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32747100000012

第12章 傲慢是内涵太浅薄的直接体现

一个人,无论你已取得成功或是还没有出师下山,其实都应该谨慎平稳,不惹周围人不快,尤其不能得意忘形狂态尽露。特别是年轻人初出茅庐,往往年轻气盛,这方面尤其应当注意。因此心气决定着你的形态,形态影响着你的事业。

人们所称道的谦虚不单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干事业做学问必须恪守的一条原则。但谦虚不是照搬人家的成功经验,更不是对别人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的主见,而是学习人家的长处来丰富自己,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创建自己的思想体系。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天下之大,非人的才力可以掌握。比如一个人埋头看书,即使每天不吃不睡不玩,而且坚持看到100岁,在一般人眼里可能算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了。但是只世上的书籍就浩如烟海,无穷无尽。他所看过的书与之相比,只能为九牛之一毛,大海之一粟。再如,就中国而言,地大物博,仅名山名川就有千百之多,从阅历上讲,没有人能踏遍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即使徐霞客复生也不行。所以,先贤总结出一句话:“天下无穷进境,多从‘不自足’三字做起。”

一些人自恃地位高贵、知识丰富、阅历广泛,因而目空一切,压根儿就瞧不起别人,表现出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气。对付这种傲气者只要巧妙地设置一个难题,就可抑制其傲气,这是因为不管其知识多么丰富,阅历多么广泛,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都毕竟是有限的,而其一旦发现自己也存在着知识缺陷,其傲气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了。

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非常傲慢地对中国一位代表提出一个问题:“阁下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否对西方有了一点开明的认识。”显然,这位外交官是以傲慢的态度嘲笑中国代表的无知。中国代表淡然一笑回答道:“我是在西方接受教育的,四十年前我在巴黎受过高等教育,我对西方的了解可能比别人少不了多少。现在请问你对东方了解多少?”而对中国代表的提问,那位外交官茫然不知所措,满脸窘态,其傲气荡然无存了。

显然,中国代表所提出的问题,那位自以为知识丰富而满身傲气的外交官是无法回答的,因为他不了解东方的情况,因此不但没有显示自己丰富的知识,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因此,还有什么傲气可言呢?

要有所成就,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骄傲自满,不能鄙视他人,对自己的短处和不足有高度的自觉,永远以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相比较,虚心向他人学习,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汉代冯异自幼好学,熟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书,归附刘秀的起义军之后,很快就崭露头角。

冯异既有统率正规部队和治理郡县的才能与素养,又具备良好的作风。首先,他为人谦逊,在路上与其他将军邂逅时,他总是先引车让路。其次,他率领的队伍整齐,进止皆有规矩,成为刘秀全军的模范。特别在每次战役结束后,部队要驻扎休整,将军们大多围坐争功论赏,独有冯异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默默无言地思考战斗的经验教训。久而久之,人们看到他这种与众不同的作风,便称呼他“大树将军”。当他们攻破邯郸后,刘秀准备把收集的散卒分配给诸将,结果,兵士们都踊跃地报名,自愿归“大树将军”麾下。这种士卒们自发的爱戴之心,不仅使刘秀十分器重冯异,而且使“大树将军”这个称呼迅速在全军中传播开来。他们认为“大树将军”不单不居功自傲,而且把功劳归予众将士,所以获得了将士们的亲附。

不骄傲,不自满,谦虚使人进步。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才思过人,能力很强,但一说话就给人一种趾高气扬的感觉,总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自己的威信,别人也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因此,也就更无从谈起取他人之长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走上一个陌生岗位的人,不应当过早地暴露自己,应当谦虚,从他人身上学到对你更有益的东西,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会因一点成绩一鸣惊人,同时也增加了你的人气,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

对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如对待上级,有时需表现得谦虚一些,一则给上级以应有的尊敬,可以得到信任,二则说明对自己的位置有清醒的认识,更能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对待同事,在平等的基础上显出谦逊的姿态,有利于缓和关系,化解矛盾。对待下属,一定的谦虚是必要的,特别是在下属提出要求或建议时,保持宽大胸怀,谦逊地聆听,是取信于下属的较好方式。在社交场合,谦虚是一种礼节,自然也不可少。但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尊重。谦虚本来是要尊重他人而最终目的是要使自己也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自尊是谦虚的基本前提。但是太过于谦虚,甚至于卑躬屈膝,不仅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反而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