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心理乔布斯
32391600000035

第35章 巅峰之上(7)

但是,乔布斯的强悍或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并不会仅仅这样就敷衍了事,失败再一次激起了他的旺盛斗志。

他立即在iMac上增加了CD刻录光驱。但这还不足以洗雪耻辱。当时市面上其他公司生产的音乐管理软件(如微软的WMP)和能够播放MP3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如Rio)全都是乔布斯眼中的垃圾——界面复杂,功能笨拙。乔布斯要求开发出一款能够简单便捷管理音乐的软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硬件。

当乔布斯将他苛求极致的标准和力求完美的品位运用到开发新产品上,奇迹的产生并不意外。比尔·金凯德(BillKincaid)、杰夫·罗宾(JeffRobin)和戴夫·海勒(DaveHeller)成功开发出了音乐管理软件iTunes。仅仅几个月后,乔纳森·鲁宾斯坦(JonathanRubinstein)和托尼·法德尔(TonyFadell)开发成功了便携式音乐播放器iPod。当然,天才设计师艾夫也是功不可没(有意思的是,乔布斯不再执著于成为“XX之父”,鲁宾斯坦和法德尔两人后来却为争夺“iPod之父”而吵得不可开交,直到鲁宾斯坦愤而离开苹果也没吵出一个结果)。

在iTunes的无缝支撑下,iPod成为一个无论在外观还是功能上都足以惊艳世界,让所有竞争品黯然失色的神器!就是这一神器,将苹果公司再度拉出了泥潭,并以无可抑制的速度向前(钱)飞奔!

iPod这个被逼推出的产品,在2001年10月发布后,很快超越了基本功能的限制,成为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文化韵律的时尚酷品。随后,乔布斯又将iTunes扩展为网上音乐商店,他说服了五大唱片公司同意在iTunes音乐商店以每首99美分的价格出售歌曲,供音乐爱好者购买下载。

不过,iTunes只能在iMac上使用,iPod也只能与iMac相连。iPod再诱人,Windows的用户也无缘得识芳容。

苹果再一次“领先”了微软,乔布斯再一次“战胜”了盖茨。iPod惊艳亮相后,微软的工程师们最为担心的事情就是苹果会让iPod和iTunes入侵到Windows的领地。事实上,苹果的高管们——鲁宾斯坦、法德尔、杰夫·罗宾都建议乔布斯让iPod与Windows电脑兼容。

任何一个具备正常商业头脑的人都会这样想,这样建议。毕竟,Windows电脑还是以绝对优势占据了市场。苹果电脑只是一个小众市场。但乔布斯显然不是正常人。能认知到这一点的,还只有乔布斯的老对手——比尔·盖茨。

盖茨毫不担心乔布斯会这样做。在接受采访时,他公开说:“与苹果计算机一样,iPod的成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当初,苹果的麦金塔电脑和图形用户界面很盛行,和今天的iPod一样,但后来就逐渐丧失了。”

哈佛大学商业院著名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Christensen)与盖茨所见略同:“如果苹果继续奉行这种‘专有制’结构,iPod很可能成为一个小众产品。”

比尔·盖茨正是将麦金塔踩在脚下才登上成功之巅的。盖茨的成功,就是因为乔布斯为他铺好了路。盖茨知道,乔布斯有着比常人更为强烈的“敝帚自珍意识”,他怎么可能会将自己的宝贝与他多次公开宣称的“没品位的Windows电脑”兼容?!

每一个人的心理机制中都存在着“敝帚自珍效应”。

卡内曼(Kahneman)1991年的时候曾经在大学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给班级里的一半学生每人发一个空咖啡杯,然后请每个学生一人观察一个咖啡杯(分到杯子的学生观察自己的,没有分到的观察同桌的)。然后他让有咖啡杯的学生写下自己的最低卖出价,没有咖啡杯的学生写下自己的最高买入价。

结果,咖啡杯的持有者平均最低卖出价为525美元,与之相对的“购买者”的平均最高买入价仅为250美元。

按照常规,两个群体对常见的咖啡杯的估价应该相差不大,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这足以说明,每个人都倾向于高估属于自己的物品的价值。这就是“敝帚自珍效应”。

敝帚尚且自珍,何况神器?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乔布斯?

果然不出比尔·盖茨所料,乔布斯坚决不同意让自己最心爱的iPod与Windows电脑兼容。面对高管们的一再坚持,他甚至放出这样的狠话:“除非我死了,Windows的用户才能使用iPod!”

尽管如此,他的高管们还是没有放弃,他们坚持要让这一神器打入整个个人电脑市场。他们请来专家,分析了多种销售情况,结果每种情况都证明这样做能带来更多的利润。互联网泡沫给苹果公司的重创还历历在目,如果不能将iPod的价值潜力全部发挥出来,在个人电脑日渐走向下坡路的大形势下,苹果公司的未来也很难有足够的保证。

终于,乔布斯做出了他这一生中最伟大的妥协,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改变。在一次会议上,他终于不再固执己见,说:“去他的!我已经厌烦了听你们这群混蛋说话。你们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无论是骂自己笨蛋,还是骂下属混蛋,都是出于缓解内心认知不协调的需要。让乔布斯放弃控制权,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高管们听到这一句骂声,个个笑逐颜开,如奉纶音。

乔布斯也许不会知道,就是这一次妥协,成就了他这一生中最大的辉煌。否则,他,他的iMac、iPod,他的苹果公司,都将不出所料地成为克里斯坦森所说的“曲高和寡的小众”。

比尔·盖茨终于还是判断错了。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老对手,已经在历经沧桑后真正懂得了人生之道:并不是所有的妥协都代表着无能和软弱。那种顺应时势的妥协,会让强者成为不可战胜的赢家。

2003年10月,乔布斯发布了Windows版本的iTunes,这意味着占据了整个市场95%份额的Windows电脑用户不必等到他死后才能使用iPod了。这也使苹果公司在真正意义上进入了最广泛的大众市场。

就在同一年,神经学家莱德·蒙泰克(ReadMontague)揭开了“可乐之谜”——为什么盲测时人们更喜欢百事可乐,在实际购买时却更喜欢可口可乐。

蒙泰克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机器对顾客的大脑进行观测,追踪血液在大脑各个部位的流向。在进行口味盲测时,有一半人的大脑血液流向表明更喜欢百事。但当明测(明示测试者哪杯是可口可乐,哪杯是百事可乐)时,有四分之三的人大脑血液流向表明更喜欢可口可乐。

这是因为,“可口可乐”这四个字使大脑内侧的前额叶皮质层(FrontalCortex,大脑控制高等思维的部分)的神经元变得极为活跃。这个区域中有一个叫做“布罗德曼10区”(Brodmannarea10)的区域与人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情感有关。

当人们购买“可口可乐”的那个瞬间,他们的社会地位、生存状态全都因着这个品牌而被表现出来。他们知道,“可口可乐”妥帖地展现了他们已经实现的自我,或者是他们正孜孜以求想要实现的自我。正因为“可口可乐”这四个字与大多数人大脑中的“布罗德曼10区”建立了联系,“可口可乐”才能一直力压“百事可乐”,在可乐市场上独占鳌头。

苹果也是如此。

苹果的死忠顾客也早已牢牢地将苹果的产品与自己大脑中的“布罗德曼10区”建立了联系。购买苹果产品就代表着精英、新潮、时尚、炫酷。这让苹果迷们极度满足、极度痴迷。也正是因为有这个群体的存在,苹果公司才能挺过风雨飘摇的岁月。但是,苹果的产品是个不争的小众市场,和Windows电脑的大众市场老死不相往来。这使得苹果的魅力只存在于一个封闭的小众群体中。

乔布斯的妥协使得iPod第一次打通了Mac和Windows之间戒备森严的壁垒。苹果的魅力顿然倾向了更为广阔的大众市场。很多Windows电脑的用户在使用了iPod后,立即背弃了原先的立场,痴迷上了苹果的Mac电脑以及其他的产品。

iPod迅即以一泻千里的姿态横扫大众市场。此后,截至2007年1月,iPod的销售收入占到了苹果总收入的一半。2007年4月,上市才5年半的iPod在全球范围内卖出了1亿台。到了2010年2月,iTunes音乐商店销售了100亿首歌曲!整个苹果电脑公司也因为iPod的巨大成功而改变:公司名称中的“电脑”二字被去掉,以更吻合实际的运营状况。

不过,iPod最伟大的成就还不在于这些数字,而在于它帮助苹果公司攻占了广泛大众头脑中的“布罗德曼10区”。乔布斯通向神坛最为关键的一步就这样迈了出去。这也正是后来苹果公司iPhone、iPad等产品风靡天下,令顾客趋之若鹜的真正原因。

可是,就在乔布斯欣喜若狂于自己的成功之际,命运对着他拍出了最大的一块砖头……

心理感悟:弱者的妥协是为了后退,而强者的妥协是为了更向前进。

57死亡之狼真来了

乔布斯17岁的时候,曾经读到一段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里。从那时起的31年间,乔布斯经常会在早晨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这个设问,让乔布斯有效摆脱了很多“投入陷阱”,将精力集中在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但是,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乔布斯来说,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这个设问貌似威势赫赫,其实不过是放羊孩子的那句“狼来了”。

狼来了,狼来了。但“死亡之狼”从未真正到来。这句话的警醒作用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淡化了。这也正是乔布斯一路走来,不断反复犯错误的内在原因之一。

但是,就在乔布斯经历着这一生最快意江湖的时刻时,死亡之狼真的来了。

2003年10月,乔布斯做了一次例行的肾脏和输尿管的CAT扫描检查(他在六七年前得过肾结石)。扫描显示肾脏没有问题,但却发现胰脏上有一层阴影。医生要求乔布斯再做另一个检查。

随后的检查发现,乔布斯的胰脏上有一个肿瘤!胰腺癌这个最卑劣的死亡杀手把猎杀的目标对准了春风得意的乔布斯!

医生告诉乔布斯,必须尽快安排好后事,他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

绝症病人在被“宣判死刑”时,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拒绝相信、歇斯底里、全面崩溃。乔布斯的第一反应也是拒绝相信这一噩耗会降临在自己身上。但他的这个反应和大多数人的心理机制不一样。一般人只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本能地加以质疑(也是一种自我欺骗)。但乔布斯东山再起后势不可挡的成功已经让他远远超过了“过度自信”的疆域。他越来越相信自己是受了天启,带着改变世界的使命而生的。现在他的使命还远未完成,怎么可能就这样被上天召回呢?所以,他“拒绝相信”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肯定会比一般人强烈得多,持久得多。

就在当天晚上,医生对他进行的活组织切片检查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乔布斯所患是极为罕见的胰岛细胞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一肿瘤生长较慢,更容易通过手术成功治愈。乔布斯更大的幸运在于,例行的CAT扫描帮助他及早地发现了肿瘤,使得医生可以在肿瘤大面积扩散之前进行手术切除。

乔布斯认为,自己罹患癌症是因为1997年重返苹果那一年,要兼顾皮克斯和苹果两头的工作而过度透支身体,导致免疫力下降所致。但其实,祸根早在他于荒野中艰难跋涉、苦苦挣扎时就已埋下。

当乔布斯还处于“绝症应激反应”的第一阶段时,喜讯就传来了。医生和他的妻子劳伦都喜极而泣。而这个“幸免于难”不过正是乔布斯“意料之中”的(实质是“自我欺骗”)。由此,他更加相信自己肩负上天使命,更加相信自己能够控制一切(这也是现实扭曲力场的典型展现)。

乔布斯很轻松地将自己罹患癌症的消息告诉了几个朋友。但是,令他的家人和朋友担心不已的是,他拒绝手术。他觉得无须手术,自己可以搞定这一切。他的办法就是实行更为严格的素食,摄入大量的新鲜胡萝卜汁和果汁。他还进行针刺疗法,尝试各种草药,甚至还求助于灵异者,但就是不肯接受手术和化疗。

性格决定命运。乔布斯这样强势的个性使得旁人在他的生死问题上也无法左右他的我行我素。但幸免于难,往往会将人带入更大的危难。

2004年7月,乔布斯又做了一次CAT扫描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肿瘤已经长大并可能扩散。乔布斯想要掌控一切的愿望落空了。此时,他已经浪费了最可宝贵的9个月时间!

7月31日,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接受了手术。手术看起来很成功,这也让乔布斯的“自我欺骗”得以继续。第二天,他就在病房里通过苹果的手提电脑PowerBook所配备的无线联网基站,给公司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在邮件中,他非常洒脱而自信地写道:“我所患的胰腺癌在每年确诊的各种胰腺癌病例中只占1%,如果发现及时(我就是),可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我不需要化疗或放疗。我计划9月份复工。在离开的这段时间里,蒂姆·库克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我敢肯定,8月份,我会经常联系你们中的一些人,并期待在9月份与你们见面。”

“我就是”,淡淡的三个字,却不难让我们发现,乔布斯内心那种“身为天之骄子”的微妙自得感。

恢复没有乔布斯想象中的乐观,但他还是努力地加强运动以恢复体力。

就像乔布斯惯常所做的那样,他与癌症的抗争一直对公众秘而不宣。但是“死亡之狼”的到来恢复了乔布斯本已日渐淡忘的警示。

他开始联系《时代》杂志的前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Isaacson),想请他为自己写自传。当时艾萨克森刚刚出版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记,正在着手撰写爱因斯坦的传记。艾萨克森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是不是把自己看成这些伟人的继承人了。

艾萨克森的感觉是对的。还记得那个“非同凡想”的广告吗?还记得这个广告让乔布斯泪流满面吗?还记得乔布斯在印度朝圣时的那个关于爱迪生的想法吗?乔布斯确确实实将自己归结到那些“疯狂到可以改变世界的人”之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