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真假慈禧
32355800000055

第55章  瑶光楼月下观奇技 玉泉院雨中会老者

李瑞东凑近一瞧,是两个喝得烂醉如泥的太监,斜卧在花丛里,讲着故事。

那个老太监说:“我再说个不怕鬼的故事。三国时文学家嵇康,不但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而且胆子极大,什么鬼呀神呀,他从来不放在眼里。有一天深夜,嵇康正在灯下弹琴,心里特别高兴。这时忽然出现一个小人,转眼间变得非常高大,黑衣服飘来飘去。嵇康对他说:‘你是兴风作浪的鬼怪,我是堂堂的人间大丈夫,怎么能和你坐在一个屋里,面对着灯光说话呢?’那个鬼怪听了,觉得没意思,悄悄地走了。”

那个小太监说:“嘻嘻,你不怕鬼,我更不怕鬼,我也给你讲一个不怕鬼的故事。有一个壮士生平最喜欢吃煮熟的牛头。有一天,他梦到自己死了,被捉拿到阴曹地府,有牛头鬼站在一旁。这个壮士一点也不害怕,用手摸着牛头鬼说:‘你这个脑袋,熬着吃最香甜!’牛头鬼听了笑道:‘你这个傻小子,真是不怕死,这时候还开玩笑,你算是个好汉,我把你放了。’”

老太监说:“该我讲了。艾子走到水沟边,看见一座庙,这座庙很矮小,但装饰整齐庄严。正当艾子在庙前徘徊之时,有一个人来了,小水沟堵住了他的去路,不能徒步涉水而过。那人向庙里看了看,便把大王像扛出来,横在水沟上,踩着它过去了。这时又有一个人走来了,他看见大王像横在水沟上,把它当了桥,再三叹息着说:‘怎么能这样侮辱神像呢?太不像话了!’于是这个人扶起神像,用衣服擦了又擦,又恭恭敬敬地把神像挪到庙里,拜了几拜,才算放心地走了。过了一会儿,艾子听见了庙内小鬼与大王的谈话。小鬼说:‘大王至尊无上,逢年过节,人们都来烧香上供,请求您保佑万事如意。可是现在呢,您反而被乡间小民捉弄和践踏,您为何不降灾祸处罚这个愚民呢?’大王回答说:‘如果降灾惩处的话,应该惩处后来的那个人。’小鬼听了,迷惑不解,又说:‘前头那个人用脚踩大王,侮辱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真是死有余辜。可是对这种人,您不降祸处罚他。后来的那个人,对大王十分尊敬,并把您重新扶上宝座,您却反而对他降下灾祸,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大王说:‘前边的那个人根本不信鬼神,又怎么能降祸给他呢?’艾子从头至尾听了这段对话,感叹地说:‘真是鬼怕恶人哪!’”

小太监拍手笑道:“讲得精彩,我再讲一段给你听。杭州八字桥一带,传说常有鬼怪出现。有一人夜间行路,遇见大雨,便撑起伞,忽然有个人也挤到他伞下避雨,撑伞的人心想:这个避雨的家伙一定是鬼。所以走到桥上时,便把避雨的人挤到桥下。他见到前面有个客店,便进去避雨。不大一会儿,一个满身是水的人跑来,喘着粗气说:‘真倒霉,我刚才遇见一个带伞的鬼,他把我推到河里,差一点没淹死我啊!’又有一个人晚上走路,没打灯笼,天又下雨,难走极了。忽然,他听到背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大头,身高二尺左右。他站住脚,观看小大头,小大头也站住不动。他向前走,小大头也跟着向前走。他快跑,小大头也跟着快跑。这个人非常害怕,急忙跑到前面一个庙里,还没等他关门,小大头也跑到这里拼命挤。这个人仔细一瞧,原来是一个小孩,用大斗篷避雨,因为他也害怕鬼,所以才紧紧跟随这个人。”

小太监正讲得颇有兴致,猛见到李瑞东的身影,一骨碌爬起来,叫道:“哎呀,妈呀,正说着鬼,鬼就到了!”

老太监一听,吓得屁滚尿流,把脑袋朝地上猛磕,磕得鲜血淋淋,一边磕一边叫道:“鬼孙子,我见了鬼了!”

小太监听了,慌忙用手拽他的衣襟:“什么鬼孙子,是鬼爷爷。”

李瑞东喝道:“看这点马尿给你们灌的,鬼啊魂啊的,还不快到屋里睡觉去,不然明个一早就有人来收尸。”

二人这才认出是李瑞东,老太监酒也醒了一半,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苦笑着说:“噢,是李爷……”

李瑞东道:“没瞧见什么动静吗?”

老太监笑着说:“没,没,就瞧见酒碗在眼前晃啊晃……”

小太监扶着老太监趔趔趄趄地走了。

李瑞东原地未动,他还在琢磨刚才那个黑影子。

他猛然想起长生殿遇到的那个意大利黛娜小姐。

莫非是她来了?

想到这里,李瑞东又回到瑶光楼。他见几个侍卫仍然精神抖擞地站岗,于是来到楼后,猛见楼上有个黑影一闪。李瑞东连忙攀上楼壁,来到慈禧寝室的窗外。寝室烛已熄,皎洁的月光泻进室内,横缎帷帐闪闪发亮。两个宫女枕席而眠。

这时,寝室的门开了,悄悄溜进一个人,身穿一件黑长袍,脸蒙黑纱。从那苗条的身段来看,是个女人。

李瑞东顿时紧张起来,他悄悄去摸怀里的暗器。

那女子绕过宫女,蹑手蹑脚来到慈禧的床前,刚要去掀帷帐。只听重重一击,女子就如残棉败絮一般,轻飘飘卷出窗外,擦着李瑞东的肩膀,抛到楼下。

李瑞东大吃一惊。

难道慈禧也会武功?这武功如此卓绝、精到。只这轻轻一击,竟把敌方抛出一丈开外,真可算是上等功夫。

慈禧是弱不禁风的老妇人,她沉锁幽宫,哪里会有这等武功呢?

莫非是跟尹福学的,尹福在西安时曾请人绘制《宫廷秘术》。

李瑞东回头向下望去,那团黑影早已不知去向,地上空荡荡的,没有任何遗迹和声息。

李瑞东再朝屋内望去,宫女依旧枕席睡眠,帷帐没有一丝飘动,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真是奇怪。

李瑞东迷惑不解,悄然下墙,匆匆来找尹福。

木兰花已回房休息,尹福正在烛下翻阅书籍,他见李瑞东一头撞进来,满腹狐疑的模样,急忙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瑞东把方才所见到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尹福听了,也感到惊奇。尹福缓缓说道:“我在西安搞的那本小册子完全是应付老佛爷的,根本不是什么八卦掌术,因你是老朋友,我也不愿瞒你。老佛爷学的是偷鸡摸狗之样,说不上是武术。这件事真是奇怪,老佛爷怎么会在一夜之间有了武功,而且武艺高强呢?莫非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今后你我都要留心,一定要弄出个水落石出。至于那个黛娜小姐,她手中有洋枪,看来也不是等闲之辈,咱们要小心提防才是。”

李瑞东道:“咱们刚出西安城就来了一个花太岁和一个洋小姐,看来这一路上山高水深,凶多吉少,咱们的担子不轻啊!”

尹福微微笑道:“这早在我预料之中,天下仇恨朝延、老佛爷、皇上的大有人在,而皇族又深居简出,好容易有了这兵荒马乱的年头,皇族倾巢而出,人生地不熟,有险隘奇谷、恶水密林,自然有人虎视眈眈。西遁途中虽然穷愁潦倒,但众人戒备森严,东归途中则不然,胜利在望,兵强粮壮,众人必生松懈,况且一进京都,又要幽居深宫,敌方望尘莫及,当然要孤注一掷了。”

二人叙了一会儿,各自睡去。

翌日晨,慈禧、隆裕、瑾妃都觉身体舒适,病体痊愈。慈禧不愿久留骊山,恐怕夜长梦多,于是皇家行列向东出发,新丰打尖,临口镇驻跗,复前行三十五里,至渭南县,已是傍晚时分,便在西城外觅一粮店住宿。第二日又来到渭南行宫,督办前路粮台升允,奏参临潼县知县夏良材办事不当,贻误要差,并自请议处。慈禧、光绪便将夏良材加恩改为交部议处,其自请议处之处,从宽免议。以后,皇家行列又经过华州来到华阴县境,行宫设在县署,华山遥遥在望。这一路上因无外人骚扰,慈禧等人略略宽下心来。只是荣禄的独子纶庆高烧不止,终于病故,各宫争往慰唁。荣禄年过七旬,只此一子,甚为聪慧,因此异常惨恻,一路上无精打采,沉默不语,颇有些凄凄惨惨的模样。皇宫中人多未到过华山,如今到了华山脚下都想捷足先登,一睹华山风姿。这日上午,慈禧率领宫人先到华山山麓玉泉院招香。玉泉院背山面河,有山荪亭、无忧亭诸胜,林泉掩映,古木阴森,甚有情趣。

光绪望着这陡峭的石山,高耸入云,覆盖着阴森森的树林,四周怪石林立,危岩突兀,那崖壑好像怪物的巨口吐出尽藏的黑气。林海波涛,汹涌起伏,一浪高过一浪,一层叠上一层,深厚、迷蒙,天地浑然一体,使人仿佛感到潜游在浩瀚的大海里。

下雨了,先是细如游丝,渐渐白茫茫一片,那仙人掌、莲花、玉女诸峰朦朦胧胧,如在水墨画中。从半空中挂下来的无数条密得像竹帘般的雨柱中,升腾起一片白蒙蒙的水雾,在树的枝条间、在山坡上缭绕着,冉冉地向四周散去。

光绪感觉透过树叶掉下来的不是雨点,而是拳头大的水珠。刷刷的雨声撞击着玉泉院的屋檐,发出悦耳的声音。

光绪觉得这声音简直就是一首悠扬动听的古曲,让人陶醉。

他看到在无忧亭下的巨石上坐着一个老者,老者全身精湿,仿佛石雕似的,默默地坐在那里,双眼望着苍茫的群山。

这个老者的举止使光绪感觉惊奇,他问一个小太监:“这老头为何不避雨?”

“谁知道,八成是个疯子。”小太监也看到了这老者。

“你去把他叫来,我有话问他。”

小太监出了玉泉院,沿着泥泞的山道来到那老者身边,光绪看到小太监与老者交谈了几句。

小太监扫兴地回来了。

“他叫你去。”

“什么,他不知道我是皇上吗?”光绪一脸吃惊的样子。

“他说皇上也是人,跟他一样,他比皇上岁数大,小辈人应当尊敬老辈人。”

光绪愈发感到好奇,这老者是什么人,竟有如此的胆量,全然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他要会会这位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