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仑往事
32354100000055

第55章 曾领风骚十几年——忆高塘桂花汽酒的成功开发与广泛流行

记者 俞慧娜 通讯员 张纪奎

“桂花汽酒,散发着淡淡的温润的桂花香,糅合了酒精的热烈,入口时轻轻触摸着味蕾,在唇齿间流连,好久不舍得咽下。比起黄酒,她是柔美的;比起汽水,她又是热情的。”近日,网友“第2天堂”在北仑某论坛发帖抒发了他对桂花汽酒的依恋之情。他表示,若还能买到桂花汽酒,他还想再喝一瓶,也许在身醉之前,心已醉了。这就是原北仑高塘饮料厂生产的桂花汽酒。

这到底是怎样一种饮料呢?让人如此魂牵梦萦。近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当年高塘乡工办的负责人、饮料厂的几位老干部、镇海糖业烟酒公司的业务员、北仑供销社的老员工以及当年喝过桂花汽酒的几位市民。听他们讲述桂花汽酒曾经的那段历史。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为解决季节性生产的矛盾,高塘糖酒厂决定生产碳酸饮料

“在算山一带,我们将海塘围起来搞种植,但那个土地是盐碱地,比较适合种糖蔗。”原高塘乡工业办公室主任、目前退休在家的张卫国老人告诉记者,糖蔗是制糖的优良材料,因此,在1971年下半年,高塘公社开始筹建高塘糖酒厂。1972年9月正式开始生产。他们先压榨糖蔗用来做土红糖,接着用糖蔗渣里剩余的糖分,发酵做白酒。

据介绍,受糖蔗生长、收获时间的限制,高塘糖酒厂的生产也是季节性的:下半年做糖做酒,上半年没事干。因此,高塘糖酒厂招收的职工都是临时的,上半年在生产队劳动,下半年到糖酒厂工作。“那时我们就开始考虑,如何解决这个厂子季节性生产的弊端。”张卫国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从镇海县商业局了解到,整个宁波市没有碳酸饮料厂。张卫国说,碳酸饮料是一种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饮料喝到胃里后,遇热会挥发出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打嗝,从而带出热量,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虽然啤酒同样具有防暑降温的作用,但在那个年代,老百姓经济条件还不太好,喝不起啤酒,碳酸饮料就有了发展的空间。于是,在1976年,他们决定上碳酸饮料生产线。

经一位高塘籍退休工程师牵线,6名职工到上海正广和汽水厂学习碳酸饮料生产技术

“1975年,高塘乡糖酒厂招收了第一批长期任职的职工。”原高塘糖酒厂厂长、现新碶妙林村老年协会会长张志明告诉记者,桂花汽酒研发的技术骨干、后来的副厂长、现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勤峰就是在那时招进单位的。

“碳酸饮料在宁波是全新的产品,无论是生产设备、制造工艺还是产品配方,在市内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张卫国介绍说,后来经过多番打听,他们了解到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一家碳酸饮料生产企业——上海正广和汽水厂的一位已退休的工程师是高塘人,于是,在这位同乡的牵线搭桥下,上海正广和汽水厂表示愿意为高塘糖酒厂提供技术指导。1976年3月,由厂领导精心挑选出的技术储备人才傅勤峰、王文刚、袁永安以及3名机修工被派往上海学习。

“我主要负责生产工艺,重点从事水处理工作。”傅勤峰告诉记者,到上海正广和汽水厂后,他主要跟着一位工程师学习。学习主要以观摩为主,对一些操作要求高的环节,傅勤峰觉得光看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他向这位工程师提出了“让他试一试”的要求。“没想到他很爽快,就答应了。”傅勤峰说,随后的日子里,每一个环节,工程师先演示,他再实地操作。工程师还会在旁边观看。“我一有不当操作,他会马上进行纠正和指导。”傅勤峰向记者感叹道,这位工程师非常耐心,毫无保留地将碳酸饮料生产工艺、水处理技术手把手地教给了他。特别让他难忘的是,以前学技术都只是看、听、想,但这一次,他还得到了实地操作的机会,这让他学得很快。

上海之行,除了让傅勤峰学到了碳酸饮料的生产技术,还让他对先进的工厂管理有了最真切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上海正广和汽水厂各项规章制度齐全,管理井然有序。工厂车间是一天一次小扫除,一周一次大扫除,生产车间看起来整洁明亮。而且,企业员工的学习劲头也很足,每天晚上,职工夜校教室里,总是坐满了认真听课的工人。“我们带回了技术,也带回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傅勤峰告诉记者,这为他后来从事该工厂的技术、生产管理包括后来创办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奠定了基础。

3个月后,他们一行6人学成回到高塘。

经过反复试验和十余个配方的比选,利用大碶塔峙岙桂花资源的特色饮料——桂花汽酒终于研制成功,并于1976年底投产

“对桂花汽酒生产来说,关键的技术是水处理。”傅勤峰说,用来做桂花汽酒的水必须符合人饮的卫生标准,水处理技术与饮料的质量息息相关。从上海回来后,他们专门成立了水处理技术攻关小组。一开始,他们按照上海正广和汽水厂的一套生产工艺操作,结果发现照搬照抄根本行不通。“宁波上海两地水质不同,因此,对水处理设备和工艺的要求也不同。”傅勤峰说,后来,在该厂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们终于开发出一套适合北仑当地水质的水处理设备和工艺,他们厂也成为当时宁波第一家掌握水处理技术的单位。

如果说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为桂花汽酒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那么桂花汽酒独特的配方则成为它旺销的关键。傅勤峰说,配制酒,关键在于口感。味道好,自然受欢迎。当记者辗转联系上当年该厂的技术员、桂花汽酒配方的研发骨干,现年已经75岁高龄的邱成达老人时,老人高兴地接受了采访。他向记者介绍说,从上海回来后,他们就开始思考:能否开发一款具有北仑特色的汽酒新品种呢?当时,他们想到了大碶塔峙的桂花。“塔峙有很多桂花,而且历史悠久,每当秋天,漫山遍野都是桂花的香味。汽酒里融入了桂花的香味会如何呢?”于是,他们收购了一些桂花,压出桂花汁开始调制配方。经过反复试验,十余个配方出炉。“当时我们每种配方都生产了一些,然后让车间工人品尝,选择了一种工人们一致认可的配方进行批量生产。”邱成达说,1976年年底,桂花汽酒投产,与桂花汽酒一同投产的还有按照上海正广和汽水厂的配方生产的金橘汽酒和青梅汽酒。

“金橘汽酒有一种苦味,青梅汽酒又太酸,老百姓最喜欢桂花汽酒了。”邱成达告诉记者,第一批三种汽酒投入市场后,市场对桂花汽酒的偏好十分明显。因此,他们马上增加桂花汽酒的产量来迎合市场的需要。

随着桂花汽酒等碳酸饮料的投产,高塘糖酒厂正式更名为高塘饮料厂,该厂也成为宁波地区第一家做碳酸饮料的企业,唯一一家生产桂花汽酒的企业。生产的桂花汽酒由镇海县糖业烟酒公司负责销售。

桂花汽酒是一种配制酒,以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桂花汁、白糖等十几种配料,注入溶解了二氧化碳的饮用水。原水取自千亩岙水库

曾经红极一时的桂花汽酒到底是一种什么酒呢?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邱成达告诉记者,桂花汽酒是一种配制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桂花汁、白糖等10多种配料,然后注入溶解了二氧化碳的饮用水而制成的,桂花汽酒既具有酒香又有花香,酒精度在3~5度。

邱成达告诉记者,每年9月、10月份,他们会去塔峙收购桂花,然后去除桂花里的杂质,再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压出桂花汁,按照特定的比例加入白糖等10来种配料,充分混溶并冷却后,就制成了桂花汽酒的浆料。“桂花汁要求新鲜、澄清,具有特有的桂花香味和色泽,绝不能有杂味、怪味。”邱成达说,这是做好桂花汽酒配方的关键。

“桂花汽酒的原水主要取自千亩岙水库,经过一系列的水处理工艺后变成饮用水。”傅勤峰介绍说,将处理后的水冷冻并溶入二氧化碳就成为了制作汽酒所需的碳酸水。食用二氧化碳是从宁波酒精厂买来的,像现在氧气一样一瓶一瓶的。浆料和水都准备好后,接着就是灌装了。一般他们先将浆料装入汽酒瓶中,紧接着注入碳酸水,并迅速封盖,这样就算完成了。

“当时啤酒、汽水用的是耐压的瓶子,但汽酒还没有专门的耐压的瓶子。”邱成达说,当时上海正广和汽水厂生产的汽酒是用啤酒瓶灌装的,而他们是用普通的玻璃瓶灌装的,形状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老酒瓶。结果,投产的第一天晚上,由于汽酒压力过大,导致大部分瓶子爆裂了。“那天晚上仓库里像在放鞭炮,爆裂声此起彼伏。”邱成达说,后来他们试着减少二氧化碳的溶入量,以减小压力。结果发现,二氧化碳减少后,汽酒的口感更好了,后来生产的桂花汽酒也都按照这个方案了。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迎来发展的鼎盛时期,供销社里的桂花汽酒每个月都抢购一空,夏收夏种时辛苦劳作的村民用它赶走疲乏,有人说它比现在的五粮液还珍贵,算山碶旁停满了批来条子、排队提货的舟山船

“夏收夏种期间,气温一般在30多摄氏度,顶着烈日在地里劳动一天,热得嗓子都冒火,人也十分疲惫。这时,冰爽的桂花汽酒一口一口下肚,感觉整个人又来精神了。”说起当年的桂花汽酒,今年65岁的大碶邬隘人邬先生依然是一脸兴奋。他告诉记者,他当时在镇海县邬隘公社邬隘大队劳动,每年夏收夏种结束后,生产队总会给每位劳力发一瓶桂花汽酒或者汽水以示犒劳,会喝酒的也可以选择白酒,当时桂花汽酒是最受欢迎的。

“桂花汽酒甜甜的,香香的,喝完之后微微有点醉,那种感觉真的非常好。”今年39岁的郭巨人张先生告诉记者,当年,他们村里人办喜事的时候都会拿出桂花汽酒招待宾客。因此,村里有人家结婚总是他和小伙伴们最盼望的时候。张先生说,喝完桂花汽酒后,打嗝打上来的香味最让他难忘。

网友“第2天堂”发帖说道:“帮妈妈跑腿去邻村的小店打酱油,拿奖赏的几毛钱买上一瓶桂花汽酒。欢快地跑在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举起酒瓶,透过琥珀色的桂花汽酒看着太阳,连阳光也是甜甜的。拖一把大竹椅放在树荫下,把身体舒服地蜷缩起来,对着酒瓶一口一口贪婪地吮吸。桂花汽酒的醉是温柔的,只会叫人昏昏欲睡。知了的鸣叫似乎在耳边,忽远忽近……”

前几天,记者联系上了当年霞浦供销社的员工李先生。1976年,刚满18岁的李先生进入霞浦供销社,并负责霞南村代销点的经营工作。“当年的桂花汽酒,在大家眼中比现在的五粮液还珍贵啊!”说起桂花汽酒,李先生激动难抑。他告诉记者,桂花汽酒的瓶子比啤酒瓶小一些,瓶身上贴有蓝色调的纸,上面十分醒目地写着“桂花汽酒”这几个大字。一瓶大约500毫升,出厂价为每瓶2角3分,零售价3角。当时他们霞南村有12个生产队,桂花汽酒每箱有42瓶,每个生产队每月安排两三箱,夏收夏种时节会多安排一些。“每个月都是抢购一空啊,很多人家里有急事要用桂花汽酒的,还要走后门买呢。”李先生向记者感叹道。

说起当年的桂花汽酒,原镇海糖业烟酒公司业务股业务员、曾担任太平洋保险公司镇海支公司总经理,现已退居该公司二线的虞和明的怀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桂花汽酒开发非常成功,当时在宁波非常有名,是各个供销社抢着要订的货。”当时,鄞县、江北等地都托关系到他们公司申请计划供货。

1979年前后,桂花汽酒在宁波地区已相当出名,高塘乡饮料厂也正式改名为镇海饮料厂。“舟山那边的也赶过来买。”傅勤峰说,“到了七八月份,在算山碶一带,海旁边每天都是从镇海糖业烟酒公司批了条子排队提货的船。一般都要排上3天,有时要四五天呢。”

据傅勤峰回忆,1979年,饮料车间共有3条流水线,年生产饮料4000吨,其中桂花汽酒占了六七成。当时生产车间已是12小时一班,24小时不间断生产。产能已充分释放,无法再增加产量了,但桂花汽酒依然供不应求。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压缩汽水产量的方式来增加桂花汽酒的产量。

“1984年,饮料厂年产值达到了300多万元,利润也有30多万元。”原高塘乡工业办公室主任张卫国告诉记者,在当时,这家饮料厂是高塘乡效益最好的企业。

因啤酒的逐渐普及流行,桂花汽酒于1986年开始走下坡路,1994年退出市场

傅勤峰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桂花汽酒供不应求,是扩产的大好时机,但受制于体制问题,生产规模并没有扩大。到80年代中后期,市场放开后,其他社队纷纷开始创建饮料厂、饮料车间,原镇海食品厂也开始生产汽酒了。

“1984年,镇海县撤县建区,设立了镇海区和滨海区后,镇海饮料厂改名为滨海饮料厂。1987年,滨海区更名为北仑区后,饮料厂改名为北仑饮料厂。”傅勤峰说。

“1983年,桂花汽酒产销量突破3000吨,达到最顶峰。1986年以后产销量开始下降,桂花汽酒开始走下坡路。”傅勤峰说,1990年以后,桂花汽酒依然有生产,但数量已大不如前。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啤酒生产技术的成熟、成本的下降,啤酒售价日趋平民化,桂花汽酒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渐淡出市场。1994年,北仑饮料厂卖给香港人后,桂花汽酒正式停止生产。

北仑饮料厂年谱:1972年,高塘乡糖酒厂成立;1976年开始生产桂花汽酒,同年,企业改名为高塘饮料厂;1979年改名为镇海饮料厂;1984年,镇海县撤县建区,设立了镇海区和滨海区后,镇海饮料厂改名为滨海饮料厂;1987年,滨海区更名为北仑区后,饮料厂改名为北仑饮料厂;1994年,厂子卖给一个香港人,桂花汽酒停产;2003年,该厂被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收购,现为该公司基酒仓库。

(本文摄影或翻拍:俞慧娜)

(2011年7月6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