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胜龙
《梦回青河》是美籍华裔女作家於梨华上个世纪60年代追忆家乡童年生活而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后再版了多次,在海内外华人世界产生广泛影响,前些年还被国内影视机构拍成了电视连续剧。於梨华祖籍大碶横河,小说中的青河,也即横河。横河位于北仑大碶与高塘交界处,系岩泰水系的一脉支流,长约2公里,宽约15米。在此河存在的漫长岁月中,因河畔人口不怎么稠密,机动船只稀少,因而也不见什么污染之物,那河水一年四季泛动着蓝茵茵的微波,很是迷人。
1964年初夏,也正是於梨华的《梦回青河》出版不久,我从上海回故乡大碶横河务农。记得返乡那天,在宁波坐长途汽车到大碶站后,就由亲属把我带到国道边的一条河边,说是到横河去只有很不好走的石板路,没车可坐,城里来的人都是坐小划船到家的。这种靠手摇脚捣相结合推进的小船让我觉得很有兴味,于是很高兴地拎起行李下了船。我不知道大碶离横河有多远,只记得那缓缓前行的小船在曲曲弯弯的河道上航行了一个多小时才靠上了岸边的一只石板埠头。我的老家横河乐家就在离河埠头不远的地方。这次难以忘怀的航行,让我懂得了这横河的头一条功能便是行船载客,她是一条令人心旷神怡的水道。
回乡后不久便下田务农,那时水田里的稻子已经垂下脑袋成熟了,一年一度的双夏大忙季节来临了。在收割完早稻,一边栽培晚稻的同时,生产队会抽出工夫卖粮,以便换取期待了多时的现金。这卖粮也用船载,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两艘木船或是水泥船,体积比载客的划船大了好多,可以装几十麻袋金灿灿的谷子,一袋足足有一百二三十斤,三四十麻袋就有四五千斤。我们队在横河北岸,收购谷子的粮站设在横河南岸小李家大屋里。这小李家可是出了李价民、李俍民、李长来等名人的大户人家。划过去大约有两三里的水路,由于船能负重,让我们肩膀背得直喘气的一袋袋谷子没花多少时间,便通过一支木橹的神奇功能,很轻松地送达粮站。可见,这横河水路载客还不是主要的,其重要功能乃是方便农民们售公粮、买化肥等货运事宜。
队里的船不光用来售公粮、进化肥等,还有个特殊的用途叫“换便”。那时,供销社的化肥是有计划地凭票供应,数量有限,再加上生产队也没充裕的资金用来购买化肥,因此,常在农闲时派两名社员一唱一和摇着船儿去换便,以补充田间肥料的欠缺。这换便,即是用货币兑换非农业居民家粪缸里的粪便。这些非农业家庭大多靠经商务工生活,也有依靠出门在外的亲属寄钱生活的,称做出门人家或是生意人家。这些人家凡户籍在生产队的称“代售户”(即口粮由生产队代为销售),户籍不归农村管的叫“供应户”,即粮食凭国家票证供应。由于他们不种田,一家子的排泄物便可以储存起来兑换成补贴家用的零钱。我在队里很快学会了摇船,但队长派人换便时总不点我的名,他认为我太“嫩势”,换不来质量好花钱少的便肥。可我觉得摇着船儿在水上荡漾蛮轻松、蛮好玩的,便要求队长让我试试。队长见我热情那么高,也就应允了。他怕我误事,还特地跟我配对,说是带我上阵,真让我感激涕零。可哪知,我一上阵便出了洋相。那天,队长在船尾摇橹,我在船上大声吆喝“换便嘞……换便嘞……”喊了多时只见船儿缓缓向前移动,离家越来越远,却不见那些“代售户”“供应户”有回应。正当我兴味索然时,忽然听到河岸边有个老太太跑出门来喊道:“换便的,快过来看看!”队长见有人愿换便,便将船儿往岸边靠拢。我眼见“事业有成”,欢喜不迭地跳上岸去,快步跑到那老太太的粪缸边,彬彬有礼地说:“老太太,您换便呀!”哪想到那老太太沉下脸说:“啊哟,你这后生,连只料勺也不背来,哪像个换便的?”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此时,幸好已系好船缆的队长背着料勺大步跑了过来,这才为我解了围。队长到了粪缸边,即用料勺往粪缸里捣弄,通过上下翻腾检验粪便的浓度。这是个经验活,粪缸里水兑得多了,量是多了,但肥质差了,每担的价位就得压低些,反之,价格就可以上浮一些。可我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根本定夺不了。我这才明白队长为什么要跟我配对的道理。当然光凭眼力也很难测定便肥的质量,买卖双方往往为此争论不息。过了几年,供销社里出现了一种粪便测量表,用来检测粪便的咸度,这是后话。
农民因为缺肥,还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划着船到横河里罱河泥。这罱河泥也是项技术活,我跟老农学过几次。老农民罱上来的是乌黑乌黑的软泥,肥质好,我罱上的则是硬邦邦的生泥,很难当肥料使。那些年还十分强调农家养猪,家家户户都盖了猪圈,饲养了好几头猪。可那时社员们的口粮还吃紧,哪有足够的饲料供猪果腹?于是推广在横河里放养据说是从德国引进的水葫芦。水葫芦繁殖能力特强,可猪食后一撒尿便饥饿如初,并且因它营养价值低,吃得再多也不长膘。若干年后社员们终于认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当大家一致憎恨它、想方设法除灭它时,这个外来客却深深地爱上了秀美的江南水乡,直到许多年后还赖在河岸边阻碍着航道和水流。
横河水灌溉、滋润着两岸三千多亩土地。刚回乡那几年,一到春耕时节,我喜欢跑到河畔看老农安装呈大圆盘状的牛车盘,还给老黄牛戴上竹片制作的眼罩,让它乖乖地围着车盘不停蹄地绕圈子,把河里的水通过大水车提上岸来。装牛车盘的地方往往又是乡间的走道,但牛车盘不影响人们行走,到了车盘边,你只需等到牛屁股靠近,跟着牛屁股跑就是了,就如现今走到十字路口,看到绿灯亮了才能前行一样。那时还没有“廉政文化”一说,但也有批评个别基层干部在乡间“撒娇”的文艺作品。记得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公社干部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下乡来,竟在牛车盘边上使劲按车铃,要老黄牛让路。那老黄牛被前所未闻的铃声惊得魂飞魄散,扬起前蹄将车盘拆得四分五裂……
后来,队里添置了新式的抽水机,机器被安装在船上,一个埠头一个埠头地轮着抽,效率大大提升。横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吃苦耐劳、苦干实干的农家儿女。为使横河储蓄更多的水资源,两岸的社员发动了多次规模空前的掏河运动,那阵势真是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2002年秋,横河这一带的几个村子被连片开发,建设前途无限的宁波保税南区,流淌了千百年的横河完成了历史使命,转入地下,改由大型水泥管道替代其泄水功能。对此,我既觉得无限惋惜,又为此兴奋不已。这是因为,欣欣向荣的保税南区已如一幅诱人的画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已经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2009年6月19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