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神秘的地域
32287400000065

第65章 闪着诡秘光亮的眼睛——奇井

小问号

水是生命之源,挖井蓄水则是让生命绽放文明浪花的摇篮。在水井出现之前,人类只能逐水而居,只能生活于有地表水或天然泉的地方。鲜活的生命,因生活方式的限制而无法奔放和张扬。挖井掘水的创举,使人类活动范围得以迅速扩大。于是,在荒原、深山、沙漠等人迹罕至的地方都会有水井的波光在荡漾。水井修到哪里,人的足迹就印到哪里。神奇的是,有的水井挖掘在海边却甘甜异常,有的水井会变色,有的水井像显微镜那样能放大,这些奇特的水井宛如一只明亮的眼睛,在默默地闪烁着诡秘的光,神秘,如谜似雾……

在广袤的大地上,有许多古怪的水井。

广东省南澳岛的海滩上有一口神秘的古井。它是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口径约1米,深约1.2米。虽然其貌不扬,可是神秘异常。一是它有着神秘的身世。据《南澳志》记载,1277年冬,元兵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护送年仅11岁的皇帝赵景及其弟赵民和杨太后等仓皇南逃。他们乘船登上南澳岛,修建行宫,挖掘了水井。但不知为什么,人们后来见到行宫遗址,却不见水井的影子。1962年夏,当地一位青年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口水井,并在井石四角的石缝中捡到四枚宋代铜钱,才确认它就是当年流亡皇帝使用的那口古井,转眼已经历千年沧桑。专家们考察发现,古井所处的海滩原是滨海坡地,后因陆地下沉形成海滩,古井也就被海沙吞没了,难以被人发觉。但是,每当有特大海潮袭来,惊涛骇浪就会卷走大量沙层,使古井显露出真面目来。这种神秘的露井现象自1962年后又出现过几次,它好像永远不愿意合上自己的“眼睛”,被泥沙淹没后,总是默默地等待着下一场大风或大浪的来临。一旦泥沙吹尽,古井立即就会奔涌不息,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二是它特别甘甜。这座古井紧临海边,四周是又咸又苦的海水,而井里涌出的水却质地纯净,清甜爽口。即使将苦咸的海水倒入古井,不久,井水依然纯净甘甜,仿佛它拥有特别的自洁本领一样。对此,有人认为,这口古井所处的海滩地势较低,井底是沙质,具有过滤、净化的作用,海水比重大于淡水,淡水可以浮在海水表面,所以我们舀起来品尝的水自然是甘甜的淡水。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这里的水质比当地的自来水还要纯净,贮藏数年也不会变味,让人难以理解。

湖南省还有一口会变色的古井。它位于洞口县竹市镇荷池村,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且有史以来的记载,都是清澈、甘甜,是惠泽当地百姓的饮用水。可是,1979年后突然发生了奇特的变化,每逢下大雨前的一天或两天内,井水就会变成棕红色,而且水的味道变得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好在2~5小时以后,它又恢复了原样,既清澈又甘甜。至于井水为什么会随天气变化而变色、变味,目前还没有找到其中的原因。

甘肃省有一口“见钱眼开”的古井。它位于业已发现过国宝“马踏飞燕”铜奔马的古凉州(今武威市)雷台汉墓,距地下墓道入口两米的地方,全部基身都是由汉代古薄砖砌成。经历了1000多年的井水浸泡,井壁的砖大部分已严重风化,只是井底的部分壁砖仍保存良好。用简单的工具测得井深只有5米,开口处直径约为0.95米,井底直径约为0.86米,而井中部的直径达到了1.15米,古井整体呈腰鼓状。如果有人试图把手伸进井里,虽然它已干枯无水,但是立即就会感觉到一股刺骨的寒气袭来让人无法忍受。更为神秘的是,1996年的一天早晨,原雷台管理处张宝童主任无意间发现有一张一元纸币被谁无意间丢失在井里,竟然被放大成了一百元那么大……可是,1800多年前的古井究竟是如何具备了这种神奇的“放大”功能,是一种巧合,还是古人的匠心独运?是古井能“见钱眼开”呢,还是这口古井的建筑结构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人们不得而知。为了探索井下的秘密,人们用小型摄像机从井口处慢慢地放到井底,反复拍摄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机关”。于是,有人提出是不是因为它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产生了折射作用?好像放大镜,那个凸面就起了那么一个作用?一时间议论纷纷,难成定论。后来,北京大学一位物理学院的教授在对古井进行认真勘察后指出,在同等介质的气体中,温度高、湿度小的地方空气折射率就低,温度低、湿度大的地方空气对光线的折射率就高,放大效果就好,它是隐藏在空气中的“放大镜”。这口古井能放大的道理就在这里。于是,张宝童找来民用级的温度计和湿度计,果然测出井底与井口的温度相差两度,湿度相差10%,而且通过实验证明确实古井中的温度、湿度有差异。这样,人们终于找到了悬浮在古井的空气中的那个看不见的放大镜。可是,这口古井已经干枯10年了,什么原因造成了井底中心位置的湿度比边缘要大呢?这又是一个新的神秘之谜。

河北省有一口冬暖夏凉的怪井。1987年8月,兴隆镇农民于忠庭为解决饮水问题,在自家的庭院里打了一口井,到了8米还没有水,却发现了一个洞。这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他发现外面酷暑炎炎,在井底搅拌的水泥却很快凝固了,根本抹不动;又隔了一夜,水泥表面竟结了一层冰。于忠庭把家里的啤酒和细肉放进井里,一天一夜之后,10瓶啤酒有7瓶冻裂了,肉也冻得梆梆硬。到了冬天,这口井却冒上来缕缕热气。虽然一般的井水或洞穴都有冬暖夏凉这一特点,可是这口井里发生这样大的温度差异,却是空前的。地质专家通过对井周围山谷的观测发现,井周围山体的岩体不同,并且还存在许多断层,井下的那个洞有很强的导热、导气性能,可以把很远处的冷空气或热气带过来,造成井底奇特的温度现象。那么,井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洞,而且夏天的井底能结冰,冬天又热气腾腾?目前,人们还是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一神秘现象。

奇井还有很多,遗憾的是,也许一丛荒草或一堆泥沙,就会挡住它那诡秘的光亮,使人类的眼睛错失发现它的机会。

“小档案”

根据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含水层岩性结构,人类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井型。中国发现最早的水井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其年代为距今约5700年。这是一口相当精巧的方形木结构井,井深1.35米,边长为2米。由此推断,原始形态的井的出现,还要早得多。公元前250年,我国现今的四川省,就在坚硬岩石中大量开凿深达数十米乃至百米以上的井,开采地下卤水煮盐。这种井便是自流井。我国西北部黄土中打的辐射井,出水量往往比同等直径的筒井大十多倍至数十倍。我国的坎儿井,巧妙地适应了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的自然条件,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便于取水、输水。新疆至今仍有2000多口坎儿井在使用。我国民间长期习用的是圆形筒井,直径一般是1~2米,深度一般是数米到20~30米,施工时人可直接下入井筒中挖掘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