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日常作息要有规律
当吃饭、睡觉、玩耍这些事情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发生,且有着先后顺序时,宝宝娇弱的系统才能运转得最好。
如果宝宝的生活有规律,不仅父母省心省力,对宝宝的健康发育也很有帮助。
对于小宝宝来说,睡觉、吃饭、洗澡和散步是他主要的几项活动。父母可从这几方面着手,开始培养宝宝的良好生活习惯。
0~2个月
宝宝还不能区分白天和晚上,反复着吃奶、睡觉,有七成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1.吃饭:对于未满月的宝宝,可以让他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喂他。从1个月左右开始,宝宝会渐渐养成一定的吃奶习惯,两次喂奶的间隔至少要有1~1.5小时。
2.睡觉:这个时期,宝宝通常是睡几个小时就起来喝一次奶。尽量让宝宝能够沐浴到早晨的阳光,白天让宝宝在有阳光的室内度过,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开灯。
3.散步:满月后可以开始短时间的散步,让宝宝沐浴室外的阳光,每天出去散步10分钟左右。父母根据季节灵活调整。
3~4个月
1.吃饭:喂奶间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稍微加长一些。每隔4小时一次,一天5~6次的喂奶时间是最基本的。
2.散步:把散步当做每天的必修课。虽然也要随着季节有些变化,但是在合适的时候选择中午外出散步是比较好的。
3.洗澡:除了避开喂奶前后的时间以外,在宝宝身体舒适、妈妈方便的时间都可以洗澡。但是要保证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沐浴,泡澡的时间要以3分钟为标准。长时间的沐浴会让宝宝过于疲劳,并成为宝宝晚上沉睡的理由。
·亲子心经·
父母可根据自己的宝宝的具体情况,如习惯、体质等,具体调整,不能生搬硬套让宝宝按照书本上所说的进行。要以宝宝的快乐、健康为原则。
5~6个月
越来越多的宝宝晚上不需要喂奶了。宝宝对昼夜的区分能力进一步增强,白天睡觉的次数和时间以及晚上睡觉的时间渐渐固定。这一时期要养成散步的规律,开始添加辅食。
1.睡觉;晚上的时候让屋子变暗,并唱儿歌给宝宝听,温柔地拍他入睡。这时候宝宝一天的合计睡眠时间基本上在15小时左右。
2.饮食:把喂奶当中的一次设定为辅食时间,尽量保证每天在同一时间进行。
7~8个月
晚上的睡眠时间会变得更加长了,白天睡觉时间和次数会渐渐变少。这个时期,开始正式养成生活规律,要帮助宝宝学会区分白天的生活和晚上的睡眠。
1.睡觉:要让宝宝学会区分白天睡觉和晚上睡觉。晚上给宝宝换上睡衣、早晨起来后换上白天的衣服。
2.饮食:喂奶时间当中的两次可以改成辅食了,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给宝宝吃辅食。开始的时候,在第一次辅食之后3~4小时再给宝宝吃第二次辅食。
9~12个月
宝宝会爬了,会扶东西站起来了,白天的活动范围扩大很多,这样宝宝在晚上的时候就会很累并睡得很香。这时期要尽量固定辅食、沐浴、睡觉的时间。
1.睡觉:一天的合计睡眠时间在11~13小时之间就可以了。
2.散步:可以享受更长的外出散步时间了,但最好把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
运动让宝宝健康活泼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活力更在于运动,因为运动的状态才是人生最饱满最自然的状态,它也能带给人许许多多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流光溢彩,带给人许许多多生命里最重要的体验。为了能适应激烈的竞争压力,从小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至关重要。当宝宝还小时,为他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是必要的,但帮助宝宝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则更为现实。
让宝宝在体育方面也有一技之长吧
一天,刚上小学的尧尧回家对妈妈说他不想上学了,妈妈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尧尧说在校没人跟他玩,课时同学们都在玩篮球、乒乓球,他什么也不会,大家都嫌他打得不好,他就自己一个人在操场外面走。
从小到大,妈妈只关心尧尧的学习,从来没有让他到外面同小朋友们玩过球。现在妈妈知道了尧尧为什么性格越来越内向,于是到体育馆给尧尧报了乒乓球班。
每天尧尧放学后,先去学一个小时的乒乓球,再回家写作业,这样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后,尧尧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要领,每个周末妈妈还要找人陪尧尧再练两个小时的球。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尧尧对自己的球技有了很大的信心。
从此尧尧每次放学回家都会开心地给妈妈讲一下他在学校打乒乓球的事,好朋友也越来越多。
要想让宝宝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首先要弄清楚宝宝为什么不爱锻炼身体。一般说来,宝宝不爱锻炼身体,有以下几种原因:父母或周围的大人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宝宝的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恒;宝宝的锻炼兴趣不能实现。
培养宝宝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
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此时宝宝在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人的可塑性大,最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与训练,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时机。如果错过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由于受旧习惯的干扰,新习惯就难以养成。
要从小培养宝宝锻炼身体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任何事情的基本动力,在这点上,希望家长能够意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宝宝对身体锻炼的爱好可以让许多家长省心。作为父母,不妨观察一下宝宝对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有较为浓厚的兴趣,然后不动声色地提供一些条件和加以引导,宝宝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给宝宝创造运动的条件
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宝宝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以增强宝宝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宝宝的体质。
·亲子心经·
父母首先要重视锻炼身体、热爱运动,以身作则,下班后或周末尽量少看会电视,多带宝宝出去运动。
让宝宝持之以恒
家长在对待那些有浓厚兴趣但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宝宝时,应多鼓励,制订锻炼计划,并适当地创造奖励条件,进一步巩固强化宝宝的兴趣。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惩罚的措施,从而纠正宝宝不爱锻炼的坏习惯。
运动要持之以恒
让宝宝运动不难,而让宝宝坚持运动,养成运动的习惯就比较困难了。宝宝自制能力差,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天热心,这就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督促。
日常生活中让宝宝尽量多走路,如每天来去幼儿园时可鼓励宝宝爬楼梯,当然父母也要有牺牲的决心,要陪着宝宝一起爬,不能让宝宝爬,自己却坐电梯去了。
爬楼梯过程中宝宝会厌烦或找借口不想坚持,父母可与宝宝比赛爬,让爬楼梯变成一种游戏。
如果宝宝的幼儿园比较近,步行半小时之内能到的话,最好是带着宝宝步行去幼儿园;如果去幼儿园需要坐公交车,那最好是让宝宝步行去车站,尽量少用自行车送。父母需要起来早一点,与宝宝一起坚持步行。这个挑战其实是针对父母的,不是针对宝宝的,如果父母能做到,宝宝就没问题。当然父母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合理安排,不要强迫宝宝行走。
冬季也要坚持锻炼
冬季,人的生理状态会随着气候而改变,此时是提高人体机能的最佳时机之一。宝宝在冬季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身体经常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增强宝宝对感冒、气管炎等冬季常见疾病的抵抗力。
听听父母们的心声
奇奇妈妈:宝宝一岁半了,喜欢看大马路上的汽车和闪烁的彩灯,她听得懂很多话了,问她去哪里,她手就向一个方向一指,我们就沿着街散步,有时她没逛够,我们往回头走,她哼哼唧唧把头扭回去,手指另一边,意思是我还不想回去呢。在灯光暗的小区里散步,她一会儿就会睡觉,所以我们总带她去小区外面,跟她讲路边看到的东西,老给她看红灯笼,以后一去那问红灯笼在哪,她就伸手去指。
泓宇爸爸:以前我经常是骑着摩托车带着妻子儿子,一家三口游走都市间。虽说方便,但我以为是走马观花。小泓宇坐在车上,一般都在唱儿歌,周围的风景对他来说仅仅是身外之物,无法把自己融进风景之中。
最近我改变了做法,一家三口开始步行。小泓宇行走在地上,置身于整个环境之中,忽而行走,忽而奔跑,蹦蹦跳跳,其乐无穷。他经常指着周围的山山水水、大小物件对我一一发问,还不时指着街上大大小小的汉字问我“这是什么”,我自然乐意为他答疑解惑。然后,他会念着汉字的发音,念到个别比较好玩的发音时,会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当碰到好玩的东西时,泓宇便驻足观看,极大地满足了好奇心。小小的一段路,便可引发宝宝的好奇心无数。
坚持每天都运动
有调查表明,坚持运动的宝宝长大后身高比不运动的宝宝平均多增长5~7厘米。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要一味追求运动的强度,而要根据宝宝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他自己喜欢的、有条件的、并能坚持下去的运动。家长在与宝宝共同的体育锻炼中,对宝宝要少批评、多指导、多鼓励,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宝宝的天性是好动的,有很多宝宝是自己要求坚持锻炼。
·亲子心经·
冬季锻炼与其他季节的锻炼是有所不同的,由于气候寒冷,如果在冬练前没有做好热身或在运动后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就非常容易引发运动损伤或者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因此应该注意运动量适宜,穿衣应该适度,做好运动前热身运动等。
多动手的宝宝更聪明
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写字、画画、弹琴、雕刻等绝大多数智商作业都是通过手指的活动来实现的。心灵手便巧,而手脚灵了头脑也会更聪明。
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父母要从小让宝宝要成爱动手的好习惯,让宝宝做个手巧心灵的聪明宝宝。
跟宝宝一起做手指游戏
宝宝从出生直到满1个月,手都是紧紧握着的。这时父母可以用指尖触摸宝宝的手掌,或者把手指伸进宝宝的手掌,宝宝的手会紧紧抓住父母的手,握得很紧,父母甚至可以连手带身体把他提起来。满月后宝宝的手掌开始松开,手掌自然弯曲,妈妈可帮宝宝打开他的小拳头,让手指头伸展开来,并轻轻触摸宝宝的小手,让小手动起来。在宝宝长大一些,能够坐起来时,父母可和宝宝做一些手指训练游戏。
手指训练游戏——“拿”和“放”
将小彩球、积木块、小铃铛、奶嘴、手帕等各种玩具装在一个大盒子里面,将盒子推在宝宝前面,引导宝宝将玩具一件件放进盒子里,然后在一件件拿出来。刚开始父母可演示给宝宝看,让宝宝模仿着父母拿放。每当宝宝拿出来或放进去一件玩具时,要给予鼓励。
等宝宝六个月大时已经开始学着用手指去捏拿小东西,父母应该多给宝宝提供一些捏拿机会,如给宝宝拨浪鼓、小彩球、手链等玩具让他尽情把玩。
手指训练游戏——撕纸
准备各种质地的纸,如卫生纸、报纸、杂志纸等,让宝宝稳坐在床上,将一堆纸放在宝宝前面,妈妈先撕几张给宝宝看,然后和宝宝一起撕。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有过硬的纸,以免擦伤宝宝的小手;防止宝宝将小纸片放到嘴里。
·亲子心经·
笔和纸是宝宝不可缺少的活动工具。大人可以教宝宝正确的握笔姿势,让宝宝在纸上乱画,也可以让宝宝模仿大人画一竖、画一横、画圆形、画交叉线等。
手指训练游戏——串珠子
准备一些孔比较大的大珠子,一细长毛线,毛线的一头拴一个钥匙环或一块布疙瘩,以免宝宝穿好的珠子另一头溜出来。妈妈先给宝宝示范,让宝宝模仿妈妈穿,熟练后鼓励宝宝自己穿。等宝宝穿好了所有珠子时,妈妈帮宝宝将绳子打结,组成一个珠子链,提起来让宝宝观看自己的成果,并赞扬宝宝。随着宝宝手部灵活性的增加,可给宝宝提供更小的珠子。
锻炼宝宝手部运动的游戏
此外,还有许多活动或游戏可锻炼宝宝手部运动能力和灵活性,如折手帕、折纸巾、夹小球、画画、手工制作、搭积木、自制玩具等等。
1.手工制作:给宝宝准备小剪刀进行剪纸制作、玩插板玩具等。
2.搭积木:积木是宝宝不可缺少的玩具。“盖楼房”“建大桥”等活动,能锻炼宝宝手的稳定性和随意性。
3.自制玩具:自制玩具的种类很多,一般受宝宝喜欢而简易做的玩具有:纸折玩具、布制玩具、泥塑玩具、插杆玩具,还有小瓶、小石头粘成的各种玩具,用废罐头盒做的小拉车,用碎木头做的小动物,用纸盒做的小房子、家具,用蛋壳做的不倒翁等。
让宝宝珍视自己的眼睛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宝宝的眼睛尚处于发育阶段,再加上宝宝往往因缺乏对眼睛的认识和护眼意识,经常用小手搓揉眼睛、因好奇而戴成人的眼镜、躺着或趴着看书、看东西不注意距离等,很容易因使用不当而受到伤害。
眼睛的构造十分复杂、精细,而且十分容易受到损坏,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失明。因此,保护好眼睛便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宝宝开始。关键是纠正其不良用眼习惯。
宝宝年幼无知,在这方面父母要多提醒宝宝,教给宝宝一些正确用眼的方法,并督促宝宝实施。
不要连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连续长时间用眼会使眼的视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持续紧张,循环不良、眼压增高造成痉挛而逐渐形成近视眼。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眼的调节过度使用,眼睛就容易疲劳,形成假性近视。久而久之,形成真性近视,视力严重减退,有的还发展成高度近视。父母们要从小教育宝宝,写字看书时注意姿势和保持距离:身体坐直,与课桌之间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眼睛视线要与书本平面成直角,眼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30厘米左右;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3厘米左右的距离。
不要在强光或日光下看书、写字
光线太强或太弱都会给眼睛带来不良影响。日常看书写字只需要100米烛光就可以了,而在太阳下看书,照明度可达8万米~12万米烛光,是日常照明度的800~1000倍。眼内肌过度调节,会促使近视的发生。而且强光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还容易损害角膜和晶状体。
走路、乘车时不要看书
走路或乘车时书本与眼睛的距离在不断发生变化,两眼所看目标移动次数较多,视中枢收到的是个模糊影像。要想看清书上的字体,就得把书本靠近眼睛。在近视环境当中,也必须不断地改变眼睛的调节力度,才能看清字体。眼内肌持续紧张,很容易引起视疲劳和调节痉挛。
严格控制看电视时间及距离
电视机应放在光线较柔和的角落,电视机的屏幕几何中心应和眼睛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或比眼睛稍低些,看电视时应坐在屏幕的正前方;眼睛和屏幕的距离应是屏幕对角线的6倍以上。看电视时不能躺着,屋子里的光线既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每看30分钟后,最好利用广告时间休息一下眼睛,向远处看看,或闭着眼睛休息一会儿。
严格控制玩游戏时间
游戏机屏幕上闪烁的图案极为刺眼,而且游戏节目速度太快,变化不定,眼睛睫状肌需要不断改变调节,这样很容易引起视疲劳,有的还会造成头昏眼花、视物模糊,最终形成近视或加深近视度数。
·亲子心经·
室外活动可以开阔宝宝的视野,让宝宝的眼睛得到放松。如有条件,多带宝宝到野外或公园绿地活动,对宝宝的视力保护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妈妈的伤心
早上送完宝宝回来,坐在电脑前看着宝宝小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清澈地望着我。
而今,这一双可爱的大眼睛已经不再清澈。宝宝,你将来怎么办呢?年纪这么小,眼睛就已经近视成这样,妈妈的心深深为你担忧着……
前天,趁着国庆节放假,带着宝宝检查眼睛,一个程序下来,医生说宝宝是真性近视。两只眼睛分别是0.25,0.3。
妈妈中午难过得吃不下饭。以前看到别的宝宝戴眼镜,心里觉得很惋惜。没想到,放到自己的宝宝身上,竟然是如此痛苦!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口,是观察世间万物、获得信息的重要的通道,是一个宝宝聪明的基本条件。
妈妈深深地自责。都是妈妈没有对你照顾好,或者是妈妈对你提醒的还不够。
当你看书时间长时,妈妈没有及时让你停下来,休息一下眼睛,妈妈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
大夫说,宝宝的近视一般每年能控制在50度以内发展,就已经不错了。照这样下去,宝宝,你到18岁,你的眼睛该是七八百度了。
看着宝宝秀气的脸上架着一副镜片,仿佛压在妈妈的心上。
宝宝,从今以后,你要记住:不看电视、不玩电脑游戏。
妈妈再爱你,也不能代替你。今后你人生的路还长,一定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眼睛,不再让妈妈为你担忧。
经常提醒宝宝不要用手揉眼睛
有的宝宝困了或累了时有用手揉眼睛的习惯,家长应告诉宝宝,每个人手上都带有人的眼睛看不到的细菌,如果用手搓眼睛会让细菌侵入眼内,引起眼睛充血、发炎、感染等。
洗澡提防浴霸伤眼
冬天给宝宝洗澡,浴室内的暖气温度不尽如人意时,不少家长便使用浴霸来加温。有的家长会将宝宝仰面朝上,直接让加热灯照射,这很可能会给宝宝的视力造成永久伤害。
提醒妈妈注意的是,浴霸灯光的能量和强度特别高,如果长时间盯着浴霸的灯光,强光进入眼睛经过眼底反射聚在眼球上,会灼伤视网膜黄斑,这跟用肉眼直接看日食被灼伤是同一道理。
沙尘眯眼后不要乱揉
用手揉眼睛时,就会把细菌送到眼皮里去。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应教育宝宝先闭上眼睛,使眼睛充分分泌泪水,再用手把眼皮开闭几下,或者眨动眼皮让眼泪把沙子冲出来。如果眼泪无法将异物冲出时,可请家长帮助把眼皮翻过来,找到异物,用干净的手帕蘸水,轻轻地把它擦洗掉。如仍然取不出来则要带宝宝去医院。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用过自己的东西不放回原处,生活会变得杂乱无章,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感;用公共场所的东西不放回原处,会给大家带来不便……虽然很多人从小就知道要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用了东西放回原处,能帮助宝宝节省很多不该浪费的时间。很多人经常因为找不到要用的东西翻箱倒柜,甚至大动肝火,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心情。要是从小能养成良好习惯,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会一目了然,省去好多不必要的麻烦。
建立宝宝的秩序感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首先强调的是秩序感的建立。秩序是有条理、不混乱的状况。良好的秩序能使人产生愉快、兴奋、舒服以及安全的感觉。秩序感一旦失去,麻烦就会来临。假如一个人习惯了整洁有序的家居环境,就会本能地拒绝杂乱和肮脏,因为后者会破坏他已经建立的秩序感、清洁感。
“没收”政策
妈妈为罗宾的房间乱七八糟而和罗宾吵了好多次。罗宾是个风风火火的宝宝,情愿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也懒得拣地板上的东西。罗宾找不到需要的东西时,自己也特烦。
妈妈厌倦了从地板上拣衣服,所以她上星期开始实施一项新政策,告诉罗宾,如果衣服鞋袜等东西不放在该放的地方上,她将没收,一个星期以后才能拿回去。
罗宾以为这没有关系,并没有在意妈妈的话,仍然将衣服换完后扔到地板上。但她突然发现衣柜里的衣服越来越少了。“妈!有没有看见我那件新的红裙子?”罗宾上气不接下气地冲进厨房,妈妈正在那里喝咖啡。
“我想你昨晚扔地板上了吧。”妈妈平静地回答。罗宾立刻就急了。“噢,不!”她哭了,“我完了!今天跳舞时还要穿呢!”说着就跑了出去。
看着6岁的女儿从门口消失,妈妈得意地笑了。
其实罗宾有整整一晚上的时间可以收拾,但她却从不付诸行动。等罗宾上学后,妈妈就会走进她的房间,把所有乱放的衣服都抱走。
妈妈有一个箱子,把衣服放进去,再把箱子存放在衣橱的架子上,箱子上写了收衣服的日期和衣服“到期”日期。在“到期”日期以前,罗宾不能拿走那个盒子里的衣物。
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思维还未成熟,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思维秩序。人们的行动是受思维支配的,思维有序,行动才会有秩序。用了东西放回原处,强调的是秩序。让宝宝尝试固定摆放物品的位置,比如说,放学回家,鞋脱在门廊的鞋架上、大衣挂在衣帽间、书包放在书桌上等。教宝宝学会将物品归类,比如将书籍、衣物等物品分类,分别置放,常用的东西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
·亲子心经·
父母还要告诉宝宝,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一个人没有做好这一点,就会影响其他的很多人。比如购物时,不能拿了不想要的东西随便一扔,买书时,不能将翻过的书随手一扔等。
教宝宝自己上厕所
宝宝的如厕行为就像学走路一样,需要耐心等待,它的顺利完成不取决于父母的主观愿望,而在于宝宝动作与心智两方面的成熟度和协调度。父母要根据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训练时间,训练得太早太晚都不好。
太早开始训练宝宝如厕会给他造成压力,让宝宝有挫折感,甚至出现便秘、拒绝排便及上厕所畏缩等反应;而宝宝两岁半还在白天兜着尿不湿的话,会让他在群体生活中成为笑柄,让宝宝产生自卑感。
什么时候开始大小便训练
宝宝能稳步行走,并可以从行走姿势自如地变成蹲坐姿势,且能蹲坐稳定;宝宝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听得懂简单的指令,对他人上厕所表示出兴趣;宝宝大小便时已经能通过肢体语言或者依依呀呀声向大人示意;宝宝可以将衣服拉下或拉起。
大小便训练
宝宝在1岁半到2岁的年龄阶段,可以在白天需要大小便时,知道主动喊大人协助了。大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宝宝的大小便规律,看宝宝一般是什么时候大小便,及大小便与睡觉、吃饭、喝水的时间联系。在宝宝大小便时间要观察宝宝的动静,如果有任何声音或动作提示就赶紧把便,有的宝宝大小便时会哭闹。
父母要给宝宝单独买一个合适的便盆,为宝宝多准备些棉质、吸水性强、易于清洗的内裤,这些内裤不宜太大或太小,使宝宝既能很容易地将内裤脱至大腿根部,但又不至于掉下来。当父母发现宝宝要上厕所时流露出各种奇怪的表情或做特殊的动作时,可以教宝宝说“我要尿尿”,“我想大便”,并立即带宝宝到固定的“幼儿马桶”上厕所。时间久了,宝宝自然而然就会对着父母喊“我要尿尿”,有些宝宝则会主动跑到“幼儿马桶”前。在训练的过程中最好辅以表扬,巩固成绩。
让宝宝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
让宝宝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父母一定要耐心,并始终保持鼓励的态度,千万别斥责宝宝,对宝宝而言,学会自己控制大小便、自己上厕所是一件很难的事。
调查报告
2000年儿保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父母在宝宝18到24个月之间开始如厕训练,80%的宝宝在两岁零4个月可以完成白天的训练,到3岁左右才能完成夜间训练。专家发现男孩在训练时所要花费的时间超过女孩;而越早开始训练的宝宝,其训练期也较长。例如18个月开始训练,到26个月时完成白天的训练,花费8个月,而从24个月开始训练,到第28个月也完成了,只花费4个月。
父母要多留意宝宝的一些细节,比如他自己上厕所时会不会弄脏裤子,并及时纠正。提醒宝宝上厕所前后要洗手,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将上厕所和洗手联系在一起,养成习惯。也有些宝宝会害怕听到冲厕的声音或者不喜欢看到粪便被冲走,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可以让他们离开后再冲厕,避免因“心理因素”造成宝宝不愿自己上厕所的情况。
宝宝学会如厕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己擦屁股。这个步骤很多父母都乐意为宝宝代劳,怕宝宝自己擦不干净,也怕他弄脏手。其实这一环节不完成,如厕训练就不能算完整。父母要示范正确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女孩子,大便后一定要从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假如怕宝宝弄脏手,督促他便后洗手就可以。
·亲子心经·
研究表明,经常尿裤子的宝宝往往形成胆小、害羞的性格,其自信心也将大大降低。因此尿裤子不光是身体问题,更是涉及到宝宝的心理健康,家长应尽早地训练宝宝的独立如厕行为,不要因图省事而长期给宝宝使用纸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