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所向,则万事兴;民心向背,则事难成。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考虑民心所向的问题。当政者只有顺乎人民的意愿,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王孙商“挑拨”民心虽不可取,但他深知民心的重要性。
春秋之时,卫灵公欲与赵国结盟。赵国同意了,于是派大臣成价、涉佗与卫灵公在专泽会面。
按照规矩,结盟双方均要歃血为盟,可是因为赵国提出了很多使卫灵公不满意的条件,卫灵公对该不该与赵国结盟感到犹豫。
涉佗见卫灵公迟疑不决,竟拽过卫灵公的手强行用刀划出血来,滴在酒内,卫灵公当众受到了侮辱,心里很恨涉佗,回国不久便病倒了。众大臣前来探视,卫灵公便把涉佗的无理说给他们听,大臣们也很气愤。当即有人表示愿意带兵攻打赵国,抓住涉佗,碎尸万段,以泄大王之愤。
有一位大臣拦住说道:“此计不可行,试想我国刚同赵结盟,此事万民皆知,现在大王却要让百姓们知道我们要攻打自己的盟国,这岂不是愚弄民众吗?如果我们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后方无粮草,即使千军万马前去,也是会失败的。”
卫灵公卧在床上叹道:“赵国真是欺人太甚,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这个涉佗,寡人真恨不能生食其肉!”
“大王,臣倒是有一计策。”
众大臣向说话人望去,见是王孙商,都知此人足智多谋,没什么事可以难得住他的,便都叫他快点说。
王孙商献计道:“赵国不是提了很多无理要求吗?我们可以从这上面做文章的。”
卫灵公坐了起来,问道:“如何在这上面做文章呢?”
“刚才有人说,一场战争如果得不到百姓的支持,那无论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都很难取得胜利,现在我国的百姓因为和赵国结盟而欢欣鼓舞,如果再对赵国发动战争,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可若不发动战争,大王的耻辱便很难洗去,要想抓住涉佗,只好对赵用兵了。现在请在全国下令,就说赵国同我国结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每家必须出一人去赵国作人质,这样百姓们必定会怨恨赵国,大王便可以有借口攻打赵国了。”
卫灵公高兴地坐了起来,连声说妙。
于是五天之内,各地均按王孙商的意思征完了人口。
灵公召集大夫们商量了一番,决定出兵攻赵。百姓们当然都希望合家团聚,所以极力支持灵公攻赵。
赵国听说卫军大举而来,仓促难以应战,只好绑了涉佗斩首,向卫灵公谢罪。
王孙商巧用民心,让卫国每一个人都对赵国同仇敌忾,终于达到了为卫灵公报仇雪恨的目的。当然,这种以欺骗获取民心的方式,有很大的后遗症,不宜轻用。
得民心者,入则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出则攻城掠地,无所不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一个自古不变的真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只有顺乎了民心,得到人民支持,才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