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魔方:健康从心开始
32381500000039

第39章 攻击型人格障碍——盲目的冲动

1.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常见人群

2.攻击型人格患者解读

3.攻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4.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与自我调适

攻击型人格是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患者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的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患者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

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

一般说来,主动攻击型人格呈现较为持久的攻击言行,缺乏自控能力,常以他人攻击冲动为主要表现。简言之,主动攻击型人格的行为以自控能力低下为特点。

攻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原因

[1]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断、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汉。

[2]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3]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2.生理原因

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3.家庭原因

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而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还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4.社会原因

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常使青年人产生攻击性行为。

心病还需心药医

1.正确对待挫折

人生在世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心理的承受能力,并能对挫折采取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措施。

(1)培养必要的涵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心互相尊重;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

(2)升华作用。即使受挫,也要尽量转移到较高的需要与目的上去,把攻击的能量转移到学习、工作上来。

(3)补偿作用。受挫后,尽量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以获得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4)积极的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量让他们学习好的行为榜样,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们。

2.正确认识自己

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外部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

3.寻找释放渠道

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男孩体内的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

4.培养多种爱好

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