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山川秀美话桑麻:固原生态农业建设巡礼
32285400000018

第18章 审时度势大力发展宁南山区马铃薯产业

刘刚

马铃薯是宁南山区的主要优势作物,开发马铃薯产业对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化具有龙头作用,进而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宁夏南部山区,没有哪一种作物能像马铃薯一样在特大干旱面前仍能给农民以希望,支撑起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2005年,宁南山区种植的近200万亩马铃薯充分显示出抗旱、高产、高效的特色优势,亩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上。2005年10月中旬成功举办的首届宁夏固原马铃薯节,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极大的提高了固原马铃薯产业的知名度。今年固原市马铃薯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12万亩。

西吉县是宁南山区马铃薯产业的领头雁,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呈现“淀粉加工、鲜薯外销和种薯繁育”三轮驱动的良好发展势头。2005年种植马铃薯73万亩,总产鲜薯110多万吨。今年跨越式的发展到113万亩,荣登全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的席位。“西吉马铃薯”商标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西吉马铃薯产品又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05年,该县马铃薯产业产值达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8%,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5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6%。目前,该县培育形成了以新营乡为中心的马铃薯鲜薯外销市场,年销售鲜薯35万吨左右。马铃薯淀粉加工优势明显,其中宁夏北方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之一,“银鸥”牌淀粉驰名中外,畅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

一、宁南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成绩

1.生产种植情况

(1)面积迅速扩大。宁南山区历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约75万亩。“九五”(即1996~2000年)以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淀粉加工业带动和气候变化影响,马铃薯生产有了长足发展,面积迅速扩大。“九五”期间年均达到148.38万亩,比“八五”期间年均扩大50万亩以上,增加超过一半。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193.54万亩,占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9%,农民人均接近一亩。据最新数据,2005年宁南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14.0万亩,较上年增加14.58万亩,增长7.7%。其中专用薯面积128.2万亩(淀粉专用型80.3万亩,菜用型47.9万亩),品种专用化比率达到59.9%;脱毒化种植112.45万亩,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8.3%,种薯脱毒化率较上年提高了11.8%。2006年种植面积与2005年持平。

(2)单产明显提高。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由于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生产投入的增加,特别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科技含量的提高,使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固原市原6县、区马铃薯平均亩产鲜薯由“七五”期间的503.4公斤提高到“八五”期间的586.1公斤、“九五”期间的697.7公斤和2002年的972.4公斤,单产增幅依次为16.4%、19.0%和39.4%。2005年泾源、隆德的阴湿区平均亩产1430公斤,其他地区由于受8月中旬以后干旱的影响,较上年略有减产,平均亩产1168.8公斤。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科技在提高单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宁南山区马铃薯种植科技含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在自治区林研所和农技推广总站建起了病毒检测中心;在泾源、原州、西吉和永宁望远建成了脱毒繁育中心。2003年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共扩繁脱毒苗115万株,繁殖原种微型薯642万粒,原种274万公斤,一级种薯4171万公斤。同年宁南山区马铃薯脱毒化种植面积82.45万亩,占当年种植面积的42.6%,但产量是总产量的56.0%,就是说,脱毒薯的单产是非脱毒薯的1.71倍。

二是品种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以宁薯8号为代表,包括宁薯9号、内薯7号、青薯2号、陇薯3号等在内的系列高淀粉品种逐步替代了常规通用型品种,成为新一代主栽品种;以克新1号、青薯168为代表,包括虎头、晋薯7号、中暑3号、荷兰7号等在内的外销菜用型品种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全粉加工型的大西洋和美国5号、油炸加工型的大西洋和布尔班克等一批优质专用型品种得到不同程度开发种植。同时还根据品种特性实行因地制宜区域化布局。

三是品种垄植、地膜覆盖、豆薯套种等新法栽培技术和种植方式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生产覆盖度不断提高。

四是实行优化配方施肥,肥料用量增加,施肥方式改进。

五是加强病虫害的预报预测和综合防治,有效控制了晚疫病、环腐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

(3)总产持续增长,产值增加。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水平提高,使马铃薯总产持续增长。1995年,宁南山区马铃薯总产鲜薯11亿多公斤,折主粮2.2亿多公斤,占粮食总产29.3%。以后逐年持续增长,至2003年鲜薯总产达到19亿多公斤,折主粮3.8亿公斤,占粮食总产42.7%。2005年总产达到25.01亿公斤,折主粮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脱毒化平均亩产1450公斤,较普通亩产增加281.2公斤。

受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2005年在宁南山区召开了“首届宁夏固原马铃薯节”,通过大力宣传,产品供不应求,使马铃薯价格较上年增加了近一倍,平均价格达0.74元/公斤,实现总产值18.51亿元,纯收入11.13亿元。

(4)质量稳步提高。在产量、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马铃薯产品的品质也在稳步提高。主要得益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品种布局趋于合理。淀粉加工型主要分布在西吉县中部、彭阳县北部、原州区东部和隆德县北部半干旱区,种植面积2005年约100万亩;中晚熟菜用型主要分布在泾源、隆德、海原、盐池、同心等县公路沿线交通方便且适宜种植的区域,2005年种植44万亩左右;早熟菜用型主要分布在原州区清水河流域川灌区、海原、同心、盐池扬黄灌区,面积23万亩。

二是“三化”(原种脱毒化、品种专用化、种植规范化)进程加快。2005年,原州区、西吉县、泾源县三个脱毒薯繁育中心通过政府采购,完成原种(微型薯)1100万粒,七县两区(包括盐池县和红寺堡)完成原种繁育基地2380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5.34万亩。专用薯示范基地建设突出了高淀粉和菜用两大类型。

三是新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加快。2005年在山区各县共推广垄作栽培92.67万亩,地膜覆盖栽培1.78万亩,间套种1万亩,坑种垄植0.6万亩。同时各地还示范应用了马铃薯平衡施肥、多次追肥及滴灌、微喷灌、沟灌等节水新型栽培技术,合计面积0.86万亩。在植保方面,搞清了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的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采用以脱毒薯为主,整薯播种、芽栽、夏播留种等防病保护措施,使主要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2.加工、贮藏情况

(1)加工能力不断扩大。1990年以来,我区通过投资兴建、改造提升、联合重组,先后建成以北方淀粉集团、四波淀粉公司、六盘山淀粉公司三家大中型企业为骨干的马铃薯淀粉加工龙头企业20多家,其后又不断有加工企业建成。与此同时,个体私营加工厂和手工作坊的初加工蓬勃兴起,共有加工作坊2000多家(年消化鲜薯15万吨,加工粗淀粉、粉条、粉皮、粉丝等初级产品产量5万吨左右)。截至2005年,仅固原全市马铃薯加工企业及加工户就发展到3138家,其中设计加工能力500吨以上企业145家,5000吨以上5家,整体设计加工能力达到25万吨。全年生产淀粉10万吨,其中精淀粉6万吨。2006年宁夏豪森房地产开发公司又在海原县树台乡建立一座年产1万吨的精淀粉加工厂。

加工能力的提高,促使马铃薯利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宁南山区马铃薯总产的70%以上作为自食、饲用和留种,加工和外销不足25%。近年来,大致形成了加工消化36%、自食饲用40%、外销贩运15%、留种10%的利用格局,其中加工消化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5个百分点。

(2)贮藏能力不断提高。农民在很久以前就有挖窖贮藏马铃薯的习惯,但那是为了自己食用和留种,容量小,鲜薯进出不方便。以市场为导向,为了调剂上市季节、卖上好价钱而建窖大量贮藏鲜薯还是近几年的事。2004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农民开始修建大窖。2005年春,马铃薯每公斤达0.7元,群众自发修建贮藏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年底,宁南山区大、中型马铃薯贮藏窖达到308座,贮藏能力达30万吨以上,其中10~20吨200座,60吨10座,100~150吨98座;新建种薯贮藏窖50座(5吨/座)。并对部分土窖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提高了鲜薯贮藏水平和贮藏量,延长了销售期。2006年,宁夏农垦茂生草业公司投资450万元在王洼建起一座2000吨大型马铃薯贮藏窖,宁夏豪森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海原县树台乡建了15座共1500吨贮藏能力的贮藏窖。据《宁夏日报》2006年10月3日最新报道,截至目前,全区共建造5吨、10吨、60吨及以上的贮藏窖15642座。

3.销售情况

马铃薯的销售、加工已成为宁南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总体来看,宁夏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销路宽,销售顺畅。其中部分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加工、营销企业利润空间较大,经济效益较好。2001年全区马铃薯淀粉系列销量5万吨以上,其中出口3000吨,主要销售领域为食品加工、医药、纺织、造纸等行业。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区加工企业平均每吨粗淀粉可获纯利润500~600元,精淀粉可获500~800元;马铃薯加工成粉条、粉皮、粉丝等初级产品,一般可增值一倍左右。2005年南部山区外运销售鲜薯20万吨,流向地主要为广东、河南、安徽、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市,其中广东约占40%。

二、宁南山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

1.农业资源优势

(1)气候。宁南山区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温5.2~8.4℃,≥10℃积温1925~3149℃;境内年均降水量277~651mm,大部分地区在400mm左右,其中60~70%集中在7、8、9三个月。

马铃薯性喜凉、喜光照,要求长日照、昼夜温差大。马铃薯各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发芽出苗适宜温度为12~16℃,幼苗生长较适宜的气温为16~18℃,茎叶生长气温为20~25℃。块茎形成的土温为16~18℃,当10cm的土温超过25℃时,块茎几乎停止生长。结薯期的气温超过29℃时,由于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大于积累,就会减产。宁南山区5~9月气温均在25℃以下,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块茎的形成。

马铃薯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为300~450mm,其中苗期占10~15%,现蕾到开花期75%,淀粉积累期10%。宁南山区气候生态条件正与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相吻合,特别是降水集中期与马铃薯需水高峰期同步,使其降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居各种作物之首;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十分有利于干物质制造和积累,块茎淀粉含量高、品质优良。

(2)土壤。马铃薯是生产块茎的农作物,要求土壤疏松,对钾素养份需求量大。宁南山区土壤类型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通透性好,缺氮少磷富含钾素,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和对养分的需求。种植马铃薯相对其他作物抗旱性能突出,抗灾能力强,高产稳产,经济效益好,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3)病害发病轻。宁南山区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同时由于海拔高、气候冷凉、各种病害发病轻,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并降低防治成本,减少污染。

2.劳动力优势

目前,马铃薯栽培过程中提高机械化程度的难度较大,机械化作业环节较少,活劳动消耗大于其他作物;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不适宜远距离运输,决定了其初级加工只能在资源产地进行。因此,马铃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国内向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宁南山区人口近200万,约占宁夏总人口三分之一,由于地理、历史原因,当地人以务农为主,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难度较大。近年虽然政府大力组织劳务输出,但输出总量毕竟有限,大量劳动力还要靠当地。因此,劳动力资源较丰富,可以为发展马铃薯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3.淀粉加工能力大,产品质量高

我国马铃薯加工尚属起步阶段。宁夏是目前国内马铃薯淀粉生产基地,在全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建成的马铃薯龙头加工企业20多家,设计年生产淀粉及其衍生物25万吨的能力,年生产淀粉及其衍生物1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我区北方淀粉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年产淀粉6万吨,全粉0.5万吨,预糊化淀粉1.5万吨,产品质量达到GB8884-88特一级标准,其中预糊化淀粉质量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宁南山区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1.淀粉含量较高,加工成本低

我区马铃薯鲜薯收购价一般在240~340元/吨之间,低于国际市场90元/吨,仅相当于欧洲市场的1/3左右。据测算,仅原料价格一项可使我区马铃薯淀粉成本至少低于国际上500元/吨。资料显示,德、美等国马铃薯淀粉及干物质含量为17~18%和22~23%,我国平均为13~19%。我区主产区的南部山区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接近德、美,特别是近年来重点示范、推广的宁薯8号、宁薯9号、内薯7号、青薯2号等品种,淀粉含量高达17.4~19.8%。从淀粉加工角度讲,鲜薯淀粉含量提高一个百分点,原料消耗即可下降6~7%,每吨淀粉收益增加30元。我区马铃薯鲜薯收购价格低,淀粉含量高,有效降低了淀粉加工的原料成本,使淀粉产品具有了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国际市场马铃薯淀粉价格为460~520美元/吨,折合人民币3800~4300元/吨,我国国内基本稳定在3400~4000元/吨。我区在国内市场出售的马铃薯加工产品,因加工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差异,精淀粉利润空间一般在500~800元/吨之间,粉条等初级加工品一般为160~200元/吨,企业普遍盈利,效益较好。

宁南山区素有加工马铃薯粗淀粉、粉条、粉皮、粉丝等初级产品的传统,近年来依托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原料充裕的优势,手工初加工在各地进一步蓬勃兴起,同时注重提高质量,改进包装,塑造品牌,大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2.远离城市,绿色、无公害

我区马铃薯主产区的南部山区远离城市和工矿区,绝少现代环境污染;农民因生产资金紧缺,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少,农田生态系统化学污染轻,毒害性物质残留、积累极少,从而使产品具备了绿色无污染优势和无公害食品要求。这对于我区马铃薯及其制品突破质量、卫生、安全等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3.繁育的脱毒种薯质量高

我区六盘山海拔2000米以上,气候冷凉阴湿,降水量一般在550mm以上,传毒媒虫少,天然隔离条件好。繁育马铃薯种薯得到冷凉驯化后脱毒效果好,增产显著,退化慢,种用价值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质量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我区南部山区马铃薯及其精加工淀粉、粗加工制品和脱毒种薯,由于价格、品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在国际市场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技术方面

(1)马铃薯“三化”技术的引进组装配套不足。由于经费紧张,对马铃薯“三化”技术的引进组装配套不足,因而对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马铃薯生产整体效益造成一定影响。宁南山区马铃薯产业开发较晚,基础建设薄弱,加之当地经济相对贫困,而马铃薯产业又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所以,相关政府部门还要继续大力支持,加强基础建设,积极引导,使其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2)重茬问题日益突出。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大幅扩大,重茬问题日益突出,导致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势头抬高,不利于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单产要进一步提高。据专家估计,马铃薯的理论产量为每亩16000余公斤,说明其增产潜力巨大。目前荷兰平均单产每亩3000公斤左右,我国山东省及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平均单产已达每亩1700~2000公斤,我区也有亩产3.5吨的高产典型,而低的不足1吨,说明我区马铃薯单产增产潜力巨大。目前农民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如有的地块缺苗较严重,直接影响产量的提高。提高单产意义重大,第一,土地面积有限,马铃薯种植面积不能无限制的扩大;第二,面积达到一定比例后,就给轮作倒茬带来困难,所以,必须走扩大内涵再生产的路,即努力提高单产。

(4)加强培训工作。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强技术宣传和普及,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召开现场观摩会、媒体宣传、现场指导等途径,大力开展分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技术培训。技术培训的内容,一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二是专用型马铃薯及其品种介绍,三是脱毒化种植技术,四是综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层次,一是县、(区)乡(镇)、村的品种引选、种薯繁育和栽培管理技术人员,二是基地化繁种和示范种植大户,三是广大农民。尤其要切实把科学知识和新技术送到广大农民手中。要求综合增产增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尤其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如优选前茬、蓄水保墒的土壤耕作技术,新法种植、抗旱保苗的播种技术,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等技术要成为生产中的常规措施。

(5)继续抓好示范园区建设。为了发挥以样板促发展的作用,各县区要坚持有规模、高起点的原则,着重突出技术含量,精抓现场,培育示范区。建议在公路沿线选点建设马铃薯科技示范园,以更好的起到辐射带动和宣传引导作用。

(6)继续加强贮藏窖的建设。由于马铃薯收获集中,但收购、加工能力毕竟有限,随着面积进一步扩大,加工和外销量逐年增加,保鲜、贮藏的问题将进一步突出,所以,要进一步加强贮藏窖的建设,扩大贮藏能力。要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千家万户建贮藏窖,贮藏鲜薯于广泛的民间,减轻政府和企业的压力,同时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主动调节余缺,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售价,增加收入。2005年西吉县贮藏马铃薯30万吨,冬贮春卖,通过打时间差,土豆卖出了苹果价,每吨马铃薯增值四百元,仅此一项薯农多收入1.2亿元。

2.产业方面

(1)产业开发链不完善,加工转化环节薄弱。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包括配套合理、运转协调的种植生产——加工转化——市场销售三个环节。宁南山区虽然具备马铃薯资源优势,但由于加工转化环节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开发和完善的产业开发体系,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加工转化环节薄弱,表现在加工转化能力尚不足,而且布局不尽合理,各县发展不均衡,绝大多数大、中型淀粉企业都集中在西吉等少数1~2个县;手工初加工主要集中在具有行业传统的乡镇和村队,尚没有更广泛的普及,加之仅限于马铃薯原料的季节性供应而从事阶段性生产,等等。由于加工转化环节跟不上,收购吸纳能力有限,时有出现农民卖薯难和压级压价现象。

因此,要根据市场需求,采取多种途径提高马铃薯资源商品转化率,促进宁南山区马铃薯产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在促进马铃薯资源商品转化的过程中,要实施兴企强龙工程,强化龙头带动作用;要加强市场调研,开发适应宁南山区社会经济条件、有市场前景的加工项目和精深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延长增值链,提高附加值。

(2)脱毒种属繁育体系不能保持高效、快捷、健康运转。多方投资建设的宁南山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已建立健全,脱毒化种植在实际生产中的增产增收效果也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但繁育体系缺乏宏观管理、统一协调和有效监督,不能保持高效、快捷、健康运转,出现了一些不良、消极的现象和后果。一是繁育规划不明确,各自为战,传统主栽品种的脱毒种薯大量重复繁育滞销,而新型优质专用品种的脱毒种薯农民求购无门;二是没有一套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指导、规范、监督各生产经营单位的脱毒种薯繁育,脱毒种薯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分,以次充好的现象相当普遍;三是价格管理混乱,不能体现优质优价,生产经营单位缺乏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脱毒种薯质量的紧迫感和原动力,市场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制。

为此,业已成立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协调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化组织管理和宏观调控,根据市场需要,详细制订历年的繁育生产规划,繁育计划要落实到各个品种,生产任务要分解到具体单位,避免各自为战和盲目冒进。种薯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自身管理,保证种薯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农业执法部门要介入种薯繁育的全过程,加强质量监管,实行种薯推广许可证制度,严禁不合格和假冒脱毒种薯进入市场。农业和物价部门要本着优质优价的原则,制订全区各级种薯统一指导价。

(3)加强宣传,继续开拓市场,加强销售服务。市场经济,千帆尽展百舸争流,尽管我们的马铃薯鲜薯和加工产品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力,品质优良,但由于我们发展较晚,总量在全国不算很大(内蒙古、贵州和甘肃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亩以上),而且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所以,要提高我们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市场,我们还要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要抓销售、抓流通,只有产品卖出去了,农民、企业得了利益,生产才能发展起来;只要产品卖出去,生产自然发展。顺畅的销售是促进生产发展的最好动力。

(4)提高综合利用程度。据分析测定,马铃薯秧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脂肪和矿物质,可做饲料。利用的方法是在开挖前秧子还没枯黄的时候收割进行青贮,第二年与其他饲草搭配喂牛、羊,非常好。

(5)社会化服务滞后。主要是信息和销售服务滞后。农业部门和涉农部门要发挥优势,努力搞好社会化服务,从指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到建设马铃薯种植基地,从向农民提供产前市场需求信息和品种及种薯服务、产中种植技术服务向产后销售服务延伸等,都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在技术、信息、物资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使农业部门成为马铃薯产业的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

五、宁南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1.抓机遇,大力发展马铃薯淀粉加工业

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从马铃薯人均消费量来看,全世界平均28公斤/年,而发达国家达到74公斤/年,我国为32公斤/年,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从利用结构来看,法国、美国、荷兰、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加工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59.0%、48.2%、47.0%和40.0%,而我国在1994~1996年间为22.0%。从产后增值的效果来看,我国淀粉产品每公斤增值1元左右,而国外的半成品、速冻薯条、法式炸薯条每公斤增值则分别达10元、25元和40元。

就我国国内而言,马铃薯产业目前处于初级发育阶段。据统计,我国食品、医药、纺织、印染、造纸、铸造、精细加工等行业目前对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的年需求量约80万吨,而国内至今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只有20多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左右,大约有60%的淀粉需求依赖进口,市场缺口很大。

我区马铃薯产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生产上已有200万亩的规模,加工能力已发展到25万吨以上,贮藏能力达30万吨以上,初具规模,势头良好。我们应乘此东风,以淀粉加工业为纽带,抓住国内外市场淀粉需求量极大的契机,继续扩大加工能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联合培育名牌,打出名牌,创造财富,为宁南山区、乃至全宁夏人民造福。

2.紧盯市场需求,发展种薯繁育产业

据预测,我国四大马铃薯种植区对种薯的年需求量累计达22亿公斤以上,其中南方冬作区每年需从北方一作区调种2亿公斤以上,且受种植面积扩大的拉动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但我国目前优质对路脱毒种薯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这又是一个利好机遇。我区六盘山海拔2000米以上,气候冷凉阴湿,降水量一般在550mm以上,传毒媒虫少,天然隔离条件好。繁育马铃薯种薯得到冷凉驯化后脱毒效果好,增产显著,退化慢,种用价值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质量竞争优势。我们应该紧盯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区南部山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种薯繁育产业,将种薯产业做大做强。相关链接。

一、我国马铃薯生产概况

1.生产情况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据统计,2000年栽培面积为7085万亩,总产量663亿公斤,平均亩产933公斤。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的发展,马铃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我国的播种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由于缺乏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在消费中,鲜食占总产量的50%以上,淀粉初加工占15%左右,出口及饲料占14%,种薯占10%,损耗占10%以上。近年来,由于马铃薯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的兴起,用于加工的比重有所增加,但仍很有限。

2.产地分布

马铃薯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尤其是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面积很大。根据我国各地马铃薯栽培耕作制度、品种类型,结合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参照地理状况、气候条件等,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域可分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中原及中南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区等四个区域。我国各省(区)中常年栽培面积在600万亩以上的有内蒙古、贵州和甘肃;450万亩以上的有重庆、黑龙江、陕西和四川;400万亩以上的有山西和云南;300万亩以上的有湖北和河南;200万亩以上的有河北和宁夏;100万亩以上的有湖南、吉林、福建、辽宁等。

3.研究现状

过去50年,我国马铃薯工作者已通过各种途径和技术育成了150多个品种,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有50多种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育成的新品种在薯块性状、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及早熟性等方面比以往的品种有了显著的改善。在种薯生产上,我国70年代末开始植物脱毒快繁技术的研究和无毒种薯的生产推广,90年代以来,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脱毒微型薯、试管薯工厂化生产已开始应用于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但脱毒马铃薯的推广面积还不到总播种面积的20%。

4.制约因素

我国马铃薯生产不仅单产低于世界水平,而且质量和品质也差。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种薯质量差。许多地区马铃薯栽培仍采用原始的留种方式,种薯退化严重。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体系还没有有效的应用于种薯生产上,病虫害检测手段缺乏或落后,种薯市场混乱,生产和调运不规范。

(2)品种单一,搭配和布局不合理。长期以来将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救灾作物,几乎全部品种已高产、晚熟、鲜食为主,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严重缺乏。

(3)栽培技术落后。缺乏优质高效的大田生产栽培技术,田间栽培管理方法原始,耕作粗放,灌溉、施肥和田间管理措施不当,低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差。

二、我国马铃薯发展趋势和前景

1.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马铃薯营养成分齐全,用途广泛,其市场开发潜力很大,在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马铃薯也是高效、优质创汇、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开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中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它还是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我国加入WTO后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出口创汇产品和健康食品,不仅有国内的商品薯市场、种薯市场、加工原料市场,而且还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优质鲜薯主要出口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蒙古和独联体国家等一年四季皆有供货要求。所以,马铃薯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预计播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2.单产和总产将进一步提高

据专家估计,马铃薯的理论产量为每亩16000余公斤,说明其增产潜力巨大。目前荷兰平均单产已达每亩3000公斤,我国山东省及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平均单产已达每亩1700~2000公斤,通过推广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特别是脱毒技术,亩产量比较容易达到2000公斤。10年后,按全国面积9000万亩,亩产量2000公斤计算,总产量将达到18000万吨,是目前的近3倍。

3.用途多样化,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发达国家,马铃薯产量的30~40%鲜食,30~40%加工,10~20%做淀粉及其深加工,5%作种薯,5%损耗。而我国马铃薯主要作鲜食、饲料和粗淀粉生产,约占80%。目前马铃薯正在向效益型作物转变,许多新的用途正在被开发。预计10年后,淀粉加工、鲜食、食品加工的比重将会增加,各种方便食品将呈直线上升,而作饲料的比重将会减少,油炸食品和速冻制品所需要的马铃薯将占总产量的20%左右,淀粉及其制品占40%,鲜食占20%,种薯占10%,损耗占10%。同时通过改良品种的专用性,改革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技术,商品薯和加工产品的质量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马铃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将逐步增强。

4.优质种薯规范化、产业化生产

过去的20年,在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许多科技人员对马铃薯种薯脱毒快繁技术和繁育体系的研究,并通过在马铃薯主产区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种薯繁殖技术体系。预计5年后马铃薯工厂化脱毒快繁技术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种薯生产实行合格证制度,结合新品种的推广,10年后脱毒种薯使用面积将达到60%左右。

5.专用品种优质高效区域化、规模化生产

与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马铃薯的食品加工和淀粉、全粉等工业加工刚刚起步,但发展速度很快,已建立了一些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生产基地。今后几年,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和早熟品种将陆续育成并应用于生产中。根据品种特征的区域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并逐步实行品种的合理搭配和更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

马铃薯小知识

一、马铃薯的起源、种植历史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植物,起源与拉丁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考古学发现,早在8000~10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就开始驯化和栽培马铃薯。16世纪,西班牙和英国的探险家分别从拉丁美洲将马铃薯带回本国种植,后传入意大利和欧洲各地。18世纪以后,马铃薯作为一种农作物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

根据资料推测,我国的马铃薯栽培可能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明朝万历年间,由欧、美传教士带入我国。马铃薯在我国有20多种称谓,北方多称土豆、山芋蛋,南方称洋芋和荷兰薯等。宁夏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有记载,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把马铃薯列入五种主要作物广泛种植。马铃薯在宁夏种植有200多年的历史。

二、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1.营养价值

一般情况下,马铃薯块茎76%左右是水分,24%左右是干物质,干物质中70~80%是淀粉。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包括18种氨基酸,且容易消化、吸收。马铃薯块茎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主要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A等8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10多种矿物元素。从营养价值角度来说,马铃薯是高产出率的作物,折算成干物质与其他作物相比,马铃薯在单位面积内产生的蛋白质或能量是相当高的。

2.经济价值

马铃薯单产高、营养丰富,是粮、菜、饲和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在我国东北的南部、华北和华东地区,马铃薯作为早春蔬菜成为农村致富的重要作物;在华东的南部和华南大部,马铃薯作为冬种作物与水稻轮作,鲜薯出口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在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马铃薯曾经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马铃薯食品加工、淀粉加工业迅速发展。在食品加工中,以马铃薯为原料,可加工成各种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如脱水制品、油炸薯片、速冻薯条、膨化食品等等。它们在改善人们膳食结构的同时也为马铃薯生产提高了附加值。马铃薯淀粉在世界市场上比玉米淀粉更有竞争力,马铃薯高产国家将总产量的大约40%用于淀粉加工。全世界淀粉产量的25%来自马铃薯。马铃薯淀粉中72~82%是支链淀粉,与其他作物的淀粉相比,马铃薯淀粉糊化度高、糊化温度低、透明度好、黏结力强、拉伸性大。马铃薯变性淀粉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衍生物的加工、生产果葡糖浆、制取柠檬酸、制造可降解的塑料等等,用途非常广泛。

(作者为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九三学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