,健全完善品种繁育推广体系、普及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科学的窖藏保鲜技术,提高马铃薯单产、品质和贮藏能力,着力打造西吉马铃薯品牌。
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收入达到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8%。
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收入达到5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6%。
2006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113.4万亩,其中优质专用薯61万亩,并在全县建立马铃薯一级种薯繁殖基地3.31万亩,原种繁殖基地700亩。在全县不同生态类型区建立马铃薯示范点14个,共3.38万亩。
●示范点
建设千亩、万亩马铃薯示范点。以“点”带片,以“点”促片。这是西吉县马铃薯示范点建设的意义所在。具体做法是:
(1)在高海拔、冷凉、自然隔离条件好的火石寨乡建立脱毒原种繁育示范点2个,共700亩,其中:沙岗村400亩,石山村300亩,繁育品种为陇薯3号、晋薯7号等。
(2)在吉强、马莲、火石寨、将台、苏堡等12个乡(镇)建立一级种繁育示范点14个,共3.38万亩。
●“中国马铃薯之乡”——品牌的魅力
2004年,在第五届马铃薯世界年会上,西吉县被中国特产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除了直接的有形经济价值之外,这一命名还蕴藏着巨大的无形价值。
2004年,西吉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0.04万亩,比2003年的56.12万亩增长7.0%,分别占宁夏和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3.3%和47.3%,马铃薯种植在全县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重从过去的第四、第三跃居到第一,全县户均种植面积达到7.5亩,人均达到1.4亩。200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3万亩,比“九五”末增长1倍,分别占宁夏和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6.5%和56.1%,马铃薯种植在全县农作物总种植面积中的比重稳居第一,全县户均种植面积达到8.3亩,人均达到1.7亩。
2005年,全县建立淀粉加工型、晚熟外销型等优质专用薯种植基地50.8万亩,占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9.6%;脱毒种薯和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使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马铃薯平均单产达到1.5吨,总产鲜薯达110万吨以上,创历史新高。同年,西吉县火石寨和苏堡两乡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宁薯8号、宁薯9号、青薯168等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自治区无公害产地认定。
2006年,西吉县继续按照“扩大面积,做大基地”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规模,种植马铃薯113.4万亩,其中优质专用(脱毒)薯61万亩,户均种植马铃薯12.5亩,人均2.6亩。并在火石寨、吉强镇、新营、苏堡、偏城等乡建立了西吉县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32万亩。
●“土豆大户”——一个新现象的出现
“土豆变金豆”催生了“薯农变大款”。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农民改变了种植观念,出现了许多的“土豆大户”,他们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电视、报纸上露面是家常便饭。新营乡的余满仓家里有20亩耕地,除去6亩退耕还林(草)地外,剩下的耕地全种上了土豆。土豆成熟时,秋寒来得早,为了避免土豆被冻着影响销售价格,他便雇了几名外地农民来挖土豆。原先只有在麦黄季节,余满仓才雇麦客抢割,但现在雇人挖土豆已不是新鲜事了,西吉县余满仓等土豆种植大户普遍地雇用劳动力从事挖土豆这种重体力活,每名雇用工每天的佣金是25元,一天一付,绝不拖欠。
从重体力劳动解放出来的余满仓主要是从事一些脑力劳动。在土豆交易市场上,大的菜用土豆收购价在0.66元/公斤上下浮动,小的粉用土豆收购价在0.36元/公斤上下浮动。因此,他先在地头组织劳力把土豆按大小、规则等级分拣出来,然后看着市场晴雨表,一旦哪天价格上浮,他就大量抛售,把大的土豆卖给外地客商,小的土豆卖给淀粉厂;一旦价格下浮,他就惜售。
在土豆销售旺季,余满仓并没有把所有的土豆全卖出去,仅仅把土豆储藏窖容纳不了的那部分土豆卖了,大量的土豆按不同等级贮藏在窖里待价而沽。这是余满仓根据以往每年开春土豆价格翻番作出的决定。
余满仓是一个懂得追求土地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庄稼汉,他算了两笔账。一笔大账是,如果种14亩小麦,每亩纯收入不过200元,这一年共收入2800元,那样来,日子过得就很寒酸了;种14亩土豆,即使在土豆生长的关键时期遭遇了“卡脖子”旱情,但每亩纯收入达1000元左右,这年下来他们5口之家收入达1.4万元,是种小麦5倍的效益,光阴过得达到了小康水平。还有一笔小账,在土豆收购旺季,如果能准确的把握行情,按最好的价格出售,一亩土豆还能多增收七八十元;如果能把一半土豆贮藏到明年春天出售,一亩土豆又能多收500多元,这两项加起来,余满仓仅通过把握市场行情,他家的14亩土豆多收了7000多元。
新营乡党委负责人说,原先,上面来个检查或者采访什么的,乡上找个工作亮点可真难,如今,在土豆这方面,像余满仓这样的种植土豆的大户人家多得很,随便哪一家都是可圈可点的亮点。在大面积种植的基础上,西吉县委、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扶持土豆贮藏窖的建设,新营乡也适时地提出“家家建窖,户户贮藏,规模经营,增值增收”的思路。目前,该乡已建成200多眼百吨以上的贮藏窖,储藏下了治富的“金蛋蛋”。
●“三元”加工格局——全国最大的马铃薯加工基地
一手抓种植,一手抓加工。马铃薯产业是我区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是西吉县的支柱产业,马铃薯产业链条初步形成,特别是淀粉加工业和鲜薯销售的兴旺,调动了全县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西吉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第一大县。
目前,全县马铃薯加工已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三元”加工格局,到2004年底,全县有一定规模的马铃薯加工企业达到1400多家,已形成年加工转化70万吨鲜薯、生产精淀粉6.5万吨、粗淀粉4万吨的生产能力。2005年,全县有一定规模的马铃薯加工企业达到1800多家,已形成年加工转化80万吨鲜薯、生产精淀粉6.5万吨、粗淀粉4万吨的生产能力。
●“三粉”个体加工户
在西吉县,数以千计的个体加工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2004年,“三粉”(粉条、粉丝、粉皮)个体加工户发展到1754家,年可加工转化鲜薯10万吨。形成了兴隆镇西冶、代段、王河、高照、单北、单南等20个加工专业村。到2006年,新增个体“三粉”加工户82户,新增淀粉加工能力3万吨。转化马铃薯38万吨,生产精淀粉2.7万吨,粗淀粉2.8万吨,实现产值1.26亿元。
公易乡西冶村耀洲组农民于三明,自1995年加工“三粉”,现如今,他家五口人盖了6间砖房,口粮全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大米白面,院子里粉坊、成品库、储藏间一应俱全。于三明说,他家十亩地全种洋芋,但产量远远供应不上加工的需求,每年从甘肃静宁收购洋芋,年收购量在15万公斤左右。每年加工粉条近3万公斤,收入2万多元。于三明说,除了加工粉条,他还在粉坊前挖了2个排污坑,将加工粉条排放的污水积攒在坑里,等垫上畜肥后便能沤成肥料,来年春耕追田时就能省下不少买肥料的钱。
“三粉”个体加工户已成为西吉马铃薯加工业中的一股生力军而显示着自己的强大力量。
●舞龙头发展大型企业加工
舞起龙头,产业方兴。大型企业加工为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西吉县马铃薯大型加工企业多,生产的“银鸥”牌淀粉享誉国内外,除畅销全国各地外,还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出口。全县80家淀粉民营企业年可加工转化30万吨以上鲜薯,生产精、粗淀粉4万吨(其中年生产能力在1000~5000吨的12家,300~1000吨38家,300吨以下的30家)。2004年,西吉县委、政府积极配合区、市改制组对傻傻集团进行改制,引进宁夏佳立公司实现了整体租赁经营,全面启动生产。
2005年全县新增5000吨以上民营淀粉加工企业5家,总投资1140多万元,新增个体加工户100多户,完成技改企业6家。2006年,全县已建成具有一定加工规模的国有和民营淀粉加工企业91家。
之二:一路出嫁歌
——西吉马铃薯的外销
近年来,西吉县马铃薯市场购销两旺,来自甘肃、陕西的大卡车一字排开,搬运工人忙着将一袋袋个大体肥的菜用型土豆整理装车。“西吉土豆鲜嫩口感好,广州、福建、香港的餐厅非常欢迎,这已是我今年第四次来这里购买土豆了。”2005年来自广州的客商廖光辉高兴地说。
西吉县近两年外销品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青薯,占外销量的70~80%。该品种是青海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1997年引入西吉县,2000年大面积推广,表现晚熟,生育期125天,结薯早而集中,薯块大,大中薯占90%以上,薯块长圆形,红皮白肉,芽眼浅,品质好,食味香甜,皮较薄,耐贮藏,适菜用,不宜做淀粉加工(淀粉含量17.3%),单产30t~45t/hm2,在广东等南方市场上畅销,并经这些地方客商再次包装,已打入韩国、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且市场价格一路攀升。二是宁薯8号,占外销量的30~20%。该品种由西吉县种子公司选育,同样表现晚薯,生育期120天,薯块近圆形,芽眼少而浅,白皮白肉,表皮光滑,块茎大而整齐,结薯集中,休眠期长,耐贮藏,即适宜淀粉加工(淀粉含量18.6%),又可做菜用,单产25.5~37.5t/hm2,在河南等中原市场销路看好。
近两年,西吉县采取能人带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措施和加工、外销“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在短短几年内,形成了宁夏最早且规模较大的马铃薯鲜薯外销市场和集散地,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马铃薯面积逐年扩大。以2005年新营乡为例,全乡种植马铃薯4866.7hm2,占西吉县总种植面积4.9万hm2的10%,户均达到11.1亩,平均单产22.5t/hm2,总产鲜薯11.04万吨,占全县总产量的10.3%,预计有8.5~9万吨鲜薯外销,占全县外销总量30万吨的28.3%~30%。进驻新营乡收购马铃薯的广东等地客商67家,投入收购资金4000万元。农民经济人已收入代办费150万元;农民装卸工收入40万元,人均3100元;农民分级包装工收入60万元,人均2200元。全乡农民人均鲜薯外销增收324元,同时,鲜薯外销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乡近来年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同时,显著的提高了全乡农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