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臣的智慧
32530800000038

第38章 打仗最怕造谣言

真理在证实之初,人们则很难相信它,而谣言则无须证实即被别人接受,真是咄咄怪事。不过,谣言毕竟是谣言,用不了多久,就会不攻自破,而真理却有长久的生命力。

四川益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都派能人去镇守。

张方平曾奉了朝廷之命调任益州太守。正准备起程上任时,突然传来一个很坏的消息:

西南少数民族中的依部川的首领四处散播谣言,说壮族首领侬智高在南诏正蓄积粮草,大队人马马上就要来侵犯四川。

益州的代理知州闻言大惊,急忙调集所有官兵修筑城墙,深挖护城河。一时间,益州城内人心惶惶。不少贵族更是趁机捞起百姓钱财来。

朝廷接到益州的急报,希望火速派兵前去援助四川,仅靠当地的那点兵马是挡不住侬智高大军的。

兵部奉皇上命令,飞马快报陕西掌管军队的官员,让其即日起程,带领官兵去保四川。于是在由陕西通往四川的道路上,运输军用物资的车辆源源不断,延长到几十公里,阻塞了许多道路。

与此同时,朝廷又命令张方平尽快赴任,主持四川防御事务,并且特别允许在此非常时期,他有权力对一些特殊情况作出处理,不必等候朝廷指示。

张方平接到命令后,吃了一惊。心里也来不及多想什么,便连夜往四川迁去。

途中,他仔细地考虑了一下,还问了许多少数民族的事情,待晚上休息的时候,他便对侍从们说:

“朝廷给了我先斩后奏的权力,可知此次四川之事非同小可,但经我这几日仔细的思考,总觉得事有点蹊跷。”

众侍从忙问原因。

张方平说道:“南诏这个地方离我们四川有两千余里,道路艰险,自古飞鸟难逾。从南诏到四川的这一带,居住的都是不同民族、部族的人,南诏和他们之间也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即使南诏真有机会指挥他们,语言也是个大问题啊!侬智高的兵马也不算很多,他怎么可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地来侵略四川呢!那些不同民族、部族的人又怎么可能放侬智高通过自己的领地而不加制止呢?”

众人想了想道:“是啊!这样看来,是有人在散布谣言了。可散布谣言的人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张方平说道:“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都可以肯定不是好意图。”

张方平率众渐渐接近了四川,发现一路上全是陕西的军队和军用物资,他让这些人立即回到陕西,并以朝廷的名义奖励了他们。

进入四川境内后,张方平发出命令告诉四川的少数民族:

“如果南诏的侬智高来侵犯,我自然会派兵抵制的。只要是良民,朝廷都会给予保护,但若要再有胡说八道、乱造谣言的人,不论是谁,一律杀头!”

接着,张方平把正在修筑城墙的士兵们全部遣回,然后秘密派人去邛部的少数民族里找一个能说汉文的人。

恰好几天之后是上元节,当地有观看彩灯的风俗。张方平下令省州城四门大开,通宵不闭,任人自由进出,不受任何盘查。

百姓们见此情景渐渐地没了那种恐惧心情,安下心来,开始过着和从前一样的日子了。四川又安定下来。

不久,派到邛部少数民族的人回来报张方平,说找到了一个懂汉语的良民。

张方子向这个会说汉语的人问明了原因,知道是有人制造混乱后,下令将最先散播这件事的人处斩,头颅被挂在城墙上示众三日,又将他的同党发配到荒芜之地或充军边陲。益州之乱至此得到圆满解决。

聪明的人分析问题往往从细节开始。细节中可见大端倪。所以要想做一个聪明人,就不能忽视细节。大问题都是一个小的细节集合而成的。把一个个小的细节汇集起来,从中找出其必然联系,发现其规律,你就能从细节中找到智慧。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

张方子在奉命前往四川时,他先了解了许多少数民族的事情,由此便想到南诏来攻打四川是不可能的,这件事必是有人造谣,只要让人们相信日子还同以前一样,谣言就不攻自破。把援军遣回,让城门大开,既稳定民心,又为朝廷省下许多花费,又将造谣者斩首示众,使得以后再没有人敢犯类似的错,张方平办事,真是处置得宜,条条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