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针疗法1
取穴:水沟、内关、三阴交,辅以合谷、足三里、太冲、委中、极泉、风池、翳风等穴
具体方法:先刺双内关,直刺3~5厘米,施提插结合捻转泻法,运针1分钟,复刺水沟,向鼻中隔下斜刺2厘米,用雀啄(震颤)法泻之,以眼睛流泪为度;刺三阴交,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3~5厘米,提插补法,以患者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直刺进针3~5厘米,提插泻法,至上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抬腿取穴,进针3~5厘米,采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针风池,针尖向结喉,进针3~6厘米。采用快速捻转手法,运针半分钟。针刺翳风,同风池。针合谷,针尖斜向三间,第二掌骨下缘部位,采用提插泻法。每日针2次。
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操作需谨慎。要随时测量血压,如果血压明显升高,要暂停针刺。
体针疗法2
取穴:内关、水沟。辅以极泉、委中、三阴交、尺泽。
具体方法:先取主穴,根据病情轻重和症状表现,加取配穴。操作手法与上述针法一致。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
体针疗法3
取穴:百会、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绝骨、涌泉。辅以足三里、太冲、丰隆。
具体方法:每次取4~5个主穴,酌配1~2个配穴。深刺后采取提插加捻转的平补平泻之法,运针2分钟,留针30分钟,间隔5~10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1~2次。
温馨提示: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效果。于是,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