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5岁婴幼儿早教大百科
32339400000129

第129章 5岁1~6个月宝宝的智能培育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具有了创造力,又有很好的活动能力,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要让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多创造,无论怎么样做,无论创作什么家长都不要干涉和限制,要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创造机会,只要孩子没有做错事就可以。

5岁幼儿的基本特征

在这一时期可以发现,宝宝的身高增长相对较快,头长和身长的比例因身高的增长而逐渐变小,身体各部分外观比较匀称了。

在动作方面,5岁以后的宝宝运动功能更强,他们活泼好动,肌肉结实,可以连续行走半个小时而不感到疲倦,不但走得很好,而且还会熟练地跑、跳、攀登等。手的动作也更加灵巧,能够用铅笔书写、画画,能使用剪刀类的工具做出较出色的精细手工作品。

在言语方面,他们的词汇更加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了。

在心理发展方面,这时期的宝宝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萌芽;在幼儿园里,能够参加一些集体合作性的活动,有一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个性的雏形,逐步明显地表现出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和性格的倾向。对自己的行为能够做出初步的评价,并且能按成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行为的规范。要抓住这个时期孩子的发育特点,把5岁宝宝的智能培养放到一个更高的位置。

语言发展

内部言语的产生

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无声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活动,它不是用于同别人交际的言语。内部言语是在对话言语即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抽象逻辑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的机能。因此,内部言语与人的自觉性,即真正的人的意识的产生有直接的联系。

儿童的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出来的。5岁是内部言语的形成时期,在日常生活或宝宝做作业时就可以观察到宝宝内部言语的出现情况。如让宝宝默不作声地去想一个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做一个力所能及的作业,如果他们能不出声地去完成,就说明他们内部言语正在形成。但是5岁宝宝的内部言语水平还很低,他们常会自言自语起来,这就说明这时期宝宝的内部言语只是刚刚开始,往往还会伴有自言自语这种介于有声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过渡言语形态。

发展宝宝的内部言语活动,可以帮助宝宝提高思维能力。因此,父母要珍惜宝宝这种言语形式,引导和启发宝宝默不作声地“思考”与作业,并逐渐养成习惯,这是非常必要的。

5岁的宝宝,无论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在理解能力、社会交往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培养宝宝听讲话的习惯

这一时期,宝宝对自己喜欢的内容会很认真地倾听,然而,只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该年龄段的宝宝正面临入学问题,培养倾听的习惯,对入学后上课听讲是十分必要的,倾听的习惯是培养起来的,若忽略了,毛病就会滋生,如听讲时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东张西望,喜欢做小动作等,所以要在宝宝入学前培养他们听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要从平时抓起,坚持严格要求。例如家长对宝宝讲话时,要求宝宝看着家长把话认真听完;给宝宝讲故事时,要求宝宝专注地听,不东张西望等等。家长还要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上课情况,要和老师密切配合,培养宝宝良好的倾听习惯,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宝宝的理解能力。

培养宝宝用连贯的语言讲话

该年龄宝宝的认知迅速发展,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所以语言的内容也大大丰富了,他们多是用句子表达意思。若语言的连贯性差,就往往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这不仅妨碍宝宝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宝宝入学后的作文水平。家长要以自己高质量的语言来影响宝宝,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宝宝学习优美的文学语言,用连贯话语讲述画面的能力。在讲述中指导宝宝说连贯的话,并纠正语句的毛病。

要培养宝宝良好的说话习惯

家长应告诉宝宝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要有适宜的态度。上课时要积极、大胆、守纪律,做到举手发言,得到老师同意才说。和长辈说话时,要尊称长者,要有礼貌地听、有礼貌地答。和同伴说话时,要热情友好,不打断别人讲话,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等等。这方面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要对宝宝从小进行这方面的培养,让宝宝既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又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将会让宝宝终生受益。

巧听八音盒

方法:

1.准备一个玩具盒,盒内放有可发出声音的物品,例如口琴、笛子、风铃单乐盒、砂纸、喇叭、铃铛等。注意所准备的物品要干净。

2.让宝宝闭上眼睛,听一听父母手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猜测后,让宝宝看看父母手中的东西,再一次听一听这种物品所发出的声音。开始可辨听一种声音,游戏熟练之后,可同时辨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声音,并让宝宝听后说出声源。

目的:培养宝宝专注地倾听能力,辨别不同的声调,提高倾听的精确度。

注意:爸爸妈妈声音一定要轻柔,带表情讲故事。

方法:大人同宝宝讲故事时要面带表情,如讲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时,讲到二人对话时用粗大的声音代表大灰狼,用娇嫩的声音代表小白兔。宝宝在听故事时受到不同表情和声音的感染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宝宝表演讲故事时自然会面带表情,用不同声音去代表不同角色。

目的:有不同表情和不同声音讲的故事比刻板背诵的故事好听,有感染力。宝宝受到大人讲故事的感染才有可能讲出好听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练习讲话的感染力,这是十分有用的技巧。

注意:故事一定要是幼儿喜欢听的,不要勉强孩子听他不喜欢的。

不同声调学外语或方言

方法:爸爸妈妈有意让宝宝同操不同方言或讲外语的人接触,宝宝会通过眼神和动作去听懂别人讲的话,逐渐学会几句。接触机会多了就能学会几种方言甚至外语。

目的:学会不同的发音技巧。

注意:4~5岁宝宝最容易学会多种方言甚至外语,要经常接触,经常听和有意去学。有些家庭常来讲外地方言的亲属,如果得到鼓励,宝宝学话就会很快,不过学来的话如果不巩固很容易忘记。有些家长认为学讲方言没有用,殊不知这是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会讲几种方言的宝宝会具备良好语言能力,以后学讲几种外语也不会有困难。

个性发展

放手让宝宝去干自己的事

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大人一定要放手让宝宝去做自己的事,不要怕宝宝出危险,不要怕宝宝做错了,要相信宝宝的能力。宝宝通过自己的实践,就能够学会独立,就能够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使生活成为自己的事情。

3岁以前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吸引而不断发生变化。而3岁以后,特别是到了5岁时,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使儿童的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长起来。这时,儿童开始能为较远的目的而行动,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成人或集体的要求。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儿童就逐步形成了最初的一些比较稳定、比较正常的心理特征。

儿童能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事情,这就是自立。通过这种自立,可以使性格独立,从而培养出独立性。宝宝的独立性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萌芽,如几个月的宝宝会从大人手中抢过饼干放到自己嘴里,刚会走路的宝宝会拒绝大人的搀扶等等,不愿接受大人的帮助正是宝宝独立性的表现。特别是到了这个年龄的宝宝,独立性更强了,都不愿意大人包办代替他想干的事。如果家长不了解宝宝的这一特点,把宝宝的独立性视为不听话而斥责打骂,往往会伤害宝宝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宝宝逐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害怕困难、缺乏主见、畏缩不前的人。

除了放手、支持宝宝去干自己的事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多为宝宝提供独立做事的机会,可以让宝宝到邻居家借东西,到附近商店去买些小商品等,有时家长还可稍稍设置一些障碍,让宝宝开动脑筋,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宝宝有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某种事情的愉快心情。

放手让宝宝干自己的事并不是放任不管。当宝宝提出一些与自己能力不相适应的要求时,或者宝宝干的事情具有危险性时,家长也不能过分迁就宝宝,否则易造成宝宝任性、不听话,以后还会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要耐心开导宝宝告诉他,等他长大了,才能做,也可以将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告诉宝宝,这样宝宝就比较容易接受,不会产生对抗情绪。

聪明能干卡

方法:

1.妈妈在家设计些“聪明能干卡”,完成下列任务之一就可得“聪明能干卡”一张。

招待客人:请进,请坐,拿出客人喜欢吃的东西等。

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看书,接电话,玩玩具;不靠近电源,不爬窗;有人敲门不马上开门,听到陌生人的声音请他留下地址等等。

遇到急事的时候:钥匙没带,进不了门,先去邻居家;水从浴缸里溢出来了,先关水笼头再拖干地板,或先搬动怕水浸的物品再拖地板;父母不在家,奶奶突然生病了,打电话找爸爸妈妈或请邻居帮忙等等。

2.过一段时间可看一下宝宝得到几张卡,可自行规定得几张卡后带宝宝去公园一次或以其他活动的形式予以奖励,促使宝宝努力去完成某项指定任务,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目的:培养幼儿积极的个性。

注意:父母在家中应起表率作用。

写名字

方法:

1.父母为宝宝准备适量的彩色橡皮泥,先由父母在纸上写下宝宝的名字,同时提醒宝宝看清笔顺、笔画,再让宝宝把橡皮泥搓成细条,拼摆出自己的名字。

2.然后父母给宝宝准备白纸、笔(水彩笔、铅笔、蜡笔等),先让宝宝看父母写他的名字,父母写时速度要慢,字稍大些,以便宝宝看清笔顺和字的结构,然后让宝宝模仿着写。

目的: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个性。

5岁的宝宝对书写规则尚不是很明确,写的时候,也许会从右向左写,也许会颠倒偏旁、漏掉笔画、比例不当等,甚至用五花八门的方法七拼八凑、自己造字,这都是正常的。书写对于5岁的宝宝来说,是一种新鲜而有趣的游戏,当熟悉的名字在他们手下产生时,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这种书写游戏,最易激发宝宝对写字的兴趣。

注意:写名字应在游戏中进行,但不要强迫宝宝写。

聪明人与老虎

方法:

1.用彩笔、纸、硬纸板等,制作一个老虎头饰。通过“剪子、包袱、锤”决定胜负,胜者戴上头饰当老虎,其余人都扮聪明人,在老虎后面排成一排。游戏开始后,“老虎”干什么,后面的聪明人都必须跟着做;“老虎”一回头,聪明人不管刚才做什么动作都必须停止,保持原动作不变。“老虎”可以在聪明人中间走动,看看这个、逗逗那个,若谁动了或笑了,“老虎”就“吃掉”他,游戏重新开始;若没有一个人动,“老虎”还可继续到前面做动作,再回头看聪明人。

目的:锻炼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

注意:可以先让宝宝赢几次,以增加其兴趣。

观察力与注意力的发展

这时期宝宝的观察逐渐转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并开始形成了初步的有方向的、自觉的观察能力。5岁的宝宝,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在正确的教育下,他们的观察能力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观察更富有目的性,能按活动的任务或成人的要求来进行,是这一年龄段宝宝观察的特点。如让宝宝看一幅画,画上画的是两条貌似相同的小狗,让宝宝找出两条小狗不相同的地方。这时宝宝就能细心地观察图画的各个部分,一一找出两个小狗不相同的地方来。

5岁的宝宝逐步学会了持续地观察某一事物,特别是他们经历过的或感兴趣的事物,观察的概括性也不断地增长起来。他们逐渐地学会从整个事物中发现其内在联系和一般的性质。如让宝宝看两幅图画,一幅画着小鸡掉进河里,另一幅画着小鸭把小鸡救上岸,宝宝通过观察就能说出这两幅画的关系。

5岁的宝宝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和概括性虽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和学龄儿童以及成人比较起来,还相差很远。

宝宝观察力的发展是跟他们在生活中经验的增长以及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因此,要善于按照宝宝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对儿童的观察活动加以组织、指导提高宝宝的观察能力。

5岁的儿童由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对周围新鲜事物的兴趣日益增大,喜欢看看摸摸,力求发现事物中那些不曾注意过的方面。这样,儿童注意的有意性和稳定性就会不断增长,他们可以较长时间地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听成人讲故事。另外,这一年龄段的宝宝,成人或多或少地要给他们的活动提出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儿童为了执行成人的指示或要求以实现这些目的和任务,就要不断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这样宝宝的有意注意就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了。

有意注意是儿童入学准备上应有的重要条件之一。学龄儿童的有意注意还是很不稳定的,因此,成人应根据宝宝注意的特点,有计划地提出儿童能够完成的各种任务,训练他们独立的组织和控制自己的注意的能力。如有组织地游戏、带有比赛性的作业或劳动等活动都是训练宝宝有意注意的方法。

观察力与注意力发展的游戏

给气球戴帽子

方法:

1.和宝宝一起做准备:气球1~2个,纸杯1~2个,彩色笔,热水少许。

2.对气球吹气使其膨胀并用皮筋绑好,在气球上画一个娃娃脸,以增加趣味。然后将热水倒入杯中约6~7分满。

3.待20秒左右,把杯中水倒出来,并立即将杯口紧紧地倒扣在气球上,给气球娃娃戴上帽子了。那么,“帽子”会不会掉下来呢?让宝宝仔细观察以下现象:

过一会儿,轻轻将杯子提起,结果发现气球也被吸起来了。

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宝宝认识空气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压力改变,不必滔滔不绝给宝宝讲很多道理,游戏的直观感受是最有趣而且最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注意力。

注意:水的温度以60℃左右为宜。

水的三态

方法:

1.宝宝在厨房帮助妈妈洗菜、洗米,自己也去洗手绢和袜子。

2.每天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和洗澡都要用水,爷爷浇花、养鱼都用水。散步时看到水上划船,星期六可去游泳及并且到人们钓鱼等等。

3.宝宝会看到蒸出来的馒头又香又软;冬天家中的暖气是通过蒸气才暖和的;家里有冰箱,把暂时不吃的东西保存起来;夏天人们吃冰棍和冰淇淋;冬季还可以看到人们溜冰和滑雪,北方公园里还有冰灯十分好看。大人和宝宝经常谈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功能,使宝宝增长见识。

目的:让宝宝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学习水在不同状态时的功用,能增进知识和观察能力。

注意:父母应该让其从现实生活中观察体验到水的不同状态。

社会交往

5岁的儿童,由于言语和思维的不断发展,在正确的教育下,意志行动也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各种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方面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这时期儿童开始能使自己的行动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影响了。同时,儿童也开始不仅能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而且也逐渐能掌握自己内部的心理过程,从而产生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和有意想象等。如幼儿园里的作业课,要求有自觉的纪律,要求“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这就要发展有意注意和记忆,从而就需要有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坚持为小朋友发作业和帮老师擦桌子,坚持早起上幼儿园,坚持写字、计算等,这就要有初步的毅力;打针要咬牙,摔倒之后不能哭,不轻易放弃目标,这就要有自制力。

当然,这时期宝宝的意志品质的发展还是较差的,目的性、坚持性、自制力都只是有一些初步的表现。

儿童的意志品质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通过游戏、作业和劳动有计划地培养宝宝优良的意志品质,这不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给儿童入学准备必要的条件,而且可以使其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为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将来成就的取得奠定良好的基础。

5岁的宝宝在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方面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道德行为方面,他们懂得了同情别人,互助友爱,有了义务感等。例如,大的宝宝知道要照顾小的宝宝,看见小伙伴摔倒了,就主动上前扶起来,把自己喜欢的玩具让给别人玩,分东西吃时主动拿不好的、小的吃,把好的、大的留给别人等等。

在道德判断方面,他们开始能从社会意义上来判断道德行为,有了初步的是非观念和行为准则,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事,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如他们知道工人、农民、解放军、教师都是好人,而小偷、犯罪分子都是坏蛋。他们也开始对崇高的行为、美的语言感到满意高兴,对英雄人物,好人好事羡慕、向往,对错误感到不安,对恶劣的行为感到厌恶等。

尽管如此,学龄前儿童的道德意识的发展还只是初步的,他们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还很空洞、模糊,道德行为的坚持性也很差,比如:他们一会儿说“吵闹不好”,但过一会儿也可能自己又吵闹起来。这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自我意识、控制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发展都比较差,他们的行动常受周围具体环境的影响,缺乏目的性、坚持性。

因此,在对宝宝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光讲道理,还要结合具体的事情让宝宝在实践和练习中巩固道德行为。

此外,还要多让他与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使其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恰当地处理与同伴的关系,从而学会做人的准则。千万不要把宝宝关在家里,那样会使宝宝形成孤僻、不合群、小气、自私等不良品质。

选择朋友与处理争吵

随着宝宝的成长,仅与同类型的小伙伴交往是不够的,应根据宝宝的性格特点帮助他选择能取长补短的伙伴。如宝宝性格内向孤僻应选择性格开朗外向的伙伴,娇生惯养的宝宝应选择独立性较强的伙伴,攻击性强、爱闹事的宝宝应选择强壮但不野蛮的小伙伴,通过伙伴间的相互影响来完善宝宝的个性。

在幼儿园里,宝宝有较多的机会与同年龄的小伙伴交往,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接近的,所以他们能选择共同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公平竞争。宝宝与年龄稍小的伙伴交往,易获得成功,可增强自信,同时也会学习照顾、关心小弟弟、小妹妹;与年龄稍大的伙伴交往的时候,宝宝会在追随、新奇中学到新本领、新知识。

如果宝宝与小伙伴发生争吵,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如宝宝在外面受了欺负,要先设法让他平静下来,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帮助他弄清楚究竟是谁错了,然后,耐心地指出他自己在什么地方不对,告诉他以后该怎样做。

宝宝选择适当的朋友及宝宝正确处理争吵的方法,也是他与人交往的本领之一。

宝宝间的正确交往

5岁的宝宝不但学会了待人热情、友好往来,而且初步学会了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以及与社会各行业人员的交往。他们已能辨认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产生情感共鸣。具有合作能力,能熟练地使用礼貌、分享、协作、轮流、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与别人一起活动。具有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能针对具体的情景,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所以对5岁的宝宝,父母一定要鼓励其走出家庭,多交朋友。

对宝宝的交往,大人不必干涉,因为宝宝们交朋友时,是受到对方的吸引而互相接近的,大人最好不要以自己的尺度来管柬宝宝。尤其是大人的选择,往往会以“家庭良好”“行为乖巧”作为基准,但是,宝宝需要的是对学习做人有帮助的各类型同伴。外刚内柔或内刚外柔的宝宝,都可以使宝宝在交往、相处中,获得微妙的影响,这些都不是大人能给予宝宝的。

父母不要太封闭、教条,最好让宝宝自由选择他的朋友,这比较合乎宝宝发展的原则。但有一点不要忘了——朋友并不是竞争敌人或进行比较的对手,而是总有一天会相互帮忙的好伙伴。大人如果真的关心宝宝交友的问题,就不妨时常提醒他们要互相友爱,不要养成宝宝敌对、攀比的不良心理。

社会交往游戏

找座位

方法:

1.可与邻居家的宝宝一起做这个游戏,如果5位小朋友,则准备4把椅子,围成一圈。音乐晌起,小朋友们围着椅子转圈。

2.音乐停止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求宝宝们在座位不够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得找到座位——可以是椅子也可以是别人的膝盖。

3.每一次音乐过后,父母都要拿走一把椅子,以使越来越多的宝宝坐在别人的膝盖上。

目的:通过游戏帮助宝宝学会彼此之间的合作。

注意:应先把游戏规则讲清楚之后,再让小朋友们一起玩。

小小理发师

方法:

1.父母自制一些玩具理发工具,备好纸盒、纸片、塑料等材料,邀几个家庭共同来做游戏。

2.宝宝们可自愿选择角色:理发师或顾客。顾客来了,理发师要主动打招呼并互相交流意见,看看什么样的发型最适合顾客需求。

3.待理发师对理发动作熟练后,父母可启发他们增加服务项目,如登门理发,到医院为病人理发,到敬老院为老人理发等。

目的:在交往中使宝宝学会相互关心,尊老爱幼。

注意:在做游戏的时候大家尽量进入角色。

情感交流

怎样帮助宝宝调整情绪

情绪是个体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状态,它能最真实地把内心深处的东西外显出来,如果懂得用健康的方式进行表达,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宝宝也有情绪,当他愤怒的时候,家长首先应制止他过分的行为,如当他举起手或脚打人、咬人、骂人、摔东西攻击时,应立即制止并告诉他决不可以这样做。其次,让他发泄心中的怒气,最好的方法就是:只要他在某个地方不会发生危险,或不干扰别人,就暂时把他隔离开,让他自己慢慢冷静下来,不去理他。但决不要和宝宝一起生气,然后了解他发脾气的原因,当宝宝是因为受到能力的限制,做不成某件事而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适时给予开导。

如果宝宝以发脾气来和家长讨价还价,家长要坚持原有做法。如果宝宝有自己的主意,因为受到家长否定而发脾气时,可以允许他生气,但告诉他不可以讲伤人的话。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会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只要是合理的,家长应当予以考虑。面对宝宝的一些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家长要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宝宝表现情绪的方式多半是模仿父母或周围成人,也就是说他之所以会吼、会摔、会骂,一定是耳闻目睹了别人发怒时所做出的动作的结果。因此,帮助宝宝宣泄怒气的首要办法是父母以身作则。如果父母发怒时喜欢把看完的杂志扔得劈啪作响,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得震耳欲聋,那么宝宝一定会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学到这样表达情绪的方式。

面对宝宝的不良情绪,家长应鼓励宝宝做一些体能运动,如上下楼梯、踢球、跳绳、跑步;画图也是排泄心中怒气的好方法,教宝宝将心中的不满或委屈用画表现出来,并告诉他,可以在画中做任何处理。

最后,面对宝宝的大发雷霆,父母应学会“进退”之道。所谓“进”即以欣赏、赞美的方式,经常肯定宝宝温柔和宽厚友善的行为。“退”则是暂时回避宝宝的发怒,等他情绪平稳时,再和他探讨愤怒的来源,听听他的委屈、想法与埋怨,接受他的感受,并真正听他诉说,这时他一定会很快地忘记不愉快,并高兴起来。

情绪宜疏不宜堵

宝宝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而强烈的,往往直接地支配着他的行动。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可以激发起宝宝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暴风骤雨”,且伴随脸部、声调、姿态等而起变化。

5岁是人生的快乐时期,这时期的宝宝在各方面出现平衡发展的趋势,能辨出亲疏,体验出嫉妒、恼怒等复杂的情绪,并有一定的约束力。父母应抓住这大好时机,积极扮演情绪教练的角色,做宝宝情绪世界的表率,引导他们学习消除焦虑、抑制愤怒、缓解悲哀的情感技能。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地盯着电视或电脑的荧光屏,而给宝宝多提供一些户外和别的宝宝一起玩的机会。

宝宝的生活中如果产生了消极情绪,应以适当的方式得以疏泄。哭是一条重要渠道,是宝宝情绪的自然流露,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渠道,倾诉和转移有时也是十分合理而有效的表露。

不要消极应付宝宝的情绪,父母要密切注意宝宝是如何面对各种心理压力、学会疏泄自己消极情绪的。若发现宝宝常用压抑、自我惩罚、幻想等方式去解脱情绪的困扰,就应及时纠正,教导他以积极的方式去替代那些被动的、消极的应付方式。

对个别脾气欠佳、情商低下的宝宝更要注意疏导和教育,要善于观察宝宝的性情波动,多一些安慰和体谅,正确引导宝宝的情绪发展。

这一年龄段,大多数宝宝能从个别方面评价自己,而且还能举出几个实例来说明。他们的自我评价基本停留在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还未能深入到自己的心理世界。自我评价具有表面性、片面性。由于幼儿是依据自己的外部行为评价自己,他对自我的认识还很不稳定。

他们大多能较独立地坚持完成任务。父母应多给宝宝分配任务,让他们从中锻炼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宝宝没耐心怎么办

耐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

首先,对宝宝的耐心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让宝宝逐渐懂得世界不是以他们为中心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有要求,而且都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不可能总是排在第一位,要学会耐心等待。

其次,训练耐心也需要耐心。当宝宝做事虎头蛇尾的时候,而且见异思迁时,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因为宝宝哭闹就随便放弃原则。家长在要求宝宝做事的时候,不要一会去看看,一会去问问,最好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宝宝坚持做完,这样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取胜的毅力。

最后,应要求宝宝在一段时间内只干一件事,不要把许多玩具、书籍都放在宝宝身边,为了集中精力,一次只给一件,可以由家长指导怎样玩出各种花样。有的家长以为玩具越多越好,宝宝要玩什么就买什么,买的玩具既不符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又不指导如何玩,尤其是难度过大的玩具,幼儿摆弄一下就扔在一边,阅读难度过大的书籍会造成幼儿的精神疲劳,结果反而使宝宝失去耐心,造成不良效果。

故事天地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打算将自己祖传的几颗珍珠拿到市场上去卖,并且希望多卖一些钱。他想:珍珠是装在盒子里的。顾客首先看到的是盒子,要是盒子制作得精巧、漂亮,那一定能多卖些钱。

主意打定,便开始动工做盒子。他找到了稀有的楠树做材料,并用香木熏过,使木盒浸透香味,而后在盒子的四周镶嵌晶莹的美玉和碧绿的翡翠。经过一道道加工,那木盒果然精致美观极了。

盛着珍珠的盒子拿到市场上,五光十色,散发出微微的幽香,吸引了很多来来往往的顾客。

“这么精巧的盒子,可真是从没见过呀!”

“买回去盛首饰倒是挺不错的。”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

楚人听了很得意,他立即乘机打开盒子,拿出珍珠,夸耀他的珠子质地如何好,颗粒如何大,颜色如何晶莹。然而几乎没有人听他的介绍,人们都目不转睛地瞅着盒子。

最后,有个人买走了楚人的盒子。而把珍珠退还给了他。

古人把木盒子叫椟。后来人们用“买椟还珠”来比喻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反而掩盖了内在的美。

小松鼠的饭碗

小松鼠家里有一套铝碗,又亮又圆,十分漂亮。有一天,家里要来几位客人:小鸭子、大公鸡、小猴子等。小松鼠为了招待客人,准备了一大锅红枣糯米粥。

客人一到,小松鼠就开始请大家围着一张圆桌坐好了。它拿出这套已经洗干净的铝碗,给每位朋友盛了满满一碗红枣粥。

小鸭子的嘴巴又扁又宽,小松鼠给了它一个最大的铝碗,小鸭子就顺利地吃起来。

大公鸡的嘴巴尖尖的,不愁碗小,低头啄一口,抬头望一望,也安安静静地吃起来。

小猴子却没有其它客人那样安静。它刚拿起碗,就马上放下了,刚要用嘴靠着碗边喝,又马上缩了回来,因为它的嘴唇烫得难受。小松鼠看到小猴子还没喝上,就问大家:“是不是粥太烫啦?”小鸭子、大公鸡都说不烫。小松鼠就给小猴子换来一碗已凉了一会儿的粥,并拿来一把铝制的汤匙,可是当小猴子把汤匙塞进嘴里时,又感到太烫。还是小猴子自己出了个主意,它让小松鼠给它找个普通的瓷碗。果然,换上了瓷碗,小猴子双手捧碗,很快地喝了红枣粥。

想一想:小松鼠给小鸭子、大公鸡和小猴子的粥是一样热的,为什么小鸭子、大公鸡没感到烫嘴,小猴子却觉得烫得受不了呢?为什么换上了瓷碗,就不觉得烫嘴了呢?

情感交流游戏

换酱油

方法:

1.大人带宝宝去熟悉的副食店,未去前已经讲好这次由宝宝自己去换酱油,把钱和瓶子准备好让宝宝拿好。

2.大人在旁边观看,宝宝自己找到相应的柜台,告诉售货员要换酱油,然后把应付的钱交到收款处,取到酱油并向售货员道谢。

3.几次以后,让宝宝单独去购买1~2种已知价格的物品。

目的:宝宝学会到什么店买什么东西,会同不认识的人交往,会付钱(包括知道应找的钱),逐渐学会辨别商品质量和价钱高低的能力。

注意:如果副食店在社区可以让宝宝单独去,如果需过马路,父母应给宝宝讲交通常识。

照料小动物

方法:

1.让宝宝负责喂鸡或小兔,或者负责定时给鱼缸换水及喂鱼虫。

2.大人只教其方法并不代劳,看看宝宝能不能坚持每天顺利完成任务。

目的:培养宝宝的责任心,让宝宝担负一定的任务,每天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果负责就能看到小动物长大。如果忘记了,小动物就会死亡。这种很快见效的活动最能考验宝宝是否负责任,是否有恒心能坚持。

注意:父母不要总是提醒,看看宝宝是否能坚持下来。

科学知识

如何培养宝宝爱科学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宝宝天生就是科学家,在周围的世界中,能引起他们惊讶、感动和产生疑问的事物实在是太多了,如大自然的变化、各种现象的产生等。

经常可以听到宝宝向成人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如“为什么狗要咬尾巴?”“为什么太阳不会掉下来?”有时,他们会长时间地蹲在墙角,看着蚂蚁搬食;他们会在洗手时,饶有兴趣地一次又一次让水从指缝中流过……从宝宝的提问和行为表现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宝宝幼小的心灵中已经进发出渴求科学知识的火花,已经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

因此,父母要善于把握宝宝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从小培养宝宝爱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将会使宝宝终生受益。培养宝宝爱科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营造学科学的家庭氛围。父母应是宝宝学习科学的参与者,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支持者,要用自己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来鼓励、支持宝宝的探索。在家庭中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保护宝宝对科学的好奇心,使他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操作方式,鼓励其操作、尝试。

父母的支持往往会使宝宝的探索活动没有心理压力,树立自信心,主动去尝试,激起探索、发现的兴趣,幼儿潜在的创造力也能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现。在假日里,可以带着宝宝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与宝宝一起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一起看月亮、数星星,让他充分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父母要为宝宝创设一个能够不断引发他探索活动兴趣和可供他们操作的物质环境。宝宝学科学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需要亲自对物质材料的操作,在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

其次,帮助宝宝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宝宝爱科学的态度,不应该只是向他们介绍过多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通过直接操作、感知发现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例如提供材料不同的鼓面和木制、纸制等不同的打鼓棒,在操作探索中刺激幼儿的感知觉,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其对声音的振动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科技与生活相联系

要注意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使其获得直接经验。同时,学习内容应能开启幼儿的智慧,激发其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幼儿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是综合的过程,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只有结合幼儿的生活,考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引导幼儿认识具有当地特点的社会生活环境,注意把幼儿认识范围扩展到他们未曾亲身经历的领域,才能使其获得对世界较全面的认识,才更有利于获得经验,吸收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

在科学教育中,父母应特别注意发现宝宝的“闪光点”。有的宝宝喜欢拆拆卸卸,但有些成人却把这看成是“破坏性”的行为,其实,这是宝宝在研究探索。这种行为不应受到制止,而应受到鼓励,因为这种精神正是每位科学家、创造发明家、机械制造师、建筑工程师、服装设计师、探险家等成长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

5岁幼儿科学教育测评

5岁的孩子基本上已具备下列科技知识:

1.能够说出乌龟有几条腿,生活在哪里,蛋产在哪里。

2.能说出两种昆虫、鸟类、家畜、家禽、野兽、鱼类的具体名称,各生活在什么地方,主要的特征,能够指出动物类别间的明显区别。

3.能够说出几种水果、干果、蔬菜、花卉,说出它们的用途,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爱护花卉。

4.能够区分几种常见树木的树叶,能够说出几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5.能够有顺序地说出一种植物或动物较细致的外部特征,并能在成人指导下喂养和种植常见的动、植物。

6.能够说出两种水上、陆地上的交通工具。

7.能够说出3种玻璃制品、茶具、炊具、家用电器的具体名称,并学会正确地操作使用。

8.喜欢操作电脑,能够说出几种枪的具体名称,能够说出一座我国较著名的桥的名称。

9.能够根据动、植物、交通工具、家用电器、茶具、炊具、玻璃制品的综合特征、用途进行概括分类。

10.能够说出自然界的多种声音,知道乐音和噪音对人们的不同影响,了解声音产生的简单原理。

11.能够说出3种以上天体的具体名称。

12.喜欢动手操作,能够在大人指导下做颜色变化、水的三态变化、热的秘密、镜子的反光等科学小实验的操作及探究活动。

13.能够根据动物、植物的变化和农业劳动,说出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的特征。

科学知识游戏

光滑的玻璃制品

方法:

1.让宝宝观察家中什么东西是用玻璃做的,是干什么用的,使其知道玻璃制品的名称、特性和用途。

2.让宝宝观察比较玻璃制品和塑料制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玻璃制品光滑、透明、易碎,塑料制品轻便、色彩艳丽、怕烧)。让宝宝了解茶色玻璃、钢化玻璃、防弹玻璃、有机玻璃、玻璃工艺品、玻璃丝等,说出几种玻璃制品,如水杯、眼镜片、放大镜、窗户玻璃镜子等。

目的:培养幼儿了解事物的共有特征,逐步学会有序观察的方法。

注意:玻璃制品要干净,玻璃制品易碎、很锋利,易划破手指,观察时要注意安全。

小瓶风铃

方法:

1.收集一些小瓶,用细线把它们挂成一圈儿,中间再挂一金属管或金属棍儿,小瓶风铃就做好了。

2.一些塑料瓶(如盛雪碧的塑料瓶)通过剪、拼等可以制作出不少新奇的玩具,让你的宝宝开动脑筋动手制作。

3.引导宝宝说出10种以上各种用途、各种形状的瓶子,也可以引导宝宝收集一些瓶子,或者让宝宝自己设计一种瓶子,画出瓶子的图样。

目的:通过制作,让幼儿自己动手设计同一物品的不同用途,发挥想像力,开阔视野。

注意: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制作,不要限制宝宝的制作过程。

艺术天地

音乐与宝宝动作的发展相联系

很多人认为音乐与运动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无法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其实,学前期儿童的音乐学习对于宝宝的动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动作表演和乐器演奏中,宝宝相应部位的大小肌肉、骨骼和韧带都可获得锻炼,还可提高神经系统反应的速度和协调能力;而经常参加舞蹈韵律活动的宝宝,则更有可能获得健美的体形、端正的姿态和良好的发育。

宝宝在进行韵律活动时,除了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力,也要具有一定的动作技能,这就需要成人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帮助。一般来说,3岁宝宝可掌握拍手、摇动或晃动手臂等单纯的简单动作;还会一些简单的联合动作,如一边拍手、一边点头等,之后可出现上下肢联合的复合动作,如一边走路、一边做吹号状,一边做小碎步、一边学开车、开飞机、小鸟飞等;到了4~6岁可以学会比较精细的腕部动作,可以做比较复杂,更加协调的动作,如“摘苹果”,腰、胸、头部和眼睛能够协调配合臂和手的动作;部分儿童还会主动注意和追求姿态和动作的美。

家长不可急于求成,逾越宝宝本身的动作发展阶段,应该循序渐进,使动作能力与音乐得到良好发展。

怎样培养宝宝的唱歌能力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歌唱是带领宝宝进入音乐殿最简单最自然的途径。歌唱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多种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要培养宝宝的歌唱能力,就要了解幼儿可以掌握的歌唱知识和技能。首先是正确的发音方法,如下巴放松,嘴巴自然张开,不大声喊叫,也不过分控制音量等。其次,是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自然吸气、均匀用气,吸气时不耸肩,不在句子中间换气等。正确地演唱歌曲,应唱准歌词、节奏和旋律,自然、恰当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也是必需的,培养宝宝运用咬字、吐字、气息的断连变化,以及歌唱速度、力度变化等演唱技巧进行歌唱,通过这种演唱技巧来传达其内心的感情。不过,对于宝宝来说,运用这些技巧的程度是十分粗浅的,一般能表现歌曲的轻、响、连、跳就可以了。

最后,正确地与他人合作,这一点通常表现在集体演唱中,如在一起唱歌时,不使自己的声音突出;轮流歌唱时,准确地与其他声部衔接;在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动作方面,与集体协调一致等。

在宝宝开口学唱歌时,成人应运用这些歌唱的知识和技能,提醒并帮助宝宝,从而逐步发展宝宝的歌唱能力。

让宝宝快乐自由地唱歌跳舞

作为成人,应该为宝宝能快乐自由地唱歌跳舞创设宽松的环境,不要在他们快乐自由时进行诸多的干涉。

国外有人曾对宝宝喜爱的科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音乐是普遍受宝宝欢迎的科目之一。而在音乐之中,唱歌跳舞是宝宝最为经常接触与表现的。

稍留心观察即可发现,儿童自发性的唱歌跳舞是随处可见的,而且我们也可轻易地感受到宝宝投入活动的兴趣。比如宝宝看到“黑猫警长”的形象就会唱“黑猫警长”的歌曲,听到欢快的音乐就会蹦蹦跳跳、手舞足蹈,也许这些兴趣只是直接的、短暂的,但是给宝宝们带来的愉快的内心情绪体验,将是形成稳定兴趣的良好基础。

有很多宝宝喜欢改歌词,将信手拈来的歌词编入自己所会的曲词中,有时甚至是自编自演,唱着自己编的曲儿,跳着自己认为好看的动作,也许这一些在成人看来,有些可笑或者是“不务正业”,但宝宝们却能从中感受到愉悦。

对于这种情况,成人应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能在此时参与宝宝的创作过程,相信宝宝的兴趣会更高涨,这对形成宝宝开朗、活泼、自信的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都是美的,而这种美来源于宝宝内心的共鸣。放开手,让宝宝快乐自由地唱歌跳舞,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吧。

学乐器可以促进宝宝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协调左右脑,提高反应力,增加音乐素养等。

让宝宝学习乐器了,不但宝宝叫苦不迭,许多家长也感觉很累,其实,学乐器原本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不从兴趣出发,就会变得比较枯燥,如何让宝宝变得有兴趣呢?

首先,要注意方法,把“弹”和“玩”结合起来。

比如,有个聪明的母亲在女儿练琴时,在旁边放上一堆积木,并告诉宝宝今天练琴的任务是“搭一座城堡”,于是宝宝每练一遍便搭一块积木,等“城堡”搭好了,这首曲子也弹了好几遍了,这样一来,既达到了练琴的目的,宝宝也不觉得枯燥。

游戏是宝宝的天性,如果不在“玩”中学,整个练琴的过程,无论对宝宝或是家长都是苦不堪言的。

其次,练琴要“重点击破”,具体地说,就是哪儿不熟就练哪儿,等练熟了再完整练习,否则就费时费力。

再次,切不可急于求成,每天在练习前给宝宝制定一个能达到的目标,目标达成即练习完毕,但要注意的是目标不可制订过高,否则宝宝一时间无法实现,父母就会着急,连累宝宝跟着急,长时间的失败会导致宝宝丧失兴趣。

最后,要及时给予宝宝肯定,让他具有充分的自信。

父母,在宝宝的练习过程中,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大声叫嚷或惩罚,会让宝宝对乐器“噤若寒蝉”,结果适得其反。

总之,辅导宝宝学乐器是一门艺术,运用好这门艺术,宝宝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