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仑往事
32354100000169

第169章 被遗忘的氨水

李品祥

氨水,在上世纪60年代的北仑农村是一种新推广使用的化肥。随着岁月的流逝,又很快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化肥呢?

氨水是溶于水的氮和氢的化合物。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记得当第一批氨水即将运到大榭供销社时,生产队派专人去参加培训。培训会议首先说明使用氨水的政治意义:它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产品,是反帝反修的争气水。然后,介绍了使用氨水的注意事项,号召社员们用好氨水,夺取粮食等农作物的丰收。

当氨水运到供销社时,生产队派出身强力壮的四个男劳力去搬运,原来装氨水的容器是大柴油桶,一桶氨水足足有400斤重,可见当时小包装容器的缺乏。运到生产队后,参加培训的人员拿来一把扳手,皱着眉头,憋着气使劲把氨水桶的盖口拧开,一股强烈的刺鼻气味迅即向四周扩散。

原来这气味不但人受不了,连氨水桶周围受氨气熏蒸的植物也会枯萎死亡。所以队长特别叮咛:在植物上施氨肥,2斤氨水必须加150斤水,切记不要随意增加浓度。社员们小心翼翼地按规定加水,浇在麦苗上,浇在萝卜上,浇在棉花上,只几分钟便发现麦苗、萝卜菜、棉花的叶有些泛黄,看来庄稼的茎叶抵挡不住氨气的熏蒸,大家心里都没有底。第二天社员们怀着忐忑的心情,仔细观察施过氨肥的庄稼,发现泛黄的叶片恢复了绿色;再过十天半月,施过氨水的庄稼无论是茎的嫩绿粗壮程度、叶片的数量,还是植株的高度都明显地超过没有施过氨水的对比组,大家这才放心地使用。

春耕时节,氨水作为基肥在耙田前泼施在田中。插秧时,社员们发现往年蚂蟥追着叮咬小腿的现象几乎不存在了,氨水不知把蚂蟥熏晕了还是熏死了。从此在蚂蝗多的“冷水头田”,社员们都喜欢把氨水作为水稻的基肥。但也因此给水稻田中的田螺、青蛙、泥鳅等带来了灾难。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氨水迅速被碳酸氢铵所代替,这不仅使强烈刺鼻的氨味大大降低,而且把液体肥料变成了固体肥料,更便于运输和使用。上世纪80年代后,氯化铵、硫酸铵、尿素的普及,不但进一步降低了氨的气味,有的甚至完全消失,从而增加了对植物的安全系数,而且其含氮量更是成倍增长。

现在氨水这个曾被广泛使用过的氮肥早被人们所遗忘,但它毕竟在那特定的年代对粮食生产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年2月27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