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你的人际关系之所以得不到好转,是因为女人个性过于鲜明,与人相处一言不和就冷言冷语相待,所以,采取适度友好的态度与和自己个性不合的人相处是必要的。
女人置身于生活中,必然要与各种人打交道,遇到与自己性格合不来的人很正常。通常,你和其他人都能心情愉快地交谈,但就是会有人让你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谈正事、趣事都有一种尴尬,情况不好时还会产生争执。即便是自己选择的终生伴侣,因为个性不合而离婚的就高居排行榜的第一位。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同样一句话,你对甲说,甲肯全神贯注地听,你对乙说,乙却顾左右而言他。这时候对甲说,甲乐于接受,那个时候对甲说,甲觉得不耐烦。这除了表示甲乙两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也表示甲前后的心情不一样。
所以,你要向对方说话,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最适宜。对方正在紧张工作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焦急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盛怒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放浪形骸的时候,也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悲伤的时候,更不要去说话。只要有上述几种情形之一,你去说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说话的目的达不到,而遭冷遇,受申诉也是意料中的事。
你有得意的事,就该与得意的人谈,你有失意的事,应该和失意的人谈。和失意的人谈你得意的事,你不但不知趣,简直是挖苦、讥讽她,她对你的感情,只会更坏,不会变好的。和得意的人谈你失意的事,她至多与你作表面的应付,绝不会表示真实的同情。有时还可能引起误会,以为你是要请她帮助,她会预先防备,使你无法久谈。所以你要诉苦,应找相同情形的人去诉,同病自会相怜,不但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亦可稍抒胸中不平之气。你要谈得意事,应该向得意的人去谈,志同道合。年轻人涵养功夫不够,稍有得意的事,便逢人就说,且自鸣得意,结果招人骂你器小易盈,笑你沾沾自喜,无意中还会惹起别人的妒忌。偶有不如意使你觉得满腹牢骚,如有骨鲠在喉,不免逢人就诉,结果惹人讨厌,说你毫无耐性,甚至笑你活该。
那么,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掌握因人而异的说话技巧呢?
第一,应先了解对方的一些经历情况和生活状况、思维方式,也要特别了解他的生活愿望、生活观点。
第二,必须注意对方的心境特征。如果在交谈当中,不顾对方的心理变化,而一味地将想法统统搬出来,那么,你是得不到她的认同的。一相情愿的谈话往往会让对方厌恶。
第三,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前不久,有位外国旅游者在旅华期间自杀了,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经再三推敲,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字,而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语。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世了,以“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类似有不下几十个同义讳饰词语。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莫说矮”,应做到“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其他如,长途汽车停车路边,让旅客如厕以“让各位方便一下”来避讳;用餐时需上厕所,一般以去“洗手间”来避讳。在社交场合用这些讳饰式的委婉语,不至于大煞风景。
第四,也可以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例如:1981年8月31日《人民日报》介绍优秀营业员李盼盼,她在卖菜时,对公德观念不强的顾客说:“同志,请您当心一点,别把菜叶碰下来。”
女人说话时,先要看准对象,他是愿意和你说话的人吗?如果所遇非人,还是不说为好;这个时候,你是要说话的时候吗?如果时候不对,还是不说话的好,说话的成功与失败,诚然与你的说话技巧有关,而是否得其人得其时,也与你说话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多说话,别人未必当你是能干;少说话,也未必当你是呆子。
第五,掌握因人而异的说话技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措辞,这也是语言的技巧问题。
有关措辞的使用,对于上级或不太亲近的人,要用敬语,对小孩就用对待小孩的语言。
也就是说,如果对任何一种人都用同样的措辞,同样的口气说话,人家岂不会认为你这个人有毛病?也可能你在使用敬语时,对方会说“竟然提到那样的事,这还算是朋友吗?”或是“千万别说那种见外的话,我们交往了多年,应该说是好朋友了”。这就是你的措辞不当造成的。
因此,正确的措辞和表达方式,是依靠彼此心理的亲疏而定的。不管何时,如果对任何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交谈,总有地方会发生矛盾,重要的是在交谈前就要分清楚。轻浮而善于逢迎的人多失败在这上头。
是否能正确地衡量他人与自己的关系,这是个人的教养,这也是为什么有教养的人说起话来总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的关键所在。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强迫自己喜欢“非我族类”,神经和心理都会反抗。如果内心一直处于冲突状态,久而久之也会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然后反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没有好脸色,让双方关系持续恶化。为了不陷入恶性循环,平时就应该多了解对方的雷区,比如,这个人讨厌谈论私事,或讨厌别人干涉私生活,或讨厌背后议论别人,或是不喜欢不守时等。自己平时如果能多注意对方的态度,就可以大致了解对方的忌讳在哪,虽然做起来会有点困难,但能因此增进人际关系,我们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