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西欧某国发生了一次劫机事件,为了对付劫机犯,地面保安人员在多次喊话无效的情况下,向机舱内投掷了一枚“炸弹”。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过后,机上人员个个失魂落魄,呆若木鸡,劫机犯手中的武器也掉了下来,乖乖地束手就擒了。而机舱内既没有火药的烟雾,也见不到飞溅的弹片,更没有发现人员伤亡。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保安人员向机舱内投掷的“炸弹”不是普通的炸弹,而是特别的“噪声弹”。它爆炸的威力,不是来自杀伤力强的碎弹片,而靠的是放出的强烈的噪声。
科学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噪声对人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在120~130分贝的声强下,人就会十分痛苦,甚至感到有些受不了;如果达到140分贝,人就会惊恐万状、大脑失灵、手脚都不听使唤。“噪声弹”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制服劫机犯的。
十几年前韩国还研制出了一种“噪声步枪”,它也是利用140分贝以上的瞬时噪声来击倒歹徒的。如果噪声强度更高,它对人体将产生严重损害,轻则震聋耳朵,重则发生昏迷休克,更严重的甚至引起脑溢血或心脏停止跳动。据说,古罗马时代就曾用强烈的噪声来处死过犯人。
在现实生活中,爆炸、爆破、飞机起落、导弹或火箭发射、核试验等,都会产生短时强度高达170~200分贝的噪声。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必须事先做好有效的个人防护,否则产生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强烈的噪声不仅损伤人的身体,而且对建筑物造成破坏。1962年,3架军用喷气式飞机低空飞过日本藤泽市,使该市许多房屋和烟囱倒塌;1970年,德国威斯特伯格城,因受一次超音速飞机飞行的噪声袭击,有378幢建筑物受损。20世纪70年代,美国统计了3000件喷气式飞机使建筑物受损情况,其中抹灰开裂的占43%,损坏的占32%,墙壁裂缝的占15%,屋瓦损坏的占6%。
科学研究还指出,当噪声强度超过180分贝时,它还会对金属设备引起“疲劳”损伤。据记载,曾有一架满载乘客的巨型三引擎喷气式客机,从美国芝加哥起飞后不久突然爆炸起火,机毁人亡。事后经专家调查分析认定,这一空难事件是由于噪声引起的金属“疲劳”致使一具引擎折断造成的。近年来,因强烈噪声引起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高速运载工具的结构和内部器件的“疲劳”损伤事件也时有发生。
强烈噪声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已引起环保和工程技术界的高度重视。各国除对强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加强人体防护外,还对强噪声的产生采取了控制措施,同时积极开展具有抗噪声能力的建筑和具有抗“疲劳”性能的材料的研究,以减少强噪声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