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焦若愚,在震耳欲聋的喊声中默然肃立。这位曾任北平市宛平县县长和北京市市长的老人,面对眼前的盛景,如烟的往事萦绕心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大炮就架在正阳门上。2900多名侵略者,还在天安门前耀武扬威。1952年重新修缮天安门城楼时,西侧梁架上发现了三颗当年未爆炸的炮弹,上面刻着英文字母。”回顾过去,老人百感交集,“这一页终于翻过去了,但是,我们无法忘记这一切。”
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以作证,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那血与火的历史。碑座东面汉白玉雕成的《虎门销烟》图,永久地记载着150多年前先烈们抵御列强的英勇抗争,也镌刻出一个民族洗雪耻辱的深沉渴望。一个多世纪来,为了国家强盛,有多少仁人志士、民族英杰英勇献身。
历史,在今天的欢乐中显得沉重,正因为这沉重,使今天的欢乐愈加酣畅。顺义县农民孙洪元带着他的舞狮团在广场上尽情翻腾,甩出的话也带着腾腾热气:“还是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祖国强盛了,咱才能挺直腰杆说话。”质朴的语言,道出的却是国事沧桑、百年兴衰的昭示。
时钟一秒一秒跳动,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10万人的喊声凝聚着全民族的感情。西城区市民李志宽的妻子和老岳父此时都在香港,一家人虽天各一方,却在一同盼望祖国的团圆。越到最后的时刻,他显得越是焦急。“这就像在机场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飞机落地时刻,心情最激动。”
正在国家行政学院进修的澳门政府工作人员何天家女士,第一次来京正赶上这千载难逢的盛事。和首都群众共度这难忘的时刻,使她备感欢欣,“有强大的祖国作后盾,明天的香港一定会更好。”
国家统一,骨肉团圆,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
在万众一心、激情无限的呼唤中,悬挂了925天、跳动了7000多万秒的倒计时牌悄无声息地最后一闪,倒计时终于走到终点――0!
西方殖民者践踏中国的历史如同一个充满噩梦的长夜,永远留在了昨天。
“香港,回家了!啊!噢!呵……”欢呼声从蕴藏了一个半世纪的祈盼里迸射而出,如决堤之水惊涛拍岸,如万马奔腾撼地动天。
此刻,2000多公里外的香港,英国米字旗徐徐降下,中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激昂旋律在维多利亚海湾奏响,在天安门广场回荡。
缤纷的礼花绽开在苍穹,金光闪闪的五星和怒放的紫荆花照彻夜空。
身披金鳞的巨龙盘旋升腾,红头长鬃的醒狮抖擞跳跃;上百位“武士”敲响威风锣鼓,欢快的鼓乐令人喜不自禁,舞之蹈之。
这是一段屈辱史的终结,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端。
火树银花广场夜
从6月30日晚到7月1日晨,首都1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彻夜欢庆香港回归祖国。6月30日,夜幕刚刚降临,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就聚集在广场上。22时,北京市人民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联欢晚会开始举行。北京市市长贾庆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代表全市各族人民在这开创历史新纪元的时刻,向香港同胞致以热烈的祝贺。著名劳动模范、群众代表李素丽发言说:北京市民愿和香港同胞携手并进、共创美好的未来。尉健行、张健民、王大明等北京市领导出席了联欢会。
一簇簇礼花鸣响着飞向夜空。礼花绽开后又缓缓下落,洒下一天的星斗。广场上的群众在七个联欢区里载歌载舞。“倒计时”牌前的舞台上,大型歌舞《北京祝福你――香港》精彩纷呈;广场中心舞台上,京剧表演、杂技、演唱,好戏连台。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前是联欢的主会场。从199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发表10周年竖立时起,“倒计时”牌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在925个日夜中,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23时30分,欢腾的广场出现了庄严的平静。
10万人的目光投向设置在广场上的四块电视墙和一处大型显示屏,观看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直播。23时59分,屏幕里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
23时59分50秒,10万群众随着震耳鼓点呐喊着“倒计时”读秒:“10-9-8……3-2-1-香港回家了!”随着最后一声呐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雄壮旋律奏响,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升起,洗雪百年耻辱的一刻终于来到了!
礼花再次腾空而起,长达5分钟。高空盛开着美丽的红五星和紫荆花;象征着团圆的礼花在低空绽放。入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365个祝福》的歌声响起来,人们跳起轻快的集体舞。这声声祝福,发自10万群众的心底,发自12亿中国人民的心底。香港同胞傅广祥说:“香港的明天会更好,祖国的未来更加辉煌。‘一国两制’在海峡两岸统一大业中必将做出新贡献。”
礼花又一次把广场上空照射得无比绚丽。在电视屏幕后,记载中国人民苦难与抗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耸立,碑上有着再现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十幅浮雕。广场上欢乐的人群,构成了史诗般的第十一幅浮雕,把难忘的今宵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间。
76岁的离休老干部单昭祥当年亲身经历了开国大典,今天,他目睹此景激动地说:“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当年在这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把中国引上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大道,江泽民等第三代领导集体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将‘一国两制’变为现实,三代领导人的功绩彪炳史册!”
回归夜的北京
香港回归之夜,当天安门广场上10万人载歌载舞庆祝的时候,首都北京成千上万的群众或涌上街头观看礼花,或在电视机旁观看香港交接仪式的实况转播,大家怀着喜悦的心情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6月30日晚23点30分,北京西站大厅一片欢腾。10个月前开展的“199771”名迎回归旅客签字活动,由牡丹江医学院陈宇的签字宣告结束。北京西站党委书记邓建中说:“京九铁路通过钢轨把北京与香港连结,我们铁路职工要把庆祝香港回归的热情,化为搞好工作的动力。”
每年春节才敲响的大钟寺钟声,6月30日晚特别撞击了97下,许多人专门前来目睹这一盛况。一位游客说,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伴随着香港回归时刻的到来,首都大学生度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夜晚。
夜幕刚刚降临清华园,礼堂前的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数千名师生在这里观看他们自编自演的欢庆香港回归文艺晚会。《我的中国心》《公元一九九七》等精彩的节目表达了他们盼望祖国统一、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的心愿。
接近零时,当电视中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会场内沸腾了!一面面五星红旗、一面面香港区旗在人群中挥动,欢呼声此起彼伏,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在清华园上空久久回响。
65岁的谢志成教授是新中国招收的第一批香港学生,此时此刻他心中难以平静:“18岁以前我生活在香港,饱尝了殖民统治的滋味,今天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我衷心希望香港明天更美好。”
在未名湖畔,北大万名师生分别在图书馆、电教中心等25处观看香港交接仪式的转播,聚集在五四操场的3000多学生更是心潮澎湃,许多人点起了蜡烛,表达他们对香港的美好祝愿。
北京东堂子胡同49号是晚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旧址,如今这里是宿舍楼群。70岁的大院家属委员会主任邹远和全家守在电视机旁,观看香港交接仪式的现场直播。邹远抚今追昔,激动万分地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日益走向繁荣昌盛。只有强大的祖国才有今天香港的顺利回归。
即将竣工的翠微大厦附近一家餐馆外面,十几名围在电视机前的建筑工人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我们平时没有时间看电视,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夜,我们也要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京郊首富村韩村河也热闹非凡。从晚8点开始,全村人在影剧院演出了庆香港回归的节目,表达富裕起来农民的喜悦之情。
澳门高歌劲舞
6月30日晚,数千名澳门同胞早早地就聚集到澳门市政厅前的空地上,以高歌劲舞欢庆香港终于回归祖国。
东望香江的澳门南湾新填海地烟花齐放,五彩缤纷,与对岸香港的火树银花遥相辉映。神州齐欢笑,濠江共此时。白天,在各社团和机构发起组织的联欢会和酒会上,人们放声高歌,举杯相庆。夜晚,插满各色精美彩旗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喜气洋洋地行驶在装饰一新的马路上,构成一幅流动的喜庆图。
由澳门街坊总会举办、多个社团参与协办的《万众欢腾庆回归》活动从20时起开始。热烈欢快的《醒狮起舞》表达了澳门同胞为百年夙愿的实现而自豪的心情。街坊合唱团表演的大合唱《香港回归颂》《我爱紫荆花》及自己填词作曲的《坊众庆回归》,表达了澳门同胞对“一国两制”方针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真诚拥护。
街坊总会副理事长、澳门立法会议员梁庆庭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香港顺利回归对澳门同胞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对祖国的和平统一、对澳门的未来充满信心。澳门市议会议员姚汝祥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他说:“澳门同胞与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一样,为我们祖国的强大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自豪,我们更体会到爱国感情的丰富内涵,期待着两年以后的澳门回归。”
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天真烂漫的儿童,围成一圈又一圈,手拉手,心连心,伴着欢快的乐曲尽情起舞。午夜时分,人们挥舞着五星红旗,齐声高唱《我是中国人》。人们相约,1999年12月20日这一天,将再一次以欢歌笑语见证澳门的回归。
7月1日晚,由澳门同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筹备委员会主办的《情系香港》盛大文艺晚会在澳门综艺馆举行,专程来到澳门的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各民族演员与澳门同胞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这个中华民族的节日。
出席香港交接仪式返回澳门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同胞庆委会执行主席马万祺在晚会上致辞。他说,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中华民族彻底洗雪百年耻辱,全体中国人民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澳门同胞衷心祝愿香港特区前景光明、兴旺发达。
马万祺提出,香港的胜利回归将为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起到垂范和激励作用。希望广大澳门同胞和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加强爱国大团结,把握时机,积极参与,共同建设澳门的未来。
澳门同胞自己组织的合唱团在晚会开始时表演了大合唱《喜庆回归》《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员们将喜马拉雅山的歌、大草原的舞,将各民族儿女的美好祝愿献给澳门同胞,节目异彩纷呈,欢快热烈,博得阵阵掌声。
举国上下齐欢腾
东莞城乡喜气浓
彩旗、气球、热烈的锣鼓、灿烂的烟花……令人翘首期盼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刻终于来临,记载着无数光辉历史的广东东莞市到处可见欢腾的人群,街头巷尾洋溢着喜庆香港回归的浓厚节日气氛。
东莞,中国近代史上曾燃烧起虎门销烟和反抗英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熊熊烈火。这里1/3居民的亲友在香港,与香港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香港回归之夜,东莞市33个乡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虎门镇的太平广场上,在《折断的烟枪》雕塑和《虎门销烟》浮雕前搭起了一个大舞台,7月1日晚“东莞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将在这里举行。入夜,来自各镇的近500名演职员正加紧进行最后一次彩排。在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近200名职工集中在多间会议室里收看香港政权移交电视现场直播。博物馆副馆长郑咸建告诉记者,近几天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越来越多,平时每天有1000多观众的博物馆,现在要接待近万人。
6月30日晚8时许,在企石镇中心宝石花园广场,一台迎回归烟花晚会吸引了数千名群众。随着“普天同庆”“喜迎回归”等吉庆烟花腾空而起,在空中编织出五彩缤纷的图案,人们情不自禁欢呼雀跃。与此同时,又一出大型迎回归文艺晚会在大朗镇礼堂举行。常平镇、厚街镇的文艺演出、烟花晚会,也吸引了众多观众。
午夜零时,来自樟木头、黄江、谢岗、塘厦等镇的近万名群众汇集在樟木头镇,欢送解放军驻港官兵赴港。
“中英街”居民联欢
7月1日一早,沙头角镇内早早就热闹了起来。自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后被一劈两半的沙头角“中英街”,深港两地居民举行了大联欢,欢庆终于团聚的这一天。
狭长曲折的“中英街”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小街两边悬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鲜艳夺目。在深圳沙头角镇为庆回归专门布置的会场上,“喜迎香港回归,洗雪百年国耻”的大幅横标,向人们昭示着在这个特别日子里举行“中英街”两地居民联欢大会的特别意义。
来自香港“新界”沙头角村的300多位村民早早冒雨来到深圳一侧。村民苏先生和李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今天很开心。‘中英街’虽然‘一街两制’,但从此是一家。近十来年,两边居民一起做生意,共同求发展。香港回归后,我们更会携手并进。”
上午10点,八头“狮子”在震天的锣鼓声中欢快舞动,把联欢大会引向高潮。1000多名深港两地居民高举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敲锣打鼓,腾龙舞狮,在“中英街”内游行,尽情地抒发着香港回归,家园团聚的兴奋之情。
在象征着两边居民“根连根”的大榕树下,香港沙头角乡事委员会庆回归巡游队的舞麒麟表演,赢得阵阵喝彩。乡事委员会副主席温亚发说:“我们希望通过舞麒麟这种象征吉祥的活动,表达对香港回归祖国后长期繁荣稳定的美好愿望。”
欢庆着今天的团聚,祝福着明天的美好,深圳沙头角镇中兴街居委会主任刘伟强说:“我们本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今后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建美好家园。”
南京静海寺钟声激荡
张灯结彩的南京静海寺里欢声笑语,喜气洋洋。“警世钟”前,“香港,你好!”“拥抱你,香港”两幅大型标语宛如张开的臂膀,迎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6月30日23点30分,聚集在静海寺的南京各界群众代表撞响了“警世钟”。
钟声响起。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六世孙林纲、邓廷桢的七世孙邓源热泪盈眶,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合力撞响的第一记钟声穿过155年的历史时空,告慰当年并肩抵御外侮的先人:香港终于回来了!邓源情不自禁地吟诵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林纲深情地说:“为了这一刻,我们等了几代人,奋斗了几代人。今天,九泉之下的先祖将能瞑目了。”
钟声激昂。铸造“警世钟”的倡议者、江苏省工商银行职工俞效东,第一个捐款的小学生邹黎伫立钟前,心潮起伏。去年底,俞效东深感应该让所有人铭记这段历史。提出铸造“警世钟”,全市人民踊跃捐款100多万元,在静海寺铸成警世洪钟。洪钟长鸣,表达了华夏子孙的共同心声:毋忘国耻,振兴中华!
钟声回荡。听着绵延不绝的钟声,世纪老人胡家芝、刘工天喜泪纵横。今年整百岁的胡家芝带来了她今天刚刚完成的剪纸作品《警世钟》。刘工天1929年曾担任护送孙中山先生灵柩到南京的列车长,他回顾94年人生道路慨叹道:“小时候,我的老师一讲起鸦片战争,就泪流满面。我年轻时目睹山河破碎,军阀混战,常扪心自问:中国何时才能强大?香港何时才能回归祖国?今天,国家强盛,香港回归,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能在此时此地参加这一空前盛典,我感到无上光荣和兴奋。”
钟声悠扬。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战士、科技人员和少数民族的代表依次撞响了“警世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穆西南激动地说:“香港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回归后的香港一定会更加美好。”大家纷纷表示,要把今天的欢欣鼓舞化做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与香港同胞携手共创辉煌。
“151,152,153……”在人们的呼喊声中,时针指向7月1日零时,南京市市长王宏民等敲响了第155记钟声。雄浑激越的钟声,伴着人们的欢呼声和《歌唱祖国》的歌声,直上云霄,久久回荡在石城上空。离家155年的香港终于回来了。钟声,宣告了百年屈辱历史的终结,钟声,宣告了香港新纪元的开始。
举国上下的激情普天同庆的欢跃
怒放的礼花把无数城市的夜空照亮,万千声汽笛在同一时刻拉响。天安门广场一声撼天动地的欢呼,历史定格在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回家了!
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的电话响成一片,电脑终端上传来一条又一条信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爱国主义的激情,一幅又一幅生动的庆祝画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