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靠单打独斗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最理想的局面,是有一些能力既强,性格又沉稳,品格又高尚的人来支持和帮助我们,可惜的是,这种人在现实中属于凤毛麟角,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魄力的人,可能粗枝大叶;心细的人,可能手会放不开;老实肯干的人,脑袋瓜子可能不灵活,像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而脑袋瓜子灵活的,又可能偷巧卖乖,办起事来让人不放心,甚至于有一些人有某些特殊的本领,但在其他方面却完全一无是处。
在用人和交友上,白璧无瑕、文武全才者固然是最为理想的人选,但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这个时候,到底用“有瑕玉”还是“无瑕石”,就看用人者的眼光了。
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陈平本来侍奉项羽,但时间一长,陈平发现项羽不足以成大事,便弃之而投靠刘邦。刘邦对其格外看重,这引起了手下人的不满,他们纷纷说陈平的坏话。
一天,周勃和灌婴跑来对汉王说:“陈平的脸蛋儿长得固然不错,但这就像帽子上的明珠,外表光亮,内部却并不怎么样。听说他在家里和嫂子私通,侍奉魏王不忠,才叛逃到楚国。在楚国干了坏事,又来投奔我们。大王非常器重他,按说他应该知恩报恩,但是,他却贪心不足,以权谋私,收受诸将贿赂!”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刘邦对陈平的信任动摇了,他责问魏无知为什么要推荐如此品行不端的人来。
魏无知对这些传言的真实性也说不清楚,只能从道理上开导汉王说:“臣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而大王责怪的是陈平的品德。眼下是两军对垒,正是你死我活的非常时期,即使有像尾生那样守约,像孝己那样孝顺的人,他的品德固然高尚,可对赢得当前这场战争能有什么作用?臣推荐奇谋之士,是为了打败楚军。至于和嫂子私通、接受贿赂的事,还是请大王问问陈平本人。”
汉王听完魏无知的话,火气已消了大半。他乃把陈平叫来查对。
“盗嫂”的事,本属子虚乌有,陈平一笑了之。对于“受金”,陈平则直言不讳:“臣离开楚营前全部退还了项王赏给的黄金,两手空空到了汉营。但是,没有一笔钱,就办不成大事情。所以,臣又想办法积攒了一批金银。现在,如果大王觉得臣的计谋可以用,臣留下,如果大王觉得臣的计谋不能用,请大王准臣辞别归乡。所有的钱财都放在库里,臣分文未动,大王要收回去还来得及。”
汉王听了,大受感动,离开座位,拉着陈平的手说:“寡人错怪你了,请勿介意。”随即把陈平升为护军中尉,并赏赐了丰厚的钱物。汉军将士也渐渐消除了对陈平的成见。之后陈平助汉王定天下,屡立奇功。
能成大事者,都善于放弃局部,从全局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一味的事无巨细,样样件件都要一是一,二是二,没有一点余地和灵活性,那么你的事业就要出现许多危机。
我国清末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胡雪岩在用人的时候,非常注重对其全方位的衡量和考察,独具慧眼,发现别人的长处。这一点使他获得了不少难得的人才。
陈世龙外号“小和尚”,原是一个整日混迹于湖州赌场街头,吃喝玩赌无所不精的“混混”。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自然是不值一提的。在人看来,胡雪岩把他带在身边,实在是自讨麻烦。
但胡雪岩对“小和尚”颇为欣赏,认为他虽不是做档手的材料,却是一个跑外的好手,因而决意要栽培、再造他。
这是因为,他看到了陈世龙的长处:
第一,这小伙子很机灵。胡雪岩与“小和尚”认识,其实很偶然,只是在湖州找朋友郁四的时候,托他带了带路,但就这一面之缘,胡雪岩发现他与人交接不露怯,对胡雪岩提出的问题,既对答如流,又合适得体。胡雪岩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后生可以造就”。
第二,这小伙子不会吃里扒外。这是胡雪岩在郁四那里了解到的。郁四虽然认为“小和尚”太精,而且吃喝玩赌样样都来,但对他不吃里扒外倒是给了相当公正的评价。而说“小和尚”“太精”,又恰好证明了胡雪岩认为这小伙子很机灵的第一印象。
第三,最难得这小伙子还很有血性,说话可以算数。这是胡雪岩自己试出来的。胡雪岩在正式决定将“小和尚”收到自己身边之前,和他谈了一次话,临分手时给了他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要他拿去随便用。此前,“小和尚”已经答应胡雪岩要戒赌,胡雪岩知道好赌的人身上有钱手就会痒痒,他要试试这小子是不是心口如一。“小和尚”虽然忍不住当晚还是到赌场转了一转,但终归还是拒绝了别人的诱惑没有下场,这一点便更让胡雪岩看重。胡雪岩本为就有一个说法,看一个人怎么样,就是看他说话算不算数。
在胡雪岩看来,一个小伙子吃喝玩赌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有本事,有志气。缺点毛病再多,有志气的人都可以改掉。只要做人有原则,什么其他的短处都不重要。胡雪岩就是看中了陈世龙的这点长处,将他变成了一个可造之材,成了自己跑江湖、泡官场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
所谓“样样都可以”,其实必然是一无高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越明显。有高山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所以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要注意搜集多方面的信息,综合衡量他的优劣长短,如果仅凭一件事就得出肯定或者否定他的结论,最后很可能是误人误己。