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目击天安门-(四)
32334800000105

第105章 高举旗帜跨世纪!复兴中华铸伟业(2)

一代伟人离去了。给人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在海内外都关注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要历史关头,江泽民再次明确指出: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江泽民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一次次的修改,一步步的完善,集中了全党智慧的十五大报告稿日臻成熟。

举国上下一个共同的评价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反映了党心军心民心,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起草工作长达10个月

对于中国共产党一次跨世纪的重要会议来说,一个好的大会报告是开好这一盛会的基础和保证,而报告的主题,则是报告的灵魂。

在江泽民倡导与带领下,五年来,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书记处的同志纷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考察工作,调查研究,详尽地了解国情,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牢牢把握住大局,深刻地理解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996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成立十五大报告起草小组。经过半个月的准备,10月31日,起草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自此,十五大报告的起草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从报告起草工作一开始,江泽民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高屋建瓴地提出,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

1996年12月11日,江泽民同起草小组作了第一次谈话,就报告的主题、框架、主要内容、基本思路作了明确指示。他指出,大会的报告要紧紧扣住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个主题,阐明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到下个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次谈话中,江泽民深刻阐述了党的十五大的重要意义,回顾了100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近50年的发展史。他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回答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党已经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制定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只有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才能在大局的把握上高瞻远瞩。江泽民说,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十五大报告要回顾100年,回顾5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特别是要总结十四大以来的五年。要展望下个世纪的前50年,进一步描绘到建国100周年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这次谈话中,江泽民还就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关于经济、政治和文化,关于外交工作和祖国统一,关于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希望起草小组的同志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

此后不久,十五大报告产生了第一稿,其基本框架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得到肯定。

长达10个月的起草工作,一直是在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江泽民更是自始至终十分重视起草工作,并多次就有关问题作出重要指示。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这是近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起来?这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成功,这是十五大报告中一个重点要回答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任务,1997年1月17日,江泽民对起草小组作了第二次谈话,着重讲了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的10个问题。他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

江泽民指出,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经济要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目前广大城乡出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形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应以积极态度予以支持。

在这次谈话中,江泽民强调提出,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并使之进一步展开,十分重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真正走出了一条正确的路子,消除过去由于所有制关系不合理造成的对生产力的羁绊,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全党应深刻认识这个重大经验。

正当十五大报告的起草工作紧张进行时,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逝世。全党、全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

一代伟人离去了。但他给人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在海内外都关注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要历史关头,江泽民再次明确指出: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全党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动摇。

1997年5月29日,江泽民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等4个方面,对中央研究确定的十五大报告稿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他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从1996年10月底到1997年6月的8个月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了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也专门召开会议,对报告稿进行讨论和审议。与会者对报告稿中确定的跨世纪行动纲领、主要任务、方针政策等许多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在一些重要的文字表述上进行了仔细斟酌,对报告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在认识上取得了高度的一致。

根据江泽民的讲话精神和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起草小组又多次对报告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集思广益九易其稿

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的智慧,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十五大报告的起草过程,也正是这一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

江泽民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得到了各地区、各部门的一致赞成。1997年7月10日,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经过反复修改的十五大报告第五稿印发中央和地方135个单位征求意见。

参加讨论的有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有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和各人民团体的党员负责干部,有各省、区、市和各大军区的党委负责人,有十五大代表和党内老同志,共约4000人。

同时,中共中央还委托中央统战部征求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知名人士的意见。8月1日,中共中央邀请党外人士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江泽民到会直接听取了党外人士的意见。座谈会上,多年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党外朋友,以对共产党工作的关心,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心,对下世纪中国前途的关心,敞开思想,献计献策,对报告稿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江泽民对大家表示感谢。他要求起草小组人员逐条研究大家的意见,认真吸取。

在这期间,各地、各部门、各方面的人士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认为,征求意见稿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实事求是,说理性强,在改革和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对继续推进现代化事业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征求意见稿比较成熟。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单位对报告稿的主题、基本框架和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的论述,一致表示赞同。同时,也提出许多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各方面的意见。起草小组对这些意见和建议逐条逐句进行研究,又对报告稿进行了严肃认真的修改,共修改800多处,其中涉及内容修改的有近300处。这些修改,重点是对十四大以来五年工作的总结、邓小平理论的概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农业和地区经济布局、科教兴国战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祖国统一等问题作了修改和补充,较大地充实和加强了党的建设的内容,加重了结束语的分量。同时,对党内外普遍关注、涉及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部分企业职工下岗、机构改革、地区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反腐倡廉、社会治安等问题,也都加强了论述。报告还对有的段落作了结构调整。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报告稿又修改出一稿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全体会议再次进行了讨论。随后,报告稿根据这两次会议的意见再次进行了修改。

一次次的修改,一步步的完善,集中了全党智慧的十五大报告稿日臻成熟。

9月6日,党的十四届七中全会在京开幕。在3天的讨论中,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列席会议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对报告第八稿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审议和讨论,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报告又作了修改。9月9日,十四届七中全会通过了这个修改过的报告稿,决定提请党的十五大审议。

经过反复修改,报告在充实内容的情况下,精炼了文字,最后形成了3万多字的第九稿。报告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回顾百年,展望未来50年,全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思想极其深刻,内容极为丰富。

9月12日,在党的十五大开幕式上,摆在2000多名代表面前的是九易其稿的党的十五大报告。

回首10个月的起草过程,党的十五大报告的诞生体现了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精神,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

这是5800多万党员共同的政治宣言,这是12亿中国人民赞同的行动纲领。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部署和坚定信念。

肯定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精神支柱的作用,而民族精神精髓的升华,便是指引她前进的旗帜。

本世纪初,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共产党人把在艰苦岁月中磨砺产生的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旗帜,指引着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迎来了翻身和解放。

当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提出发展的要求时,邓小平向人们展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构想。

五年前,党的十四大第一次全面概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确立了这个理论在我们党的指导地位。

十五大最大的贡献,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郑重地写进党章。对此,全党达成了高度一致的共识。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即将结束的这个世纪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所以称它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所以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从历史地位到指导意义,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全面总结概括。他明确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如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来源于发展一样,邓小平理论同样是一门发展的科学。正因如此,报告在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同时,还提出要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这个伟大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理论上清醒和成熟的表现。

在党的十五大一周的会期里,会场内外,从十五大代表到广大党员群众,人们对十五大报告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一个共同的评价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反映了党心军心民心,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代表们认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这个决策充分表明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信念和决心,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论对中国的繁荣昌盛还是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正因为如此,十五大期间,人们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整个世界都对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高度重视,对大会确定的中国跨世纪治国方略给予高度评价。

十五大报告从十个方面总结了过去,展望了未来。

报告向世人描绘的不仅仅是未来中国的美好前景,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愧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伟大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奋发有为的开拓者,他们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局势的能力,能够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断夺取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

作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党的十五大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它将会使中国的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十五大的报告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光辉篇章,必将指引全国人民满怀豪情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第四节 宏伟大业,后继有人

中央委员是如何选举产生的?

总的来看,政治局保持了较大程度的稳定性,人事安排中可以体会到中央“平稳过渡”方针的顺利实施。

大会堂东大厅,600多名中外记者早早来到这里。

江泽民等由十五大新闻发言人徐光春陪同,在欢快的迎宾乐曲声中步入大会堂东大厅。

七位常委面带微笑,神采奕奕,不断向记者们招手致意。

邓小平深刻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中央委员产生经过

1997年9月18日上午,十五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正式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这些委员是如何选举产生的?新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的结构构成同以往历届相比有何不同呢?十五大代表王成法、夏清成、陈希明等向香港《文汇报》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首先,新一届中央委员、中纪委人选是从1996年8月起先后在各地、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单位酝酿、推荐的。在这种民主推荐基础上,中央与地方以及军队都对人选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据称,考察的步骤一般为:领导述职、考察组与被考察者个别谈话、群众评议与投票评定。据了解考察组先后同12000人个别谈过话。

首先,经过反复酝酿,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研究,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讨论确定,提出了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

接着,从十五大开幕后的第四天(15日)起,各代表团对大会主席团通过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候选人人选名单进行正式的酝酿,所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纪委委员人选的个人背景资料汇编成一本花名册发到全体代表的手中。尽管很多人选对某些党代表来说是不熟悉的,但是根据这些资料,党代表可以基本了解到人选的个人经历、来自什么地区、文化程度等等,借此判断人选是否符合委员条件。

从9月16日下午到17日下午,十五大各代表团采用差额选举的办法预选了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具体选举办法是:整个预选工作在预选监票人的监督下进行,各代表团在各自的会场内,代表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3份人选名单上用笔划掉不适合担任委员的人的名字。

18日上午,十五大主席团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差额预选后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

18日上午,2000多名党代表参加了十五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的正式选举。选举采用等额选举的办法。每个代表被发到3份名单和一支笔,代表仍然有权可以根据判断划掉自己认为不适合担任委员的人的名字。当然,由于是等额选举,除非得票不过半,否则预选后的名单将就是正式当选名单。但每个当选人的得票情况是不一样的。

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特点

18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选出中央委员会委员193名,候补委员151名,共344名。会议同时选举产生了由115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充实了一批中青年干部,年龄构成可谓老、中、青三结合,平均年龄为55.9岁。其中61岁以上的68名,占总数的19.8%;56岁至60岁的118名,占总数的34.3%;51岁至55岁的107名,占总数的31.1%;50岁以下的51名,占总数的14.8%,其中4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21名,比十四大增加了7名。

中央委员会中既有一批经历过革命斗争锻炼、有丰富领导经验、熟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老同志,也有一批建国后成长起来、经过二三十年党内生活锻炼、忠诚党的事业的中年干部,还有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分显示了中共新老交替与合作有序进行,党的事业生机勃勃,后继有人。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体是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同时又有其他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优秀人选。副省部级和大军区副职以上领导干部303名,占88.1%。其他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优秀人选41名,他们当中有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领导干部,有著名专家学者,还有工作在基层的英模人物。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都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少数民族干部38名,妇女干部25名,比十四大时都有所增加。中央委员会由各方面的人员组成,有利于反映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实行民主科学决策。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18名,占总数的92.4%,比十四大提高近9个百分点。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特点与分析

据介绍,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主要是熟悉纪检工作的省部级纪检工作岗位上的负责人,还有其他方面的领导干部。年龄结构比较合理,55岁以下的占了近半数;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9.6%;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都有一定比例。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一个可以担负起新形势下纪律检查工作任务的领导集体,将会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肃党的纪律、保持党组织的纯洁、加强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