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32584800000007

第7章 义以为质,信以成之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君子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这样真是个君子啊!”“故事”

庸人、士、君子和贤人

有一次,孔子受鲁哀公之邀,到王宫谈论仁义道德。

孔子说:“现在的人可以分为四类:庸人、士、君子、贤人。”

鲁哀公问孔子说,“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叫做庸人呢?”

孔子说:“所谓的庸人是说,嘴里不能说出好话,心里不知道忧虑,不知道选择贤人善士寄托自身并借以除去忧难;行动不知道该做什么,任由七情六欲支配着自己,这样的人就可以叫做庸人了。”

鲁哀公说:“很好,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叫做士呢?”

孔子回答说:“所谓士是指:他虽然不能全部知道做事的方法,但是还能够有所遵循:虽然不能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但是肯定有所处置。所以他不追求知识的渊博,而追求知识的正确;不追求语言的冗杂,而追求所说的话的正确;不追求行为的杂多,面追求所做的正确。这样,他所掌握的知识,所说出的话,所做的事,就像生命和肌肤一样不可更改的。因此富贵不能增加他,贫困也不能减损他,这就是士。”

鲁哀公又问:“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君子呢?”

孔子回答说:“说话忠诚守信,但是内心不以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品德,做事讲究仁义,但是并不以此为骄傲,思虑明通,但是言辞上并不争强好胜。所以他舒舒缓缓的不怕别人可以赶得上,这就是君子。”

鲁哀公说:“夫子说得对极了!您能告诉我怎样便可以是贤人呢?”

孔子回答说:“所谓贤人是说,他做事合乎规矩,但又不违反他的本性;言论足以作天下的表率,但是又不会因此而损伤到他自身;富有天下却并不蓄积财物,财物施舍给他人,但并不担心自己受贫,这样的人就可以叫做贤人了。”

做事先做人

小李和小高都是公司新分来的大学生,两人被安排在同一个部门,做同样的工作,在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上也不相上下,但两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却有很大不同。

小李比较“直爽”,见到人要么直呼其名,要么小赵老王地喊。有一次,小李的顶头上司张经理正在会议室接待客人,小李突然出现在门口,大声喊:“老张,你的电话。”

刚刚35岁的张经理,竟被人喊老张,又是当着客人的面,而且喊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的部下,自然心里很不舒服。

而小高就不同了,见到谁都毕恭毕敬的,小心翼翼地喊张经理、马主任,没有职务的,她就喊陈大姐或刘大哥,年龄稍长的职工,她就喊师傅。

小李只有上班时才来公司,下班就走人,与公司里的人也没有过多交往。小高就不同了,她下班以后,看有人没走就会留下来,与人家聊聊天,说说闲话。谁有什么困难,她也会尽力帮助。当然,她也经常向别人求助。

有一次,她来到张经理的办公室,说有一件大事,务必请他参谋参谋。原来她表妹参加高考,想请经理“指点一下,看填什么志愿好”。张经理很高兴、很认真地给她分析了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然后慎重地给她提了一个建议。

后来,张经理手下的一个副经理调到别的部门主持工作了,公司决定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新的副经理。小李和小高因为都是本科学历,又都是业务骨干,符合公司规定的竞聘条件,于是,两人都报名竞聘。评委由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和职工代表组成。

竞聘的结果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小高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小李,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