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0~5岁同步育儿大百科
32338900000032

第32章 4岁宝宝早期教养方案

这个时期是孩子想像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可以给孩子听音乐、买画册、摆积木或让他自己玩,总之让他多活动,多体验,这样才能发挥他的想像力。

4岁宝宝的基本特征

4岁宝宝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仅次于3岁以前,在整个一生中仍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特别是身高的增长速度较快,体重的增长则相对较慢,因此,宝宝看上去是光长个子不长肉。

这时期的宝宝特别活泼好动,整天蹦蹦跳跳动个没完,他们能跑善跳,会玩球、跳绳、攀登,运动机能进一步完善,手的动作也更加灵巧,能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游戏,生活能自理,有的宝宝已会熟练地使用筷子。

4岁的宝宝,随着与外界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的不断增多,语言能力也随之发展起来,词汇量迅速增多。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提高,能较自如地与别人交谈,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和想法,语言比较连贯。这个年龄宝宝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思维发展为具体形象思维,即他们可以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宝宝们最喜爱做游戏、看电视、电影、听故事、看图画书等,所有这一切与这个时期宝宝的思维特点是有密切关系的。

随着语言和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宝宝对事物也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求知欲也会越来越强烈,遇到任何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特殊的事物都要问个究竟。4岁是数概念形成的最佳期。这个时期宝宝掌握了10以内数的概念,他们能够口手一致地点数数目在10以内的实物,知道10以内数的组成和序数。

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和劳动能力,能完成大人布置的一些基本的学习和劳动任务,如认数、计算、音乐以及从事一些家庭和幼儿园里的简单劳动,自我服务能力较强。

但由于宝宝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还不但能将学习、劳动与游戏活动完全分开,而且往往把学习、劳动任务当做玩游戏来完成,这样反倒可以使知识在游戏中积累。

动作发展

4岁以后宝宝给人的突出印象是活泼好动。他们整天动个不停,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成人要求他们安静地坐一会儿,没多久,他们就要伸伸腰、动动手、踢踢脚或做各种小动作。坐着不动,对他们来说是最难受不过的事情了。有不少家长都怀疑自己的宝宝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其实,这个年龄的宝宝好动与他们身体发育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4岁以后,运动功能更进一步地完善了。他们能跑善跳,会灵活地抓起东西,垂吊、攀登和连续起跳等需要肌肉耐力的运动也开始迅速发展。因此,玩球、跳绳以及爬攀登架、翻单杠等游戏活动在这段年龄的宝宝中盛行起来。

手的运动也日趋熟练。4~5岁的宝宝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游戏及生活的自理。一般来说,女孩的手腕柔软些,在穿脱衣服方面的自理能力要早于男孩。

4岁宝宝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性,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定型,肌肉收缩力差。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就会使所用的肌肉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断变换活动方式,可以使不同姿势所用的骨骼肌肉部位轮流承受负担。另外,活动可以使骨骼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给,促进其发展。

筷子的妙用

使用筷子不但能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而且还可以训练幼儿的视觉和听觉之间的配合,能够促进幼儿感知觉和运动发展,发展幼儿的智力。在幼儿期,教会幼儿学习正确使用筷子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培养宝宝学习使用筷子的兴趣,可从猜谜语开始,如“兄弟二个一样长,上下饭桌总成双,各种食物好滋味,都请他们先来尝”。从而使宝宝知道筷子的特点,使其产生兴趣。根据宝宝爱模仿、好活动的特点,让宝宝观察大人是如何使用筷子的,然后让幼儿模仿。幼儿生活教育的实践经验表明,幼儿在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常常是“先入为主”的,如果开始时不留意方法的正确性,任其随便抓握,一旦成了习惯,便很难纠正,因此,家长要引导宝宝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家长在教宝宝学会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可以和宝宝做一些游戏,如摆放一些软纸团、棉花团、纸条等软材料,让宝宝用筷子挑、夹或拨;以后逐步有意识增添一些较难夹的物品,如塑料块、小木珠等硬材料,同时在宝宝的膳食中增添一些较难夹起的食物,如豆子、花生等,使宝宝反复尝试。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宝宝了解一些有关筷子的常识,比如不能用筷子击打碗盆和桌子,不能将筷子指向别人,不要用别人用过的筷子,学习正确摆放筷子等。由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手指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都比较差,而操持筷子需要几个手指同时配合,共同支配一双筷子摆动,这对大部分幼儿来讲均有一定的困难,必须经过较长的练习和适应过程才能掌握,家长不可操之过急。

平衡木上的小机灵

平衡动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站、走、跑、跳等动作中,都需要保持身体平衡,才不致跌跤。可见,平衡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目前,一种叫“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文明病”在威胁着我国儿童,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儿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儿童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会造成障碍。

幼儿的感觉统合功能,包括前度平衡、触觉平衡、本体感觉3项指标。通过走平衡木的活动,不但能协助发展幼儿本体感觉及身体平衡能力的建立,而且也锻炼了宝宝的下肢力量,培养了宝宝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走独木桥就是一种能很好地培养宝宝的平衡能力的游戏,过桥方法有:

1.宝宝走独木桥时,可以两手侧平举或前平举,或一臂侧平举,一手拿小伞,也可以背一个小箩筐,或抱一个布娃娃。

2.在独木桥上,宝宝前脚跟顶着后脚尖慢慢向前移步,走到桥中间时,身子向后转180度,按前面的方法后退走完独木桥。

3.宝宝在独木桥上两臂侧平举,头顶书本,向前走或向后退,走完独木桥,要求走得稳,书本不落地。

4.在独木桥上每间隔30厘米放一块中型积木,让宝宝一步一路跨越,不能将积木碰掉到地上。

5.将独木桥一头高、一头低斜放着,宝宝在斜独木桥上来回走,要求一次比一次走得快、走得稳。

游戏时,可视宝宝走独木桥的熟练程度,提高走独木桥的难度,从而更好的培养宝宝的平衡能力。如提高独木桥的高度,一般提高到离地面30~40厘米,独木桥的宽度也可减少到15~20厘米,但要注意安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万一。

4岁幼儿喜欢的玩具

这个年龄的儿童,运动的发育已趋完善,已能很好地走、跑、跳、投掷,与外界的接触交往机会增多,认识能力也提高了。随着儿童神经系统的各器官功能日趋完善,智能发育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进入新的阶段。

针对宝宝的上述特点,大人为4岁儿童选择玩具时,应考虑能促进宝宝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可增长宝宝的知识,充分发挥宝宝的聪明才智,应重点选择一些智力玩具,如智力拆装车、拼图、变形金刚、计算玩具、乐器玩具以及简单的棋类、牌类等。还可选择一些培养开朗活泼性格的音乐娱乐玩具及外界环境中常可接触到的各种形象玩具,来启发宝宝的思维,使宝宝手脑并用,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具体玩具的选择,可参照以下几种:

玩具娃娃

娃娃是宝宝非常喜欢的玩具,娃娃的种类繁多,有布娃娃、塑料娃娃、泥娃娃等等。它模拟人物形象设计,生动可爱。

家里有玩具娃娃,宝宝就有了玩的伙伴,可以和娃娃讲话、做游戏,还可以扮演娃娃的爸爸、妈妈、医生或老师。这样可以满足儿童与人交往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同时增长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注意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智能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充分发展。

根据4岁儿童的生活环境和认识能力,可为儿童准备一些不同服饰、不同性别的娃娃,让儿童在游戏中辨认不同的娃娃;让儿童根据季节的不同给娃娃穿上相应的衣服。

各种交通玩具

宝宝常常喜欢在桌面上或地上摆上几辆交通车,让它们依次行驶,嘴里还会发出:“笛笛”和“嘟嘟”的声音,还会模仿交通警察叔叔站在岗亭上的一招一式指挥交通,红灯亮时,各辆车子停止前进,绿灯亮时,各辆车子依次行驶。宝宝们通过自己平日的观察再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用语言和动作,进行指挥和调节。

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会玩乘车游戏,他们会依次排队上车,然后模仿驾驶员开动汽车,模仿售票员售票。这时父母应教育儿童遵守乘车规则,平时大人带宝宝坐公共汽车时,要让儿童多注意在汽车上的好人好事,作为今后游戏中的真实素材,加深宝宝的感受和印象。

可以让宝宝自己动手进行一些结构简单的交通玩具,拆卸和组装,但大人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要把玩具的基本结构讲给宝宝听,这样可使宝宝不至于乱拆卸,甚至破坏玩具的结构。开始的时候大人也可先拆卸一遍给宝宝看。这个年龄的宝宝对拆装玩具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在自己动手玩的过程中,能发展注意力和观察力,丰富知识。

这个年龄的宝宝都喜欢自己开动交通玩具,而对操纵开关和电钮使其运行兴趣不大。因此大人要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教宝宝自己玩,如教给宝宝如何上弦,向哪个方向转动,怎样判断满弦了;电动或遥控玩具,应按哪个键等。多教几遍后,宝宝就会正确掌握使用的方法,玩的兴趣就会增加。

大人除了让儿童玩各种交通玩具外,还应教给宝宝有关交通玩具的一些知识,了解各类交通玩具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如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火车在铁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轮船在水中航行;去近的地方可以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去很远的地方要乘火车或飞机;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教给宝宝,加深宝宝的印象。

动作发展游戏

吊环

方法:让宝宝模仿体操运动员做吊环动作,爸爸以手为“吊环”,宝宝双手握住“吊环”做直立、前滚翻、后滚翻、倒立等动作。

目的:锻炼幼儿的手臂肌肉。

注意:父母应根据自己宝宝的身体实际能力选择或编创动作。

跳皮筋

方法:1.开始时,可把两头拉平的橡皮筋系在椅子或树干上,皮筋的高度为脚踝、小腿、膝3个部位,然后开始教宝宝跳皮筋。

2.宝宝右侧靠皮筋站立,轻轻跳起,用右脚脖子跨住皮筋,脚尖点地两下,同时右脚自然跳动两下,接着右脚跨过皮筋收回。第2遍皮筋升高一级跳,直至跳完最高一级。

目的: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性。

注意:可以多找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以增加游戏兴趣。

滚铁环

方法:1.父母用粗铁丝做一圆环、一铁钩,教宝宝左手提铁环,右手拿铁钩,将钩子托住铁环,右手轻轻放开,铁钩立即推动铁环向前滚动,可向前滚,向左、向右拐弯滚。

2.或在斜坡上滚上滚下。宝宝掌握动作以后,可与父母或其他小伙伴进行滚铁环比赛。

目的:掌握动作平衡。

注意:应该将活动场地的障碍物都拿开。

扮小鸡找食

方法:1.家长扮鸡妈妈,宝宝扮小鸡,爸爸妈妈教宝宝把两个手指相抵放到嘴边。

2.带宝宝绕圈走,边走边说:“小鸡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去找食,小鸡叽叽叽,快快把米吃!”说完低头弯下腰,头上下点动学吃米的动作。

目的:练习走和弯腰动作,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注意:多找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增加游戏乐趣。

走平衡木

方法:1.家长可先手扶宝宝在离地15厘米的平衡木上来回走几次,使宝宝习惯在高处行走。

2.然后让宝宝扶着棍子,家长扶棍子另一端,在一定距离内陪着宝宝走几次,渐渐手离开棍子让宝宝自己在平衡木上行走,鼓励宝宝展开双臂以保持身体平衡。

目的:练习在高空中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

注意:学会自己走平衡木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在头顶放一本薄书,让宝宝在平衡木上走,或者手拿乒乓球拍,上面放上乒乓球。

也可以学习在平衡木上做一套动作,如举右手,举左手,举右足,再举左手,身体转一圈再走等。

解系扣子

方法:1.在宝宝穿衣服时,在胸前正中部方便的位置找一个大的扣子,让宝宝开始练习。

2.先将扣子的一边放在扣洞内,将扣子推入洞中就可将扣子解开。

3.系扣子时也将扣子的一个边放入扣洞内,从衣服正面将扣子取出,就能系上扣子。

4.妈妈可以为布娃娃特制出一件只能扣1~2个大扣子的衣服,让宝宝自己练习。

目的:培养宝宝手的精细活动和自理能力。

注意:解的扣子一定要稍微大一些,以后可再增加难度。

体能训练

爬山有益于身体健康

爬山是一种宝宝喜爱的活动,家长有空的时候,可以带宝宝去爬山,因为爬山对宝宝身体很有益处。

最初宝宝不会爬山时,家长要拉着宝宝向上爬,并告诉宝宝:上山时身体要向前倾,用脚掌蹬住地。每一步都要踩稳,然后再向上爬。下山时身体稍向后仰,眼睛要看着前面,不要踩在石子上,以免滑倒。这样上山、下山,宝宝便能体会出爬山的正确方法。

爬上山顶以后,休息一会儿,然后引导宝宝看看山脚下的景色,鼓励宝宝用语言描述他所看到的各种景物。例如,山脚下有树、房子、小河、人,远处是山,山上有白云在飘荡。

在山上捡小石子,投打树干,聆听发出的声音,还可采集各种种子,如松果、花籽等。

怎样进行冷水锻炼

进行冷水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身体调节功能的灵敏度和皮肤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长期进行冷水锻炼,对预防呼吸道疾病有明显的效果。宝宝在经过较系统的冷水锻炼以后,血液中的钙、血色素、红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体内调节功能的神经中枢能迅速适应环境、气候等各种变化,对提高儿童免疫系统和抗御疾病(如感冒)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冷水锻炼无论是对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还是培养幼儿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冷水淋浴是一项较强烈的锻炼,若进行得适当且能长期坚持,则是一项效果较好的锻炼方法。在宝宝进行冷水淋浴前,可以先用冷水,从上肢、颈、胸、腹、背和下肢依次摩擦,擦至全身皮肤发红为止,时间不超过2~3分钟,待身体发热后,再用冷水进行冲淋,开始时水温可与人的体温一致,每次冲淋时间为1分钟,根据季节与气候酌情增减。淋浴顺序为:先四肢、后背,再胸腹部,冲毕立即用干毛巾将皮肤擦至发红,使身体在锻炼后感到温暖、舒适,一般全程以5~15分钟为宜。

进行冷水淋浴,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反应。如发现宝宝情绪不好或惧怕,可缩短淋浴时间,并鼓励他下次再试;如发现皮肤出现鸡皮疙瘩或发生寒颤时,应立即停止锻炼,采用其他锻炼方法或改为冷水摩擦,待其适应后,再重新开始,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冷水淋浴可从夏天开始,持之以恒,宝宝就会逐渐适应,这样到了冬天,就能达到减少伤风感冒,增强体质的效果。

健康与运动是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的。要使宝宝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让宝宝经常运动。

宝宝通过运动能使骨骼粗大、肌肉发达、心跳有力、呼吸充分、消化力强,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在运动中,宝宝要去适应各种环境,能使宝宝锻炼成为坚韧、耐冷热、耐风寒,并且具有不畏困难的适应能力。

在运动中,宝宝不仅使身体得到了锻炼,性格乃至大脑也得到了锻炼。因为通过运动,大脑经常接受外界的信息刺激,从而增强大脑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宝宝变得聪明、活泼、灵敏。

宝宝的健康是父母的期望,按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科学定义:“健康不但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宝宝在幼儿时期,就特别喜欢运动,常常表现出那么的“不安分”,他们要翻身、爬、滚、走、跑、到处攀登,一刻也不停。有的父母甚至怕宝宝多活动会闯祸,而将宝宝整天关在房间里,不准走出房门。宝宝好比笼中鸟,不活动就会逐渐失去活力。

因此,宝宝的健康离不开运动,运动必须从出生之日起父母就要加以重视。父母应满足宝宝好动的天性,而不应该抑制宝宝活动的愿望。让宝宝的生命在运动中获得活力,在运动中健康地成长。

利用空气进行锻炼

在充满绿色的花园、小区散步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因为满目葱翠,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更重要的是清新的空气有助于身体健康。新鲜的空气特别对于宝宝来说,能使他们精神爽朗、心情愉快,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现在,许多生活小区环境优雅、草木茂盛、空气新鲜。家长更应利用空气促进幼儿健康,坚持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提高身体机体的调节能力和适应性,使宝宝能够适应冷热气温的变化,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

春、秋季,父母可以利用休息日或节假日,带宝宝到较远的公园或外地风景名胜地旅游、爬山、划船、玩各种大型运动器械。夏季,父母可以带宝宝到海边沙滩上玩沙、堆沙山、挖沙洞,睡在沙滩上,或在海边嬉水游泳等,让身体充分地接触空气。冬季,可让宝宝在雪地上赛跑、滑雪、打雪仗、溜冰等。

此外,还可以增加专门性的空气浴锻炼。可以在宝宝起床前15~20分钟,先开窗调节气温,室外气温在15℃以上,穿汗衫、三角裤,若气温在15℃以下,穿衬衫、长裤,在先搓搓手、踏踏步、摩擦手臂和脚腿等准备动作。然后由父母带到户外,以中等速度跑步,等到身体发热后脱去上衣,赤上身快速跑步,接着慢速跑步,再步行回到室内,用干毛巾使劲擦身,先擦双臂和双腿,再擦前胸、后背。最后穿好衣服,休息片刻。宝宝习惯了跑步锻炼后,再增加活动性游戏或体操活动。

空气浴最好从夏季开始,每日进行一次,使宝宝易于接受,到冬季可隔日一次。锻炼的时间可根据当日的气温和宝宝的健康状况灵活掌握,在宝宝身体不适或患病时,应停止锻炼,千万不要机械式地进行锻炼。

赶快和你的宝宝手牵手共同投身于大自然,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吧!

运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有关运动机能的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怕麻烦

这时期的幼儿非常好动,不睡觉的时间,几乎都在运动。但是,一般父母对此现象似乎不太重视,而且巴不得宝宝能静下心来。不管宝宝情形如何,父母都应尽可能准备一个场所,让宝宝能在一天中至少尽情活动2~3小时,过后,再设法使他知道现在是必须静下来的时间了。

配合发达的程度

运动机能的发达,是由上向下、由中心向末端伸展的,并有相当大的个人差异。因此,父母应该细心观察子女的发达状况,再加以适当的指导。

如果一心拿自己的宝宝和别人比,而勉强宝宝做不适合的运动,是不正确的。不过,运动机能可以通过训练变得发达,父母若完全漠视,就将会对宝宝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过游戏来训练

让运动机能发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加以训练。只要训练让宝宝觉得有趣,他就会高高兴兴地接受,并反复练习。这么一来,不但能达到对手脚灵活度训练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幼儿克服失败的毅力。

配合安全教育

具有较强生活能力及运动机能的宝宝,保护自己的能力也较高。因此,在这个时期,大人要时常作具体的指导,让幼儿明白应如何行动才能够保护自身的安全。如果只是在口上说:“那样做太危险”,只会带给宝宝恐怖感而已。

语言发展

父母的榜样作用

4岁宝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爱模仿,并且模仿能力较强。例如女宝宝看见妈妈涂化妆品抹口红,她也要照着妈妈的样子给自己涂涂看;男宝宝看见电视里的武打动作,他也要比划比划。宝宝倾向于模仿他认为较重要的人物。因为父母在宝宝的心目中的威望较高,并且与宝宝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宝宝非常爱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

父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能够给宝宝带来深刻的影响。如果父母彬彬有礼,一般宝宝也很懂礼貌;如果父母爱说脏话,宝宝也会学说脏话。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切言行,避免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

父母做了好榜样,对宝宝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想说服宝宝吃饭时不看电视,那么父母自己首先在这时就不要看电视,这样教育才能有效。同样的,如果想让宝宝遵守诺言,那么父母自己也必须在宝宝面前遵守诺言。要想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首先要讲究卫生。

4岁宝宝的模仿能力较强,但是辨别能力不强,他们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爱模仿,所以,父母要帮助宝宝明辨是非,指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可以学的,哪些是不可以学的。并且父母在教育宝宝时,要注意给予正确的示范。

父母跟宝宝说话时,发音要准确,声调要柔和,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正确发音的能力。教给宝宝的知识应当力求准确,不要把三角形说成是金字塔,不要把护士说成穿白衬衫的阿姨。如果家长有些知识不懂,最好是先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再告诉宝宝,以免宝宝形成错误概念,将来再想纠正就很难了。

不要轻易对宝宝许诺

有的家长常常喜欢给宝宝承诺,但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兑现承诺,有时甚至有意地不履行诺言。当宝宝渐渐看出父母是在骗他,也就不相信父母,不再听从父母的话了。例如,一位母亲对宝宝说:“现在你要是好好吃饭的话,等一下我带你出去玩。”可是过了一会儿,母亲忙起其他的事来,早就把这事给忘了。宝宝便心存不满,对母亲的保证产生疑问,其至把不满发泄到其他方面上,如摔玩具、撕书等等。

父母给宝宝许诺时,一定要慎重,只有能够实现时,才能给予承诺。不要动不动就“你要是把玩具收起来了,星期天我就带你去动物园玩。”“你要是不哭的话,星期天给你买玩具。”如此轻易地给宝宝承诺,虽然一时把宝宝哄住了,但如此长久下去,会造成宝宝对父母的任何话都不相信,使得父母失去威信。

当宝宝吵着要吃糖时,有的父母为了解一时之危,哄骗宝宝说:“家里没有糖了。”其实宝宝知道家里是有糖的,只是不愿意给他吃而已,于是产生一种怨恨心里,认为父母不爱他,所以才不给他糖吃,这样就损害了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如果父母能够讲道理给他听,说明“糖吃多了,牙齿里会长虫子,到时候你就会哎哟哎哟地疼了。”宝宝就明白父母是替他着想,而不是故意骗他,一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即使宝宝开始不能够接受,只要父母坚持给宝宝讲道理,渐渐地宝宝就会听从家长的道理了。

父母不要在宝宝面前吵架

对于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可靠的依赖和保护,他完全信赖父母,认为父母是最伟大的人。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这种紧张也必然投射到宝宝的心灵上,从而使他感到不安和忧虑。

有的家长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因一些挫折或不顺心的事,便牢骚满腹,或者夫妻互相打骂。父母那种气势汹汹的样子和充满仇恨的语言,让宝宝感到非常害怕,造成情绪紧张。并给宝宝暗示:原来父母之间也会发生这么大的矛盾,那么他们对我会不会也这样呢?宝宝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如果经常处在这种环境中,对智力和身体发育都会有不良影响。

父母在宝宝面前吵架,还有损父母的形象。吵架时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的弱点和缺陷,当宝宝不愿意听从某一方时,便会利用这一点来反抗。有的宝宝则在忠实于父亲或忠实于母亲之间感到不知所措,因而时常烦恼。

有的家长利用宝宝来反对另一方,在宝宝面前诉说另一方的错误。这种做法更要不得,它等于把宝宝也卷入了家长的战争之中。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他根本不能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只会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创伤。

跟宝宝讲道理

如果家长每当向宝宝提要求时,便说明其中的道理,就能使宝宝养成听从道理,而不是服从家长的权威的思维习惯。这样以后每当宝宝遇到什么事时,就能考虑按道理应该怎么做,而不会茫然失措了。

一般的家长向宝宝提要求时,常常采用命令式:“你不能动那个缸子。“你必须去洗手。”“闭上嘴巴。”等等。宝宝可能一时屈服于家长的威力之下,按照要求去做了,但是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或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结果是养成盲从的习惯,不能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决定该怎样做。

讲道理给宝宝听,比纯粹的命令更易使宝宝接受。有的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宝宝不听话,如果反省一下,就知道因为总是命令式的要求,所以宝宝不愿听从。宝宝跟成人一样,是不喜欢听别人的命令和指使的。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母亲用命令式的方法和用讲道理的方法分别对宝宝提出要求,结果用讲道理的方法,宝宝更容易接受母亲的要求。并且在讲道理的过程中,也同时对宝宝进行了教育。父母可能以为道理很简单,不需要再讲了,但宝宝其实并不懂。父母总是认为这道理已讲过了,就懒得再讲了,但由于宝宝年龄小,记忆力差,对父母以前的话已经忘记了。所以父母要不厌其烦地给宝宝讲道理,这样才会给宝宝留下深刻的印象。

给宝宝讲道理时,并不一定要讲很长很深奥的道理,而是让宝宝明白就行了。如不是说“你不能吃那脏东西”。而是说“你不能吃那些脏东西,因为吃了后肚子会痛的”。不命令宝宝“你赶快把玩具收起来”!而是说“请你把玩具收起来吧,我们要吃饭了”。

试一试“自然后果”的教育法

“自然后果”法指的是让宝宝从行为的自然后果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如果自然的后果是令人愉悦的,宝宝自然会继续做同样的行为,如果自然的后果使人不快,他自然会改变其行为。比如:如果宝宝被火烫了一下手指,知道火烫了会疼,就不会再去随便接近火了。如果他曾从高处跳下来时被摔疼了,以后走到高处自然就小心了。

但是父母往往从心疼宝宝的角度出发,从中介入使宝宝免于承受行为的恶果。如此一来,宝宝就失去了自然后果的教育机会,如果养成习惯后,宝宝处处依赖父母,不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这对宝宝独立意识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然,这种“自然后果”法仅限于不导致严重伤害和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当自然后果仅限于不愉快时,你尽可能站在旁边让自然后果来教育他。

如果宝宝做事总是冒冒失失,打碎东西,如又打碎了一个碗,你可以不着急立刻买新碗,让他体会到打碎东西后给自己带来的不便,如没有碗盛饭吃,以后他就会自己小心了。

自然后果的教育方法虽然好,可是并不够用,所以,有时我们必须运用一些有心制造的后果,让宝宝体会到: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不愉快的后果。

如随便抛弃玩具——成人就把玩具藏起来,不让宝宝看见,使他在一段时间内失去这种玩具。

游戏时欺负了同伴——禁止他与同伴游戏,直到他觉得寂寞并请求允许他把小朋友请来。

撒野、说脏话——不让他出去玩,不买已允许他买的玩具和书籍,不和他游戏,不给他朗读故事等等。

利用自然后果责罚宝宝要注意,不要要求宝宝口头认错,而要让他们认清自己的错误,并从行动上改正,不能过快地饶恕宝宝,否则宝宝就会觉得只要他一求饶,立即就会得到宽恕。这种允许宝宝做错事,然后让他自己从中吸取教训的方法,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自觉能力,宝宝也不会觉得你侵犯了他而对你产生反感。

语言发展游戏

白鹅下河

方法:游戏前先教会宝宝念儿歌,并注意发准带有e、g、h的音节。父母扮狐狸藏在一旁,宝宝扮鹅,沿着用粉笔画好的“河”边,宝宝边学鹅走边念儿歌:“东边一条河,西边一群鹅,鹅儿鹅儿唱着歌,一只狐狸跑过来,鹅飞鹅跑跳下河。”念完儿歌,鹅跳下“河”,同时狐狸跑出来抓鹅。

目的:巩固练习发音。

注意:一旦发现宝宝发音不准时,要及时纠正。

买菜

方法:全家人坐成一圈,宝宝扮演买菜人,其他人扮作各种蔬菜。买菜人在圈内边走边和全家人一起念:“上菜场,去买菜,蔬菜鱼肉买回来。”念完,“买菜人”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说:“我要买芹菜。”这人就扮作“芹菜”,并起立回答:“芹菜来了。”说完,“买菜人”向后转,扮作芹菜的人双手搭在“买菜人”肩上,如此循环,直至把所有的菜买回去为止。

目的:培养宝宝能准确地发带有c、ch、sh的音节。

注意:可以多请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做这个游戏。

个性发展

宝宝容易受父母的暗示

父母在别人面前对宝宝的评价,常常容易对宝宝形成一种暗示。如果宝宝在母亲与别人的谈话中听了母亲的赞扬,以后就更加地诚实了。

有的母亲故意在别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宝宝说:“我的宝宝就是笨。”这种暗示,对宝宝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宝宝年龄小,他对自己的评价,完全源于父母或老师对他的评价,父母怎么评价他,他也就怎么评价自己。父母在别人面前说他很笨,他也同样会认为自己很笨,于是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故意贬低自己的宝宝,而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宝宝。

利用宝宝容易受暗示的心理,可以采用暗示来教育宝宝。例如,晚上休息前,父母评论宝宝,并故意让宝宝能够悄悄地听见。“今天家里有客人,他可有礼貌呢!”“今天他会自己穿衣服了呢!”“今天他会自己吃饭呢!”宝宝听了以后,肯定会沾沾自喜,并心想以后一定要做得比今天更好。

父母对其他宝宝的评论,对他也是一种暗示。例如:“你看小明天天都坚持刷牙呢,他真是一个好宝宝。”宝宝听了以后,会想:我也应该跟小明一样,做一个好宝宝呀!又如,母亲跟宝宝说“小芳不是好宝宝,她用脏手拿东西吃,在马路边上乱跑。”这样也给宝宝暗示,不洗手就吃东西是不好的,在马路边上乱跑是不对的。

宝宝一般都是聪明的,只要教育得当,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人才。

怎样培养宝宝活泼大方的性格

有的宝宝很害羞,见到陌生人就躲,不能大胆地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当着许多人的面大声说话,缺乏独立性,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安静、谦让、犹豫。很多人认为这是乖宝宝,容易带,而忽略了其消极的一面。这种宝宝确实有许多优点,如懂礼貌、好管教等,这是应当鼓励的,但也应当纠正他胆小害羞的性格,以使他将来更能适应社会。

培养宝宝活泼大方的性格,首先要鼓励宝宝多与同龄小伙伴交往、游戏。甚至可以请邻居或亲戚家的宝宝来玩,或带宝宝出去串门子消除胆小害羞。有客人时,可以请宝宝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节目,当然不要强迫,只能提供建议,如果宝宝不愿意,父母也不要强迫,而应给宝宝更多的鼓励。

父母对宝宝不可要求过高,避免过分严厉地指责和批评宝宝,使他失去信心。宝宝本性是很活泼很爱说话的,有的家长为了避免宝宝唠唠叨叨,就严厉斥责宝宝,结果造成宝宝不敢说话,死气沉沉。

4岁正是练习说话的年龄,如果不让他说话,他怎能学会流利地表达呢?所以只要顺其自然,不吓唬不压制宝宝,他便能养成活泼大方的性格。

家长对宝宝不要保护过度。有的家长当邻居跟宝宝打招呼时就马上替宝宝回答;或怕宝宝受欺负,就不让他跟别的小朋友玩;或还没等宝宝把话说完,家长已经照他的要求去做了。这样宝宝既不需要动口舌也不需动手,就能满足了自己要求,以后也就什么事情都等着父母来做了。这种过分受依赖的宝宝,是不可能成为健康活泼的宝宝的。

个性发展游戏

给父母过生日

方法:1.问问宝宝,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如果不知道,要告诉他,并要求他记住。

2.让宝宝说说怎样给父母过生日。可以给宝宝提一个要求: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为父母做一件生日礼物,表达对父母的祝福。

3.让宝宝做一件令父母最开心的事。说一说父母最爱吃什么,最喜欢什么颜色,加深宝宝对父母的了解。

目的:通过这样的活动丰富宝宝的情感,使宝宝学会去关心别人,这也是教宝宝学会做人的基础。

注意:宝宝只要答对一点点,父母就应该给予鼓励。

爸爸妈妈的特征

方法:让宝宝说一说爸爸、妈妈属什么;有什么爱好;做什么工作,他们的工作给哪些人带来方便。

目的:让宝宝从小养成尊敬父母、长辈的习惯。

注意:还可以让宝宝了解并记住周围的其他人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工作特点,增进宝宝对他人的了解和关心。

数学能力发展

记住圆周率对锻炼记忆力有益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从小就练习记圆周率,直到年已花甲仍能背诵小数点后100位的圆周率。小宝宝并不懂什么是圆周率,要让他们死记硬背地记住一些与己无关的数字是较困难的,但练习记数字,特别是练习记圆周率对锻炼宝宝的记忆力是有好处的。

如果宝宝愿意记忆,大人不妨让他试试,可以分作5个数一组来背诵。如3.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 41971 69399 37510……先让宝宝学记住50位。练习时从5个数开始,10个数一组,3~4周之后就能记住50位圆周率。

记忆在算术中很重要,尤其在心算时更是十分重要。当宝宝第一次听完5个数就能背诵时,父母要当即表示赞扬,有了大人的鼓励,获得成功的喜悦,宝宝就很愿意再多背5个。

鼓励宝宝在小朋友前背诵,在生人前背诵,让宝宝得到较多的赞扬就更有干劲了。会背20位时也要鼓励宝宝在表演节目时表演一下,同宝宝分享成功的快乐,就会激励宝宝更有往下背诵的兴趣。4岁宝宝学会背诵的东西如果每隔几个星期就复习一次,这样就会比较长久地保留在记忆中而经久不忘。如果完全不复习,上小学时就会几乎忘光了,所以经常复习十分重要。

学画圆圈的乐趣

宝宝在户外玩耍时,如果捡到一颗石头子,加上一条结实的草秆就可用来画圈。用左手压住草秆一头,右手抓住草秆另一头和小石子在地上使劲划出一个右半圆。换用右手压草杆,左手抓住草杆和石子在地上使劲划出左半圆。这比过去用铅笔绕着圆瓶子在纸上画圆有趣多了。宝宝可以拿草杆在圆周上比,果然圆周比草杆的6倍多出一小点儿。现在宝宝真正理解圆周率是什么意思,原来是指圆周比直径(两个半径)的3倍又多出一小点儿。

宝宝回家之后也许会向妈妈要一根线,捆住铅笔,线的另一头穿上针眼,缝在纸上,在纸另一面打上结。再用左手压住纸上的针眼,用右手画一个半圆,换手再画左半圆,看看画得好不好。先用尺子经过圆心画线,分开半圆。用半径(线上打结处到捆铅笔处)在半圆上比,半圆比3个半径多一小点儿。用半径比半圆与直径比圆周一样,都是圆周率。

通过画圆圈可以使宝宝又懂得一个新知识,原来圆圈上任何部位同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它们都是圆的半径。当宝宝懂得了什么是圆周,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和直径时会特别兴奋,因为这是通过自己去做学到的知识,这种知识印象很深,而且不易忘记。

数学游戏

小动物的家

方法:1.爸爸妈妈先画好一张画,画上有7个房子,各个房子里都住着小动物。

2.家长让幼儿先数一数房子,问幼儿:“图上有几个房子?”(让幼儿用手指着数)幼儿回答“7个”。

3.家长在房子上标出7个(1~7)阿拉伯数字。问幼儿:“第几间房子住着什么小动物?”这样的问题,幼儿应大胆清楚地回答。“第一间房子里住着小鸡。”“第二间房子里住着小鸭。”“第三间房子里住着小猫。”“第四间房子里住着小狗。”“第五问房子里住着小鱼。”“第六间房子里住着小鹿。”“第七间房子里住着大象。”

4.幼儿回答完,再请幼儿回答:“小猫住第几间房子?小鹿住第几间房子……”或者家长问一个问题,幼儿答一个问题。

目的: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字1~7;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注意:画上房子里住的动物,应使幼儿一眼就能看出。

能否让宝宝扳手指做算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年轻的父母们在教孩子做算术时,由于宝宝不会做,他们便教宝宝用扳手指的方法进行运算,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只要一给宝宝做算术题,孩子便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指头数起来,如果答案不超过10的运算题,宝宝还能应付自如,若是遇到加减超过10的题目,宝宝就会不知所措了。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从动作水平的加减,到表象水平的加减,再到概念水平的加减。用扳手指做算术的方法还只需停留在直观动作水平上的加减,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应该让孩子逐步摆脱实物,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加减运算,若一直依赖于动作,会抑制抽象思维的发展,使宝宝始终得不到提高。

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他们的运算能力也不同。4岁前的宝宝一般来说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不懂加减的含义,更不会使用运算符号,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宝宝还不适合学做加减运算。当宝宝5岁以后,他们能借助于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但这种运算不能脱离具体的实物,而且运算的方法是逐一计数,扳手指做题目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宝宝到了5岁以后,随着思维的发展,幼儿已经能够利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这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宝宝,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而不再扳手指。当宝宝5岁半以后,他们不仅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而且摆脱了逐一加减的水平,这时家长不应该再让宝宝扳指头进行运算了。

总之,在家长指导宝宝做算术时,要针对宝宝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宝宝较好地掌握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幼儿数概念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数的组成”其含义是指除1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如5可以分成4和1、2和3、3和2、l和4,而4和l、2和3、3和2、1和4合起来就是5。

让幼儿学习数的组成,不仅能促使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了解数的构成,加深对数的认识,而且能为宝宝学习加减运算打好基础,让宝宝通过逻辑思维进行运算。有些家长在教宝宝时,只是单纯地说教或让宝宝死记硬背,就容易使宝宝对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能使宝宝较好地掌握数的组成,最好的方法是将组成部分的学习渗透到游戏中进行。因为游戏是宝宝最喜爱的活动,它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寓于活动中,使宝宝在快乐中受到教育并获得知识,同时它还能激发宝宝学习的兴趣,挖掘宝宝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潜力。

因此,家长在设计游戏时,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幼儿掌握的程度,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操作性、竞赛性、智力性的游戏。

当宝宝初步接触数的组成时,家长可以多设计操作性的游戏,为宝宝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宝宝通过对实物的操作,去探究、去发现。如教5的组成时,可以为宝宝提供正反两种颜色的棋子,让宝宝自己撒着玩,每次玩后宝宝必然会有不同的发现,一会儿撒出来发现5颗棋子,1颗是白的,4颗是黑的;一会儿又发现5颗棋子变成了2颗是白的,3颗是黑的。家长应当鼓励宝宝将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并帮助宝宝把活动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宝宝在活动中掌握这一知识点。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让宝宝去操作、去发现。

数学能力发展游戏

第几个手指不见了

方法:1.家长先给每个手指叠一个小三角,上面写有不同数字(0~9)。

2.妈妈和幼儿坐在一起,妈妈先把双手手心朝向自己,然后给每个手指带上叠好的小三角。

3.妈妈告诉幼儿:“现在我们给手指编号,从左向右,第1,第2,第3,第4……第10,我现在将其中一手指弯曲(折向手心),现在你看,我第几个手指不见了?”

4.要求幼儿答出:“在第×个手指上的××不见了。”幼儿回答正确。妈妈又说:“在第3指上的耳朵不见了。”“哪个数字像耳朵?”幼儿回答:“3”。

5.然后妈妈像上面的提问一样,灵活地让幼儿把每个手指头都说一遍。

目的:发展幼儿的计算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注意:家长手指上的小三角形上的数字应面向幼儿。

数手指

方法:1.家长让幼儿把两手伸开,手心向上,眼睛盯着伸开的两手,家长和幼儿一起念儿歌:“抬头数一数,扳扳手指头。一二三,自己弯”。幼儿两手从左到右顺次弯曲第一、第二、第三个手指头。“四、五、六,自己走。”幼儿按顺序弯曲第四、第五、第六个手指头。“七、八、九,快到头。”按顺序弯曲第七、第八、第九个手指头。“最高十层楼,全在云里头。”弯下大拇指。

2.然后,家长让幼儿改变方向,随着儿歌,从右到左顺序伸开,“十、九、八、七、六,倒数往回走。五、四、三、二、一,继续回老家,一字出现后,倒数就完了。”

目的:使幼儿手口一致地数10以内的数,并且能够倒着数10~1。这样有助于幼儿手指协调动作和小肌肉的充分运动。

注意:此游戏可反复进行。

记忆力发展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3个基本环节。对幼儿的记忆力,应主要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长度等方面去衡量。

4岁幼儿的记忆范围已扩大到形象或词语的记忆,而且能将部分知识系统化,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然而,其记忆的范围随着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际目的的理解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记忆广度来看,4岁宝宝的记忆广度相当于6岁宝宝的一半,但发展迅速,要稍快一些。

幼儿记忆保持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4岁宝宝再认保持时间约为1年,可以再现几个月以前的事。4岁以后的宝宝随着语言的发展,再现保持时间更长、更确定,他们会很容易地再现多种形象,甚至能用语言再现他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4岁幼儿记忆力在质的方面有了一定发展,但水平较低。幼儿对那些鲜明、生动的事物,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事物,或成为他们活动对象的事物,他们容易记住,而且效果较好。研究表明,对于同样兴趣的事物,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同时有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也就是说,对那些要求他们完成任务的材料记忆效果好,而对那些不感兴趣、无任务的材料记忆效果差。

从记忆方法上看,4岁以后的宝宝在记忆过程中能够对识记材料进行明显的理解性改造。例如,幼儿在复述自己熟悉的故事时,往往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背,而是经常进行或多或少的逻辑加工,有时用自己熟悉的词代替较生疏的词,有时则可能省略或加入某些情节,或对细节程序作更加生动的表达。许多研究表明,到了4岁,幼儿识记理解的材料要比识记无意义的或不理解的材料效果好。从4岁开始,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记忆力发展游戏

倒述3位数

方法:1.大人竖起3个指头,说3位数,如示指表示4,中指表示2,拇指表示6。

2.让宝宝先口述拇指的数6,再述中指和示指的2和4,即是426倒述为624。用手指表示使宝宝把数落实到手指上,易于说出。

3.如果宝宝有困难,可先从两位数做起,如36倒为63,78倒为87。多练几次,在宝宝懂得要求之后再练3位数。

目的:学会记住3位数,然后倒过来把最后的数字先述出,最后复述头一个数,可以培养幼儿的临时记忆力。

注意:顺利倒述3位数说明宝宝临时记忆能力良好,并能把数位倒置口述,说明宝宝在心目中有置换能力。宝宝会倒述3位数之后,应逐渐将难度相应增长。

考考你

方法:1.家长先教幼儿掌握1~10的数字儿歌。

2.用长方形硬纸片做成分别写着l、2、3、4、5、6、7、8、9、10的10张数字卡片。

3.家长教会幼儿数字儿歌后,让幼儿先熟悉卡片上的数字。然后拿着数字卡片,面向幼儿。拿着数字卡片“l”来问幼儿:“我来考考你,请看它像什么?”幼儿答:“1字像粉笔。”然后家长把“1”字卡片放下。

4.拿起“2”的卡片问:“我来考考你,请看它像什么?”幼儿答:“2字像小鸭。然后放下“2”的卡片,拿起“3”的卡片问:“我来考考你,你看它像什么?”幼儿答:“3字像耳朵。”后边的4~10各数字卡片依次回答后,家长应表扬幼儿“说得真好”,游戏结束。

目的:训练幼儿1~10的数数和认识数字,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注意:当幼儿被问到数字卡片的儿歌,迟迟不能亮出卡片时,家长要对其进行提示。

情感交流

开始懂得男女有别

3岁以前,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一律都是“无性别者”,他们玩一样的玩具,有同样的爱好和兴趣,没有明显的性别上的区别。过了3岁以后,特别是4~5岁时,宝宝开始意识到男女的性别差异。开始对外生殖器表示某种关心,对异性身体的差异表示关注,会说“流氓”。

这时期的宝宝会出于对自己的出生和角色的好奇而向父母提出很多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如他们会问:“妈妈,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等等。

父母对于宝宝的这些疑问应持什么态度呢?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往往不去考虑宝宝提出的这些疑问有什么意义,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和性有关,而对于宝宝过多地在性方面的思考,感觉有一种压抑感和罪恶感。

其实,宝宝对性别的发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生活的转折点,在这时期里,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性别概念,向宝宝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和指导,是宝宝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精神面貌的基础工程。

因此,当宝宝提出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应当尽可能坦率、清楚、恰如其分地给予回答,不要曲解。

宝宝对性的好奇心,因为他们与成年人对性的考虑并不相同,他们对于性所提出的问题,就像提出“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太阳晚上到哪里去了?”之类的问题一样。

如果在宝宝提及有关性问题时父母总是露出异常的表情,宝宝便会想到这些问题是不应该提出的、是肮脏的,但又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在和宝宝说到性器官名称时,要用像说身体其他部位器官名称如眼、口、手一样,不要显得拘泥。另外,有的宝宝常常害怕提出性方面的问题,因此,不要只是在宝宝提出问题的时候才回答,应在适应的时候主动对他们进行适合于这一年龄阶段的性教育。

宝宝逐渐有判断力

4~5岁的宝宝,由于接触范围不断扩大,生活经验更加丰富,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发展,对周围的事物反应更加敏感了,能表示出同情、生气、悲伤、愤怒、怀疑等表情;能分辨红、黄、蓝、白、黑等颜色;能辨别远近、高矮、长短、宽窄、大小等差别;并有了初步的审美观点,懂得好与坏、美与丑等,如看电影电视时,看到坏人出场就会说:“这是坏蛋,抓住他。”看到别的小朋友穿上新衣服,就会羡慕并向父母提出:“我也要买一件。”尤其是女孩,自己也会打扮起来,经常对着镜子自我欣赏;见了陌生人开始知道怕羞、害羞;说错了话或回答不出问题时,知道难为情,不好意思,小脸发红;他们还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挑选玩具,女孩爱挑布娃娃、小狗小猫,男孩喜欢汽车、冲锋枪等,对一些事情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要”或“不要”,“愿意”或“不愿意”。家长会感觉到,自己宝宝的主意越来越多了,要求也越来越多了,有点不那么“听话”、“好办”了。

情感交流游戏

家庭生活游戏棋

方法:父母可用彩笔自己设计一种家庭生活游戏棋,棋的内容可以自定,如爱吃零食退1步、不讲卫生退3步,勤剪指甲进2步,坚持每天刷牙进4步,不吃早饭停1步等等。

目的:宝宝在游戏中懂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这种在娱乐中受教育的方法要比单纯的说教方法更加有效。

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不乱涂乱画

方法:父母可将旧挂历纸钉在墙上做宝宝的画板,让宝宝任意在上面画画或贴画,但墙壁及其它地方不能涂。画画贴满了或画满了,可以开个“展览会”,请邻居家的小朋友来参观。

目的:宝宝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他总是需要涂涂画画。父母应及时为宝宝创设条件,避免其养成乱涂乱画的不良行为。

注意:对宝宝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鼓励,促使其建立自信心。

怎样让宝宝拥有童年的友谊

人的一生中,有3大感情系统,即亲子系统、友伴关系及婚姻关系。这3大感情系统对于个人的人格健全发展、心灵的安定与充实、生活的活力与斗志都非常重要,而友伴对儿童行为的社会化尤具重要性:

学习社会技巧

社会技巧是指帮助儿童建立同伴关系、适应社会等所需要的行为与能力,诸如互助、合作、沟通能力、参与团体、维持友谊,以及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而这些行为与能力的培养,则必须投身于团体生活,从友伴间的互助活动中,彼此模仿,相互增强,使儿童学习如何在同伴世界中生活。

建立社会性比较

与同伴相处,也可以让儿童将自己与他人做一个比较。成人不难发现幼儿们常常互相比较,诸如“我画得比你好”、“我比你高”,实际上这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衡量自己的尺度。

人类在寻求自我肯定、建立自我概念的过程中,必须透过社会比较的过程,来找出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因此,伙伴的互动经验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宝宝了解自己。

获得团体的归属感

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中,集体生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个环境中,幼儿除了需要父母的关爱之外,也需要同伴的肯定,如果在团体不受欢迎,甚至受到排斥,那就意味着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失败的,对他而言会很痛苦。

修正偏差的心态

父母往往对宝宝宠爱有加,有求必应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宝宝惟我独尊的心态。然而同伴关系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能够修正一些幼儿在家庭中习得的错误心态与不利行为,如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攻击性行为等等。

幼儿是否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与其在集体生活或交友过程中,受欢迎与否有很大关系,宝宝是否受到同伴的冷落或排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父母的教养方式

在家庭中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奠定宝宝良好的人际关系。研究发现,经常适量提供玩具给幼儿玩的母亲,其幼儿也常将玩具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父母与子女相处中,如果常进行身体接触,或常与子女聊天,宝宝与同伴关系也会比较好,尤其对男宝宝,更有增进伙伴关系的明显效果。如果母亲鼓励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用民主的管教态度,都将促进子女社会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宝宝在团体中受欢迎的程度。

排行的顺序

宝宝因排行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到其待人处世的能力与态度。例如老大在家庭中因具有较多的权力,往往养成较为霸道权威的性格,而排行老二或其他非家庭中惟一或头一个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协商、调适、忍耐等技巧,与手足或家人相处,这种处于排行上不利的条件,反而增加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

相貌与仪表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发现,儿童的身材与仪表往往影响到他们在团体中受欢迎的程度。例如身材较为高大、体格强壮的儿童较受欢迎,相貌俊美具吸引力的儿童也较讨人喜欢。

社会能力

一般而言,受欢迎的儿童较具备同情心,能够主动地替他人着想,拥有沟通、结交朋友、维持友谊以及解决问题等社会技巧,尤其在运用策略时,少用争论性的策略,策略的变通性也较大。

行为特征

在同伴心目中,受欢迎的儿童行为较为友善,攻击性不强,较守规矩,依赖同伴胜于依赖师长,在与他人相处时,往往给予同伴较多积极的影响。

宝宝天生是喜欢交朋友的,但宝宝却普遍丧失与同龄人相处、处理问题的机会,因此在“社交技巧”方面非常缺乏,家长有必要多做一些努力,教给宝宝一些容易受到同伴欢迎的技巧。鼓励宝宝加入到团体中去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拥有快乐的友谊。

经常赞美宝宝

宝宝如能自然地说出“你很棒!”、“你好漂亮!”之类的话,自然可以赢得不少友谊。

宝宝太迷恋同伴怎么办

宝宝喜交朋友是他们的天性。因为宝宝在1~2岁的时候,由于思维的自我中心倾向,还无法与同伴玩在一起,即使和同伴在一起,也是各自玩了一会,就要找妈妈。但到3岁以后,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生活范围扩大了,与同伴接触的机会增多,已经开始注意别人的看法及感受,友谊的概念逐渐形成,常常会说:“××是我的好朋友”,这时候,朋友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他们希望能有朋友喜欢、赞扬他,也愿意为了赢得友谊而努力,会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等。

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交友之道非常重要。尤其是幼儿,思想尚未成熟,同伴之间的影响很大,许多家长因此而十分重视宝宝的交友,甚至代替宝宝选择朋友,这种效果其实并不好。

对宝宝而言,“好朋友”的意思,就是做什么事都要在一起,只要在一起,做什么事都有趣,他们彼此搞恶作剧,也可以在一起不做任何事,不说一句话,但是彼此不会感到无聊和忧愁。有的宝宝由于这种渴求得不到满足,只要他身边出现一位同伴,尤其年龄稍比他大一些的、各方面都比他能干的,就会十分崇拜。同伴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模仿的对象。

对宝宝的这种迷恋心情,家长不必过分担忧。这或许是宝宝的一种难得的体验,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的表现,但家长应该注意宝宝不喜欢交友,是否是因为缺乏同伴,或者是不受同伴的欢迎。假如是缺乏同伴,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伴相处,如带他到有宝宝的亲朋好友家去串门;双休日带宝宝到大型游乐场中去,让宝宝在玩的过程中去结交伙伴;在家时也尽量不要把宝宝关在家里,可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在居住的小区内与同伴游戏。假如宝宝不受同伴欢迎,家长可帮他寻找原因,是太霸道了还是缺乏沟通的技巧。应对症下药,来当宝宝的交友顾问,教宝宝在集体中学会克制,以被他人接受。

宝宝选择朋友,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一般来说,性情相近、志趣相投、知识和能力水平接近、经常见面的,往往容易结成朋友。倘若宝宝在父母的安排下,习惯于跟那些温文尔雅的宝宝交往,一旦在生活中碰到了那些胳膊粗、力气大甚至会欺负人的宝宝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结交伙伴。

让宝宝从小学习选择伙伴,学习交友,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父母可以在他们进入团体结交伙伴时,为他们作参谋,但不要代替他们选择。

如果宝宝在与小伙伴们发生纠纷时,父母不要代替他们和小伙伴“算账”,而要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当宝宝在结交朋友时受到了排斥时,父母应该及时地给予关心,并解除宝宝心理上的怀疑,使宝宝逐渐地减少依赖性,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这样就不至于一遇到麻烦就回到父母身边要求庇护。

宝宝的游戏纠纷

宝宝之间进行交往,免不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胜败、输赢是常见的,而宝宝往往是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要找家长。此时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宝宝之间的纠纷呢?

宝宝找家长显然是希望家长能帮他一把,取得胜利,或把对方批评一顿。如果家长经常充当宝宝的“裁判”或“帮手”,宝宝就会形成不良的个性:凡事依赖权威,只能赢,不能输。因此,家长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家长也许会认为宝宝总是输,这对他的个性发展没有好处。是的,宝宝需要成功,需要有成就感,但是,他需要真正的成功,不需要虚假的成功。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成功是持久的,不因时间和地点的改变而改变;而靠家长“帮忙”取得的成功则在没有家长时就不见踪影。因此,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宝宝的胜败、输赢,自己先做到输得起,同时提高宝宝的交往能力和游戏的能力。

宝宝之间出现纠纷是正常的,针对纠纷,家长可以教给宝宝一些方法,如建议他通过协商、轮流等方法解决纠纷;与宝宝一起讨论如何以更好的方法与同伴交往,以帮助宝宝建立一些游戏规则等等。

宝宝的交往能力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们都会经历一个由不会交往到学会交往的过程。当宝宝以“败将”的面目出现在家长面前时,有一些家长尤其是爸爸“恨铁不成钢”,骂宝宝是窝囊废!给宝宝本已沉重的心灵以更大的打击。殊不知,这时的宝宝需要的是鼓励,需要重新建立自信心。家长应该表示对他的能力的信任,鼓励他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家长要放开手让宝宝在“争抢”中学会交往,在失败中磨炼意志、锻炼能力。不要因为怕宝宝吃亏而不让他和同伴玩,更不要做宝宝玩时的保护伞。

做敬老爱老的好宝宝

方法:告诉宝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年轻的时候,为了抚养爸爸、妈妈,十分辛苦。年轻时他们漂亮、能干,现在他们都变成了满脸皱纹、满头白发、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教育宝宝要尊敬他们,在吃水果时把大的给老人,吃饭时给老人搬座椅,老人咳嗽时为其捶背,老人走路时主动去搀扶,老人孤独时与老人说说话……

目的:培养宝宝从小要尊敬老人的好品德。

注意:父母要做好榜样。

“国旗”我爱你

方法:1.引导宝宝观察说出国旗的颜色和形状:国旗是红色的、长方形,上面有五颗黄色五角星,四颗小的围着一颗大的。

2.国旗是咱们中国的象征,红色代表胜利和烈士的鲜血,四颗小星围一颗大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3.观看电视上升国旗的庄严仪式,带宝宝参加幼儿园的升国旗仪式,向国旗行注目礼,目送国旗在国歌的伴奏下徐徐升上蓝天。

目的:激发宝宝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给老师献花

方法:1.通过谈话,让宝宝知道老师工作很辛苦:可以带领小朋友唱歌、跳舞、绘画、做游戏等,激发宝宝对老师的情感。

2.采用绘画方式,让宝宝画出老师在干什么,启发宝宝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画老师,说出自己热爱老师的情感。

3.教师节那天,父母引导宝宝用各色纸折叠或剪制成几朵花,分别送给班上的老师。

目的:培养幼儿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

注意:父母在宝宝面前不要说老师的坏话。

创造力发展

胡乱涂画能增长宝宝的创造力

有一位教人画画的老师只要有宝宝父母请他教画,他就会先跑到学童家中查看一番。如果他看到的是层次井然、点尘未染的模范家庭,必先开出一个条件,宝宝学画时,若在走廊、室内胡乱涂画,家长切不可责骂。若是家长同意这个条件,他才接受这个宝宝。

这是这位老师多年教画得来的经验,不管多聪明的宝宝在层次井然、点尘未染的家庭里,都无法画出具有创意又生动的画来。

这似乎是在劝导父母应让宝宝乱涂乱画,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无疑地,乱画是宝宝创造力健全的表现,而乱画能以语言充分表达自由意志的幼童,自然会有随心所欲的强烈渴求,那正是具有创造力的幼苗。

因此,认为乱画是坏事的父母,应尽量让宝宝在家里乱画,即使不允许,也应给他一个大黑板,让他随意涂画。

怎样看待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当今强调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中,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刘佛年说:我们应该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些,不要把它看神秘了。只要有关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的一切发现都可称得上是创造。由此,我们可以把宝宝的一些游戏、建筑、诗歌、绘画、音乐表现等活动,都视为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其实,在儿童早期就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创造倾向。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开发,那么幼儿的创造力就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泯灭,反而会得到蓬勃的发展。

当然,在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创造才能,有的已充分展现出来了,有的才刚刚初露端倪,有待进一步开发培养。所以,对于儿童的创造力不能要求过高、过严,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宝宝创造力的培养。

首先,要鼓励宝宝敢于否定别人,敢于与众不同。独特性和开创性是创造力的主要特征。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的宝宝在回答问题时人云亦云,主要原因是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所以,在创造力培养中,家长要培养宝宝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鼓励宝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与众不同。同时,更要教宝宝学会思维,习惯于进行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家长可以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一些问题,让宝宝进行发散思维。诸如“报纸可以派什么用处?如果迷路了,你会怎么做”等等,长此以往,每当宝宝遇到新的东西,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它们的多种用途,开发它们的新用途,每当宝宝遇到难题时,就会积极主动地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宝宝的创造性必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其次,要创设条件让宝宝动手创造。在创造条件让宝宝动手创造时,家长不仅要让宝宝会想,而且要让宝宝会做。而绘画、肢体动作、建构、制作等活动,均是宝宝创造力表达与表现的有效手段。所以,家长应为宝宝提供活动的空间和多种材料,让宝宝有充分的时间去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如一些废纸盒任意地剪剪贴贴,做出望远镜、花瓶等物品,用一些布料把自己装扮成民族娃娃,摆出时装模特儿的姿态等。

宝宝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儿童期是智力发展迅速期,虽然发散思维水平很低,但他们精力充沛,可塑性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及早为他们提供有益于发散思维能力的条件,将会促进他们未来创造能力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相当于他的知识量与发散思维能力的乘积。发散思维能力是指从多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求多样性解决方案的思维,也就是说不以常规,运用想象、联想、直觉或类推,寻求多种方案的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具有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宝宝丰富多样的信息刺激,引导宝宝多看、多听,同时,家长多向宝宝提问,逐渐过渡到让宝宝接受刺激后大胆质疑。如宝宝看了图书或动画片后,家长可问:“这本书(动画片)你看懂了吗?讲了些什么?你有问题要问吗……”也可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一件事,鼓励孩于想出多种方法解决。家长还可通过下列多种途径培养宝宝的发散思维能力。

日常交谈活动

成人可问宝宝什么东西是圆的,鼓励宝宝运用类推的方法,想出各种圆形的物体。

动手操作活动

如家长可为宝宝购买不同材料的插塑玩具,让宝宝以某一物体为原形,触类旁通:从单层的孔雀到双层立体式孔雀,从一只孔雀到“孔雀一家”,这样既引起了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也使宝宝的思维逐渐地、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散。

创造力发展游戏

浴缸变漂亮了

1.选择一本宝宝喜欢的图画书,剪下书中的人物,如果需要,还可以剪下里面的一些背景。背景的部分可以无所不包,如玩具、一栋房子或一部车。

2.在人物正面粘上一段透明胶带,把整个人物都覆盖住。在人物背面,同样覆上透明胶带。

3.现在,你就有一些防水的人物贴了。小心地沿着这些人物图形的周围剪,留下一些边框。如果你剪得太靠近图形,那么胶带就无法粘在一起了。

4.在浴缸里放满水,让宝宝坐进飘着防水魔术贴的浴缸。把沾湿的图形粘到浴缸的内壁上,让宝宝帮助你装饰他的浴缸。

目的:让宝宝在浴缸里面感受乐趣,宝宝会很喜欢看到小人物和小模型是怎样被贴到浴缸内壁上的,充分发挥宝宝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注意: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看护。

科学技术

莫轻视宝宝的小“发现”

宝宝的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是通过他自己的细心观察所获得的。在宝宝的心目中,这些小“发现”要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可贵,教育者一定要珍视宝宝的“发现”。

譬如,有一家在安装灯管,4岁的宝宝很好奇,跟着电工转,等灯管安装完了,儿子气喘吁吁地跑来向他爸爸喊:“我发现了!”他爸爸问:“发现什么了?”“我发现那灯管一打开,两头先亮,中间后亮。”这位父亲当即鼓励了宝宝的小“发现”,并向他讲明了其中的道理。

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种发明,其创造发明何以如此之多?其生平传记揭示,他创造的胚芽是从幼年坐在鸡蛋上模仿母鸡孵小鸡开始的,正是由于有兼作他教师的母亲对儿子这种执着的超级兴趣精心呵护,才使这位发明天才成长起来。这说明,兴趣是创造的催化剂,而对于宝宝的“发现”,教育者的一句鼓励的话,一副珍视和郑重的神态,对报告“发现”的宝宝又是何等的莺要啊!倘若上面那位父亲采取冷淡、消极的态度去回答宝宝,一颗纯朴向上的童心岂不当时就给毁灭了?

我们应该理解宝宝的心理,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对待宝宝。虽然宝宝偶尔的一个小小的“发现”显得天真、稚气,有时还显得很可笑,但这也是宝宝增长知识、加深阅历、开发智力的一个途径。

爱因斯坦曾断言:“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所以父母切莫忽视宝宝的一个个小“发现”。

故事天地

狼来了

从前,有个小宝宝每天赶着一群羊,到山上去吃草。那座山上经常有野狼出没,邻居的大伯大叔很疼爱这个宝宝,告诉他万一狼来了,他一呼救,大伙都会帮他把野狼赶跑。

有一天,这个小宝宝忽然大叫起来:“狼来了,狼来了!”

在山里种田、打柴的人听说狼来了,都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带了柴刀、锄头、扁担,飞快地跑来打狼救宝宝。大伙儿跑到眼前一看,羊在乖乖地吃草,狼在哪里呢?大伙儿问小宝宝,小宝宝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根本就没有狼,是这小宝宝闹着玩呢。大伙儿很生气,骂了小宝宝一顿,叫他以后不要再说谎了,就回去干活了。

过了几天,大伙儿正在忙着,又听见那个放羊的小宝宝在喊:“狼来了,狼来了!”

大伙儿跟上回一样,放下活儿,带了柴刀、锄头、扁担,赶来打狼救宝宝,谁知道又上当了。根本没有狼,还是这小宝宝在闹着玩。

“上回跟你说了,叫你不要说谎,你为什么又说谎了?”

这小宝宝呢,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心里在想:瞧我,一个小宝宝能叫那么多大人上当,真有本事。

又过了几天,这小宝宝又喊起来:“狼来了,狼来了,快来打狼呀!”

大伙儿听见了,谁也不去理他,这个说:“这小宝宝说了两回谎,这回准又说谎了。”大伙说:“咱们上了两回当,这回再也不上他的当了。”

哎呀,这回狼真的是来了,张着血红的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齿,见了羊就咬,咬了羊,又来咬这小宝宝了。

“狼来了,狼来了,快来打狼呀!”这小宝宝一边跑,一边叫,可是谁也不来救他了。还好,这小宝宝从山坡上滚下来,没让狼咬着,可是他的羊全给狼咬死了。从此以后,这小宝宝再也不敢说谎了。

艺术发展

儿童绘画能力的总体发展

“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儿童画。”生活中即是如此,宝宝们信手在墙壁上或书本上随意涂画,绝非成人的怂恿,也不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完全是来自童心的兴趣与行为快感的满足。他们随意涂抹的形象,有趣而稚拙,自由的创造十分动人。美丽的太阳被画得像人一样,结伴成群。树的造型被构成了新秩序,还有更奇异的表现,人的眼睛被画到了脑袋外面,大概这个4岁半的女宝宝更喜爱突出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吧。

儿童在绘画中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全部感受和体验,这种非艺术目的的行为体验完全来自儿童的天性。每个儿童一旦拿起笔,都会自由地涂画自己的个性图式。

既然儿童绘画是出自天性的非艺术行为,那么绘画的教育首先应尊重、理解儿童的这种天性。儿童美术教育不应是美术技巧常识的灌输,不能以成人的审美观来指导儿童该如何去画,这样往往导致宝宝们天性不能自然发展,使他们屈从于权威或取悦成人。正由于儿童与成人思维上的不同,在绘画表现上儿童完全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儿童在绘画能力发展上大致分为下列各时期:

乱涂阶段

动作控制能力差,手眼动作还不协调,绘画大多是一种体力感上的乱画。作画无明确方向与目的,情感上没有把自己的动作和纸上的符号结合起来。

基本形状阶段

动作控制有了较好的发展,手眼动作也比较协调,能控制线条的方向和长短,并掌握基本形状,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能进行简单符号式的描绘,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纸上符号的关系。

初期画阶段

动作控制有了更大的发展,手眼动作完全协调。能通过绘画和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换,表现个性和自己所画图的关系,能用基本形状创造初期画。会为图画命名,使其成为真正的信息交换形式。这种划分阶段,旨在说明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任何一个儿童都会完全一样,但每个儿童经历的过程大致如此。

在初期画的阶段,儿童还不明白空间中人与物的合理分布。他们的空间处理是以自我(或自我设想的人或物)为中心而安排、摆置景物的。由于儿童丰富的想象,无生命的事物也会被拟人化,一个6岁的宝宝给鸭梨也画上了眼和腿。

宝宝们大多喜爱画花、草、房屋、小动物等,但在这些相同的题材中,宝宝们仍有各自的创造。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把绘画的“客观真实”作为评价儿童画的标准,殊不知他们所陶醉的完全是一种自我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完全是因自我感受表现在纸上而感到愉快满足。

有些家长看到宝宝对绘画的兴趣,便以为宝宝真的要当画家,很难以平常心欣赏宝宝们绘画中所得到的乐趣。我们并不否认儿童们的创造才能,但我们应让宝宝顺其自然地成长,宝宝们并非为艺术而表现,但作品却呈现出个性,这种个性是来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为取悦社会和他人。

有些人把儿童画中的技巧效果视作儿童学习绘画进步的标准,这无疑会大大挫伤儿童积极的创造欲望,也把一些宝宝引到了追求技巧效果的死胡同。

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在儿童接受的教育中,美术是最使宝宝们感到自然、亲切的形式。

我们所要做的是在儿童努力于独立掌握某种经验时,给予恰当的帮助,以及提供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道具。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理解事物的能力,在情意、智力及社会能力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美术教育的过程也是积极发现的过程,我们应当学会保持儿童的独立价值,在解放儿童与生俱来的大胆好奇心的同时,使儿童能得到人格全面的自然发展,以良好、健康、富于个性的心态去迎接未来。

艺术发展游戏

听音辨音

方法:1.父母任意敲打家中物品,如纸盒、瓶子、杯子、桌子、沙发等,让宝宝听,初步感受音质的不同。

2.父母也可躲在室内角落敲击物品,让宝宝根据音乐的节奏分辨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及所在方向。让宝宝任意敲打物品,来了解音色的不同。

目的:让幼儿能分辨熟悉的音乐,有兴趣地欣赏音乐。

注意:在宝宝敲击时,可给宝宝配上音乐,让宝宝进行演奏。

花毛衣

方法:1.引导宝宝学习欣赏毛衣的色彩,启发宝宝说出什么样的颜色放在一起最好看。同一色系而深浅度不同的毛线,鲜艳的显得很活泼,淡颜色的毛衣看上去很雅致。

2.父母应告诉宝宝不仅仅在毛衣上,在任何地方,协调、鲜艳的色彩,对称的或有规律的花纹都是美丽的。只要我们去注意发现,我们的周围就会有许多美的东西。

目的: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观。

注意:父母应引导宝宝从颜色和花纹上来欣赏自己身上的毛衣。

水墨画《群鸡》

方法:1.引导宝宝欣赏国画中的小鸡毛茸茸、胖乎乎的生动形象,并要求宝宝尝试用语言描述:有的小鸡正张开翅膀往前跑;有的小鸡好像正在捉小虫;有的小鸡好像吃饱了,正一动不动地休息……

2.鼓励宝宝结合自己平时对小鸡的了解,理解国画中各个小鸡的神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3.然后介绍作者,评价国画《群鸡》。在这幅国画里,画家用水墨的深浅表现出小鸡毛茸茸的样子。

4.国画中的小鸡像活的一样,会跑、会叫……真是生动极了。画这幅画的画家叫齐白石,他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大画家。

目的:培养幼儿欣赏美术的兴趣。

注意:收集其他作品供宝宝欣赏。

居民建筑

方法:1.带宝宝观察附近的各式居民建筑,启发宝宝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见过的民居建筑的造型、色彩、风格和立体的美。

2.平房的屋顶是三角形的,铺满青灰色或红色的瓦;高楼大厦的屋顶多数是平顶,里面可以住很多人家;有一种漂亮的民居建筑是小别墅,有各种色彩,居顶有扇形、塔形等好看的形状.还有花栏杆、小花园等,把小别墅装饰得更加美丽。

3.启发宝宝回答:“这些有趣的房子中你最喜欢什么房子?为什么喜欢它?”请宝宝自己动脑筋用积木或其他玩具来拼搭一些居民建筑,看谁能搭出有特色的民居。

目的:让宝宝具有初步的审美观。

注意:让宝宝通过邮票、图片、电视节目等欣赏各民族乃至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