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目击天安门-(四)
32334800000026

第26章 斯诺登上天安门!中美解冻北京城(26)

显然,中国对于美国和向俄罗斯的利益来说仍然是重要的。它在解决诸如中东、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的地区冲突方面以及在为亚洲未来的稳定作贡献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不仅中国对于美国或俄罗斯的直接的战略利益已不再重要,相反,中国对其利益所构成的挑战,还要大于它们彼此对对方所构成的挑战,更何况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也好于它们各自同中国的关系。因此,在冷战后时代里,华盛顿在向俄罗斯领导人提供政治支持和俄罗斯提供经济援助方面起了带头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却竭力阻挠国际上对中国的财政援助。

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战略关系的这种转变,说明了美国和俄罗斯为什么会让国内的政治问题来支配各自同中国的双边关系。俄罗斯之所以未能和中国彻底解决领土问题,就是因为叶利钦总统不愿意疏远国内那些反对放弃任何俄罗斯领土的强大势力。如果中国对于美国和俄国的短期战略利益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话,那么,无论是美国还是俄国就都不会心甘情愿地让国内所关心的问题来阻碍同中国发展关系。

今天的世界比起冷战时期已经安全多了。核战争的威胁已经不再使一个国家对盟国和对手的政策具有极端的重要性。然而,今天的世界也比过去复杂多了。70年代和80年代的高度紧张气氛曾经使得政策选择变得狭隘并因而导致了三角政治的出现,冷战结束后则不存在什么必须执行的政策,也没有三角关系的规则来指导政策制定者行事。

虽然美中苏战略三角关系的时代结束了,但是,伴随着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世界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三角”或“四角”,全球经济也将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这必然会影响每个国家对其传统概念上的“国家安全”的理解,因而对世界力量对比的估计工作将变得更加复杂。

第十节 国务卿为人圆通,尼克松沉醉北京

尼克松一直都在夸耀此一突破全是他的功劳。

尼克松说:“请代我向‘蒋总统’及夫人致我个人最热诚的敬意,敬祝他们政躬康泰。”

基辛格情绪很好,对于自己顺利完成近年来最轰动的外交异举颇为“洋洋自得”。

基辛格立即把尼克松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告诉周恩来。

基辛格保证并未与周恩来达成任何秘密协定。

基辛格强调,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已老迈,谁来接班是每个人都很关切的问题。

“大使”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1971年7月15日星期四下午,华盛顿双橡园“大使”官邸的电话铃响了。“台湾大使”沈剑虹拿起话筒,才知道对方是国务卿罗杰斯,电话是罗杰斯从加州萨克拉门托尼克松的别墅打来的。

罗杰斯说,尼克松要他通知“大使”,20分钟内美国总统要在电视上宣布,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已经访问过北京,会晤了周恩来,而且美国总统已接受周恩来的邀请,准备在1972年5月之前一个适当时机前往北京访问。

罗杰斯解释说,这一行动的目的在于增加与中国的接触,改善双方关系,希望借此促进世界和平。他又说,此举只是为了缓和该地区紧张局势,并非针对任何第三者。他要沈剑虹向蒋介石报告说,美国绝不会背弃“友邦”,并将信守共同防御条约。最后,他说,7月19日星期一他返回华盛顿后,希望和沈剑虹会面。

罗杰斯讲话时似乎很激动,沈剑虹没有打断他的话。等他说完后,沈剑虹才告诉他说,这件事实在令人震惊,他准备立刻向“政府”报告。罗杰斯回答说,他可以想象台湾最初的反应,但希望这不会对双边关系有不良影响。他再度强调,尼克松是为了世界和平才这么做的。接着他把电话挂了。

有几分钟时间沈剑虹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简直不能相信方才听到的话是真的。他想打电话给台北方面,不巧的是美国这边的越洋电话接线员那天正在罢工。他正在草拟电稿时,电话又响了。这次是台北“外交部”杨西昆打来的,问有否从美国政府人士那里听到有关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的消息。台北方面的人士刚刚听到新闻快报,要他证实台北听到的消息是否正确,台北方面对这消息最初反应也是觉得难以置信。“大使”放下电话后打开电视,刚好看到尼克松开始发表谈话。

第二天,沈剑虹向澳大利亚大使普林索尔和日本驻美大使牛场信彦查证这件事。他们都说,罗杰斯也是在昨晚尼克松发表声明之前大约半小时,才从萨克拉门托打长途电话给他们的,不用说,他们对于在最后一刻才获知此事,都觉得很不高兴。

将近两个月来,美国政府对于如何处理台湾在联合国的会籍和代表权问题,一直迟迟不作决定。而今突然来了一个晴天霹雳!这一切拖延显然只有一个作用:争取时间让基辛格到北京执行一项秘密任务。

过去罗杰斯在保证美国决心维持与台湾的友好关系,并信守条约义务时,确实显得非常热心和诚恳。可是,现在台湾还能够再相信这些保证吗?尼克松已经接受周恩来的邀请准备前往北京访问,台湾还能笃定他不会承认中国政府吗?尽管美国国务院表面上正在就台湾的所谓“联合国席位”问题,研拟所谓“双重代表权”方案,但它可能为台湾尽最大努力吗?尼克松既已改变政策,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绝对不会与以前一样了。

自此之后,尼克松一直都在夸耀此一突破全是他的功劳。

由于时差的关系,台湾那时已经是7月16日星期五的上午。“外交部长”周书楷正在马尼拉访问,“次长”杨西昆匆忙约见美国大使马康卫,向他提出强烈抗议。他形容尼克松的举动是“最不友好的行为”,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事实上马康卫本人也是大为吃惊,他当时的尴尬难以文字形容。在那种情况下,他只能保证他会立即把台湾的抗议转达华盛顿。

同时,沈剑虹也奉命向国务院提出抗议。他前往拜会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格林。格林根据政府的说词答复沈剑虹说,尼克松的行动目的在于缓和东南亚的紧张情势。沈剑虹问他是否知道基辛格是在何种情况下访问中国大陆的。格林表示,他一无所知,而且当时情况显示,在国务卿从萨克拉门托返回之前,华盛顿没有人能说明事实真相。格林告诉沈剑虹说,罗杰斯将在星期一接见他。事实上,格林还建议“大使”在会见国务卿之前,不要向他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但是,沈剑虹还是向格林说明台湾对此是如何地愤怒、困惑和震惊。并指出这件事实在是一大讽刺:美国政府在向台湾保证友谊和继续支持之际,却在与中国政府秘密联系。现在尼克松更接受了周恩来的邀请,要到北京去访问,这些事将会如何了结呢?

格林的答复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厌倦战争,没有中国的参与,世界就不可能获得和平。这就是美国政府决定与中国政府接触的理由。当然,这种尝试会导致何种结果,目前还言之过早。无论如何,他说,许多国家人民对尼克松的行动,初步反应似乎都很良好。因此,北京方面会受到压力,促其显示缓和紧张形势的意愿,以迈向世界和平。最后,格林保证,美国在其对外关系史上,从未牺牲任何友邦,现在也不会这么做。

星期一上午,沈剑虹会见罗杰斯国务卿时,罗杰斯并未道歉,只表示鉴于基辛格此行性质微妙,事前没有任何外国政府曾获通知,以免时机尚未成熟即走漏消息而坏了事。基于相同理由,美国政府内也只有少数人事先知道要进行什么活动。他了解此行必然令台湾感到震惊。这种情形诚然令人感到遗憾,但却不可避免。此举旨在改善与中国政府的关系,而非针对任何其他国家。

罗杰斯向沈剑虹表示,除了周恩来邀请尼克松访问北京之外,基辛格并未与中国政府达成任何秘密协议。不错,基辛格确曾就世界局势和双方共同关切的其他问题,与周恩来交换意见,但两人并未讨论任何具体问题。从罗杰斯的谈话可明白看出,就美国而言,现在已把与中国打交道一事视为与台湾当局无关。

接着罗杰斯改变了话题。他想要知道对于台湾在联合国的所谓“会籍”和“代表权”,台湾有何决定。沈剑虹说,台湾已经表明立场,而等待美国的反应已经有两个多月之久。美国究竟有何决定?罗杰斯同意,尼克松7月15日所发表的声明,对整个形势多少会有影响。他说,事实上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初步探询显示,除非台湾当局同意把安理会的席位给中国,否则美国当时正考虑的“双重代表权”方案,绝不可能获得联合国大会通过。罗杰斯还说,台湾可能连“重要问题”案都无法获得半数的支持,除非台湾同意放弃安理会的席位,否则要美国提出另一项提案,可能已为时过晚。总之,台湾当局必须把安理会的席位让给中国,以换取美国承诺尽其可能使台湾得以保留在联合国大会的“席位”,但是并不保证一定会成功。

7月27日沈剑虹拜访基辛格,那是基辛格从北京回来两星期之后。他情绪很好,对于自己顺利完成近年来最轰动的外交异举颇为“洋洋自得”。基辛格一开始就说,因为他与台湾有友谊,他对于不得不进行前往北京的秘密任务,内心觉得十分难过。他相信尼克松的心情也是如此。然而,由于国际局势的改变,以及国内日增的压力,美国不得不采取步骤,与北京方面进行接触。但是,他们――尼克松和基辛格――绝不会出卖朋友。

沈剑虹问基辛格,他和周恩来谈了些什么。基辛格说,周恩来谈到两个问题时态度很激动,那就是台湾问题,以及联合国内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周恩来宣称,台湾是“中国的一省”――他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与中国大陆统一。至于联合国内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周恩来称台湾霸占了联合国的席位,应该立刻被逐出联合国,使中国人民可以恢复他们在此一世界组织中的合法会员国地位。

基辛格立即把尼克松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告诉周恩来,表示这件事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他向周恩来强调,美国与台湾订有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无意背弃其盟国和友邦“中华民国”。

至于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基辛格并未与周恩来详细讨论此事,也未谈及中国在安理会中的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但他们印象是,中国会坚持把台湾逐出联合国,才肯入会。

基辛格保证并未与周恩来达成任何秘密协定。至于尼克松即将前往中国大陆进行的访问,双方已展开准备工作,美国可能很快就会提出访问日期,最早可能是在12月。

基辛格本人对于此次北京之行印象如何?他透露说,他对北京方面人士待客的殷勤有礼,印象深刻。他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而非受共产主义的影响。他也曾到过其他共产党国家,情形却不相同。谈到毛泽东和周恩来,他神采飞扬地赞誉为他此生所见的两个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很技巧地让人推论,只有像他这样才智不凡的人,才有办法应付这两个“绝顶聪明的人”。基辛格还说,尼克松很了解中国,因此对他与北京进行会谈的结果,并未存有幻想。尼克松绝不会出卖任何朋友。

由于两周之前――1971年9月13日中国大陆上发生了“林彪事件”,报道指出身为毛泽东接班人的林彪,已在蒙古发生的神秘坠机事件中丧生。基辛格表示,尼克松不会因此取消或延缓访问北京的计划,因为双方有许多事情需讨论。

10月15日,也就是基辛格第二次前往中国大陆为尼克松的访问作准备之前一天,沈剑虹又会见了他。“大使”问他,台湾问题会不会提到议程上。他说,不会,但是这并不是说对方不会提出这个问题,事实上,基辛格似乎预料周恩来会促使他在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交换意见。但是,他不会上钩,因为他的上司尼克松不久将亲自访问中国大陆。那么,尼克松到北京时,会不会与中国政府讨论建立外交关系问题?基辛格表示,尼克松不会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可是如果周恩来坚持要讨论此事,尼克松一定会声明,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是“不容谈判的”。

基辛格对林彪失踪案极为好奇。他说,他在美国三个不同的情报来源,获三种不同的报告。一种报告说,林彪仍然在世。另一种说,他患了重病。第三种报告说,他已经在坠机事件中丧生。基辛格不知道该相信那一种说法。沈剑虹表示,林彪可能涉及某种政变阴谋,可是事未成就行迹败露。目前林彪很可能已经被捕,如果未被立即处决,也会在秘密审判后予以处决。无论如何,北京的领导阶层必已发生权力斗争。林彪事件的引发,很可能是由于林彪担心,一旦尼克松与北京建立关系的尝试成功,将会对北京与莫斯科的关系造成严重后果。

在国共内战时期,林彪领军东北,他的部队后来成为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主力。他在1966年至1969年间的“文革”初期,成为权势最大的军内人物。由于他的支持,毛泽东才能解除刘少奇的国家主席职务,以及邓小平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林彪权重一时,使毛泽东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于1969年4月修订中共党章,任命林彪为惟一党副主席,使他顺理成章地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毛泽东认为,林彪积极争取此一职衔,是林彪有一天意图推翻他的明证。

基辛格的探询,显示他对林彪事件以及此事对美国可能有何影响,感到极为困难。他似乎不很信赖美国的情报机构对中国情势所提出的报告。他表示,这些报告多半是不同程度的无知之谈。

在台湾的联合国大会“会籍”和“代表权”问题上,基辛格保持合理的乐观态度,认为台湾今年还可以顺利过关。他认为即使双重代表权的提案获得通过,使中国获得联合国大会的会籍和安理会的席位,同时准许台湾留在联合国大会,中国也不会加入联合国。他的理论是,中国政府对把台湾逐出联合国,比对它本身进入联合国更感兴趣。他劝台湾届时要按兵不动,让中国作出拒绝的表示。这会改善台湾的形象,显得台湾是争执两方中比较讲理的一方。但是,1972年又会如何呢?基辛格未加猜测,只表示会在联合国中造成非常值得注意的局面。

基辛格对台湾官员表示,他在台湾有许多朋友,因此,他对前往北京访问深感痛苦。他实在很不喜欢这个任务,可是情况如此,他只能再次前往,别无选择。这一次去是要为尼克松的正式访问安排细节。根据他目前的时间表,他将在10月25日返国,届时将再与沈剑虹会面。

在基辛格第二次访问北京期间,联合国大会就中国会籍和代表权问题进行辩论,然后通过议案,将台湾当局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基辛格在这个时刻访问北京,无疑被各国视为美国改变立场的迹象,认为美国已从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转而欢迎其加入。尽管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布什发表声明说,华盛顿希望台湾以一般“会员国”身份留在联合国中,可是没人把他的话当真。决定此事是否为“重要问题”的议案被否决后,大会立即通过准许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策划的双重代表权案,根本没有机会提出。

基辛格后来表示,布什应该把辩论拖延到他从北京返回之后再进行。布什本人显然认为基辛格不该在那个时候访问北京,他也的确这么说过。可是,基辛格却表示,如果这件事由他负责处理,他会找些理由拖延辩论和讨论的进行,甚至借口发生鼠疫或其他大灾祸,把联合国大厦封锁一星期。

一份极不寻常的奇特的文件

从任何标准来看,1972年2月尼克松前往中国大陆的一周访问,都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历史意义也很重大。这项访问的处理方式,也着眼于获得最大的国际宣传效果。尼克松形容他这次访问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当然,他没有说这种改变究竟是好是坏。

尼克松和夫人走出专机时,发现飞机扶梯旁边只有周恩来和少数几名官员在场迎接,人们留意到他当时脸上震惊的表情。机场上有仪仗队,可是没有欢迎群众。尼克松神情很不自然,而且显得惴惴不安。他和尼克松夫人很快被送进垂着窗帘的轿车,驶离机场。

另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是,尼克松和毛泽东在后者群籍罗列的书房中会面时,尼克松表现的“卑躬折节”的态度。他是非常谦虚,且毕恭毕敬的。

一些右翼人士认为,尼克松的中国大陆之行是没有必要的。他至少可以要求周恩来在一个中间地点和他会面,比如说,在檀香山,他没有这么做,反而决定亲自前往北京,因此使周恩来证实他们的想法,认为美国已准备和他们进行交易。

基辛格第二次访问北京返国后,发表看法说,对于林彪事件他毫无发现,因为身为一个访客,对主人的家务事过于好奇是不适宜的。他也没有看到北京一带有任何明显的军事活动。他说,他当然没有办法获悉中国大陆其他地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至于周恩来的权势,他认为似乎比7月间他们首次会面时更为稳固。

当时,尼克松表示要与台湾维持友好关系,同时却积极寻求与中国进行接触。沈剑虹曾问基辛格,这件事本身是否即含有矛盾之处。基辛格没有回答,只重申早先的保证说,美国“绝对不会”出卖台湾,或中止共同防御条约。他要求台湾不要紧张,这对台湾而言确实困难,可是美国的政策是,不论美国试图与中国政府进行接触的努力结果如何,美国都要确保台湾是一个具有存在力量的实体。

基辛格表示,美国此一政策至少在五年内不会有变化,甚至更久,要看世界局势而定。此外,林彪既已失势,在此期间中国大陆必然会有变动。

沈剑虹再次会见基辛格是在1972年2月16日,也就是基辛格陪同尼克松前往北京之前一个多星期。基辛格说,尼克松离开中国大陆后,他会立即派遣主管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格林前往台北,向台湾提出简报。他希望台湾不要对尼克松的访问发表任何官方评论。他说,如果华盛顿和台北双方恶言相向,那正是中国最乐于见到的事情。他向沈剑虹表示,美国政府不会对中国作任何原则性的让步。事实上,没有人预期此行会有任何具体结果。中国方面无疑先提出台湾问题,可是美国不会接受中国政府的说法。他期望中国了解,美国对台湾的立场,不会因为一次会面就有所改变。美国政府也不希望台湾与大陆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