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展
跟宝宝讲道理
如果家长每当向宝宝提要求时,便说明其中的道理,就能使宝宝养成听从道理,而不是服从家长的权威的思维习惯。这样以后每当宝宝遇到什么事时,就能考虑按道理应该怎么做,而不会茫然失措了。
一般的家长向宝宝提要求时,常常采用命令式:“你不能动那个缸子。”“你必须去洗手。”“闭上嘴巴。”等等。宝宝可能一时屈服于家长的权威之下,按照要求去做了,但是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或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结果是养成盲从的习惯,不能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决定该怎样做。
讲道理给宝宝听,比纯粹的命令更易使宝宝接受。有的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宝宝不听话,如果反省一下,就会知道因为总是命令式的要求,所以宝宝不愿听从。宝宝跟成人一样,是不喜欢听别人的命令和指使的。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母亲用命令式的方法和用讲道理的方法分别对宝宝提出要求,结果用讲道理的方法,宝宝更容易接受母亲的要求,并且在讲道理的过程中,也同时对宝宝进行了教育。父母可能以为道理很简单,不需要再讲了,但宝宝其实并不懂。父母总是认为这道理已讲过了,就懒得再讲了,但由于宝宝年龄小,记忆力差,对父母以前的话已经忘记了。所以父母要不厌其烦地给宝宝讲道理,这样才会给宝宝留下深刻的印象。
给宝宝讲道理时,并不一定要讲很长很深奥的道理,而是让宝宝明白就行了。如不是说“你不能吃那些脏东西”。而是说“你不能吃那些脏东西,因为吃了后肚子会痛的”。不命令宝宝“你赶快把玩具收起来!”而是说“请你把玩具收起来吧,我们要吃饭了”。
试一试“自然后果”的教育法
“自然后果”法指的是让宝宝从行为的自然后果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如果自然的后果是令人愉悦的,宝宝自然会继续做同样的行为,如果自然的后果使人不快,他自然会改变其行为。比如:如果宝宝被火烫了一下手指,知道火烫了会疼,就不会再去随便接近火了。如果他曾从高处跳下来时摔疼了,以后走到高处自然就小心了。
但是,父母往往从心疼宝宝的心情出发,从中介入使宝宝免于承受行为的恶果。如此一来,宝宝就失去了自然后果的教育机会,如果养成习惯后,宝宝处处依赖父母,不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这对宝宝独立意识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然,这种“自然后果”法仅限于不导致严重伤害和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当自然后果仅限于不愉快时,你尽可能站在旁边让自然后果来教育他。
如果宝宝做事总是冒冒失失,打碎东西,如又打碎了一个碗,你可以不必立刻买新碗,让他体会到打碎东西后给自己带来的不便,如没有碗盛饭吃,以后他自己就会小心了。
自然后果的教育方法虽然好,可是并不全面,所以,有时我们必须运用一些特意制造的后果,让宝宝体会到: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不愉快的后果。
如随便抛弃玩具——大人就把玩具藏起来,使宝宝在一段时间内失去这种玩具。
游戏时欺侮了同伴——禁止他与同伴游戏,直到他觉得寂寞并请求允许他把小朋友请来。
撒野、说脏话——不让他出去玩,不给买已允许他买的玩具和书籍,不和他游戏,不给他朗读故事等等。
利用自然后果责罚宝宝要注意:不要要求宝宝口头认错,而要让他们认清自己的错误,并从行动上改正,不能过快地饶恕宝宝,否则宝宝就会觉得只要他一求饶,立即就会得到宽恕。这种允许宝宝做错事,然后让他自己从中吸取教训的方法,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自觉能力,宝宝也不会觉得你侵犯了他而对你产生反感。
语言发展游戏
看图讲故事
方法:让宝宝看图,根据图中提示的内容,讲述发生的事情。
图中是什么时间?(3月20日)
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白兔,要请客)
小白兔在什么地方请客?(在家里)
小白兔为什么请客?(小白兔今天生日)
小白兔今天几岁?(7岁,生日蛋糕有7支蜡烛)
小白兔都买了些什么东西?(竹笋、菠萝、桃)
然后让宝宝根据提问概括地讲述图画内容。
目的: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注意:父母可随意选择一幅或几幅图按上述方法训练宝宝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宝宝表达不清,父母可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宝宝。一般在讲述中要包括时间、地点、什么人、干什么事、为什么等5个方面的内容。
小动物作客
方法:
1.妈妈准备1只小鸡、1只小鸭、1只小狗、1只小猫、1只小兔、1只小猴的小动物玩具,6只花盆(盆上有数字1~6)。
2.游戏开始,妈妈对宝宝说:“今天,有许多小动物要来我们家作客。你快看,它们都是谁?”
3.妈妈拿出6种小动物玩具,妈妈说:“看,它们分别是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兔和小猴。数数看,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小猫排在第几位?小猴排在第几位?小鸡排在第几位,最后一位是准……”
4.宝宝应该回答:“小鸡排在第1位,小鸭排在第2,小狗排在第3,小猫排在第4,小兔排在第5,小猴排在第6。”
5.妈妈告诉宝宝:“小动物要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它们要在这些花盆旁边做游戏。数数看有几只花盆?这是第1只,这是第2只,这是……第6只。现在小鸡要躲在第2只花盆后面,请你把它藏好,小狗要躲在第5只花盆后面……”
6.让宝宝按妈妈的要求分别把各个小动物藏好。妈妈说:“小动物藏好了,现在我们要把它们找出来,请你把第2只花盆里边藏的小动物找出来。”游戏继续到全部动物都被找出为止。
目的:训练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宝宝对数学的兴趣。
注意:尽量让宝宝自己说出来“××在第几”的语言。
动作发展
筷子的妙用
使用筷子不但能发展宝宝手部小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而且还可以训练宝宝的视觉和听觉之间的配合,能够促进宝宝感知觉和运动发展,发展宝宝的智力。在宝宝期,教会宝宝正确使用筷子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培养宝宝学习使用筷子的兴趣,可从猜谜语开始,如“兄弟二个一样长,上下饭桌总成双,各种食物好滋味,都请他们先来尝”。从而使宝宝知道筷子的特点,使其产生兴趣。根据宝宝爱模仿、好活动的特点,让宝宝观察大人是如何使用筷子的,然后让宝宝模仿。宝宝生活教育的实践经验表明,宝宝在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常常是“先人为主”的,如果开始时不留意方法的正确性,任其随便抓握,一旦成了习惯,便很难纠正,因此,家长要引导宝宝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家长在教宝宝学会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可以和宝宝做一些游戏,如摆放一些软纸团、棉花团、纸条等软材料,让宝宝用筷子挑、夹或拨;以后逐步有意识的增添一些较难夹的物品,如塑料块、小木珠等硬材料,同时在宝宝的膳食中增添一些较难夹起的食物,如豆子、花生等,让宝宝反复尝试。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宝宝了解一些有关筷子的常识,比如不能用筷子击打碗盆和桌子,不能将筷子指向别人,不要用别人用过的筷子,学习正确摆放筷子等。由于宝宝手部的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手指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都比较差,而操持筷子需要几个手指同时配合,共同支配一双筷子摆动,这对大部分宝宝来讲均有一定的困难,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练习和适应过程才能掌握,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
平衡木上的小机灵
平衡动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站、走、跑、跳等动作中,都需要保持身体平衡,才不致跌跤。可见,平衡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目前,一种叫“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文明病”在威胁着我国儿童,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儿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儿童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会造成障碍。
宝宝的感觉统合功能,包括前度平衡、触觉平衡、本体感觉3项指标。通过走平衡木的活动,不但能协助发展宝宝本体感觉及身体平衡能力的建立,而且也锻炼了宝宝的下肢力量,培养了宝宝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走独木桥就是一种能很好地培养宝宝的平衡能力的游戏,过桥方法有:
1.宝宝走独木桥时,可以两手侧平举或前平举,或一臂侧平举,一手拿小伞;也可以背一个小箩筐,或抱一个布娃娃。
2.在独木桥上,宝宝前脚跟顶着后脚尖慢慢向前移步,走到桥中间时,身子向后转180°,按前面的方法后退走完独木桥。
3.宝宝在独木桥上两臂侧平举,头顶书本,向前走或向后退,走完独木桥,要求走得稳,书本不落地。
4.在独木桥上每间隔30厘米放一块中型积木,让宝宝一步一步跨越,不能将积木碰掉到地上。
5.将独木桥一头高、一头低斜放着,宝宝在斜独木桥上来回走,要求一次比一次走得快、走得稳。
游戏时,可视宝宝走独木桥的熟练程度,提高走独木桥的难度,从而更好的培养宝宝的平衡能力。如提高独木桥的高度,一般提高到离地面30~40厘米,独木桥的宽度也可减少到15~20厘米,但要注意安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万一。
4~5岁幼儿喜欢的玩具
这个年龄的儿童,运动的发育已趋完善,已能很好地走、跑、跳、投掷,与外界的接触交往机会增多,认识能力也提高了。随着儿童神经系统的各器官功能日趋完善,智能发育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进入新的阶段。针对宝宝的上述特点,大人为4~5岁儿童选择玩具时,应考虑能促进宝宝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同时可增长宝宝的知识,充分发挥宝宝的聪明才智,应重点选择一些智力玩具,如智力拆装车、拼图、变形金刚、计算玩具、乐器玩具以及简单的棋类、牌类等。还可选择一些培养开朗活泼性格的音乐娱乐玩具及外界环境中常可接触到的各种形象玩具,来启发宝宝的思维,使宝宝手脑并用,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具体玩具的选择,可参照以下几种:
玩具娃娃
娃娃是宝宝非常喜欢的玩具,娃娃的种类繁多,有布娃娃、塑料娃娃、泥娃娃等。它模拟人物形象设计,生动可爱。家里有玩具娃娃,宝宝就有了玩的伙伴,可以和娃娃讲话、做游戏,还可以扮演娃娃的爸爸、妈妈、医生或老师。这样可以满足儿童与人交往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同时增长了儿童丰富的想像力、注意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智能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充分发展。
根据4~5岁儿童的生活环境和认识能力,可为儿童准备一些不同服饰、不同性别的娃娃,让儿童在游戏中辨认不同的娃娃,让儿童根据季节的不同给娃娃穿上相应的衣服。
各种交通玩具
宝宝常常喜欢在桌面上或地上摆上几辆交通车,让它们依次行驶,嘴里还会发出:“笛笛”和“嘟嘟”的声音,还会模仿交通警察叔叔站在岗亭上的一招一式指挥交通,红灯亮时,各辆车子停止前进,绿灯亮时,各辆车子依次行驶。宝宝们通过自己平日的观察再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用语言和动作,进行指挥和调节。
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会玩乘车游戏,他们会依次排队上车,然后模仿驾驶员开动汽车,模仿售票员售票。这时父母应教育儿童遵守乘车规则,平时大人带宝宝坐公共汽车时,要让儿童多注意在汽车上的好人好事,作为今后游戏中的真实素材,加深宝宝的感受和印象。
可以让宝宝自己动手进行一些结构简单的交通玩具,拆卸和组装,但大人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要把玩具的基本结构讲给宝宝听,这样可使宝宝不至于乱拆卸,甚至破坏玩具的结构。开始的时候大人也可先拆卸一遍给宝宝看,这个年龄的宝宝对拆装玩具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在自己动手玩的过程中,能发展注意力和观察力,丰富知识。
这个年龄的宝宝都喜欢自己开动交通玩具,而对操纵开关和电钮使其运行兴趣不大。因此大人要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教宝宝自己玩,如教给宝宝如何上弦,向哪个方向转动,怎样判断满弦了;电动或遥控玩具,应按哪个键等。多教几遍后,宝宝就会正确掌握使用的方法,玩的兴趣就会增加。
大人除了让宝宝玩各种交通玩具外,还应教给宝宝有关交通玩具的一些知识,了解各类交通玩具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如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火车在铁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轮船在水中航行;去近的地方可以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去很远的地方要乘火车或飞机;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教给宝宝,加深宝宝的印象。
动作发展游戏
扮小鸡找食
方法:
1.家长扮鸡妈妈,宝宝扮小鸡,家长教宝宝把两个手指相抵放到嘴边。
2.带宝宝绕圈走,边走边说:“小鸡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去找食,小鸡叽叽叽,快快把米吃!”
说完低头弯下腰,头上下点动学吃米的动作。
目的:练习走和弯腰动作,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注意:多找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增加游戏乐趣。
走平衡木
方法:
1.家长可先手扶宝宝在离地15厘米的平衡木上来回走几次,使宝宝习惯在高处行走。
2.然后让宝宝扶着棍子,家长扶棍子另一端,在一定距离内陪着宝宝走几次,渐渐手离开棍子让宝宝自己在平衡木上行走,鼓励宝宝展开双臂以保持身体平衡。
目的:练习在高空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
注意:学会自己走平衡木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在头顶放一本薄书,让宝宝在平衡木上走,或者手拿乒乓球拍,上面放上乒乓球。也可以学习在平衡木上做一套动作,如举右手,举左手,举右手,再举左手,身体转一圈再走等。
解结扣子
方法:
1.在宝宝穿衣服时,在胸前正中部方便的位置找一个大的扣子,让宝宝开始练习。
2.先将扣子的一边放在扣洞内,将扣子推人洞中就可将扣子解开。
3.结扣子时也将扣子的一个边放入扣洞内,从衣服正面将扣子取出,就能结上扣子。
4.为布娃娃特制一件只扣l~2个大扣子的衣服,让宝宝自己练习。
目的:培养手的精细活动和自理能力。
注意:解的扣子一定要稍微大一些,以后可再增加难度。
体能训练
爬山有益于身体健康
爬山是宝宝喜爱的一种活动,家长有空的时候,可以带宝宝去爬山。因为爬山对宝宝身体很有益处。
最初宝宝不会爬山时,家长要拉着宝宝向上爬,并告诉宝宝:上山时身体要向前倾,用脚掌蹬住地,每一步都要踩稳,然后再向上爬。下山时身体稍向后仰,眼睛要看着前面,不要踩在石子上,以免滑倒。这样上山、下山,宝宝便能体会出爬山的正确方法。
爬上山顶以后,休息一会儿,然后引导宝宝看看山脚下的景色,鼓励宝宝用语言描述他所看到的各种景物。例如,山脚下有树、房子、小河、人,远处是山,山上有白云在飘荡。
在山上捡小石子,投打树干,聆听发出的声音,还可采集各种种子,如松果、花籽等。
怎样进行冷水锻炼
进行冷水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身体调节功能的灵敏度和皮肤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长期进行冷水锻炼,对预防呼吸道疾病有明显的效果。宝宝在经过较系统的冷水锻炼以后,血液中的钙、血色素、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体内调节功能的神经中枢能迅速适应环境、气候等各种变化,对提高儿童免疫系统和抗御疾病(如感冒)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冷水锻炼无论是对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还是培养幼儿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冷水淋浴是一项较强烈的锻炼,若进行得适当且能长期坚持,则是一项效果较好的锻炼方法。在宝宝进行冷水淋浴前,可以先用冷水,从上肢、颈、胸、腹、背和下肢依次摩擦,擦至全身皮肤发红为止,时间不超过2~3分钟,待身体发热后,再用冷水进行冲淋,开始时水温可与人的体温一致,每次冲淋时问为1分钟,根据季节与气候酌情增减。淋浴顺序为:先四肢、后背,再胸腹部,冲毕立即用干毛巾将皮肤擦至发红,使身体在锻炼后感到温暖、舒适,一般全程以5~15分钟为宜。
进行冷水淋浴,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反应。如发现宝宝情绪不好或惧怕,可缩短淋浴时间,并鼓励他下次再试;如发现皮肤出现鸡皮疙瘩或发生寒颤时,应立即停止锻炼,采用其他锻炼方法或改为冷水摩擦,待其适应后,再重新开始,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冷水淋浴可从夏天开始,持之以恒,宝宝就会逐渐适应,这样到了冬天,就能达到减少伤风感冒,增强体质的效果。
健康与运动是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的,要使宝宝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使宝宝经常运动。
宝宝通过运动能使骨骼粗大、肌肉发达、心跳有力、呼吸充分、消化力强,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在运动中,宝宝要去适应各种环境,能使宝宝锻炼成为坚韧、耐冷热、耐风寒,并且具有不畏艰难的适应能力。
在运动中,宝宝不仅使身体得到了锻炼,性格乃至大脑也得到了锻炼。因为通过运动,大脑经常接受外界的信息刺激,从而增强了大脑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宝宝变得聪明、活泼、灵敏。
宝宝的健康是父母的期望,按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科学定义:“健康不但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宝宝在幼儿时期,就特别喜欢运动,常常表现出那么的“不安分”,他们要翻身、爬、滚、走、跑、到处攀登,一刻也不停。有的父母甚至怕宝宝多活动会闯祸,而将宝宝整天关在房间里,不准走出房门。宝宝好比笼中鸟,不活动就会逐渐失去活力。
因此,宝宝的健康离不开运动,运动必须从出生之日起就加以重视,父母应满足宝宝好动的天性,而不应抑制宝宝活动的愿望。让宝宝的生命在运动中获得活力,在运动中健康地成长。
利用空气进行锻炼
在充满绿色的花园、小区散步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因为满目葱翠,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更重要的是清新的空气有助于身体健康。新鲜的空气特别对于宝宝来说,能使他们精神爽朗、心情愉快,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现在,许多生活小区环境优雅、草木茂盛、空气新鲜。家长更应利用空气促进幼儿健康,坚持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提高身体机体的调节能力和适应性,使宝宝能够适应冷热气温的变化,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
春、秋季节,父母可以利用休息日或节假日,带宝宝到较远的公园或外地风景名胜地旅游、爬山、划船、玩各种大型运动器械。
夏季,父母可以带宝宝到海边沙滩上玩沙、堆沙山、挖沙洞,睡在沙滩上,或在海边嬉水游泳等,让身体充分地接触空气。冬季,可让宝宝在雪地上赛跑、滑雪、打雪仗、溜冰等。
此外,还可以增加专门性的空气浴锻炼。可以在宝宝起床前15~20分钟,先开窗调节气温,室外气温在15℃以上,穿汗衫、三角裤,若气温在15℃以下,穿衬衫、长裤,做搓搓手、踏踏步、摩擦手臂和脚腿等准备动作。然后由父母带到户外,以中等速度跑步,等到身体发热后脱去上衣,赤上身快速跑步,接着慢速跑步,再步行回到室内,用干毛巾使劲擦身,先擦双臂和双腿,再擦前胸、后背。最后穿好衣服,休息片刻。宝宝习惯了跑步锻炼后,再增加活动性游戏或体操活动。
空气浴最好从夏季开始,每日进行一次,使宝宝易于接受,到冬季可隔日一次。锻炼的时间可根据当日的气温和宝宝的健康状况灵活掌握,在宝宝身体不适或患病时,应停止锻炼,千万不要机械式地进行锻炼。
赶快和你的宝宝手牵手共同投身于大自然,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吧!
运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有关运动机能的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怕麻烦
这时期的幼儿非常好动,不睡觉的时间,几乎都在运动。但是,一般父母对此现象似乎不太重视,而且巴不得宝宝能安静下来。不管宝宝情形如何,父母都应尽可能准备一个场所,让宝宝能在一天中至少尽情活动2~3小时,然后,再设法使他知道现在是必须静下来的时间了。
配合发达的程度
运动机能的发达,是由上向下、由中心向末端伸展的,并有相当大的个人差异。因此,父母应该细心观察子女的发达状况,再加以适当的指导。
爸爸妈妈如果一心拿自己的宝宝和别人比,而勉强宝宝做不适合的运动,是不正确的。
不过,运动机能可以通过训练变得发达,父母若完全漠视,就将会对宝宝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过游戏来训练
让运动机能发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加以训练。只要训练让宝宝觉得有趣,他就会高高兴兴地接受,并反复练习。
这么一来,不但能达到对手脚灵活度训练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宝宝克服失败的毅力。
配合安全教育
具有较强生活能力及运动机能的宝宝,保护自己的能力也较高。因此,在这个时期,大人要时常作具体的指导,让宝宝明白应如何行动才能够保护自身的安全。如果父母只是在口上说“那样做太危险”,只是徒然带给宝宝恐怖感而已。
能否让宝宝扳手指做算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年轻的父母们在教宝宝做算术时,由于宝宝不会做,他们便教宝宝用扳手指的方法进行运算,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只要一给宝宝做算术题,宝宝便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指头算起来,如果答案不超过10的运算题,宝宝还能应付自如,若是遇到加减超过10的题目,宝宝就会不知所措了。宝宝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用扳手指做算术的方法还只糯停留在直观动作水平上的加减,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应该让孩子逐步摆脱实物,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加减运算,若一直依赖于动作,会抑制抽象思维的发展,使宝宝始终得不到提高。
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他们的运算能力也不同。4岁前的宝宝一般来说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不懂加减的含义,更不会使用运算符号,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宝宝还不适合学做加减运算。当宝宝4岁以后,他们能借助于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但这种运算不能脱离具体的实物,而且运算的方法是逐一计数,扳手指做题目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宝宝到了5岁以后,随着思维的发展,宝宝已经能够利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这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宝宝,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而不再扳手指。当宝宝5岁半以后,他们不仅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而且摆脱了逐一加减的水平,这时家长不应该再让宝宝扳指头进行运算了。
总之,在家长指导宝宝做算术的时候。要针对宝宝的实际情况,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使宝宝较好地掌握数的组成
数的组成是宝宝数概念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所谓“数的组成”其含义是指除1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部分数,所分得的两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如5可以分成4和1、2和3、3和2、l和4,而4和l、2和3、3和2、1和4合起来就是5。
让宝宝学习数的组成,不仅能促使宝宝数群概念的发展,了解数的构成,加深对数的认识,而且能为宝宝学习加减运算打好基础,让宝宝通过逻辑思维进行运算。有些家长在教宝宝时,只是单纯地说教或让宝宝死记硬背,就容易使宝宝对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能使宝宝较好地掌握数的组成,最好的方法是将组成部分的学习渗透到游戏中进行。
因为游戏是宝宝最喜爱的活动,它是最适合宝宝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寓于活动中,使宝宝在快乐中受到教育并获得知识,同时它还能激发宝宝学习的兴趣,挖掘宝宝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潜力。
因此,家长在设计游戏时,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宝宝掌握的程度,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操作性、竞赛性、智力性的游戏。
当宝宝初步接触数的组成时,家长可以多设计一些有操作性的游戏,为宝宝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宝宝通过对实物的操作,去探究、去发现。
如教“5”的组成时,可以为宝宝提供正反两种颜色的棋子,让宝宝自己撒着玩,每次玩后宝宝必然会有不同的发现,一会儿撒出来发现5颗棋子,1颗是白的,4颗是黑的;一会儿又发现5颗棋子变成了2颗是白的,3颗是黑的。
家长应当鼓励宝宝将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并帮助宝宝把活动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宝宝在活动中掌握这一知识点。
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让宝宝去操作、去发现。
数学能力发展游戏
第几个手指不见了
方法:
1.家长先给每个手指叠一个小三角,上面写有不同数字(0~9)。
2.妈妈和宝宝坐在一起,妈妈先把双手手心朝向自己,然后给每个手指带上叠好的小三角。
3.妈妈告诉宝宝:“现在我们给手指编号,从左向右,第1,第2,第3,第4……第10,我现在将其中一手指弯曲(折向手心),现在你看,我第几个手指不见了?”
4.要求宝宝答出:“在第×个手指上的××不见了。”宝宝回答正确。妈妈又说:“在第3指上的耳朵不见了。”“哪个数字像耳朵?”宝宝回答:“3”。
5.妈妈然后像上面的提问一样,灵活地让宝宝把每个手指头都说一遍。
目的:发展宝宝的计算能力,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
注意:家长手指上的小三角形上的数字应面向宝宝。
数手指
方法:
1.家长让宝宝把两手伸开,手心向上,眼睛盯着伸开的两手,家长和宝宝一起念儿歌:“抬头数一数,扳扳手指头。一二三,自己弯。”宝宝两手从左到右顺次弯曲第一、第二、第三个手指头。“四、五、六,自己走。”宝宝按顺序弯曲第四、第五、第六个手指头。“七、八、九,快到头。”按顺序弯曲第七个、第八个、第九个手指头。“最高十层楼,全在云里头。”弯下大拇指。
2.然后,家长让宝宝改变方向,随着儿歌,从右到左顺序伸开,“十、九、八、七、六,倒数往回走。五、四、三、二、一,继续回老家,一字出现后,倒数就完了。”
目的:使宝宝手口一致地数10以内的数,并且能够倒着数10~1,这样有助于宝宝手指协调动作和小肌肉的充分运动。
情感交流
怎样让宝宝拥有童年的友谊
人的一生中,有3大感情系统,即亲子系统、友伴关系及婚姻关系。这3大感情系统对于个人的人格健全发展、心灵的安定与充实、生活的活力与斗志都非常重要,而友伴对宝宝行为的社会化尤具重要性:
1.学习社会技巧。社会技巧是指帮助宝宝建立同伴关系、适应社会等所需要的行为与能力,诸如互助、合作、沟通能力、参与团体、维持友谊,以及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要知道,这些行为与能力的培养,则必须投身于团体生活,从友伴间的互助活动中,彼此模仿,相互增强,使宝宝学习如何在同伴世界中生活。
2.建立社会性比较。与同伴相处,也可以让宝宝将自己与他人做一个比较。大人不难发现他们常常互相比较,诸如“我画得比你好”“我比你高”,实际上这样能给幼儿提供一个衡量自己的尺度。人类在寻求自我肯定、建立自我概念的过程中,必须透过社会比较的过程,来找出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因此,伙伴的互动经验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宝宝了解自己。
3.获得团体的归属感。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中,集体生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个环境中,宝宝除了需要父母的关爱之外,也需要同伴的肯定,如果在团体不受欢迎,甚至受到排斥,那就意味着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失败的,对他而言会很痛苦。
4.修正偏差的心态。父母往往对宝宝有宠爱有加、有求必应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宝宝惟我独尊的心态。然而同伴关系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能够修正一些宝宝在家庭中习得的错误心态与不利行为,如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攻击性行为等等。
宝宝是否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与其在集体生活或交友过程中,受欢迎与否有很大关系,宝宝是否受到同伴的冷落或排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家庭中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奠定宝宝良好的人际关系。研究发现,经常适量提供玩具给宝宝玩的母亲,其宝宝也常将玩具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父母与子女相处中,如果常进行身体接触,或常与子女聊天,宝宝与同伴关系也会比较好,尤其对男宝宝,更有增进伙伴关系的明显效果。如果母亲鼓励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用民主的管教态度,都将促进子女社会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宝宝在团体中受欢迎的程度。
2.排行的顺序。宝宝因排行的顺序不同,也会影响到其待人处世的能力与态度。例如:老大在家庭中因具有较多的权力,往往养成较为霸道权威的性格,而排行老二或其他非家庭中唯一或头一个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协商、调适、忍耐等技巧,与手足或家人相处,这种处于排行上不利的条件,反而会增加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
3.相貌与仪表。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发现,宝宝的身材与仪表往往影响到他们在团体中受欢迎的程度。例如身材较为高大、体格强壮的宝宝较受欢迎,相貌俊美具吸引力的宝宝也较讨人喜欢。
4.社会能力。一般而言,受欢迎的宝宝较具备同情心,能够主动地替他人着想,拥有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等社会技巧,尤其在运用策略时,少用争论性的策略,策略的变通性也较大。
5.行为特征。在同伴心目中,受欢迎的宝宝行为较为友善,攻击性不强,较守规矩,依赖同伴胜于依赖师长,在与他人相处时,往往给予同伴较多积极的影响。宝宝天生是喜欢交朋友的,但宝宝却普遍丧失与同龄人相处、处理问题的机会,因此在“社交技巧”方面非常缺乏,家长有必要多做一些努力,教给宝宝一些容易受到同伴欢迎的技巧,鼓励宝宝加入到团体中去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拥有快乐的友谊。
6.经常赞美宝宝,也要教宝宝赞美别人。宝宝如能自然地说出“你很棒!”“你好漂亮!”之类的话,自然也可以赢得不少友谊。
宝宝太迷恋同伴怎么办
宝宝喜欢交朋友是他们的天性。因为宝宝在1~2岁的时候,由于思维的自我中心倾向,还无法与同伴玩在一起,即使和同伴在一起,也是各自玩了一会,就要找妈妈。但到3岁以后,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生活范围扩大了,与同伴接触的机会增多,已经开始注意别人的看法及感受,友谊的概念逐渐形成,常常会说:“××是我的好朋友”“我要带玩具给××玩!”这时候,朋友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他们希望能有朋友喜欢、赞扬他,也愿意为了赢得友谊而努力,会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等。
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交友之道非常重要。尤其是幼儿,思想尚未成熟,同伴之间的影响很大,许多家长因此而十分重视宝宝的交友,甚至代替宝宝选择朋友,这种效果其实并不好。
对宝宝而言,“好朋友”的意思,就是做什么事都要在一起,只要在一起,做什么事都有趣,他们彼此搞恶作剧,也可以在一起不做任何事,不说一句话,但是彼此不会感到无聊和忧愁。有的宝宝由于这种渴求得不到满足,只要他身边出现一位同伴,尤其年龄稍比他大一些的、各方面都比他能干的,就会十分崇拜,同伴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模仿的对象。
对宝宝的这种迷恋心情,家长不必过分担忧,这或许是宝宝的一种难得的体验,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的表现,但家长应该注意宝宝喜欢交友,是否是因为缺乏同伴,或者是不受同伴的欢迎。假如是缺乏同伴,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伴相处,如带他到有宝宝的亲朋好友家去串门;双休日带宝宝到大型游乐场中去,让宝宝在玩的过程中去结交伙伴;在家时也尽量不要把宝宝关在家里,可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在居住的小区内与同伴游戏。假如宝宝不受同伴欢迎,家长可帮他寻找原因,是太霸道了还是缺乏沟通的技巧。应对症下药,来当宝宝的交友顾问,教宝宝在集体中学会克制,以被他人接受。
宝宝选择朋友,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一般来说,性情相近、志趣相投、知识和能力水平接近、经常见面的,往往容易结成朋友。倘若宝宝在父母的安排下,习惯于跟那些温文尔雅的宝宝交往,一旦在生活中碰到了那些胳膊粗、力气大甚至会欺负人的宝宝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结交伙伴。
让宝宝从小学习选择伙伴,学习交友,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父母可以在他们进入团体结交伙伴时,为他们作参谋,但不要代替他们选择。如果宝宝在与小伙伴们发生纠纷时,父母不要代替他们和小伙伴“算账”,而要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当宝宝在结交朋友受到了排斥时,父母应该及时地给予关心,并解除宝宝心理上的障碍,使宝宝逐渐地减少依赖性,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这样就不至于一遇到麻烦就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庇护。
宝宝的游戏纠纷
宝宝之间进行交往,免不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胜败、输赢是常见的,而宝宝往往是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要找家长。此时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宝宝之间的纠纷呢?
宝宝找家长显然是希望家长能帮他一把,取得胜利,或把对方批评一顿。如果家长经常充当宝宝的“裁判”或“帮手”,宝宝就会形成不良的个性:凡事依赖权威,只能赢,不能输。因此,家长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家长也许会认为宝宝总是输,这对他的个性发展没有好处。是的,宝宝需要成功,需要有成就感,但是,他需要真正的成功,不需要虚假的成功。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成功是持久的,不因时间和地点的改变而改变;而靠家长“帮忙”取得的成功则在没有家长时就会不见踪影。因此,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宝宝的胜败、输赢,自己先做到“赢得了”“输得起”,同时下大力气提高宝宝的交往能力和游戏能力。
宝宝之间出现纠纷是正常的,针对纠纷,家长可以教给宝宝一些方法,如建议他通过协商、轮流等方法解决纠纷;与宝宝一起讨论如何以更好的方法与同伴交往,以帮助宝宝建立一些游戏规则等等。
宝宝的交往能力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们都会经历一个由不会交往到学会交往的过程。
当宝宝以“败将”的面目出现在家长面前时,有一些家长尤其是爸爸就会“恨铁不成钢”,骂宝宝是窝囊废!给宝宝本已沉重的心灵造成更大的打击。殊不知,这时的宝宝需要的是鼓励,需要重新建立自信心。家长应该表示对他能力的信任,鼓励他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家长要放开手让宝宝在“争抢”中学会交往,在失败中磨炼意志、锻炼能力。不要因为怕宝宝吃亏而不让他和同伴玩,更不要做宝宝玩时的保护伞。
情感交流游戏
做敬老爱老的好宝宝
方法:告诉宝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年轻的时候,为了抚养爸爸、妈妈,十分辛苦。年轻时他们漂亮、能干,现在他们都变成了满脸皱纹、满头白发、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教育宝宝要尊敬他们,在吃水果时把大的给老人,吃饭时给老人搬座位,老人咳嗽时为其捶背,老人走路时主动去搀扶,老人孤独时与老人说说话……
目的:培养宝宝从小要尊敬老人的好品德。
注意:父母要做好榜样。
“国旗”我爱你
方法:
1.引导宝宝观察说出国旗的颜色和形状:国旗是红色的、长方形,上面有五颗黄色五角星,四颗小的围着一颗大的。
国旗是咱们中国的象征,红色代表胜利和烈士的鲜血,四颗小星围一颗大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2.观看电视上升国旗的庄严仪式,带宝宝参加幼儿园的升国旗仪式,向国旗行注目礼,在国歌的伴奏下目送国旗徐徐升上蓝天。
目的:激发宝宝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给老师献花
方法:
1.通过谈话,让宝宝知道老师工作很辛苦:带领小朋友唱歌、跳舞、绘画、做游戏等,可以激发宝宝对老师的敬爱。
2.采用绘画方式,让宝宝画出老师在干什么,启发宝宝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画老师,说出自己热爱老师的情感。
3.教师节那天,父母引导宝宝用各色纸折叠或剪制成几朵花,分别送给班上的老师。
目的:可以培养宝宝尊敬师长的好品德。
注意:父母在宝宝面前不要说老师的坏话。
创造力发展
胡乱涂画能增强宝宝的创造力
有一位教人画画的老师只要有宝宝父母请他教画,他就会先跑到学童家中查看一番。如果他看到的是层次井然、点尘未染的模范家庭,必先开出一个条件,宝宝学画时,若在走廊、室内胡乱涂画,家长切不可责骂。若是家长同意这个条件,他才接受这个宝宝。
这是这位老师多年教画得来的经验,不管多聪明的宝宝在层次井然、点尘未染的家庭里,绝无法画出具有创意又生动的画来。
这似乎是在劝导父母应让宝宝乱涂乱画,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无疑地,乱画是宝宝创造力的健全表现,而乱画能以语言充分表达自由意志的幼童,自然会有随心所欲的强烈渴求,那正是具有创造力的幼苗。
因此,认为乱画是坏事的父母,应尽量让宝宝在家里到处乱画,即使不允许,也应该给他一个大黑板,让他随意涂画。
怎样看待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当今强调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中,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刘佛年说:我们应该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些,不要把它看神秘了。只要有关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的一切发现都可称得上是创造。由此,我们可以把宝宝的一些游戏、建筑、诗歌、绘画、音乐表现等活动,都视为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其实,儿童早期就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创造倾向。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开发,那么幼儿的创造力就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泯灭,反而会得到蓬勃的发展。当然,在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创造才能,有的已充分展现出来了,有的才刚刚初露端倪,有待进一步开发培养。所以,对于儿童的创造力不能要求过高、过严。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宝宝创造力的培养。
首先,要鼓励宝宝敢于否定别人,敢于与众不同。独特性和开创性是创造力的主要特征,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的宝宝在回答问题时人云亦云,主要原因是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所以,在创造力培养中,家长要培养宝宝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鼓励宝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与众不同。
同时,更要教宝宝学会思考,敢于进行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家长可以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一些问题,让宝宝进行发散思维。诸如报纸可以有什么用处?如果迷路了,你会怎么做等等,长此以往,每当宝宝遇到新的东西,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它们的多种用途,开发它们的新用途,每当宝宝遇到难题时,就会积极主动地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宝宝的创造性必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其次,要创设条件让宝宝动手创造。在创造条件让宝宝动手创造时,家长不仅要让宝宝会想,而且要让宝宝会做。而绘画、肢体动作、建构、制作等活动,均是宝宝创造力表达与表现的有效手段。
所以,家长应为宝宝提供活动的空间和多种材料,让宝宝有充分的时间去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如一些废纸盒任意地剪剪贴贴,做出望远镜、花瓶等物品,用一些布料把自己装扮成民族娃娃,摆出时装模特儿的姿态等。
有发散思维的宝宝更具创造力吗
儿童期是智力发展迅速期,虽然发散思维水平很低,但他们精力充沛,可塑性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及早为他们提供有益于发散思维能力的条件,将会促进他们未来创造能力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相当于他的知识量与发散思维能力的乘积。发散思维能力是指从多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求多样性解决方案的思维,也就是说不以常规,运用想象、联想、直觉或类推,寻求多种方案的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具有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宝宝丰富多样的信息刺激,引导宝宝多看、多听,同时,家长多向宝宝提问,逐渐过渡到让宝宝接受刺激后大胆质疑。如宝宝看了图书或动画片后,家长可问:“这本书(动画片)你看懂了吗?讲了些什么?你有问题要问吗?……”也可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一件事,鼓励孩于想出多种方法解决。家长还可通过下列多种途径培养宝宝的发散思维能力。
1.日常交谈活动。成人可问宝宝什么东西是圆的,鼓励宝宝运用类推的方法,想出各种圆形的物体。
2.动手操作活动。如家长可为宝宝购买不同材料的插塑玩具,让宝宝以某一物体为原形,触类旁通,从单层的孔雀到双层立体式孔雀,从一只孔雀到“孔雀一家”,这样既引起了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也使宝宝的思维逐渐地、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散。
创造力发展游戏
浴缸变漂亮了
方法:
1.选择一本宝宝喜欢的图画书,剪下书中的人物,如果需要,还可以剪下里面的一些背景。背景的内容可以无所不包,如家具、玩具、一栋房子或一部车。
2.在人物正面粘上一段透明胶带,把整个人物都覆盖住,在人物背面,同样覆上透明胶带。
3.现在,你就有一些防水的人物贴了。小心地沿着这些人物图形的周围剪,留一些边框。如果你剪得太靠近图形,那么胶带就无法粘在一起了。
4.在浴缸里放满水,让宝宝坐进飘着防水魔术贴的浴缸,把沾湿的图形粘到浴缸的内壁上,让宝宝帮助你装饰他的浴缸。
目的:让宝宝在浴缸里面感受乐趣,宝宝会很喜欢看到小人物和小模型是怎样被贴到浴缸内壁上的。充分发挥宝宝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注意: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看护。
艺术发展
儿童绘画能力的总体发展
“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儿童画。”生活中即是如此,宝宝们信手在墙壁上或书本上随意涂画,绝非成人的怂恿,也不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完全是来自童心的兴趣与行为快感的满足。他们随意涂抹的形象,有趣而稚拙,自由的创造十分动人。美丽的太阳被画得像人一样,结伴成群;树的造型被构成了新秩序;还有更奇异的表现,人的眼睛被画到了脑袋外面,大概这个时期,也就是4岁半的女宝宝更喜爱突出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儿童在绘画中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全部感受和体验,这种非艺术目的的行为体验完全来自儿童的天性。每个儿童一旦拿起笔,都会自由地涂画自己的个性图式。
既然儿童绘画是出自天性的非艺术行为,那么绘画的教育首先应尊重、理解儿童的这种天性。儿童美术教育不应是美术技巧常识的灌输,不能以成人的审美观来指导儿童该如何去画,这样往往导致宝宝们天性不能自然发展,使他们屈从于权威或取悦成人。
正由于儿童与成人思维上的不同,在绘画表现上儿童完全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儿童在绘画能力发展上大致分为下列各时期:
乱涂阶段
动作控制能力差,手眼动作还不协调,绘画大多是一种体力上的乱画,作画无明确方向与目的,情感上没有把自己的动作和纸上的符号结合起来。
基本形状阶段
动作控制有了较好的发展,手眼动作也比较协调了,能控制线条的方向和长短,并能掌握基本形状,如方、圆、三角形等。能进行简单符号式的描绘,能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纸上符号的关系。
初期画阶段
动作控制有了更大的发展,手眼动作完全协调,能通过绘画和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换,表现出自己个性和所画图的关系,能用基本形状创造初期画。给绘图画命名,使其成为真正的信息交换形式。
这种划分阶段,旨在说明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任何一个儿童都会完全一样,但每个儿童经历的过程都大致如此。
在初期画阶段,儿童还不明白空间中人与物的合理分布。他们的空间处理是以自我(或自我设想的人或物)为中心而安排、摆置景物的。由于儿童丰富的想象,无生命的事物也会被拟人化,一个6岁的宝宝给鸭梨也画上了眼和腿。
宝宝们大多喜爱画花、草、房屋、小动物等,但在这些相同的题材中,宝宝们仍有各自的创造。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把绘画的“客观真实”作为评价儿童画的标准,殊不知他们所陶醉的完全是一种自我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完全是因自我感受表现在纸上而感到愉快满足。
有些家长看到宝宝对绘画的兴趣,便以为宝宝真的要当画家,很难以平常心欣赏宝宝们绘画中所得到的乐趣。我们并不否认儿童们的创造才能,但我们应让宝宝顺其自然地成长,宝宝们并非为艺术而表现,但作品却呈现出个性,这种个性是来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为取悦社会和他人。
有些人把儿童画中的技巧效果视作儿童学习绘画进步的标准,这无疑会大大挫伤儿童积极的创造欲望,也把一些宝宝引到了追求技巧效果的死胡同。
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在儿童接受的教育中,美术是最使宝宝们感到自然、亲切的形式。我们所要做的是在儿童努力于独立掌握某种经验时,给予恰当的帮助,以及提供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道具。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理解事物的能力,在情意、智力及社会能力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美术教育的过程也是积极发现的过程,我们应当学会保持儿童的独立价值,在解放儿童与生俱来的大胆好奇心的同时,使儿童能得到人格全面的自然发展,以良好、健康、富于个性的心态去迎接未来。
艺术发展游戏
听音辨音
方法:
1.父母任意敲打家中物品,如纸盒、瓶子、杯子、桌子、沙发等,让宝宝听,初步感受音质的不同。
2.父母也可躲在室内角落敲击物品,让宝宝根据音乐的节奏分辨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及所在方向,让宝宝任意敲打物品,来了解音色的不同。
目的:让幼儿能分辨熟悉的音乐,有兴趣地欣赏音乐。
注意:在宝宝敲击时,可给宝宝配上音乐,让宝宝进行演奏。
花毛衣
方法:
1.引导宝宝学习欣赏毛衣的色彩,启发宝宝说出什么样的颜色放在一起最好看。同一色系而深浅度不同的毛线,鲜艳的显得很活泼,淡颜色的毛衣看上去很雅致。
2.父母应告诉宝宝不仅仅在毛衣上。在任何地方,协调、鲜艳的色彩,对称的或有规律的花纹都是美丽的。只要我们去注意发现,我们的周围就会有许多美的东西。
目的: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观。
注意:父母应引导宝宝从颜色和花纹上来欣赏自己身上的毛衣。
水墨画《群鸡》
方法:
1.引导宝宝欣赏国画中的小鸡毛茸茸、胖乎乎的生动形象,并要求宝宝尝试用语言描述:有的小鸡正张开翅膀往前跑;有的小鸡好像正在捉小虫;有的小鸡好像吃饱了,正一动不动地休息……鼓励宝宝结合自己平时对小鸡的了解,理解国画中各个小鸡的神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2.然后介绍作者,评价国画《群鸡》。在这幅国画里,画家用水墨的深浅表现出小鸡毛茸茸的样子。国画中的小鸡像活的一样,会跑、会叫,真是生动极了。画这幅画的画家叫齐白石,他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大画家。
目的:可以让幼儿有兴趣欣赏美术作品。
注意:可以收集一些其他作品供宝宝欣赏。
居民建筑
方法:
1.带宝宝观察附近的各式居民建筑,启发宝宝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见过的民居建筑的造型、色彩和立体的美。
2.平房的屋顶是三角形的,铺满青灰色或红色的瓦;高楼大厦的屋顶多数是平顶,里面可以住很多人家;有一种漂亮的民居建筑是小别墅,有各种色彩,屋顶有扇形、塔形等好看的形状,还有花栏杆、小花园等,把小别墅装饰得更加美丽。
3.启发宝宝回答:“这些有趣的房子中你最喜欢什么房子?为什么喜欢它?”请宝宝自己动脑筋用积木或其他玩具来拼搭一些居民建筑,看谁能搭出有特色的民居。
目的:让宝宝具有初步的审美观。
注意:让宝宝通过邮票、图片、电视节目等欣赏各民族乃至世界各地具有特色的建筑。
故事天地
懒惰的小狗熊
小狗熊早上起晚了,急急忙忙穿上衣服上幼儿园,不好啦,后面跟了许多“人”。
袜子说:“小狗熊,你还没穿好袜子呢!”
毛巾说:“小狗熊,你还没洗脸呢!”
牙刷、杯子说:“小狗熊,你还没刷牙呢!”
鸡蛋、牛奶说:“小狗熊,你还没吃早饭呢!”
小狗熊难为情了,连忙穿上袜子,洗脸、刷牙、吃早饭。
毛巾说:“小狗熊,明天可要早点起。”
好邻居
小花猫捉了一夜的老鼠,等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它却累得睡着了。小黄狗跑过来,冲着小花猫家门“汪汪”叫。小花猫的邻居小羊走出来,说:“小黄狗,不要叫,小花猫辛苦了一夜刚睡着,可别吵醒它,先到我家坐坐。”小黄狗伸伸舌头,轻轻走进了小羊的家。
提示:问宝宝:小黄狗开始做得对吗?为什么?后来呢?你有邻居吗?你吵过邻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