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甘肃江河地理名录
32411400000005

第5章 洮河

第一节 概况

洮河流域位于甘肃省南部,介于东经101°52′~104°19′,北纬34°03′~35°55′之间。流域四周,东隔鸟鼠山、马衔山与渭河流域及祖厉河流域相邻,西以长岭山与大夏河流域为界,南北均邻黄河干流水系。流域面积25527平方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50条,洮河的一级支流66条,二级支流66条,三级支流18条。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条,分别是博拉河、广通河、科才河、冶木河、括合曲、周曲、车巴沟、大峪沟、苏家集河、东峪沟、卡车沟、羊沙河和干莫尔。流域内的行政区划包括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碌曲、临潭、卓尼、夏河等县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和政、广河、康乐、永靖县以及东乡族自治县、定西市的岷县、渭源县和临洮县共13个县。其中临潭、卓尼、广河与康乐四县全境在洮河流域。

1.河流水系

洮河干流发源于青甘交界处海拔4112.2米的西倾山北麓,由西向东流经碌曲、夏河、卓尼、临潭至岷县,急转弯折向北偏西流去,再经渭源、康乐、广河、临洮、东乡、永靖等县,于永靖县茅龙峡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全长699公里,河口高程1740米,相对高差2732.2米,河道平均比降2.8‰。

根据自然特点,洮河干流可分为三段:源头至岷县西寨为上游,河道长384公里,平均比降4.9‰,河谷开阔,地势平缓,两岸草原广布,切割侵蚀微弱,河床稳定,河水含沙量小,清澈见底;西寨至临洮县海奠峡为中游,长148公里,平均比降2.8‰,河道弯曲多峡谷,两岸分布森林,植被良好,水源涵养能力强,河流水量增加较快,含沙量增加不大,水力资源丰富;海奠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141公里,平均比降2.8‰,谷宽滩多,两岸为黄土丘陵,植被较差,水土流失较重,水量增加少,而含沙量增加较快,洪水量大,河床不大稳定。

2.气候水文

洮河流域属副热带气候区,由于深处内陆,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因地形高差大,垂直分带明显,自上而下,多年平均气温2.3℃~7.0℃,多年平均降水量613~312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00~1700毫米,无霜期46~145天。

洮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6.26亿立方米,主要来自上游。岷县以上径流量占全河径流量的72%,而集水面积只占59%,径流模数为每平方公里25万立方米,高出黄河流域平均数的2.3倍。洮河年输沙量2880万吨,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5.5千克,仅及黄河流域平均数的1/6,是一条多水少沙的河流。

洮河年输沙量虽然不多,但因为洮河河口位于水库大坝前不远处,却对刘家峡水库的影响很大。刘家峡水库自1968年10月蓄水运行以来,到1972年汛后黄河干流洮河河口河段,已经形成拦门沙坎,至1981年拦门沙坎长度已达10公里,犹如在水下修筑了一条宽体缓坡土坝,下距水库大坝仅800米,对水库运行和电站发电产生影响。当水库低水位运行时,沙坎已明显起到阻水作用。洮河洪水期,大量水草和泥沙随流而下,直抵坝前,对拦污栅造成极大威胁。

洮河上设有红旗水文站,始建于1954年1月,属国家重要水文站、中央报汛站和国家水质监测站,为大河控制站。从1957—2007年的径流变化看,总体上天然来水量为减少的趋势,年际之间变幅较大。最小年径流量23.08亿立方米发生在2002年,最大年径流量95.09亿立方米发生在1967年。

3.地貌地质

洮河流域地跨两大地貌单元:甘南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二者大致以西秦岭山脉分支延伸的白石山、太子山、南屏山一线为界,南部为甘南高原,北部属陇西黄土高原。流域上游在甘南高原。甘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东北缘,海拔在3500~4000米间,最高峰额尔宰峰高4483米。甘南高原地势坦荡,河流切割轻微。山间除森林覆盖外,大部分是平坦开阔的草滩和山坡牧场。牧草丰盛,是本流域的牧业基地。流域中游地处甘南高原、陇西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交错地带,海拔在2500~3000米之间,露骨山高3941米,是黄土高原的最高峰。这里地形陡峻,山大沟深,多峡谷,如石门峡、九甸峡、海奠峡等均在此段。流域下游位于陇西黄土高原,黄土覆盖深厚,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重,是洮河的主要产沙区。

洮河流域位于西秦岭褶皱带,褶曲密集,断裂以高角度逆断层为主,主要方向为北西西。出露地层是:上游主要是三叠系地层,中游以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为主,下游则是白垩系、第三系地层。第四系沉积堆积物在流域内广泛分布。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因受不同程度造山运动的影响,稍有变质。岩性主要是砂岩、板岩、页岩、灰岩等,局部见有大理岩、闪长岩、花岗岩。白垩系、第三系地层较完整,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页岩、砂质黏土等。

上游为崇山峻岭,中下游多为盆地,有六级阶地,河漫滩发育,物理地质现象以滑坡、崩塌为主。地下水为空隙水和裂隙潜水,后者局部承压,受大气降水补给,而后又补给河水。

4.自然资源

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是其河川径流量,多年平均46.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均为地表水的重复量。洮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90.8万千瓦,其中干流为146.9万千瓦,占80%,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74.4万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63.4万千瓦。

洮河水资源对于甘肃省中部地区的农林业生产、自然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洮河流域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都较高,分别相当于全省平均数的225%和272%。除流域下游灌溉农业区对水资源有一定程度依赖外,流域内用水量有限。据估算,流域内年需水量约6亿立方米,只占水资源量的11%。

洮河流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上游碌曲县的尕海风景区,卓尼县的冶力关和冶海风景区,中下游康乐县的莲花山、药水峡风景区,和政县的松鸣岩风景区以及临洮县的南屏山风景区等。

流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铀、铁、铜、银、铅、锌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萤石、方解石、大理石等十多种。

5.经济社会

洮河流域2010年底总人口178.49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65.45万人,占92.7%,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有耕地面积33.7万公顷。地区生产总值23.57亿元,人均GDP1320元,仅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3,属经济欠发达区域。

洮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区,主要有汉、藏、回、东乡、土、保安等民族。藏族多集中在上中游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多从事牧业生产。回、东乡、土、保安等民族集中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汉族主要分布在岷县、临洮等县,多从事农业生产。

东乡族是甘肃省洮河流域特有的少数民族。东乡族自称“撒尔塔”,指早期中亚地区信仰******教的色目人。元朝时成吉思汗征服中亚,大量的撒尔塔人被编入蒙古军或“签发”东迁。来到东乡地区的回回色目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元吐蕃宣慰使锁南普降明后赐姓何,封为河州(今临夏)指挥同知。何锁南世代相传,在河州东门外建立了土司制度。历史上聚居河州东门外,故以“东乡回回”见称,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命名为东乡族,1955年成立东乡族自治县。

6.自然灾害

流域内的自然灾害有水、旱、冰雹、霜冻、虫、风、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尤以水、旱、冰雹、霜冻、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为重。

山洪灾害:据记载,流域内几乎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灾。较大的有:1826年突发洪水,冲毁临洮县田地4300亩,淹死60多人;1964年7月21日至25日,洮河上游发大洪水,冲走临洮县洮河浮桥,东西交通中断,冲毁水磨、油房26座,倒塌房屋1962间,死亡12人,受伤17人,死亡牲畜238头,冲毁耕地173公顷,农作物受灾面积17.7千公顷,两岸河滩一片汪洋,并危及临洮县城安全,沿河经济损失严重;1979年8月10日至17日流域内连降大暴雨,洮河支流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下游临洮县沿岸13个乡的13689户受灾,冲毁蔬菜、农田1313公顷、树木3.4万株,死亡12人,重伤12人,大牲畜死亡3头、猪羊704头(只),倒塌房屋8117间,冲坏汽车一辆,农业机械111台,冲走粮食、面粉1153吨,共计损失粮食4415吨,毁坏干渠渠道117公里,涵洞2.6公里,甘川和临康大路中断,经济损失惨重。1984年6月临洮县多次发生冰雹、暴雨、形成山洪泥石流灾害,在32个乡的298个村有50694户、26万余人受灾。成灾面积22.7千公顷,损失粮食17000吨,冲走树木14万余株,淹死大牲畜29头、猪羊9100余头(只),倒塌房屋1264间,死亡14人,伤14人,冲毁水利工程15处,河堤7公里。

7.开发治理

洮河上中游开发任务主要是发电,下游则是水土保持,减少刘家峡入库泥沙;整治河道,保护两岸城镇、村庄和农田;实施跨流域调水项目。

洮河干流梯级开发方案,规划中小型水电站26座,自上而下是青走道、碌曲、阿拉山、三木岔、多宋多、碌竹沟、峡村、安果儿、赛吾多、如吾、鹿儿台、独山子、扭子、多加山、俄吾多、青石山、小族坪、坎铺塔、刘家浪、清水、冰桥湾、古城、九甸峡、峡城、海奠峡、三甲,总装机容量68.8万千瓦。已经建成古城、海奠峡等11座水电站,正建8座。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工程”正在施工,其水电站装机26.4万千瓦,2008年第一台机组已经并网发电;供水工程年调水量5.5亿立方米。

第二节 洮河流程

1.上游

洮河是黄河上游右岸支流,亦名洮水,其上源也叫巴尔西河,发源于西倾山北麓。《水经注》曰:“洮水与墊江水,具出嵹台山。山南即墊江源,山东则洮水源。”洮河上源名叫代桑曲,夹于南侧西倾山和北侧李卡如山之间,由西北向东南流动。代桑曲流经高原地带,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代桑曲的源头和另一河源代富桑雄曲均出自高山草甸沼泽,名叫达尔当和勒尔当,东南向流动并接纳南北两山的短小支流,流程约40公里至玛如开滩沼泽地北端的李卡如牧场,右纳较大支流莫尔藏曲和沼泽出流后突转九十度折向北偏东流去,始称洮河。洮河沿李卡如山东侧甘青边界北流约30公里至赛尔龙,左纳来自青海省的延曲后折向东北流,依次纳入周科河、科才河而到碌曲县。

碌曲县是洮河上游第一个县城,是藏语“洮河”之意。碌曲县在历史上泛指为“羌中”。十六国前凉时,境内强川护军,驻地设在今晒银滩至尕海措宁一带,是当时丝绸之路河南道的必经之地。隋置洮源县、洮阳县;唐初置西沧州,中宗景龙之后的715年陷于吐蕃;元为洮州辖域;明为洮州卫属地;民国属临潭辖区。1953年始将临潭县所辖的西仓区分出单设,1955年6月正式成立碌曲县。

洮河过碌曲县折向东南流,至贡去乎右纳主要支流括合曲及卡隆果便左拐折向东北流,至下巴沟左纳博拉河,又转向东南流,依次右纳车巴沟、卡车沟等主要支流后到达卓尼县。贡去乎至卓尼县之间洮河流经高山峡谷地带,河道多弯曲,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卓尼县是洮河上游第二个县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悠久的安多古刹禅定寺,凝重厚实的明代边城,醇香深郁的藏民族风情,景致独特的“三峡”(康多峡、云江峡、九旬峡)风光,各具特色的洮洲八景以及集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及壮美绝伦之大成的麻路、郭牙川、大峪沟旅游风景区,在境内构成了一条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亮丽风景线。久负盛名的洮砚,作为馈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礼品,更是蜚声国内外,闻名遐迩,相继开发的各类洮砚,又为其注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生命力。

2.中游

洮河过卓尼县继续东南流至县界处的西寨,结束上游而到中游,在岷县境内流淌,再前行到刘家浪折向东流。刘家浪是一列瀑布群,截取水头建有引水式水电站。前流到岷县,右纳迭藏河后洮河急转弯120度回身西北流。

岷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洮河中游,定西市南部,地处甘南草原、陇南山地及黄土高原接壤区;岷县历史悠久,秦统一六国前,即建县制。北朝西魏文帝始置岷州,明朝洪武年间设置岷州卫,民国二年,改为岷县,沿用至今。岷县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甘肃南部中心地带,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商贸活跃,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

岷县洮河大拐弯前后,河谷开阔,两岸阶地与河漫滩连绵不断,是洮河中游的人口密集区和农业开发区。

洮河在岷县境内西北流,进入临潭县境,至洮砚折向北流,先后左纳羊沙河与冶木河。从包舍口至海奠峡,洮河进入河谷狭窄、落差巨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的峡谷段,著名的九甸峡位于此峡谷段的上口。

3.下游

洮河出海奠峡进入下游。继续北流,经三甲水电站,右纳漫坝河,流至玉井镇大户李家。李家村水文站建于1931年11月,1944年迁于大户李家至今,已有63年的水文实测资料。洮河前流到达临洮县城,右纳东峪沟,左纳三岔河,过新添镇右纳大碧河,于广河县三甲集汇集广通河,弯弯曲曲向西北流至红旗乡沟门村。红旗(沟门村)水文站建于1954年,至2007年已有53年的水文实测资料。洮河出水文站继续西北流,于右岸汇苏木沟,流到下堡子入矛龙峡,折弯继续西北流,到临洮县红旗乡门沟分水岭处,流入永靖县境内,在峪谷中向西北流,在东乡县尕尕叉沟稍折弯向西流,流出矛龙峡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

洮河在临洮县境内河谷宽阔平坦,水流平缓,两岸遍布耕地,是下游的主要农业区。临洮县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称狄道,是古“丝绸之路”要道,陇上历史文化名城。

第三节 洮河上游诸河

1.代桑曲

代桑曲是洮河的上源,位于甘肃省碌曲县西南部,夹于南侧西倾山和北侧李卡如山之间,由西北向东南流动。代桑曲流经高原地带,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代桑曲自西倾山北麓向东流动约20公里,与洮河另一源头代富桑雄曲汇合。两源均出自高山草甸沼泽地带,名叫达尔当和勒尔当,东南向流动并接纳南北两山的短小支流,流程约40公里至玛如开滩沼泽地北端的李卡如牧场,右纳较大支流莫尔藏曲和沼泽出流后突转90度折向北偏东流去,始称洮河。代桑曲全长40公里,流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

2.周科河

周科河为洮河上游右岸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碌曲县南部、西倾山东端北侧,向北流经过尕海,汇集尕海出流直向洮河,于碌曲县西端、科才河汇入口上游处注入洮河,全长107公里,流域面积12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06亿立方米。周科河流域位于甘南高原,海拔在3000~4000米之间,多为沼泽湿地和草原,自上而下依次有玛如开滩、尕海滩、果芒滩、晒银滩等。

3.尕海

尕海为洮河上游支流周科河源头处的一天然湖泊,是黄河流域少有而宝贵的天然湖泊之一。尕海位于甘肃省碌曲县西南部,被誉为“高原明珠”,湖泊高程3479.7米,北距碌曲县城56公里,国道213线从旁通过。尕海水源由西倾山东端和郭尔莽梁北侧的众多细小支流从东、南、西三面汇集而成,包括周科河、噶尔且科合、多木且曲、翁尼曲、且木旦曲等,北端出口随周科河流出而注入洮河,所以,尕海也是洮河源头之一。

尕海原水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米,蓄水量350万立方米。湖盆周边是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也是甘肃省四大鸟类保护区之一。这里水生生物丰富,水草茂盛,栖息着国家和省一、二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灰鹤、丹顶鹤、天鹅及赤麻鸭、绿赤鸭、斑头鸭、鸬鹚、棕头鸥、肉头潜鸭等二十多种鸟类。

20世纪60年代后期,降水量减少,而蒸发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尕海曾于1995年、1997年、2001年经历了罕见的三次干涸,剩下的只是几米厚而干裂的青褐色淤泥。尕海湖的干涸,使周边的优质草场严重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水利厅给予了大力支持,修筑了一条长约174米,高3.5米的拦水滚水坝,并开挖了一条长3.8公里的引水渠,经工程措施后现在该湖最大水深达5米,水域面积约26平方公里,蓄水量约3900万立方米。

4.科才河

科才河为洮河上游左岸支流,又名科才苦河。发源于甘肃省夏河县西南部甘青交界处、高程4220米的完根扫地,为高原沼泽地带,向南流依次经过纳水、达久滩、伊隆滩、沃合格滩、沃合日玛等湿地沼泽,至科才右纳主要支流干马尔河,折向东南流,过红科注入洮河。干马尔河发源于甘青边界完青卡山脉,亦流经高原沼泽地带,至科才汇入干流。

科才河全长67公里,流域面积13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04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2.4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2万千瓦。科才河流域地域偏僻,地势高耸,平均海拔3000~4000米,气候严寒湿冷,多为牧场。

5.括合曲

括合曲为洮河上游右岸支流,位于甘肃省碌曲县境内,发源于西倾山东端郭儿莽梁北麓,与白龙江源头一岭之隔。

括合曲自发源地北流,至搽木斗折向东北流,至拉仁关乡贡去乎汇入洮河。括合曲全长89公里,流域面积125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86亿立方米。

括合曲流域全部地处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地区,河道穿行在深山峡谷中。

6.博拉河

博拉河为洮河上游左岸支流,又名德合曲,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牙利吉乡草尼吾,流经牙利吉、阿木去乎、博拉三个乡(镇)于合作市勒秀乡汇入洮河。博拉河全长91公里,流域面积169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16立方米/秒,河道总落差1020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7万千瓦。

博拉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000米,河谷地带上有“二郎滩”,下有“罗务滩”(丰收滩)、“文布塘”。地势开阔平坦,土质肥沃。南北山峦起伏。石质山地,风积黄土山坡、草地、森林交错续断,沟壑相间,溪流潺潺。博拉河流域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气候寒冷阴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4℃,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0毫米,冬春多雪,四季常风,无绝对无霜期。博拉河流域四分之三在夏河县境内,四分之一在合作市境内,流域内人口约2.3万人,耕地面积6873公顷,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5235万元。

博拉河流域水能资源较为丰富,20世纪70年代曾建过四座小型水力发电站:(1)牙利吉尼玛龙水电站,装机容量50千瓦,年发电量20万千瓦时;(2)阿木去乎黑里宁巴水电站,装机容量50千瓦,年发电量20万千瓦时;(3)博拉水电站,装机容量168千瓦,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4)下巴沟少地水电站,装机容量168千瓦,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上述电站均属季节性水电站,夏秋季节发电,冬春季节停运,供电不正常。90年代阿木去乎镇新建了35千伏变电所,各乡纳入大电网供电,小水电站随之而报废。

第四节 洮河中游诸河

1.车巴沟

车巴沟为洮河右岸支流,位于甘肃省卓尼县境内,西以鲁经克与碌曲诸水为界,南以花乐干山与长江水系白龙江分水,东以脑日塔山梁与卡车沟水系分水。干流车巴河发源于境内的车巴沟垴、华乐干山北麓,汇集勒保希沟、尼巴大沟、江车沟、石巴沟、尕扎沟、阴家山河、石矿沟、郭卓沟等大小支流28条,北流经尼巴、刀告、扎古录两乡一镇,在扎古录镇麻路村北流汇入洮河。

车巴沟全长73.0公里,流域面积108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92亿立方米,河道落差1030米,河道比降为15‰。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0.35万千瓦。

流域内山峦叠嶂,多悬崖峭壁,树木茂盛,土地阴湿。多年平均气温为4.3℃,极端最高气温为19.4℃(1976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3.1℃(195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620毫米,平均无霜期为119天。主要粮食作物有洋芋、青稞,经济作物有油菜。山林中有二、三类国家保护动物20多种,包括金钱豹、雪豹、苏门羚、马鹿、林麝、毛冠鹿、棕熊、黑鹤、雪鸡、蓝马鸡、大天鹅、黑头噪鸭等。主要树种有高山耐旱针叶冷杉、云杉、松油等天然乔灌木共19科31属100余种。药类植物140多种。车巴沟上目前已建小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800千瓦,规划两座,总装机容量4800千瓦。

2.卡车沟

卡车沟为洮河右岸支流,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南部。流域南以光盖山为分水岭与白龙江流域为邻,东以色树纳主峰与大峪河水系为界,主流卡车河,北流汇集色树纳沟、车路沟、大力沟、石鲁纳沟等大小支流15条,在咯尔钦乡境内注入洮河。主流全长48.0公里,流域面积58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91亿立方米。河道落差1520米,河道比降为35‰。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7万千瓦。

流域内山峦叠嶂,多悬崖峭壁,树木茂盛,土地阴湿。多年平均气温为4.3℃,极端最高气温为19.4℃(1976年),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17.1℃(195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584毫米,平均无霜期为110天。主要粮食作物有洋芋、青稞,经济作物有油菜。山林中有二、三类国家保护动物20多种,包括金钱豹、雪豹、苏门羚、马鹿、林麝、毛冠鹿、棕熊、黑鹤、雪鸡、蓝马鸡、大天鹅、黑头噪鸭等。主要树种有高山耐旱针叶冷杉、云杉、松油等天然乔灌木共19科31属100余种。药类植物140多种。卡车沟上规划小水电站四座,总装机容量9090千瓦。

3.大峪沟

大峪沟为洮河右岸支流,亦称大峪河,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迭山主峰扎伊克嘎北麓,分东西两源,东源称尼玛沟水,西源称八十沟水,分支极多,部分细支抵达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边境。除东西两水源外,大峪河还汇集了尼嘎沟、阿角沟、旗步沟、燕麦沟、桑布沟、头沟等大小支流17条,北流经卓尼县木耳镇辖地大峪沟,于多坝村北汇入洮河。大峪沟是正在开发的旅游风景圣地。

大峪沟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7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9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2万千瓦时。主峰扎伊克嘎海拔4920米,沟口海拔2500米,落差达2400多米。区内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差异明显,半山雪线以上为裸岩;以下依次为高山草场、原始森林、低山草甸、灌木、农家田园等。

4.迭藏河

迭藏河系洮河一级支流,位于甘肃省岷县境内,发源于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分水岭大拉梁(铁赤梁)北侧。迭藏河由迭河和藏河(又称西河)在秦许乡下阿阳村汇流而成,自发源地流经麻子川、秦许、寺沟、岷阳四乡镇至县城东部306省道迭藏河长虹大桥处汇入洮河。

迭藏河干流全长53公里,支流较多,主要有西河、寺沟河、绿叶河、南沟河、槽子河。流域面积44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7亿立方米,河道比降25.4‰,河流总落差1200米,可利用落差200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5.56万千瓦。流域近似方形,位居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的接壤区,境内海拔2300~3750米,流域内降雨充沛,年降雨量580~638.3毫米,年平均气温5℃。流域地貌属高原景观形态,地表切割较小,河谷宽浅,气温高寒阴湿,植被良好,上游有森林分布,山坡有针叶松、乔木、灌木覆盖,盆地有草原、灌木丛生。牧草丰盛,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

迭藏河流域内总人口9.6万人,区内以发展草畜、洋芋为主,兼有大面积小麦、大豆、油料的种植,同时大面积种植当归、黄芪、党参,各种天然中药材繁多,如:柴胡、防风、细辛及四季清等。迭藏河水力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教场小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520千瓦,规划新建6座,总装机容量2290千瓦,为岷县发展小水电产业提供良好条件。

5.羊沙河

羊沙河为洮河左岸支流,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和临潭县境内。羊沙河发源于卓尼县和夏河县之间沼泽地带、海拔3802米的腊利大山东麓,与大夏河南支流洛浪河同源而南北背流。羊沙河东流贯穿恰盖乡全境,汇集恰盖沟、角缠沟、怀隆多、土桥、达藏、东沟、八达、脑索等11条大小支流,后于八大台子村东进入临潭县羊沙乡境内,又从该乡舍科村出境,复入卓尼县境,从洮砚乡羊沙口村东汇入洮河,全长67公里,流域面积56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3亿立方米,河道自然落差1360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万千瓦。

流域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恰盖乡以上流经草地,是著名“河曲马”产地。中下游山峦叠嶂,多悬崖峭壁,树木茂盛,土地阴湿,多年平均气温为3.2℃,极端最高气温为19.7℃(1976年),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15.7℃(195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518毫米,平均无霜期为110天。

6.冶木河

冶木河是洮河左岸支流,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北部的冶力关镇境内。冶木河发源于夏河县麦仁乡境内东房村的各卡山南麓一带,并有卓尼康多乡诸河汇入,由西向东横穿冶力关镇至八角乡的牙扎坎,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境内汇入洮河。冶木河全长86公里,流域面积133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7万千瓦。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13.6毫米。

冶木河左岸小支流池沟河上源为冶海。冶木河上目前已建小水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2890千瓦。冶木河贯穿于甘肃省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冶力关森林公园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临潭两县境内,东邻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西接合作市,北与临夏、康乐毗连,总面积794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3%,植被覆盖率92%。

冶木河贯穿全区,自西向东流入洮河。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奇特。冶木河上游地势平缓,有牧草丰茂的天然牧场,也有地势陡峭、沟深谷窄的练珠峡。下游以林海苍茫、清溪潆洄、曲径通幽的沟壑为主。

主要的自然景观有:莲峰耸秀、冶峡秋色,睡佛、鹰击石林、三叠瀑布、冶海冰图、林海雪原、喜泉吐珠、通天神树、五松石、飞来石、金钟石、蛤蟆石、飞鹰崖、姊妹峰、听涛台、白石雪峰、神龟清饮,还有极为罕见的丹霞地貌形成的麦积晚霞、四屏峰、赤壁幽谷、笑和尚等奇石奇景,共270多处。

冶木河上设有冶力关水文站,设站于1959年6月,属一般水文站、为区域代表站。地处甘肃省临潭县冶力关镇,地理位置:东经103°40′,北纬35°16′。集水面积1186平方公里,距河口距离14公里,流入洮河。从1982年至2006年的径流变化看,总体上天然来水量为减少的趋势,年际之间变幅较大。最小年径流量1.140亿立方米发生在1991年,最大年径流量3.464亿立方米发生在1961年(1962年6月至1980年底停测,1981年起恢复测验)。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主要在汛期,5~10月径流的占年总量的74%以上,年内其他各月径流量不到年总量的26%。一般最小径流出现在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